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池市各类食品在加工、销售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情况。方法于2010年~2011年分别在河池市辖区的市场、超市等采集本地生产或销售的7类食品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7类306份样品,合格254份,合格率为83.0%,其中以凉拌类合格率最低,为69.2%,其次是冷饮类,为74.5%,糕点类合格率最高为91.8%,灌肠类、酱卤肉类、饮料类和豆制品类合格率分别为89.3%、81.2%、90.5%和80.5%。结论我市的凉拌类和冷饮类食品合格率较低,食品卫生质量还有待提高。

  • 标签: 食品 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7-17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7期
  • 机构:为指导和规范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工作,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对生物类似药的申报程序、注册类别和申报资料等相关注册要求进行了规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TP荧光法应用于医务人员的手部卫生状况评价的效果,探讨ATP荧光检测在医疗卫生监控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应用ATP荧光法检测我院42例医务人员洗手前后的RLU(P50)值,并统计和比较观察不同性别医务人员的手部清洁卫生合格率。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总合格率为76.2%,且女性受检工作人员在洗手后的手部卫生合格率明显高于男性受检者(P<0.05)。结论采用ATP荧光法检测和评价手部卫生情况方便、快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及时反映医疗卫生状况和及时发现卫生隐患,在医疗环境监测评价中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ATP荧光 手部卫生 检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微生物感染检测情况以及细菌药敏试验情况,为临床检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了在2015年11月—2016年5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泌尿生殖道微生物感染症状的患者,采集患者的泌尿生殖标本,对支原体、衣原体进行培养、鉴定,在进行药敏性试验。结果检测出的支原体阳性率较高,丁胺卡那霉素、先锋霉素V号、利福平、庆大霉素及强力霉素较为敏感。结论进行泌尿生殖道微生物感染检测及细菌药敏试验,能够有效地筛选敏感药物,指导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泌尿生殖道微生物 感染检测 细菌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住院患者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各108例的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根据经验用药,观察组患者根据微生物检验技术用药;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状况。结果全部108例观察组患者的总感染率6.5%显然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各个程度的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住院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现代微生物检验技术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感染,具有较高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技术 住院患者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砂烫生附片制备前后生物碱改变情况。方法将泥附子切片后,制成生附片后砂烫,并观察其制备前后的外观性状。通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碱改变含量的变化。我们将生物碱分为单酯型(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双酯型(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脂类生物碱。其中双酯型的毒性最大,是主要调查目标。结果双酯型的生物碱在砂烫生附片制备前后含量变化较大,减少明显。(P値<0.05)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砂烫生附片制备前后有利于将有毒型的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减少,进而有利于降低药品副作用。

  • 标签: 砂烫 生附片 生物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集的微生物检验标本60份纳入到对照组中,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集的微生物标本60份纳入到研究组中,两组均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检测,对两组标本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在尿液、血液以及呼吸道微生物阳性检出率方面,研究组要比对照组高出许多,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非呼吸道其他标本微生物阳性检出率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临床标本微生物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通过分析可知,影响检验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其包括标本收集不规范、标本接收与运送不规范、临床检验技术人员不具备较高检验技术等。

  • 标签: 阳性率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方法选2017年11月—2018年04月本院检验科接收的194份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依据检验时间段标准分为甲组(2017年11月—2018年01月)、乙组(2018年2月到2018年4月)两组,对两组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展开对比。结果甲组检验阳性率,较乙组更高,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而甲组中粪便标本检验阳性率3.03%,与对照组的5.88%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不同标本微生物进行检验时,通过对比分析检验结果阳性率,找出影响因素,以在确保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精准的基础上,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手术中应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研究其对切口愈合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分别选取我院妇产科过去2年内90例使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另90例常规丝线进行缝合患者,作为参照组,对比二组患者术后的切口愈合临床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在术后感染、切口恢复及疤痕愈合等方面差异表现明显。结论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具有减少感染源的安全性,并能促进组织恢复且不会留下明显的缝合疤痕,对妇产科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正向作用,值得进行普及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生物可吸收缝线 切口感染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二级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现状,探讨如何进行规范化管理。方法调查医院检验科存在的生物安全方面的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结果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如防护设施、设备不完善,工作人员感染防范意识差,医疗废物处理等各方面管理力度不够等。结论必须医院领导支持,科室领导重视,医务人员意识提高,严格按照生物安全手册执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减少职业暴露,确保检验科生物安全。

  • 标签: 二级综合医院检验科 生物安全 隐患 规范化
  • 简介:摘要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是医学专业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前提。笔者从本学科出发从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逐步培养学生成为适合现代社会的新型实用型人才。

  • 标签: 教学改革 角色扮演 多媒体教学 新型实验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物制剂在风湿免疫疾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份到2013年7月份收治的100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为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生物制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物制剂对风湿免疫疾病进行治疗,具有明显治疗效果,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生物制剂 风湿免疫疾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头孢克肟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测定头孢克肟颗粒对5种试验菌株的回收率,并进行控制菌的检查。结果5种试验菌株的回收率均高于70%以上,控制菌阳性生长良好。结论通过试验证明该方法有效可行,可用于该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 标签: 头孢克肟颗粒 微生物限度检查 回收率
  • 简介:摘要总结了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护理经验。对47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在盆腔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中实施全程综合护理,针对患者个体化的心理特点,给予积极心理干预,观察排尿日记、尿动力学参数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配合有效的护理行为干预及心理治疗,盆腔生物反馈与电刺激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自主排尿。结合适当的护理及心理治疗措施,可提高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膀胱 过度活动症 生物反馈 电刺激疗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和2014年间的检验标本各1000份,包括250份呼吸道标本、250份其它非呼吸道标本、250份血培养标本和250份大便标本,统计不同标本的阳性率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抽取的呼吸道标本、其它非呼吸道标本、大便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2014年的检验结果(P<0.05),2013年的血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与2014年的血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会因为不同的标本、不同的时间而存在差异,需要引起临床人员注意,积极做好对流行性病学分布情况的分析,严格按照规范开展微生物检验,从而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准确率。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KI)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死亡率较高,且自身为独立死亡因素,一直备受关注。尽管随着医学的发展,AKI的治疗效果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若不能早期发现,其预后仍然较差,病死率较高。因此,对AKI进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对AKI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的探索。这些标志物包括肾损伤分子-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白细胞介素18等,以及一些新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如miRNA等。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生物学标志物 KIM-1 NGAL CysC IL-18 miRNA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功劳木溶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需氧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方法验证。结果采用5倍稀释法进行需氧菌计数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采用常规法进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控制菌铜绿假单胞菌检查,5种试验菌回收率均>50%,控制菌阳性菌生长良好。结论确定了功劳木溶液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可以客观地反映药物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有效控制其质量。

  • 标签: 功劳木溶液 需氧菌 霉菌及酵母菌 控制菌 微生物限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中生功能性胃肠病的有关影响因素,为开展高中生功能性胃肠病的整体治疗,选择个体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罗马Ⅲ标准的诊断问卷、医院焦虑与抑郁评分量表(HADS)对2010年至2014年期间,在校高中生在三级医院诊断为功能性胃肠病患者50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在50例功能性胃肠病影响因素中,精神因素为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另一个致病因素是日常饮食因素。结论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纠正精神心理失衡对症状的缓解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 心理
  • 简介:摘要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基础课,改变生物化学难教难学的状况、提高教学质量是生物化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 标签: 医学生物化学 教学质量 备课 提问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