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护理和心理护理改善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10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营养支持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试验组SF-36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 加强胃癌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和心理护理,是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营养支持护理 心理护理 胃癌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提高精神科患者安全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精神科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64例患者,利用双盲分组法将64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32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预见性护理的有效实施,在提高精神科患者安全护理质量方面发挥显著效用,不仅有效降低了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与此同时,极大的保证了患者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精神科 患者安全 护理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护理质量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共计80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血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P<0.05)。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通过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老年糖尿病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儿科门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诊治的患儿中的62例患儿进行重点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人数均为31例。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护理,另一组作为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的同时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分析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风险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显著提高护理风险管理质量水平。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儿科门诊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肺结核患者运用优质护理的实际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优质护理。结果:护理满意度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100.00%、对照组88.37%,P<0.05;施护前Morisky量表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Morisky量表评分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通过对肺结核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够和谐护患关系,可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标签: 肺结核 依从性 满意度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整体护理和规范化管理是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两大关键策略。整体护理强调患者中心,关注手术前中后的连续性护理,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最高标准。规范化管理通过建立严格的流程和标准来降低人为错误,确保每个环节可预测且高效。实施整体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因为它确保了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得到个性化的关注和细致的照顾。规范化管理则通过标准化流程减少医疗差错,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效率。两者结合能够创造一个既安全又高效的手术环境,最终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为医院带来良好的声誉和经济收益。因此,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并推广这些策略以优化手术室的护理工作。

  • 标签: 整体护理 规范化管理 手术室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脑梗死患者常规护理中联合中医特色护理的效果及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的68例脑梗死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纳入34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34例,加用中医特色护理),评价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认知功能(MMSE)、生活自理能力(BI)、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组间NIHSS、MMSE、BI、生活质量评分相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BI、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可以减轻神经损伤程度,提升认知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进而可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常规护理 中医特色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细节护理对急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方法 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急诊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析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高,P<0.05。结论 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细节护理,可提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细节护理 急诊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患者应用营养支持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72例胃癌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6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加用营养支持护理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护理联合心理护理能够改善胃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营养支持护理 心理护理 胃癌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循证护理在耳鼻咽喉外科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方式与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耳鼻咽喉外科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参照组20例与实验组2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耳鼻咽喉外科患者,可实施循证护理方案,有利于提升护理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耳鼻咽喉外科 循证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本文着重探讨精细化护理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意义和实际应用。通过对环境、心理、疼痛、饮食和行为等多个方面的精细化关怀,提高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以及术后的康复质量。本文从精细化护理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意义入手,分析了精细化护理在剖宫产产妇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途径,有效提高了精细化护理的的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关医护人员能够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并且有效提高护理水平。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剖宫产 产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优化护理服务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8月~2024年2月收治的妇产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120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人文关怀护理,分析两组护理过程中的纠纷事件与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出现护理纠纷事件的几率为1.7%(1/60),对照组为6.7%(4/60),差异具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质量总分上,观察组为(93.4±1.7)分,对照组则为(83.3±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对妇产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的改善有一定成效,能够从护理结构、过程和结果中去提升,并降低护患纠纷,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妇产科 重症监护病房 回顾性的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标准化护理路径在提高外科病人护理质量、降低术后感染率及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纳入300名计划接受非紧急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人。实验组接受包括术前教育、术中管理及术后疼痛和功能恢复的标准化护理路径,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结果:实验组术后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和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和22%。此外,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和疼痛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满意度由70.0提高至87.2,疼痛评分由5.9降至3.8。结论:标准化护理路径有效改善了外科病人的术后恢复质量和满意度,减少了并发症,优化了医患沟通及护理服务效率,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标准化护理路径 外科病人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76例血液净化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管控方法;观察组采用质量管控方法。之后结合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探讨质量控制应用的效果。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感染、出血、阻塞等观察指标来看,观察组要发生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净化是一种治疗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病症的手段,为了提升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可以将质量管控引入其中,以提升血液净化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质量管控 血液净化 护理质量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血液净化透析的患者60例,患者在透析时间的前3个月不实施质量控制,后3个月实施质量控制,对患者在实施质量控制前后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患者在实施质量控制之前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为35%,患者的满意度为84.5%;在实施质量控制之后,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为3.33%,患者的满意度为97.4%,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并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推广意义和价值。

  • 标签: 质量控制 血液净化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面质量控制理论在健康体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我体检中心近期参检的体检人员进行研究。随机分配两组并给予不同护理管理方案。观察两组护理投诉率及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并未发生护理投诉事件,而参照组护理投诉率可达10%(P<0.05)。实验组健康宣传、沟通能力、护理礼仪以及主动服务均在8分以上,而参照组均在7分左右。两组护理质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健康体检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全面质量控制理论的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为体检者的健康提供更有力保障,同时也降低护理投诉率,提高体检者满意度,从而更利于医疗事业的良好发展。因此,全面质量控制理论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全面质量控制理论 健康体检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柔性化督导”质量控制方法在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呼吸内科为“柔性化督导”质量控制方法试点科室,科室于2023年1月对护理质量督导理念进行更新,将“柔性化督导”理念融入护理质量标准的制订、一级质量控制人员的培训、护理质量检查等方面,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士对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的认同度。结果:实施“柔性化督导”后,科室分级护理质量评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质量评分较实施前显著提高,护士对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的认同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柔性化督导”应用于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中,可整体提升科室的护理质量评分,提高护士对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的认同度,有利益护理工作的开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柔性化督导 护理质量 管理 认同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验证综合护理在小儿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并针对临床症状、睡眠质量数据变化作具体说明。方法:本课题研究样本共计80例,均来自于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我院收治小儿肺炎疾病患儿,以2022年7月作为分组媒介,将上半年收治40例患儿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下半年收治40例患儿给予综合护理作为研究组,对不同干预后两组患儿相关数据予以详细整理记录,并引用统计学系统进行分析检验,对比观察结果差异。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临床症状: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平喘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皆明显缩短,同时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数据均呈现出较高优势性,P值达到<0.05标准,体现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明显缩短小儿肺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其睡眠质量,获得家长一致认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小儿肺炎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研究产房优质护理在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重点选取本院的30例产妇为本研究主体,时间范围控制在2022年5月-2024年2月,依据“抽签形式”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每组各记录病例15例),详细探究两组患者的产程时间指标、产后大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产程时间时间显著较低(P<0.05);实验组产后大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房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产妇的分娩体验、减少产妇的疼痛感、降低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新生儿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产房 优质护理 产妇 分娩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以确定心理支持在癌症治疗全过程中的价值和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选取了200名癌症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人。实验组接受常规治疗加上定制的心理护理方案,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情绪管理和压力缓解技巧,而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期为6个月,采用生存质量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QLQ)和心理健康指数(Mental Health Index,MHI)作为主要评估工具。结果: 研究结束时,实验组的生存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得分75.3 vs. 60.4,P<0.05),特别是在情绪功能(EF)和社会功能(SF)方面表现更为显著。实验组的心理健康指数也显著提高(平均提升20点,P<0.01),表明接受心理护理的患者在应对癌症的情绪压力和心理挑战方面获得了显著改善。结论:研究表明,心理护理能显著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这强调了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整合心理护理服务的重要性,以支持患者的全面康复。

  • 标签: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生存质量,心理健康,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