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以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92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研究分析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水平,促进患者复常,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Child-Pugh分级及肝脏生化指标及血脂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8例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其中A级20例B级26例C级22例,选取3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并检测肝功能、血脂、凝血酶原时间、空腹血糖、胰岛素及白介素-6.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用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各组变量正态分布情况,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双样本方差分析(F检验),脂联素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分析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结果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组内A、B、C三级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乙型病毒性肝硬化脂联素水平与HOMA-IR、胰岛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时脂联素升高,但与Child-Pugh分级及HOMA-IR无关.关键词肝炎乙型;肝硬化;脂联素;Child-Pugh分级;胰岛素抵抗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8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对疾病临床特点表现进行分析,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2月—2015年02月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58例。针对所有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疾病分型情况为属于急性黄疸性肝炎的患者50例,属于非黄疸性肝炎的患者8例。患者的病原分布情况为属于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26例,属于甲型肝炎的患者11例,属于戊型肝炎的患者8例,属于未分型肝炎的患者7例,属于丙型肝炎的患者6例。所有患者完成治疗后,57例痊愈出院,1例最终放弃治疗。结论针对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较为普遍的病原分布主要体现为甲乙丙戊以及未定型,要求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习惯以及将卫生条件进行有效改善,接种疾病疫苗最终能够有效发挥疾病预防的效果。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病毒性肝炎 临床特点 病原分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56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优质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各有患儿28例。常规护理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进行对比,并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优质护理组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优质护理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 不同护理模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34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通过人性化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住院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54%,明显优于对照组74.55%,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2.1±3.6)d、(20.4±2.8)d,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通过人性化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治疗的效果,并降低患儿经济方面的负担,加强护理的质量,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用效果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humanizednursinginchildrenwithviralmyocarditis.MethodsselectourhospitalfromFebruary2013toFebruary2015,34casesofchildrenwithinfantileviralmyocarditis,random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17caseseach.Observationgroupthroughthehumanizednursingintervention,thecontrolgroupwithregularnursingintervention,comparedtwogroupsofchildrenwithcareeffectandthetimeinhospital.Resultsnursingobservationgrouptotaleffectiveratewas94.54%,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74.55%,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ce,P<0.05.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inthelengthofhospitalstay(12.1±3.6)respectivelyd,d(20.4±2.8),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infantileviralmyocarditisthroughhumanizednursing,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treatmenteffect,andreducetheeconomicburdenofchilGdren,Ktoeystwreonrdgsthenthequalityofnursing,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andpopularization.thehumanizednursing;Childrenwithviralmyocarditis.Applicationeffect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9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4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高压氧治疗,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89%,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30%,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高压氧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因此,临床上应结合全面、周到的护理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病毒性脑炎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蒲公英熏蒸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40),阿昔洛韦滴眼辅以蒲公英熏蒸;对照组(n=40),给予阿昔洛韦滴眼。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2.5%、有效率达100%,对照组分别为80%和95%,二者治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治疗组平均为(9.63±3.02)d,对照组为(14.56±2.31)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蒲公英熏蒸辅助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安全有效,可加速角膜上皮损伤修复。

  • 标签: 蒲公英 熏蒸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10例出现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病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105例。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方法是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的护理方法是在常规的护理方式基础之上使用综合的护理方式,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105例患儿,痊愈64例,有效2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6%;实验组105例患儿,痊愈72例,有效3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1%。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病毒性心肌炎 患儿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112年7月收住院的10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5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副作用小,治疗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丙种球蛋白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非惊厥性癫持续状态(NCSE)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提高对NCSE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诊断为重症病毒性脑炎NCSE的病例。结果19例重症病毒性脑炎NCSE连续病例进入本文分析,男5例。脑炎起病年龄(7.2±3.9)岁;Glasgow评分(8.6±1.9)分;脑炎起始与NCSE起始间隔4~70(19.4±20.9)d;昏迷中癫持续状态(SEC)4例,复杂部分发作持续状态4例,不典型失神发作持续状态1例。2病因包括病毒性脑炎8例,病毒性脑炎抗癫药物调整1例;9例前驱均有惊厥,其中3例伴惊厥性癫持续状态。39例临床发现主要有口面部或肢体微小抽动、认知障碍、孤独症样行为等。4VEEG发作期主要以背景活动变慢,伴δ、θ、β、棘节律,或棘慢波持续发放为特征。54例SEC患儿予麻醉药联合多种抗癫药物治疗,发作平均持续42.8d;5例非SEC患儿予多种抗癫药物治疗,其中3例发作平均持续9d,1例抗癫药物调整所致NSEC发作持续4个月。61例自动出院失访,1例死亡,余7例随访3个月至2.5年;6例VEEG均有不同程度的发作期或发作间期脑电异常,1例正常;1例神经学功能正常,5例有不同程度认知下降伴继发性癫,1例持续植物状态伴继发性癫。结论口面部或肢体运动现象、认知及行为改变为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NCSE临床特征;发作期脑电波形变异大,棘节律可能是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NCSE的独特形式;抗癫治疗及起效时间与NCSE类型相关。

  • 标签: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重症病毒性脑炎 视频脑电图 儿童
  • 简介:在现今世界范围内,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已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农业病虫害以及用作室内杀虫剂,因此对人类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急性毒性研究已经有较多成果和进展,但对其长期慢性影响至今仍缺乏明确论证。此综述从PubMed、EBSCO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集了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动物实验、人群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的长期、慢性影响的典型研究论文,并从中筛选出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神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免疫毒性与肿瘤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长期接触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可能对人体产生的神经、生殖及免疫系统方面的危害,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无害化农药杀虫剂提供参考思路。

  • 标签: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 健康危害 毒性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由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为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发生食物中毒的现场及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相关实验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中毒原因,并分析造成此次中毒事件的原因,给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可确定此次中毒事件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经及时治疗后3例中毒患者均痊愈。结论通过加大有关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对食品卫生的认识,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可有效预防此类中毒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
  • 简介: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中纳米银颗粒(AgNPs)是使用量最高的纳米材料.本文主要总结了AgNPs在水环境中的赋存、AgNPs的环境行为、AgNPs对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毒性效应以及影响AgNPs毒性效应的因素,最后对AgNPs在河口区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纳米银颗粒 微生物 环境行为 毒性效应
  • 简介:根据实践工作经验,从试验人员的角度,就试验前准备、试验实施、原始资料整理及总结报告撰写等方面总结了药物非临床生殖发育毒性试验的质量控制要点:1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和记录表格;2建立完善的实验动物背景数据资料库;3制定标准统一的各项试验操作和检测指标;4妥善整理并保存各类原始资料;5严谨细致撰写总结报告。

  • 标签: 非临床 生殖发育毒性试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商洛市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提供防控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数据采用ExceL2003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3年共报告丙型病毒性肝炎2145例,年均发病率为9.82/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县区均有发病;商州区年均发病率最高达31.44/10万,各月均有发病,4月份为发病高峰期;0-6岁占1.72%、7-14岁占0.47%、15岁以上成人占97.81%,男女性别比为0.95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2.77%。结论商洛市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呈上升趋势,15岁以上人群及农民是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控的重点。

  • 标签: 丙型病毒性肝炎 疫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