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1994年,在生态问题日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热点的形势下,中国学者提出了"生态美学"这一崭新的美学观念.许多中国理论工作者从生态文艺学、文艺的绿色之思、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等多重视角对这一美学观念进行了丰富与发展."生态美学"同国际上日渐勃兴的"生态批评"、"环境美学"密切相关,但又有别于它们.它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观念,是中国美学工作者的一个创意.它的提出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由认识论到存在论以及由人类中心到生态整体的理论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它不是一个新的美学学科,而是美学学科在当前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发展、新视角、新延伸和新立场.它是一种包含着生态维度的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它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出发点,包含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以实现人的审美的生存、诗意的栖居为其指归.

  • 标签: 生态美学 美学观念 中国特色 当代美学 生态存在论 生态文艺学
  • 简介:本论是报告笔者在中国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进行的关于公共坟墓的考察成果。笔者2005年12月和2006年9月在梅州市进行两次考察,其主要视点是以与日本和台湾的个案作比较研究为主。

  • 标签: 梅州地区 日本 坟墓 台湾省 考察成果 梅州市
  • 简介:电视剧是一种非主流意识的大众文化形态。随着中国社会文明进程的演变,它已融入广大民众真实生动的生活中,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了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品格。

  • 标签: 大众文化 商业性 消费性 直白性
  • 简介:文章通过梳理历史资料和作者在门、珞地区的多次实地调查材料,对门巴族、珞巴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认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外联系的扩大,以及西藏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门巴族和珞巴族的社会和文化变化很大。近年来国家“兴边富民行动”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特殊政策的实施,使门巴族和珞巴族社会变化尤为剧烈,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婚姻制度与家庭关系、宗教信仰、思想文化观念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 标签: 门巴族 珞巴族 历史发展 社会变迁
  • 简介:12月9日,省文史研究馆在杭州主办“千峰翠色——中国当代青瓷艺术展”暨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美术馆举行。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梁平波在开幕式上致辞,专职副馆长魏新民主持开幕式。室(馆)领导潘海生、章斐龙,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部分省政府参事,省文化厅、省文联、龙泉市政府等单位负责人和全国各地的青瓷艺术家参加了上述活动。

  • 标签: 中国当代 开幕式 艺术展 青瓷 文史研究馆 学术研讨会
  • 简介:法国作家罗曼·加里1956年发表的小说《天根》,获龚古尔文学奖,并被法国评论界誉为第一部"生态小说"。加里通过小说主人公保护大象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文精神的衰败表达出自己的隐忧。《天根》记录了加里关于人与自然界中其他物种之间关系的思考,表现出超前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 标签: 天根 生态 自然 人文精神 当代意义
  • 简介:“骨子里的呐喊”──记法国当代诗人西莫诺米斯关慧泉RESUME:…JacquesSimononds(1940 ̄)poetefrancaisbatituneoeuvreafacettes,trisdiverse,originale,voireincla...

  • 标签: 邮件分拣 铁路邮车 法国 登记号 真实情感 行间跳动
  • 简介:《穆斯林通讯》是20世纪末中国穆斯林民间团体创办的一份内部刊物,因其是报纸形式,体现出信息量大、周期性短等特点,适合各族穆斯林不同阶层的群众阅读。本文从它的创办背景、发展和管理、办刊追求、作出的贡献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等几个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概述和探讨。

  • 标签: 穆斯林通讯 文化现象 人文关怀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近年在大众生活中和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无论从哪一侧面来研究中国传统,无论其见仁见智有何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学术、文化、社会演进影响巨大,是一个共识。如何建构起既有深厚传统又有现代意识的学术和文化,这是当代中国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期刊发一组青年学者关于这一话题的笔谈,展示他们关注这一话题的视角,期望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有所助益。

  • 标签: 传统文化 文化建构 现代社会 价值
  • 简介:鉴于当前国际形势的日新月异以及各种安全威胁的与日俱增,完善应对危机的国家安全体制对中国而言十分重要。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安全决策体制日益高效成熟,其在安全领域的一举一动无不触动着世界的神经,对我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 标签: 危机 美国 国家安全体制 中国 启示
  • 简介: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的前十年间,围绕着黄浦江河道疏浚,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斗争,终于在1906年达成了基本协议,就上海航道开始了大改造,经过这次大改造,建设了一条相对稳定的航道,为二、三十年代上海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上海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对于当今上海现代化建设也颇多启示

  • 标签: 历史启示 清政府 外交斗争 黄浦江 三十年代 六十年代
  • 简介:张掖市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处,与青、蒙两省区及甘肃省4市(州、盟)15个县(区、旗)接壤,自古以来就是内地连接新疆、青海、内蒙古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通道和交通枢纽。全市有38个民族,民族县乡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9%。多民族聚居、民族区域面积大且周边毗邻民族地区多的基本市情,决定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事关全市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大局。

  • 标签: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张掖市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内蒙古高原 实践 青藏高原
  • 简介: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是清末民初由马启西创建于甘肃省临潭县旧城一个宗教社团。它的宗旨是“以本国文化发扬清真教学理,务使本国同胞了解清真教义”。由于社会变革,西道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西道堂的历史发展可以看成是伊斯兰教中国化、地方化的历史缩影。本文对马启西宗教思想厦西道堂百年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归纳,浅论了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问题,对现阶段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提供历史借鉴。

  • 标签: 马启西 宗教思想 西道堂 社会实践
  • 简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们回顾党的光辉历史,深深感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由几十个党员的反对党发展成为拥有几千万党员的执政党,所以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冲破康乾以降和1840年以来外国侵略势力与本国反动势力制造的历史灾难,赢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理论创新 1921-2001年 党员 执政能力 马克思主义
  • 简介:当代壮族布洛陀信仰的重构,在其世俗化建构的表象下,其重建、复兴、重释、变异等过程都是在心灵传承机制的整合作用下进行的;壮族布洛陀信仰的重构,对后现代语境中民族传统信仰的复兴与重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启示和典范作用。

  • 标签: 布洛陀 信仰重构 内在机制 意义与反思
  • 简介:今年是费孝通先生和林耀华先生诞辰100周年。两位先辈对中国社会学和中国人类学都做出了各自的巨大贡献,值得我们回顾和隆重纪念。现在,不少纪念活动,如学术座谈会、系列学术讲座、有关著作的发行等已经开始,此后会陆续达到纪念的高潮。

  • 标签: 中国社会学 费孝通 诞辰100周年 再认 当代 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