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4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营养治疗控制孕期体重对产后盆底肌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初产妇10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3月20日—2016年6月15日,计算机随机化法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接受营养治疗控制体重,对照组则进行常规的产科检查,对比两组初产妇干预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组产妇产前的体重和体重指数均较孕前上升,其中对照组产妇的体重和体重指数上升程度大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产妇的产后的盆底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在孕期接受营养治疗控制体重,可以改善其盆底肌的损伤程度,对其体重增长的速度进行控制,从而促进其产后盆底肌力的改善。

  • 标签: 营养治疗 体重控制 盆底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职生反社会态度、家庭关怀与自我控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167名中职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反社会态度量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和自我控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中职生的反社会态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②家庭关怀和自我控制对中职生的反社会态度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④自我控制在家庭关怀与反社会态度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通过增加对中职生的家庭关怀、提高其自我控制能力来降低其反社会态度。

  • 标签: 反社会态度 自我控制 家庭关怀 中职生
  • 简介:摘要多重耐药菌属于临床一直所关注问题。在其类菌种的作用下,将促使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影响到患者恢复。故此,在实际医疗工作中,更需要采取合理措施,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有效预防。本文就侧重针对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研究情况加以摸索。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多重耐药菌感染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对微生物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并总结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从我中心2014年6月~2015年6月出具的微生物检查报告中随机抽取1000份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经统计分析,患者自身的疾病种类、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检验仪器和试剂的操作方法以及检验标本保存的方法和时间等都是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97%、33.52%、20.33%和13.19%。结论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的素质,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检验,正确保存检验标本等是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结果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心理控制源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门诊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患有焦虑症的42例患者,对其进行心理CT测量,分析心理控制源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测量后,患者的焦虑总分为61~82分,平均焦虑总分为(71.2±8.1)分;焦虑症患者心理控制源主要是机遇,应付方式主要是幻想,两者之间呈正相关性,成熟型应付方式在机遇的负向预测效果显著(P<0.01),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在有势力他人和机遇的正向预测效果显著(P<0.01),混合型应付方式的正向预测效果在有势力他人、机遇和内控性的正向预测效果显著(P<0.01)。结论当焦虑患者面对应激事件时偏向于较为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而这和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

  • 标签: 焦虑症 心理控制源 应付方式 研究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染病护理中的常见伦理冲突表现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传染病护理工作中发生伦理冲突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常见伦理冲突表现并探讨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传染病护理中的常见伦理冲突包括有利原则与不伤害义务之间的冲突35例(34.31%)、患者尊重与疾病强制手段之间的冲突35例(34.31%)、个人利益与集体权益之间的冲突32例(31.37%)。结论强化传染病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再教育培训、贯彻落实人性化管理机制、积极构建道德管理体制可显著降低传染病护理中的常见伦理冲突发生率,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 标签: 传染病 伦理冲突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血压控制良好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各维度,包括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躯体功能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优质护理 老年 高血压 作用
  • 简介:摘要护理过程对于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仅给患者提供了康复,还对其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进行护理的时候,应该要尽量避免造成患者损害的因素,神经内科比较特殊,一般治疗的患者年龄都比较大,高龄患者的病症不仅复杂,并发症多,病情严重,治疗周期长,因此比起其他的科室患者,他们更加危险一些,风险性也高一些。所以,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者更要关注患者的护理风险问题,确保护理的安全性,让患者能够尽快的康复。

  • 标签: 神经内科护理 不良事件 管理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衰强力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多糖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指标,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用单因素比较.对成型工艺进行了考察。结果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结论对提取工艺及成型工艺进行相应的试验研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研究 抗衰强力胶囊 制备 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炮制应用于中药质量及药效控制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中黄芪的用药对象均为40例气虚发热、脾虚气陷型(经中医辨证诊断)患者,随机分为各20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蜜炙黄芪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未炮制的黄芪饮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药材质量、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药材的多糖类含量、黄酮类含量和皂苷类含量均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18/2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13/2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生率5.00%(1/20)低于对照组30.00%(6/2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炮制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但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标签: 中药炮制 中药质量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58台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室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手术室管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医疗纠纷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7.24%、41.38%,医疗纠纷发生率分别为3.45%、13.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及医疗纠纷发生率,保证手术效果,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消毒隔离管理 医院感染控制 医疗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站的采供血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对血液质量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近三年来桦甸市血站的679名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采供血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将678名无偿献血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的315名无偿献血者,观察组为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的363名无偿献血者,比较两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液报废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液报废率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供血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能有效保障献血者安全,提高血液质量安全。

  • 标签: 采供血 关键控制点 血液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的实际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患者进行数量、性别以及年龄的统计,并归纳出960例患者进行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次数,以及发生检验失误的例数,并分析失误的原因和阶段分布的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的960例患者共进行临床检验1689次,其中共有398例患者出现了检验失误,占比23.56%。398例患者发生检验失误的阶段分别为检验准备阶段、样本采集阶段、样本处理阶段以及检验设备阶段,其中检验准备阶段中由于患者行为不当导致检验失误的例数为253例,占比63.56%,由于药物影响作用导致检验失误的例数为14例,占比3.51%。可见临床检验的质量与检验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结论影响我国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因素相对较多,以临床医学检验阶段为主要因素,因此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中,应加强对临床医学各检验阶段的控制,从而提高我院临床医学检验的总体水平。

  • 标签: 临床医学 检验质量 控制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监狱警察工作倦怠与控制点、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李超平、时勘修订的Maslach倦怠量表一通用版(MBI-GS)、症状自评量表(SCL-90)、成人Nowicki-Strickland内外控量表(ANSIE)对506名监狱警察进行调查。结果①监狱警察的情绪衰竭、玩世不恭与SCL-90各因子分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081~0.226P〈0.05),②监狱警察的情绪衰竭、玩世不恭与控制点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67~0.422P〈0.01),降低的职业效能典控制点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81P〈0.01)。结论监狱警察的控制点对于工作倦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减轻他们的工作倦怠。

  • 标签: 工作倦怠 控制点 心理健康 监狱警察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警察
  • 简介:摘要目的就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讨论。方法选取198例2016年3月—2017年9月于本院进行口腔手术的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平均99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研究组的而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实施四手操作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以及感染情况。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96%(96/9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9.89%(89/9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施四手操作技术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降低感染率,有较大的推广意义并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四手操作 口腔门诊 医院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方法抽取1800例病人给与探讨,平均分组,参考中选择一般护理管理,实验组选择护理质量控制,对比效果。结果经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明显,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病人开展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性,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运用价值。

  • 标签: 护理质量 管理控制 医疗事故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186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组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ICU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后的症状评分及感染控制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感染2例(占2.15%),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10例(占10.75%),研究组患者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控制ICU重症患者发生感染,改善其感染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ICU重症 感染控制 症状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2016年6月消毒供应中心开展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管理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作为对照组;选择于2016年7月-2016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开展护理质量管理控制后,存在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感染情况。结果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后,消毒合格率和洗涤合格率显著优于实施前,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管理质量控制实施后,相对于实施前,护理人员的感染率显著降低,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显著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对预防感染具有显著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质量控制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管理,观察组为细节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的13.75%。结论细节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感染发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预防和控制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CT)量表在支气管哮喘规范化健康教育中应用对哮喘控制的影响。方法哮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由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哮喘是可以应用正确的方法预防和控制的,尽可能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同时介绍如何规范正确地用药及怎样进行预防发作等知识。患者在病情缓解出院后按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规范使用症状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患者住院期间向患者讲解ACT量表各项的意义及填写,患者出院后每月进行复诊,由哮喘护士进行ACT评分,若患者达不到满意的25分,由哮喘专科护士进行指导,嘱患者进行自检吸入方法是否正确,若吸入方法不正确则予以告知纠正;若吸人方法正确则说明吸入量不足,嘱患者增加吸入量。治疗6个月后复诊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及评价ACT。结果干预组的肺功能较对照组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使用ACT评价哮喘控制效果较单纯使用常规的健康教育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哮喘控制测试表 规范化健康教育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