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1 个结果
  • 简介:一、序论客家先民筚路蓝缕人居台湾始于荷郑时期,经康熙中叶,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再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各朝代,不断人垦,至民国前几于停顿。康熙年代,虽在台南、高雄、嘉庆有点状存在,但以高屏溪(下淡水溪)东岸地下水丰富的近山平原为其根据地,另一批到了雍正年间渐移至彰北、云林、台中一带。至乾隆时期再北移至台北、桃园、新竹、苗粟等丘陵地区。迟至道光年间始垦新竹东南地区,算是把台湾西部开发完成。

  • 标签: 西部开发 台湾 客家族群 雍正年间 道光年间 客家先民
  • 简介:2009年3月26日江苏省郑和研究会接到台湾中华郑和学会邀请函,邀请我会组团参加2009年9月18日将在台北召开的“世界华人郑和论坛——郑和与航海、文化、科技学术研讨会”。该届论坛旨在探讨郑和远航涵括的科学、技术、文化、宗教、航运等方面内容。

  • 标签: 郑和研究 论坛 华人 世界 台北 学会
  • 简介:“观光工厂”就是“工厂观光”,即游客在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新型工厂中,进行增长知识的知性体验之旅。台湾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上世纪90年代就由相关部门发布《工厂兼观光服务作业要点》,按照使用形态类别,允许厂商设置实作体验区、游客休息区、餐饮零售和文化休闲设施;凡具有观光、历史文化、教育价值的工厂,都可以申请变更工厂用途,成为观光工厂。

  • 标签: 工厂 观光 旅游热点 台湾地区 文化创意 科技创新
  • 简介:四健会是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农村青少年社会教育组织,是美国现代农业推广制度的一部分。1950年代初,对战后台湾农业制度建设和农村发展有很深影响的"中"美合作组织农复会将四健会引入台湾,试图从农村青少年工作入手,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繁荣农村。在美籍四健会专家白仁德的指导下,农复会在台湾建立起四健会组织,在农复会将四健会交由农会主办后,四健会更在台湾农村普遍设立起来。四健会在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与农村青少年个人成长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总体而言,战后台湾四健会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会员人数一直无法突破的事实,说明四健会在深入农村基层社会方面并不成功。这种不成功背后,固然有制度设计与技术性的原因,农复会缺乏执行力的组织特性也产生了一定的制约,而政府支持的缺乏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 标签: 四健会 农复会 农业推广 农会 战后台湾
  • 简介:南投县深处台湾内陆之中,地形绝大部分都是丘陵与山地。相传17世纪郑成功的部将林圯,已经率众前往竹山开垦,但是大规模的开发要到19世纪末。台湾现藏的清代南投地图,总数有11幅之多,不过尚无台湾建省当下所绘。北京国家图书馆典藏的《台湾图》,根据作者的考证应该是在1884年至1886年绘制而成。此时的台湾正准备重启"开山抚番"政策,而以往学术界受限于史料因素,对于当时南投地区的历史发展并不清楚。这张《台湾图》的研究正好可以补足这段空白。

  • 标签: 清末 台湾省 南投 开山抚番
  • 简介:二战后,法国势力重回印度支那。1949年,印支三邦名义上独立;1954年,法国退出。在此过程中,国民党当局欲"承认"三邦而不能如愿。其因在法国不愿刺激中共,且不愿过快释放三邦权力。国民党当局为"承认"三邦多方努力,隐忍求变,其间亦曾出现转机,并曾几乎与高棉先行实现"建交"。然而,因国民党力求稳妥,在意法国,并试图同时建立与三邦的关系,终未能突破困境。《日内瓦协议》签订后,法国退出三邦,转机再现。三邦虽均曾私下示好,但当台湾当局正式提出"承认""建交"要求时,却纷纷退却:或迟迟未有答复,或再三托辞,致台于尴尬之境。

  • 标签: 台湾地区 越南 印支 高棉 承认
  • 简介:不同的地域、族群,其发展经验与生活水平,亦呈现不同的样态。以台湾地区为例,居住平地之汉人与生活于山地之原住民,经济条件与生活水准有相当之差异。不过,二十世纪末叶,两股重要思潮影响着人类生活与经济生产方式:其一是“后工业社会”(post-industrialsociety)的来临,表现

  • 标签: 台湾省 地域文化 族群文化 休闲文化 文化产业 福建
  • 简介:<正>1.陈仪致徐学禹电(1847年3月1日)限即刻到。救济总署速转招商局徐总经理学禹兄:密东电悉。此间已宣布今夜十二时起解除戒严,现已平静,承注特复。陈仪。寅东。戌。机。

  • 标签: 台北 经理学 总经理 台湾省 办事处 军队
  • 简介:2007年4月7日,一条备受全世界关注的重大新闻在媒体上频频出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致电台湾的吴伯雄,祝贺他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8日中午以传真方式回函胡锦涛。当日吴伯雄特地准备蛋糕,带头为当天生日的竞选对手洪秀柱高唱生日歌。洪秀柱则祝贺吴伯雄当选,两人热情拥抱。

  • 标签: 中国国民党 客家 马英九 台湾省 胡锦涛 中山大学
  • 简介:1950年6月10日,吴石将军在台湾遇害,同时被台湾国民党当局杀害的还有女共产党员朱枫、吴石的好友陈宝仓中将、吴石的亲信聂曦上校。此案震动台岛,美欧媒体多有报道。在中国大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长时期来知道此事的人很少。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境外信息的涌入,坊间有关传闻渐多,报刊上介绍吴石的文章也偶有所见。由于信息不畅,难免有些猜测、舛误。岁月倏忽,我也已耄耋之年,作为与吴石有两代深交的当事人,谨述所知,以志纪念。

  • 标签: 中国大陆 台湾省 所知 20世纪80年代中期 战斗 共产党员
  • 简介:清代台湾每年例须陈报夏、秋粮食收成,秋收指稻作,夏收即春花和双季稻的早稻。春花是次要粮食,栽植普遍的番薯亦是。但政府规定春花须列入夏收报告,番薯则不必。番薯是馈贫之粮,植于园或畸零地。春花植于稻田,与稻形成轮作,被喻为接绝续乏之谷,可见其地位。以往研究清代台湾粮食者,次要粮食必议番薯,忽略春花。本文旨在阐明清代台湾春花的种植及其与主要粮食的关系,并检验清人视春花有平抑米价作用的认知是否合理。

  • 标签: 春花 二麦 收成分数 粮食供给 清代台湾
  •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而中日关系极端紧张的状况下,台湾岛内出现持续保持对日亲近的非正常动态。尤其是在2012年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发生以来,台湾岛内亲日趋势异常升温,值得我们密切关注、认真研究。笔者以为,当下台湾社会异常亲密的亲日动态是一种有着浓厚历史情结和现实利益需求的混合物,也是与20世纪末21世纪初日台关系的迅速接近紧密关联的。台湾曾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民众受皇民化毒害尤深;1972年日台断交至冷战结束,日台政治关系被限制为"民间"层次的双边关系。但在近50年的冷战时期,在美国主导下的美日台三边关系结构中,台湾经济极度依赖日本,促使台湾社会对日本记忆产生重新解读。进入20世纪末后冷战时代,日本右翼势力和"台独"势力空前膨胀,特别是在李登辉和陈水扁时期,为拉日本势力对抗大陆,刻意渲染亲日媚日的氛围,日台双边关系超常发展。此后,在民进党执政8年和国民党再次执政6年的14年间(2000~2014),日台关系的确呈现实质性的进展,不论官方与民间,其联络管道之多、联系程度之广,乃显"日新月异"之势。

  • 标签: 台湾社会 亲日趋势 日台关系 皇民化
  • 简介:台湾高等教育在大力提高办学层次的同时,非常重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将其视为培养卓越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台湾师范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政治大学3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研究,简要评介台湾地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基本情况,梳理台湾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总体特点,继而为大陆高校的学生事务工作提供新的视野与思路。

  • 标签: 台湾高校 学生事务管理 特色
  • 简介:甲午割台前台湾曾经历过两次严重的外来危机,分别是1874年的台湾事件(即牡丹社事件)和1884年的法军侵台。这两次危机使清政府认识到了台湾作为海防门户的重要意义,对台湾的经营也由过去的消极防台改为积极治台,台湾的各项建设由此气象一新。

  • 标签: 清朝 台湾省 治台政策 台湾事件 法军侵台实践 防务政策
  • 简介:台湾的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罗联添先生是耕耘极为辛勤,因而收获也极为丰硕的一位学者。特别是在唐代文学研究方面,我以为罗先生是年资较深一辈学者的代表,他的治学思路的平实通达,他所追求的谨严的学风,都与大陆学者年龄相若的学人有极为相似之处,而同时罗先生又有着自己的特点。

  • 标签: 治学成就 台湾学者 韩愈研究 大陆学者 唐代文学研究 牛李党争
  • 简介:五营是台湾民间信仰中,一个十分寻常但却又必备的一项文化元素。台湾民间相信神界的组织体系,和人类世界相同,玉皇大帝除率领文武众神巡视天、地、人三界以外,也统率着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等天兵地将,执行上界的军事和警察任务。而向天界领命,下凡到各个村庄驻守的神祗,为了保境安民,也同样拥有调动兵马,以对抗可能入侵的魑魅魍魉的能力。这些由各个村庄主庙(简称庄庙)主祀神明指挥的神兵,一般都被编排成东、西、南、北、中五个营,各营分别再由一名元帅率领,或集结于庙中,或分头驻守于外,称为“五方”或“五营”。

  • 标签: 文化景观 台湾省 文化圈 历史流变 民间信仰 文化元素
  • 简介:“[火旁]龙”就是用鞭炮炸龙,“[火旁]”客语发音为“棒”,就是普通话“炸”的意思。“[火旁]龙”为苗栗客家之传统元宵活动。台湾各地皆有舞龙之民俗活动,唯独苗栗客家发展出“[火旁]龙”的习俗。早期苗栗客家以务农为主,人民的生活与庙会庆典息息相关,除了一般的舞龙庆典,更将舞龙神化为“[火旁]龙”活动,期望藉神龙带来祥瑞之气,带给民众平安吉祥、五谷丰收。

  • 标签: 民俗文化研究 客家 元宵 台湾地区 节庆 民俗活动
  • 简介:本文以殖民地台湾农业统计为例,针对其生产数值和实际生产情况之间的差距进行初步性的考察。在当时台湾最主要的产业农业的统计问题上,到现在,中国台湾和日本学者仍在审视相关统计数据,但这些研究都集中在修改生产总值而似乎忽略了生产总量,研究利用上二者的背离所引起的论证问题未被重视。本文通过对双方数值的比较,来分析农业统计的内在问题,也明确表示在把握生产规模之际,要注意产量的重要性和产值的局限性。

  • 标签: 台湾地区 农业 统计 产值 产量
  • 简介:在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由曾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兼经筵检讨庐陵人刘希孟所撰的《潮州路明贶三山国王庙记》(以下简称《明贶庙记》),是现存所见最早的三山国王信仰文献,这篇文献在完稿后70余年后,于明代收入官方辑纂的《永乐大典》。由收录年代甚早、文字内外考证结果与后世征引众多等条件,应属相当可靠。故笔者将其全文尝试标点并简单附注于文末,以资对照。

  • 标签: 三山国王 信仰 研究者 体认 台湾地区 《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