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生态建设,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不仅可以再造祖国秀美山川,还能促农增收,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对光禄镇各族人民特别是山区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山区经济,改善自身生存条件,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光禄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的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供同行参考,请专家斧正。

  • 标签: 光禄镇 退耕还林 实施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森林是地球上至关重要的资源,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必需的木材等物资,还在保持生态平衡和推动环境维护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我国正积极推进绿化工作,将原本用于种植粮食的土地转变为森林,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改善和建设。尽管退耕还林项目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在面临众多挑战,这需要政府与民众携手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应对退耕还林工程所遇到的难题时,我们应积极寻求恰当的应对策略,确保在这一过程中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项目的顺畅执行。

  • 标签: 地域差异 退耕还林 成活率
  • 简介:通过对黄南州、海南州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的实地调查,2000年完成退耕还林草任务0.81万hm2,占计划任务的94.95%.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着重进行统一规划与设计,坚持宜,宜草则草,因地制宜的原则,切实做好退耕还林草工作.

  • 标签: 退耕 还林还草 试点工作 调查 建议
  • 简介:为实施好天保和退耕还林草工程,国家已经并将要投入巨额资金,根据国务院批准下达我省的天保工程实施方案,到2010年止,中央累计下达我省的天保工程资金将达200480万元;同时据有关信息反映,目前中央正在编制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方案,到2010年止,中央投入到我省的退耕还林草的资金也不少,如果加上地方配套,数额更大。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金,保证资金的安全,是财政部门肩负的重大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宗旨,管好用好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草工程的资金。

  • 标签: 贵州 天然林保护工程 退耕还林 退耕还草 资金管理
  • 简介:摘要:退耕还林草政策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草原生态恢复与保护。本文探讨了该政策在草原生态修复中的推广与实践。首先,文章介绍了政策背景和目标,强调了草原生态系统对气候调控、生态多样性维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案例研究,本文总结了政策实施的成效,包括草原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显著进展。最后,本文提出了在政策推广和实践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如土地权益问题和监管执行难题,并建议改进政策措施以更好地实现草原生态修复目标。综上所述,退耕还林草政策在草原生态修复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需要进一步改进以解决潜在问题。

  • 标签: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草原生态修复 生态文明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展开的大规模退耕还林工程为种苗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据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很多地方的种苗都不能满足植树造林的需要,投资建立苗圃基地,培育优质种苗有望获得丰厚回报。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继实施天然保护工程之后又一项重大造林举措,规划在未来十年时间里。我国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坡度在25度以上,总面积达7000万亩的农田将逐步退耕还林,而且每退耕一亩地还要在区域内的荒山上造林2-3亩,造林总面积约2亿亩,国家投入达400亿元左右。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通知,今年将在13个省的174个县开展试点示范,退耕还林515万亩,相应安排荒山荒地人工造林种草164万亩。与此同时政府还给予退耕补助粮食,为农民退耕还林创造了条件。

  • 标签: 业迎来 种苗业 迎来商机
  • 简介: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国家对林业重点工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投入也越来越大,尤其是退耕还林工程,已成为山西当前国家投资最大的林业工程项目.2002年仅投入山西的退耕还林资金就达10亿多元.这不仅给山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也给全省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 标签: 退耕还林工程 纪检监察工作 监督作用 林业 生态建设
  • 简介:为了保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效益,陕西省实施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退耕还林工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这项工程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实际效果的充分发挥。本文将对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提供实践依据。

  • 标签: 退耕还林 陕西省 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
  • 简介:垫江要实现建设渝东经济强县,实现富民升位的战略构想,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农村这一块,妥善解决好“三农”,做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根据前几年的工作实践和垫江县实际,本文认为,通过抓好退耕还林工程,以其为载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可以达到富民升位的目的。

  • 标签: 退耕还林工程 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 生态环境
  • 简介:<正>竹山县地处丹江口上游堵河流域,是国家中线调水最重要的水源区与水土涵养地之一。将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退耕还林,是竹山县调整山地农业结构、发展新型山地农业的必然方向。然而,山区坡地大面积耕地退耕还林后,如何保证农户经济收入不下降、成果不反弹,成为新形

  • 标签: 山地农业 农户经济 水源区 涵养地 林药 中药材资源
  • 简介:由于长期的战乱、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因素的破坏,以致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程度加剧,并且不断向东推进。这不仅对西部,而且对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改变这种局面,同时缩短东西部差距,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于是,在2000年,国务院提出的“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彭阳县抓住机遇,紧紧围绕“生态立县”这一目标,认真贯彻国家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十六字方针,严格按照“严管、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苦干实于,圆满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各项建设任务。

  • 标签: 退耕还林(草) 彭阳县 生态环境恶化 西部地区 荒漠化程度 人为因素
  • 简介:摘要:原州区自从2000年以来,共完成退耕地造林55.8万亩,荒山造林53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问题和困难,为此要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关键词:生态建设退耕还林主要措施工作打算一、生态建设情况1、总体情况目前原州区林地面积157.8万亩,其中封山育林21万亩,水源涵养52万亩,水土保持72.3万亩,以枸杞为主的优新经济6.5万亩,农田防护林2万亩,林木覆盖率12.7%.2009年,全区林业总产值达1.5亿元,全年干鲜果品产量1108万公斤,其中苹果60万公斤,梨330万公斤,桃35万公斤,杏333万公斤,枸杞350万公斤,林业产业已经成为我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原州区林业 林业生态建设 植补
  • 简介:通过退耕还林工程中未保存面积原因的分析,主要有测量误差、抚育不力、雨雪冰冻灾害、人畜破坏、立地条件、工程建设征占用、复耕、自然灾害、火灾等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 标签: 退耕还林工程 未保存面积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森林资源正被不断地消耗,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是影响森林生态功能日益衰减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想平衡地发展森林的整体生态环境,就应该保护森林的生态系统,使其恢复正常。而这就需要不断发展基层林业站,推广林业技术。本文就在退耕还林的工程建设中,基层林业站所能发挥的作用来提出探讨。

  • 标签: 基层林业站 退耕还林 工程建设
  • 简介:退耕还林是实现我国生态大环境改善的重要林业生态工程之一.在实施退耕还林中,现行的常规林业方法难以充分地体现农民意愿和利益,行政干预的方式往往导致事与愿违的负面影响.而采用参与式方法鼓励农民参与退耕还林工程,虽然能够激励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由于执行者对于参与式方法的理解偏差和运用不当,往往又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过于"尊重"农民意愿,陷入尴尬局面.本文通过对于安徽省霍山县退耕还林工程的案例比较分析,讨论参与式方法在国家林业工程中应用的制约因素及其可行性.

  • 标签: 山区 退耕还林工程 参与式方法 制约因素 生态环境
  • 简介:退耕还林(草)工程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山区农户进行收入补偿的办法来弥补退耕造成的损失,同时确保西部生态环境的改善.然而,目前西部山区仍处在以生存经济为特征的农业社会,农作对于农户来说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退耕意味着山区大量社会经济生活内容的突然消失.

  • 标签: 退耕还林工程 西部大开发战略 生态环境 山区农户 收入补偿 生存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