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结合上海市三级医院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工作现状.了解各级人员的配制、操作流程和配制成品质量情况,对配制结果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建立质量控制方案。方法:分析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标准操作流程.标准管理流程和人员组成结构,针对各关键步骤.包括准八条件、环境检测与评估和输液稳定性.判断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形成质量控制标准。结果:从控制配制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和环境控制,建立准入标准和医嘱流程控制,有效改进了配制成品质量。结论:配制中心的质量控制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过提高关键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改进配制成品质量。

  • 标签: 质量控制 静脉药物配制 输液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疾控中心对于结核病这种典型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及控制,为降低传染率保障人们健康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于疾控中心接受治疗的结核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对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的整合分析,探讨疾控中心对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结果:入选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咳痰、咳嗽、胸痛、纳差、发热、盗汗、气促、呼吸困难、咳血等症状。初治的176例患者中,明显吸收、吸收好转、病情无明显变化的病例分别为61例、110例、5例;复治的24例患者中,明显吸收、吸收好转、病情无明显变化、病情恶化的病例分别为5例、16例、2例、1例。结论:肺结核疾病发病传染率较高,对患者及周围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疾控中心成立预防控制小组,对肺结核病症患者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控制降低肺结核病症的发生及传播,保证人们身体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结核病 疾控中心 病症预防
  •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在逐年增高,经济的增长促进了人口健康状况的显著改善。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增长,以疾病为中心,以药物和手术为主要诊治手段的模式基本取代了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的传统健康维护模式,人群中最不健康的1%和患慢性病的19%共用了70%的医疗卫生费用,最健康的70%人口只用了10%的医疗费用。

  • 标签: 健康状况 管理工作 疾控中心 以疾病为中心 医疗卫生费用 人均收入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近4年来抗抑郁药的用药变化情况,探讨其使用特点及趋势.方法:统计分析了该院在1999~2002年使用抗抑郁药的品种、用量、金额及用药频度、年平均增长率和药品日耗费用等情况.结果:该院在近4年中使用的抗抑郁药金额平均年增长率为13.52%.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在4年中年平均增长率达18.78%,用药金额排位前2名.杂环类抗抑郁药物在用药频度上排位前列.新上市的抗抑郁药用药金额年平均增长率为23.88%,但其使用频度仍排位在后.国产氟西汀类药物的上市,使药品的日耗费用下降,用药金额及频度却大幅度上升.结论:在抗抑郁药使用中还存在用药较为集中的问题.合理选用抗抑郁药,除了考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外,还需考虑价格适中.

  • 标签: 抗抑郁药 费用 用药频度 年平均增长率
  • 简介:丹东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是丹东市卫生系统的重点专科,并于2007年1月被评为丹东市首届名科。科室内现有25张床位,其中:标准病房9张床,普通病房16张床。科内现有9名医生,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医师2名,1名硕士毕业。护士12名,其中,主管护师8名,护师4名。

  • 标签: 丹东市 耳鼻咽喉专科 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主管护师 耳鼻咽喉科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究对象,并按相关要求进行分组研究探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以13000件消毒器械进行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和未实施护理安全机制进行分析对比。比较了两组消毒质量的合格率、工作质量评分、护理风险发生率、服务满意度及物品质量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消毒质量合格率为99.89%、护理风险发生率为0.06%,对照组的消毒质量合格率为96.78%、护理风险发生率为0.15%,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1]。比较了两组消毒质量的合格率、工作质量评分、护理风险发生率、服务满意度及物品质量满意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能有效地在消毒供应中心提高医疗器械质量及工作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 应用效果  
  • 简介: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深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为解决这一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宜昌市健康办借助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平台,抓住湖北省健康城市、健康管理试点创建契机,以各个业务领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为先导,积极创建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配合公共卫生、爱国卫生工作,向全社会宣传健康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全市居民健康素养。

  • 标签: 健康需求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教育基地 宜昌市 国家卫生城市 健康促进工作
  • 简介: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PIVAS)药品破损原因,并制定减少破损的相应对策。方法:记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PIVAS2016年每季度药品破损情况,分析容易造成破损的各个环节和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和结论:药品破损与运输操作、领药计划不规范,人员培训不到位,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多种因素有关。采取各种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药品破损率。通过相应的整改,药品破损率从2016年第一季度的1‰下降至第四季度的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药品破损 干预对策 药品管理
  • 简介:门诊输液中心是门诊治疗工作的延续,门诊静脉输液具有快速、高效、便捷等特点,是较多患者选择的用药方式[1]。所以门诊输液室护士每天需要接触大量患者,面对不同科室、不同医生、种类繁多的药品、眼花缭乱的医嘱,稍不用心就会发生护患纠纷。其护理质量的好坏及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治疗直接影响医院在患者心中的形象[2]。然而输液中心护士在查看医嘱的过程中发现存在很多由于医生、护士、药房、收费处、患者本人等因素导致护士无法及时执行医嘱,

  • 标签: 门诊输液 用药方式 静脉输液 护理质量 护患纠纷 护理人员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质量指标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的应用( 方法) 收集数据、建立表格、投入应用。 (结果)应用表格对质量指标进行汇总分析,方便操作。 ( 结论) 应用质量指标分析控制,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完善质量标准。

  • 标签: 质量指标建立 应用 分析 改进
  • 简介:为适应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在分析医院消毒供应室存在弊端的前提下,建立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对医院供应室管理集中管理,优化人员与设备使用。旨在确保供应室中的无菌物品质量合格,有效保障医疗质量、护理质量,进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维护好医院的声誉。

  • 标签: 管理模式 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 医疗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不合理用药医嘱,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美康合理用药软件及药师审核对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者静脉用药医嘱进行合理性审核,对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共4803份,占总医嘱的0.52%,主要包括溶剂选择不舍理、溶剂用量不舍理、给药剂量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用药频次不合理等。结论通过对静脉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和干预,并定期分析总结,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合理用药 医嘱审核
  • 简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配置静脉用药时,在针头穿刺皮塞的过程中,由于物理切割的作用,时有落屑现象发生。当落屑漂浮于已配置的成品输液用药中时,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恐慌,产生对治疗的不信任感,甚至引发医患纠纷。严重时,这些不溶性微粒可引起过敏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肺动脉高压、肉芽肿等[1]。因此,控制和减少落屑的发生,对于提高静脉配置中心工作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落屑 配置中心 不信任感 不溶性微粒 医患纠纷 医疗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疾探中心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方法:选择某医院20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份至2022年12月份,其中2021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份未实施疾控中心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为本次研究的参照组,患者的数量为100例,2022年1月份至2022年12月份实施疾控中心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患者的数量为100例,分析两组患者发生传染病的机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传染病的机率更低,P<0.05。结论:实施疾控制中心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可以降低医院患者出现传染病的机率,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疾控中心 传染病的预防 控制管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疾控中心于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期间的有效措施,评估管理效果。方法:分析疾控中心常见传染疾病的种类以及传播途径,调查分析传染疾病的确诊能力、隔离情况,找出管理期间的缺陷,制定具体改进措施,组建传染病管理队伍,加强传染疾病的基础理论指导以及防治知识培训,提升传染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管理能力,补充现有的管理模式,有效控制传染源,将预防和治疗模式相结合。结果:完善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模式以后,管理质量评分较高于管理前,所得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疾控中心 传染病 预防 控制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体检中心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开展研究,并从我院体检中心中选取70名体检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35例)、研究组(n=35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后者则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后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不同方法实施后,观察和分析护理情况,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突发事件状况,将以上结果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出现纠纷事件发生率相对于参照组较低(11.43%比34.29%),上述数据前者具有明显优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突发事件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8.87%比34.29%),上述数据后者有明显的不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体检中心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通过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促进体检中心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体检 安全隐患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应用信息化闭环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20年5月到2020年8月的120件无菌物品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数字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60件。对照组的物品采用常规化的管理方式,实验组的物品采用信息化闭环管理的方式,然后对比两组无菌物品清洗灭菌的合格情况以及交接的准确情况,再选取其他科室的30名医护人员分别对消毒供应中心不同管理方式下的服务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无菌物品的清洗合格率(98.3%)、灭菌合格率(96.7%)以及交接准确率(98.3%)均高于对照组的(88.3%)、(86.7%)、(90%),且服务满意度评分(9.42±0.38)也高于对照组的(8.37±0.26),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应用信息化闭环管理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无菌物品的清洗和灭菌质量,提高交接的准确性,更好地服务医院的其他科室工作,做好后方的服务工作,提高其他科室的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无菌物品 信息化闭环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儿科差错原因,优化工作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儿科成品输液质量。方法:总结2021年1-6月儿科差错,对差错类型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错误采取不同改进措施,比较改进前和改进后的差错率。结果:儿科差错涉及审方、排药、贴签和调配等全过程,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后,各环节差错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对儿科差错进行分类总结,优化工作流程,采取精细化管理,可显著降低儿科差错率,提高工作率和确保儿科成品输液质量。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儿科差错率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各环节工作差错原因,优化工作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成品输液质量。方法:总结2021年1-6月各环节工作差错,对差错类型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错误采取不同改进措施,比较改进前和改进后的差错率。结果:科室工作差错涉及审方、排药、贴签和调配等全过程,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后,各环节差错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对科室工作差错进行分类总结,优化工作流程,采取精细化管理,可显著降低各环节工作差错率,提高工作率和确保成品输液质量。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工作差错率 改进措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