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8 个结果
  • 简介:<正>上级国家机关领导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几年来,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进展很不顺利,没有能够全面贯彻到实处,民族地方始终未能实现法律规定意义上的自治。究其根本,没有处理好领导与自治的关系,使之达到和谐与统一,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本文拟就上级国家机关领导与民族地方自治的关系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 标签: 民族自治地方 国家机关 自治机关 民族区域自治法 自治权 自治条例
  • 简介:伊斯兰教对回族的影响是深刻的,表现在婚姻制度上更是如此.本文在对伊斯兰教影响下的回族婚姻制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尊重妇女的社会地位、维护家庭的和睦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和扫除社会弊端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回族婚姻制度的社会现实意义.

  • 标签: 回族 伊斯兰教 婚姻制度 社会意义
  • 简介:<正>凡涉及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论著,无不认定这次合作的特点之一是:“没有共同纲领。”我们认为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亦与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相悖。在此贡献一点不同意见以求商榷,并冀得史家匡正。一有大量的历史事实得以表明:国共合作抗日,是两党先后认识到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由此出发,两党以共同抗日救国为基础,主动或被动、或多或少地在对内政策上实行转变并相互作出某些让步的结果。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并随着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和国内阶级矛盾的不断变化而实现。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共同纲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历史事实 中共中央 基本精神
  • 简介:西藏口述史的发展源远流长,很多著名的藏族史学作品都曾借鉴过口述史料,故此今天我们进行西藏口述史的研究具有多重的史学价值与现实意义。一方面它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方法论指导,并与西藏的传统史学研究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对于发展西藏的旅游产业、提升西藏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构建和谐社会等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口述史料 史学价值 西藏 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 史学作品
  • 简介:方志期刊作为期刊方阵的一种类型,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即优越性与局限性。方志期刊现公开出版发行的有10家。按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以定位在学术理论、工作指导、综合文化为一体的这一类型为主。清晰办刊理念,理性认识方志期刊的二重性,放大方志期刊的综合功效,对于推进中国方志事业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方志期刊 学术理论 地方文化 理性 社会效益
  • 简介:《宋史·李全传》大部分出自《淮东补史》一书。其作者刘子澄,非文献中误载的静春先生刘清之,而应是玉渊先生刘清叔。他曾参与平定李全之乱和端平入洛等晚宋重大军政事件,所撰《淮东补史》一书对于李全事迹记载甚详,后经元人修史时收入,奠定李全传的基本格局。《宋史》秉持了"崇道德而黜功利"的修纂原则,传记中的文字程式化的内容居多,传文的铺排建立在合乎儒家社会及伦理价值的基准之上。然而《李全传》与其他诸传不同,它细节生动,人物形象饱满,文字详尽,这与它主要倚仗私人稗史材料修成有关,而这在中国历史的书写历程中并非特例,尤其对于叛臣,更是如此。通过分析李全本传的史源,有助于人们理解历史书写脉络中的多维互动模式。李全作为叛臣被记载,他的传记同时提供了研究儒家意识形态在官方书写层面如何运作的鲜活个案。

  • 标签: 李全 历史编纂 正史 笔记 史料来源
  • 简介:清代大量汉族移民涌入云南,导致云南人口激增,滇盐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满足食盐消费需求,在滇南等地开辟大批新的盐井,云南盐业生产规模和布局实现历史性转变,汉族移民成为滇盐产业工人中的生力军。清代滇盐运销体制几经变革,其间私盐活动猖獗,存在场私、官私、商私、邻私等类型。清代云南私盐泛滥的原因包括汉族移民涌入形成巨大的刚性消费市场、官盐与私盐之间的质量与价格差、盐务政策存在的弊端以及私盐查缉不力等。清代云南无论是食盐供应紧张、滇盐生产规模扩大、布局优化、技术水平提高抑或是私盐泛滥,汉族移民均是重要参与者或是幕后"推手"。

  • 标签: 清代 云南 汉族移民 盐业发展 私盐泛滥
  • 简介:自唐元稹的《莺莺传》问世以来,崔、张故事就受到广大群众喜爱。不少文人以不同的文学形式再现这个故事,然而都未超过《莺莺传》。到金代,董解元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接着,元代王实甫又在《董西厢》基础上写成了杂剧《西厢记》,被誉为“天下夺魁”之作。不少研究《西厢记》的人往往认为其主题就是争取婚姻自主,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其实,这三部作品所揭示的主要是唐、金、元三代知识分子仕宦和婚姻的不同矛盾。

  • 标签: 董西厢 《莺莺传》 《西厢记》 张生 莺莺 王实甫
  • 简介:1998年,多卷本《吴宓日记》发表。吴宓先生1919年3月日记,披露了陈寅恪先生提出的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之“至情”说。陈寅恪先生诗学中,强调“古典”为旧籍出处,“今典”为当时事实。《吴宓日记》之新资料,使寅恪先生《诗集》中若干与《牡丹亭》及汤显祖相关的“古典”豁然通解。

  • 标签: 《牡丹亭》 陈寅恪 杜丽娘 至情 《吴宓日记》 新资料
  • 简介:本文以政治学身份认同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法国右翼势力抬头的主要社会经济背景和相关的移民问题.通过分析法国移民的历史、移民现状和移民融入问题,文章展现了一个在共和国身份认同和宗教认同冲突之下的法国.在文献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自1972年以来,极右翼党国民政线跃居法国政坛核心的基础,特别是其针对法国移民问题的主要观点,分析了其能在总统大选打败传统政党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移民问题 国民阵线崛起 社会融入
  • 简介:“虞山诗派”被誉为“明末清初转移一代风会者”,但其在明清诗风转换过程中的具体实现路径却少有人论及。实际上,就一定程度而言,虞山诗派的诗学宗趣,是对晚明吴中盛行的取法六朝、晚唐的“绮艳”诗风的继承和发展。海虞“二冯”通过其“比兴”说,适时地从理论方面对“绮艳”诗风与传统“诗教”的矛盾关系进行了创造性的重新平衡和调整,从而使形成于晚明侈靡世俗中的“浮艳”诗风,能够适应清初“美刺教化”、“经世致用”的新的社会需要,发展为讲求“比兴寄托”的虞山诗学,进而促使了虞山诗派发展和兴盛。

  • 标签: 虞山诗派 晚明 吴中诗风 比兴
  • 简介: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的中国社会变革,无论是在文化生态领域内还是政治意识形态上,都在一定时期内让曾经作为基层社会组织的宗族逐步远离民众的生活。改革开放重点抓经济发展而默许宗族意识形态复苏,为沿海侨乡社会的宗族复兴创造了条件。续写族谱和重修祠堂的活动,

  • 标签: 传统文化 政治意识形态 村落 原乡 客商 海外
  • 简介:概述远古图腾文字起源期,书画同源现象,图腾文字符号与原始书法雏型的关系,从自然美到朴素的形式关、形象美产生的背景及动因。史前艺术宝库的基础。

  • 标签: 史前艺术 图腾符号 原始书法雏型
  • 简介:对现代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探索和实践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极富发展前景的活动。本文对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了比较.并进一步对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现代教学新模式进行了论述。

  • 标签: 传统教学 现代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 简介: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日军的疯狂进攻,我国的政治与经济中心被迫西移.为保证后方货币资金的融通,支持战时财政,扶植战时经济,在建立战时金融管制体制的同时,大力发展西部地区金融业,已是国民政府实行战时财经政策的一个重要措施.

  • 标签: 西部地区 金融业 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政府 银行
  • 简介:清华简《尹诰》多次提到民众,该篇的重民思想,实则是重视宗族的体现。这与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并不等同。《尹诰》篇对夏亡教训的总结主要是从人事层面提出的,夏鉴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功用性,与商代尊天敬鬼的思想不符,该篇的整理受到周初周人殷鉴思想的影响。

  • 标签: 《尹诰》 清华简 重民思想 夏鉴
  • 简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是民族地区普通中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正确认识民族地区普通中学教育技术应用的背景,加强对此类教学资源的管理,才能使之更好服务于教学,提高民族地区教学实践活动的效率.

  • 标签: 民族地区 普通中学 多媒体课件
  • 简介:独白是一种常见的编剧技巧,它丰富了剧场的表达手段及美学内涵。当下,在对现当代表演艺术的探索中,往往忽略了独白剧场的肢体表达,甚至觉得独白和肢体是两种截然对立的审美维度。鉴于此,本文结合《悲情时光》的艺术实践探讨独白剧场中的肢体表达,并提出'综合有机术'的表演训练理念,期待当代剧场能呈现出更丰富的审美维度,让观众可以领略到潜藏在肢体表达中的审美体验。

  • 标签: 独白剧场 肢体表达 《悲情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