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III级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120例宫颈上皮III级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使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进行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病变复发率、高危HPV持续感染率、术后宫颈形态恢复效果、术后恢复期时间上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宫颈上皮III级过程中,LEEP术式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的优势,CKC术式具有术后宫颈形态恢复效果好、术后病变复发率低、高危HPV持续感染率低以及术后恢复期较短等优势。

  • 标签: 宫颈锥切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III级(CINIII)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对于年龄在45-50岁之间,坚决不愿保留子宫的50例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示宫颈上皮III级(CINIII),先行宫颈锥切术排除浸润癌,后行子宫全切术,其中40例行宫腔镜宫颈锥切术(TCRC组),40例常规冷刀锥切术(CKC组),比较两组锥切手术时间、出血量、经子宫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两种锥切术后CIN残留率。结果TCRC组平均手术时间15-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15ml,经子宫全切术后病理证实术后CINI残留率(2/40×100%=5%);CKC组平均手术时间25-30min,平均出血量20-30ml,经子宫全切术后病理证实术后CINI残留率(3/40×100%=7.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经子宫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两种锥切术后CIN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宫颈锥切术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比较,术中出血少,耗时短,定位准确,术后病理CINIII残留率相当,可运用于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CINIII的治疗。

  • 标签: 宫腔镜 宫颈锥切术 CINII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应用抗HPV生物蛋白辅料治疗对HPV清除率和TCT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的HPV高危感染合并宫颈上皮CIN1患者2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05例和对照组105例,研究组应用抗HPV生物蛋白辅料,对照组应用保妇康栓,观察两组用药后HPV清除率和TCT转阴率。结果抗HPV生物蛋白辅料有效抑制了HPV病毒,研究组HPV阴性清除率为81.90%,TCT转阴率82.61%。对照组HPV阴性清除率53.33%,TCT转阴率47.62%。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HPV生物蛋白辅料治疗可提高HPV清除率,治疗宫颈上皮(CIN1)。

  • 标签: 抗HPV生物蛋白辅料 宫颈HPV感染 保妇康栓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
  • 简介: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不同锥切深度对LEEP治疗宫颈上皮(CIN)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从而探索最佳的锥切深度,优化治疗方式。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CIN患者进行LEEP治疗,并以不同锥切深度进行A、B、C分组,具体锥切深度可划分为0.5-0.1cm、1.0-1.5cm、1.5-2.0cm。随后,将根据TCT阳性率、早产率等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在本次实验中,B组切缘阳性率为5%,TCT阳性检出率为5%,创面愈合率为90%,治愈率为85%,复发率为5%。此外,在感染、宫颈管黏连等并发症方面均表现较好。从妊娠角度看,早产、剖宫产等发生率较低,与A组和C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用1.0-1.5cm锥切深度在LEEP治疗方面疗效最佳,且并发症概率低,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

  • 标签: 锥切深度 LEEP治疗 宫颈上皮内瘤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阴道镜下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上皮的临床效果,为宫颈上皮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手术治疗的110例宫颈上皮患者,以随机法分为高频电波刀治疗的对照组、阴道镜下高频电波刀治疗的观察组。对比2组宫颈上皮患者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以及治疗效果、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手术残留、复发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阴道镜下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上皮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阴道镜 高频电波刀 宫颈上皮内瘤变 治疗效果 手术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的病变与术后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6年12月食管黏膜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分析患者的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结果术前镜下检查显示16例病灶位于食管中段,12例位于食管下段,1例存在两处病灶。病灶表现为局部黏膜粗糙、糜烂、小溃疡形成、轻度隆起及充血发红等。病理均诊断高级别上皮。ESD术后病理显示18例维持高级别上皮诊断结果,11例检查结果提示癌变。结论食管高级别上皮患者经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时,部分患者已经发生癌变或形成浸润性癌,应对其引起足够重视,积极给予有效治疗措施。

  • 标签: 食管黏膜活检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病理诊断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CIN)中,P63和Ki67的表达水平与宫颈CIN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宫颈伴CIN病变中P63蛋白和Ki67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分析其与宫颈CIN病变分级及发展的关系。结果P63蛋白和Ki67与宫颈CIN分级及发展均有关。结论P63蛋白、Ki67与宫颈CIN的发生、发展有关,其联合表达可协助诊断CIN,同时也是宫颈CIN预后不良的标志。

  • 标签: 宫颈CIN P63基因 P63蛋白 Ki67
  • 简介:目的研究宫颈癌及宫颈上皮中p16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996—2006年间妇科门诊活检及住院手术标本共164例,其中宫颈鳞状细胞癌86例,有淋巴结转移者22例,无淋巴结转移者28例,宫颈上皮(CIN)78例,复习常规病理HE切片,并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86例宫颈鳞癌和78例宫颈上皮(CIN)蜡块标苓进行标记,观察P16基因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16基因在宫颈鳞癌及CINⅠ、CINⅡ、CINⅢ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g.3%(33/86)、70.0%(14/20)、484%(16/33)、44.0%(11/25),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93.3%(28/30)(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16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2%(6/22)、535%(15/28)(P〈005)。结论P16基因表达与宫颈鳞癌、CIN病变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 标签: 宫颈鳞状细胞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免疫纽化p16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健康教育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8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13例宫颈上皮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第7d、14d、21d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实施延续性健康教育指导。结果出院后2-3个月门诊复诊,患者宫颈创面均完全愈合,愈合率达100%,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平均达97%。结论延续性健康教育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可以提升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度,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保证复诊的及时性,对宫颈创面的愈合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Leep刀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延续性健康教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镜下宫颈LEEP术应用于宫颈上皮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宫颈上皮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LEEP术治疗,并将LEE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阴道镜下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6例患者病灶均全部切除,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69±2.36)mL,平均手术时间为(5.3±1.7)min。术后2个月复查,1例有病变残留。术后6个月的治愈率为96.97%。阴道镜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4.85%,降级6例(9.09%),升级4例(6.06%)。结论宫颈上皮采用阴道镜下宫颈LEEP术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疗效,可加强应用。

  • 标签: LEEP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阴道镜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镜下行宫颈LEEP手术治疗宫颈上皮的配合方法与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40例已行阴道镜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患者采用LEEP手术治疗,对该手术的配合与护理做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少,仅有1例术后因活动过度致少量间歇出血>10d,经止血处理后出血停止,未发生感染。结论术前准备的完善,手术过程的密切配合,术后的健康宣教是保证LEEP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阴道镜下LEEP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宫颈上皮手术患者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宫颈上皮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在围术期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心理状态测评分值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术后第3日,对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定,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居更高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循证护理 心理状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高级别上皮的治疗作用。方法:于2022年1月到2023年2月进入本院治疗的宫颈高级别上皮患者共68例,信封法分组,传统组开展子宫颈锥切术,研究组开展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比较手术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阴道出血排液时间短,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传统组更低(P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手术指标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检测人乳头病毒(HPV)L1壳蛋白在宫颈上皮(CIN)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以寻求预测CIN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1年8月在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有指征行阴道镜活检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480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VL1壳蛋白的表达。结果480例患者HPVL1壳蛋白的总阳性率为40.2%(193/480),其中正常/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和宫颈鳞状细胞癌(SCC)HPVL1壳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5%(17/42)、66.2%(131/198)、26.4%(28/106)、17.3%(17/98)和0(0/36)。其中CIN1组、SCC组与正常/慢性宫颈炎组,CIN1组与CIN2/3组,CIN1、CIN2/3组与SCC组HPVLI壳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HPVL1壳蛋白在宫颈上皮中的阳性表达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呈下降趋势,提示其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程度的标志物。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L1壳蛋白 宫颈上皮内瘤变 预测 生物学标志物
  • 简介:摘要异位脾种植是指脾外伤或脾切除术引起的脾脏自体种植,发生于胃黏膜下者极为少见,合并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尤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胃异位脾种植合并高级别上皮患者的诊治情况,有助于提高对胃异位脾种植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胃底异位脾种植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内镜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病毒(high—riskhumanpapillomavirus,Hr—HPV)在液基细胞学异常患者中对宫颈上皮Ⅱ级(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Ⅱ)及以上病变(CINⅢ、宫颈癌)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179例宫颈液基细胞学异常并行Hr—HPV检测以及阴道镜检查加宫颈活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采用x^2检验,并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squamouscellsundeterminedsignificance,ASC—US)占46.5%(1013/2179),不除外高度上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squamouscellwhichcannotexcludehighgradesquareousintraepitheliallesion,ASC—H)4.1%(89/2179),低度鳞状上皮病变(lowsquamousintraepitheliallesion,LSIL)34.7%(757/2179),高度鳞状上皮病变(high—gradesquamousintraepitheliallesion,HSIL)及以上占11、6%(253/2179),非典型腺细胞(atypicalglandcells,AGC)3.1%(67/2179)。结果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CINⅡ10.3%(224/2179),CINⅢ6.4%(140/2179),鳞癌1.2%(27/2179),腺癌0.4%(9/2179),其余81.6%(1779/2179)为宫颈低度病变(包括CINⅠ与湿疣)或慢性宫颈炎。在各种细胞学中,高危型HPV阳性时检出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机会增加,在ASC—US、ASC—H、LSIL、≥HSIL中,差异有显著性。当Hr—HPV病毒负荷量在0—0、9、1.0—9.9、10.0—99、9、100、0—999.9、≥1000.0时,CINⅡ及以上病变占2.2%(13/588)、9.7%(21/216)、24.9%(97/389)、29.8%(182/611)、23.2%(87/375)。将HPV载量做10的对数转化行Logistic回归检验,HPV载量每增加一个对数单位,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机会增加1.325倍。结论在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患者中检测Hr—HPV能辅助诊断CINⅡ及以上病变。

  • 标签: 宫颈细胞学 宫颈病变 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