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8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信札文化自古就十分发达,传统书信来往极其讲究礼数,如何具礼、称谓、祝颂,乃至书写格式及字体等,都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而且这种传统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在新旧交替的民国时期,虽然也有胡适等人大力推行并实践白话文的写作,但在这些文化修养比较高的文人学者之间,他们还是更愿意采用传统的文言书信来进行日常交流。王国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受过传统文化的滋养,也保留着老派文人的一些习惯,所以信札中透着一股文人书

  • 标签:
  • 简介:沙孟海先生在1989年纪念陆钊先生诞辰90周年的一次座谈会上曾说:陆钊先生于书坛的重要贡献有二:一、与潘天寿先生一起开创了浙江美院的书法专业,一切计划均出其草创手订;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书体蜾扁书。言筒意赅,甚得要领。此旨于浙江美院庆祝沙先生九十华诞时重复言之,并一再声言:在美院书法专业的建立上,他是在旁边敲敲边鼓的。

  • 标签: 考辨 名称 座谈会 沙孟海 美院 潘天寿
  • 简介:近20年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飞速发展.目前,全国有大中城市660多个,建制镇20000多个,城镇面积50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亿,城市建设的速度是当今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但从城市未来发展前景来考虑,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的角度着想,我们正面临着不少问题有待研究.

  • 标签: 城市建设 环境艺术 公共艺术 城市雕塑 审美价值
  • 简介:互动广告让受众参与情境体验,并引发受众与媒介之间的交互行为,这是其区别于传统广告形式的重要特征。环境媒介是互动广告设计的基础要素,受众与环境媒介之间的交流形成了特殊的情感体验。本文以媒介作为研究切入点,归纳面向互动体验的环境媒介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而从媒介材料的属性、公共设施、常规广告媒介和科技创新几个方面分析环境媒介的利用途径与形式创新,为体验经济下的互动广告设计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互动广告 环境媒介 体验
  • 简介:一、关于“叙述性环境设计”“创意实践的叙述性环境设计”是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开设的一门硕士课程,自从2004年开始正式入读这门课程到现在,作为国内第一个学习该课程的人,10年间笔者一直在探索它完整的概念界定和要素构架,因为总觉得不同于已经成熟的设计门类能够简要表述,“叙述性环境设计”的内涵和外延有着广阔的空间,很难用一句话描述。从入学前试图弄明白该课程究竟为何物,

  • 标签: 环境设计 叙述性 城市变迁 硕士课程 艺术设计学院 圣马丁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理念的进步,当代室内设计朝着多元方向发展,不仅注重科学技术的运用,同时也关注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等对设计的影响,本文试图将传播学的5W传播模式(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效果)引入到商业环境设计中来,试图诠释传播的过程是怎么在商业环境中体现和运用的,并指出,受众需求影响商业规划设计,同时商业环境引导受众行为。传播学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较多见,

  • 标签: 环境设计 商业环境 传播学 视域 受众需求 教育理念
  • 简介:当代装置艺术形式语言,不仅包括传统材料这样的物质性语言,同时也包括如空间,声、光、电和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内的非物质性材料语言。在这些材料的共同作用下,当代装置艺术在审美的过程中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本文通过对环境语言的分类,来举例论述观者如何参与到当代装置作品中。

  • 标签: 环境语言 参与 装置艺术
  • 简介:随着城市环境艺术的公共性地位的骤升,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文明在未来环境艺术中的发展空间,将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也预示着21世纪的一场公共环境艺术之革命。本文从生态学视野出发,提出当下环境艺术设计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应采取的基本设计策略。

  • 标签: 生态视野 环境艺术 公共性
  • 简介:谭:能否谈谈日前你在桂林策划的《人文山水》当代环境艺术展的策展思路?在你的思路中,如何对待艺术与桂林漓江的自然环境的关系?顾:在桂林策划这样一个当代艺术展览并邀请大批海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在户外环境中实地制作、安装各种当代样式的艺术品,强调的就是在最接近自然的公共空间漓江山水中永久性地放置艺

  • 标签: 当代艺术 环境艺术 人文山水 艺术家 桂林漓江 策展人
  • 简介:先生是我仰慕已久,老一代卓有成就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人品高洁,学殖深厚,令人钦敬。我怀着无比的崇敬和深切的怀念,草撰此文,吐诉心声,缅怀他、颂扬他。允当与否?愿闻明教,是幸.我生也晚,未能亲聆其教益。但客岁春(二○○月十五日)先是观摩其在京个人书展,使我大开眼界,获益匪浅。接着是获先生《张书法艺术》一书,满室生春,使我感到无比温馨。

  • 标签:
  • 简介:当观众在展厅中面对一个真实的彩虹(美丽);或是在一片迷朦的光色之中穿越一条通道(感觉即真实);又或者俯躺在地面,欣赏一轮不完结的夕阳(气象计划),或许人们甚至都不会意识到他们正处于一件艺术作品之中,亦或者说他们在经历一件艺术作品,而非观看。这些作品都源自于丹麦籍的冰岛艺术家奥拉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埃利亚松擅长运用雾气、水、冰、几何、

  • 标签: 埃利亚 拉维 艺术作品 个案研究 光色 魔法师
  • 简介:'种目光'是位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艺术家李士进、孙纲、王焕青人联展的题目,为什么是'种目光'呢?隐藏在'种目光'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文化语义呢?'种目光'究竟给我们带来哪些启迪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近了'种目光'中的位艺术家。'种目光'呈现的是:李士进以他精擅的油画静物,以一种'无言的对话'方式讲述着他的心理诉求和艺术追求;孙纲则以一种'优雅的叙事'描述了都市化一种

  • 标签: 目光孙纲 精神风景 风景目光
  • 简介:一个由日本政府斥巨资、地方政府与美术界权威人士策划的规模空前的当代艺术展,于7月下旬在日本东北部濒临日本海的新泻地区拉开帷幕。这个地区在4500年前的绳文时代曾经有过灿烂的文化,依山临海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当时相对富庶的经济。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大批年轻人拥向都市和农业政策的失调,当地人口密度明显下降并趋于高龄化,这个地区在今天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处于滞后的位置。

  • 标签: 日本 新泻大地艺术三年展 艺术展览 艺术创作 表现形式 造型思想
  • 简介:庚篆刻风格在四十岁之后渐趋成熟,其篆刻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流动姿媚与古拙泼辣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而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审美倾向是如何共存于一件作品之中的,徐氏又做了哪些处理,才使这对矛盾成为组成其"残与媚"风格的关键呢?笔者认为这正是徐庚对篆刻之美的追求与探索,也是其篆刻艺术的价值所在。

  • 标签: 篆刻作品 美学 审美风格 审美倾向 篆刻艺术 矛盾
  • 简介:一、本院校艺术素质教育现状本院校的艺术素质教育虽然经过十来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正阻碍着艺术素质教育在本院校的发展与进步,以下具体解说。对艺术素质认识凌乱,对艺术素质教育应涉及的领域仁者见仁;对“艺术素质课”涉及哪些知识领域,智者见智。“艺术素质课”的开设具有随意性,缺乏统一课程理念的指导。课程设置存在着“杂、散、乱”的倾向,缺乏整体的设计与规划,从歌唱艺术到市场营销、从京剧绘画到烹调技术与菜肴营养、从人类胚胎探秘到宝石鉴定,均被称为艺术素质教育。从各大学所开设的具体课程来看,也反映出对“艺术素质课”各自不同的理解。例如:某大学开设有:服装设计学、宝石学概论、药学概论、现代印刷技术等课程;某建筑科技大学开设有:网络游戏攻略、旅游英语等课程;理论界对文化素质课程涉及到哪些知识领域,一直以来争论不休。各学校也根据各自对艺术素质的理解确定艺术素质应涉及的知识领域,从各大学所开设艺术素质课程的类别划分中可见一斑。

  • 标签: 艺术素质教育 三本院校 文化素质课程 课程理念 科技大学 知识领域
  • 简介:“请不要触摸作品”这句提示语是我们在美术馆或博物馆参观时经常听到或看到的,看似简单的一句提示话语背后却反映出公众的素养.或者说基本的观赏素养。观赏表示具有一种赏识的观看心态,观赏作品主要是用眼睛观看,用心感受、体会的过程。不仅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能增强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并能升华情感进而产生共鸣。

  • 标签: 作品 触摸 课堂 理解能力 博物馆 美术馆
  • 简介:2011年7月26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延展生命·国际新媒体艺术年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展出包括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荷兰、拉脱维亚、爱尔兰、英国、芬兰、比利时、挪威、塞尔维亚、澳大利亚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88位艺术家的53件作品;其中40件为个主题展作品,13件为"天气隧道"特别项目作品。走进中国美术馆的广场,

  • 标签: 新媒体艺术 国际 生命 中国美术馆 拉脱维亚 塞尔维亚
  • 简介:信息时代数字化的生存方式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生存状态.设计已成为连接技术和人文文化的桥梁。受高科技发展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影响,日本的设计在过去一直处于渐进的变革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设计风貌.由统一逻辑向多元共存发展.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和人性的多元化.在设计中以视觉符号映射人类意识和文化的根源,表现无形的概念性的文化理念。

  • 标签: 日本 美学观 当代 后现代主义 高科技发展 人文文化
  • 简介:180年前的1826年,也是农历丙戌年(清道光六年),在浙江上虞县诞生了中国印学界的又一位大家——徐庚。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印学界浙、皖、邓等各种流派竞相媲美的年代。徐氏不甘心随人脚跟,不甘心随波逐流,而是敢于独创,自立门户,终于形成属于自己的“吴带当风”的新印风。后人一直称颂之、学习之,但也有人认为他的印风太姿媚,端庄不够,未闻大道……

  • 标签: 印学 印风 徐三庚 印艺分析
  • 简介:本文从黄庭坚的《戒石铭》(传)、《砥柱铭卷》、《寒山子庞居士诗卷》件代表作入手,分析黄庭坚的思想观念,为官处事的原则和立场,得出书法艺术创作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基本结论。揭示黄庭坚书法艺术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 标签: 黄庭坚书法 为政以德 明心见性 守道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