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采用MP妊高症检测仪进行桡动脉脉搏波预测妊高症高危孕妇的护理干预,观察预测妊高症高危的改善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作产检进行MP妊高症预测高危的孕妇12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进行护理干预后复查MP妊高症预测(2~4周一次);分别观察2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在给以及时有效护理干预后复查MP,治愈率为76.6%有效率92.2%,(P<0.05)

  • 标签: MP妊高症检测仪 脉搏波 预测高危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管理对社区高血压病人控制的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给予健康管理,同时按照医嘱要求服药,对照组仅常规管理,按照医嘱要求服药,干预时间为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控制率为56.0%,对照组的控制率为44.0%,在经过统计学检验后发现两者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8,P=0.03);实验组的知晓率为34.0%,对照组的知晓率为20.0%,在经过统计学检验后发现两者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P=0.04);实验组的随访率为100.0%,对照组的随访率为92.0%,在经过统计学检验后发现两者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2,P=0.02);结论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通过对患者的知识、信念、态度等方面的改变,进而提高患者知晓率,提高服药依从性,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健康管理 社区 高血压病人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显示能力及诊断价值。方法CTA诊断的10例AVM,经DSA对照及手术证实,通过诊断AVM的常用方法有核磁共振(MRI)、CT脑血管造影(CTA)及数字剪影脑血管造影(DSA),将这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结论不同的影像手段对AVM的诊断各具价值,CTA能够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CT血管造影 脑动静脉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并评价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护士培训项目,提高护士对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知识和认知,减少住院老年患者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对我院老年病房的35名护士实施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项目培训。结果护士对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知识有显著性提高(χ2=101.97,P<0.05),护士对老年患者跌倒风险的认知有显著性提高(t=-4.13,P<0.05)。结论包含“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知识培训”和“跌倒高风险患者识别与提示系统”的预防老年患者跌倒培训项目,能有效提高老年病房护士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知识与跌倒风险的认知。

  • 标签: 预防跌倒 老年患者 培训 项目评价
  • 简介:目的:为建立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D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提供科学的评价方法。方法:通过检索国外文献和参考生产厂家相关信息,建立一套DDR性能测试和评价标准。结果:共检测17台DDR设备,其中国外设备7台,国内设备10台。每台DDR需要检测13项质量控制(QC)检测参数。能检测全部项目的国外设备5台(占71%)和国内设备6台(占60%),3个检测参数合格率较差,包括残影合格率为64.7%,响应均匀性合格率为76.5%和距离误差合格率为76.5%。结论:对所制定的13项检测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标准恰当,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生产厂商缺少设备的必要功能,使检测项目不全,应引起厂商足够的重视,尽快加以完善。

  • 标签: 数字X射线摄影 质量控制 性能检测 评价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鼠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MRI表现,探索大鼠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可行性。方法4月龄健康Wistar大白鼠30只,随机分成两组,通过肌注糖皮质激素及强迫运动方式制作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4周后进行MR检查,测量股骨头信号强度值,并取股骨头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大鼠股骨头坏死的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表面局部凹陷。实验组大鼠股骨头多为混杂信号,测量的均值信号强度较对照组股骨头在T1WI、T2WI、T2WISPIR、3D-WATSc均减低。骨小梁变细且断裂,骨细胞排列紊乱,严重变性。结论肌注糖皮质激素加强迫运动制作大鼠股骨头无菌坏死模型方法可靠。用MR扫描证实早期模型的形成可行。

  • 标签: 大鼠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MRI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200例门诊输液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情况。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在服务态度、技术治疗、就诊环境以及总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在门诊输液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门诊输液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CochraneLibrary(2014年第1期)、EMbase、CNKI、CBM、VIP和WanFangData,纳入腰大池持续引流和常规保守方法比较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脊液漏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1994年1月至2014年1月。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非随机对照试验,共计4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有效率[RR=3.78,95%CI(1.91,7.50).P=0.000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率[RR=0.48,95%CI(0.24,O.95),P=0.04]和住院时间[MD:-6.66,95%CI(-10.09,-3.23),P=0.0001]方面,腰大池持续引流优于常规保守治疗,但两者低颅压头痛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RR=1.32,95%CI(O.65,2.69),P=0.4510结论当前可得证据显示,腰大池引流术在总体有效率、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存在优势,是一种治疗脑脊液漏的有效措施。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所限,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 标签: 脑脊液漏 腰大池引流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农村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应激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乡镇160人作为研究对象,皆为肠道传染病发病疫区人员,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控制处理,而研究组加用应急健康教育,观察记录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改变率等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健康行为改变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农村肠道传染病疫区人群的预防控制及采取应急健康教育处理,可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改变率,值得借鉴。

  • 标签: 农村 肠道传染病 预防控制 应急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侧切扩肛术治疗肛门狭窄的随访评价,探讨本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的在本科行侧切扩肛术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一次性手术显效131例,二次手术显效3例,无效2例,一次性有效率96.3%,总有效率98.5%。结论侧切扩肛术切口在肛外,术后不易被粪便摩擦发生感染,手术痛苦小、费用低、愈合快、长期疗效好,无肛门出血、失禁等并发症。

  • 标签: 侧切 扩肛术 肛门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评价。方法选取在2013年11月~2014年5月期间到我院分泌科就诊的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饮食护理组和对照组。对饮食治疗组进行饮食护理,对照组不进行饮食护理,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出院时血糖变化。结果饮食护理组入院时和出院时的空腹血糖分别为(7.5±1.6、6.7±1.2),对照组入院时和出院时的空腹血糖为(7.6±1.7、5.6±1.3),两组入院时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出院时空腹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饮食护理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

  • 标签: 饮食 护理 2型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62-01
  • 简介:随着慢性肾脏病的高度流行,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病人患病率明显增加,血液透析是目前ESRD肾脏替代治疗的最主要方法。干体重是血液透析病人最重要和最核心的临床问题之一。肾脏科医师应予以更大的关注。血液透析工作人员管理好患者干体重极其重要,然而干体重相对隐匿,需要根据临床经验、监测患者透析中不适表现、观察患者透析后的症状、血压、相关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评估。由于当前临床上评估干体重的很多客观方法并不能常规应用。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仍是基于临床标准。然而确切的干体重评估仍是一个重大挑战。干体重的多种评估方法存在各自优劣,本文讨论干体重的认识过程与实验室评估方法的争议。

  • 标签: 血液透析病人 实验室检查 评估方法 干体重 血液透析患者 终末期肾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评价。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1年0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诊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式指导护理工作开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物品完好率、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合格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护理组的各项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方式对于提高急诊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有着明显作用,能够改善急诊工作开展过程,消除护理风险因素,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急诊患者 安全管理 应用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丹寨县常规免疫监测状况。方法对2010—2012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检测结果,采用差值(D)和比值(R)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评价结果显示差值(D)评价“不可信”占46.67%;比值(R)评价为“不可信”占66.67%,前者说明漏种儿童比较严重,个别地区可能出现免疫薄弱村寨,超生儿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可能出现免疫空白,后者说明各种疫苗应种人数报告接种率之间存在明显的逻辑错误。结论接种对象底数不清和报告接种率存在明显逻辑错误。

  • 标签: 免疫规划 接种率 评价
  • 简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最早报道于1857年,发病率较高,约占颅内血肿的10%,硬膜下血肿的25%。然而有关CSDH产生和演变的机制至今不能诠释,临床上也缺乏统一的手术模式,再次手术率一直较高。

  • 标签: 临床路径 慢性硬膜下血肿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阳市2013年常规免疫接种情况,对免疫接种率准确性进行评价。方法利用估算接种率、脱漏率等对2013年全市常规免疫报告接种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全市适龄儿童报告接种率为95.8~99.8%,估算接种率为99.7%~124.6%;全市适龄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均在95%以上;流动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低于本地儿童;本地儿童中乙肝疫苗脱漏率高达16%,报告数据不可信;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的A群流脑、乙脑脱漏率为可疑。结论南阳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数据报告准确性有待增强。

  • 标签: 常规免疫 接种率 评价
  • 简介: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广泛应用于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中。以往临床上最常用的栓塞剂是碘化油和明胶海绵,最近新型栓塞剂,如载药微球和Y-90放疗栓塞微球引入临床,显示了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同时分子靶向药物出现,与化疗栓塞联合使用,这种协同治疗效果也正在研究中。TACE治疗后的疗效评价十分重要,各种影像检查手段,如超声、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dtomography,CT)、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等,在治疗反应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功能成像手段,如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和PET等检查手段,日益受到临床重视。

  • 标签: 肝肿瘤 化疗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方法评价介入术后即刻重叠药物洗脱支架(DES)贴壁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介入治疗中靶病变同时植入2枚或以上同种DES,存在重叠支架节段,且术后即刻行OCT检查的26例患者资料(DES共57枚,重叠支架节段31处),其中靶病变植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8例,植入紫杉醇洗脱支架(PES)6例,植入佐他莫司洗脱支架(ZES)12例。支架丝贴壁不良定义为支架丝与血管内壁分离,即OCT测量支架丝表面至内膜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支架丝及涂层厚度加OCT分辨率。比较重叠DES节段与相邻单层节段术后即刻贴壁情况,亚组分析比较三种不同DES间贴壁情况。结果术后即刻支架丝总贴壁不良率为(8.20±6.26)%,其中重叠DES节段贴壁不良率为(26.87±9.04)%,明显高于相邻单层节段(6.09±4.61)%(P〈0.05)。亚组分析显示,SES单层支架节段和总贴壁不良率均高于PES和ZES((11.37±3.11)%比(5.69±2.97)%和(4.99±3.03)%,(16.49±3.74)%比(9.57±4.07)%和(7.86±3.22)%,P均〈0.05)。结论DES重叠节段术后即刻支架丝贴壁不良率明显高于相邻单层节段,重叠支架中SES贴壁不良率高于PES和ZES。

  • 标签: 重叠药物洗脱支架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支架贴壁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