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1 个结果
  • 简介:对于前循环动脉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仍是疗效最为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动脉瘤破裂后有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而且越早期破裂风险越大,因此对于Hunt-Hess分级Ⅰ-Ⅱ级的患者,大部分作者建议早期手术,可以减少由于动脉瘤再次破裂而造成的死亡和致残率。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采用翼点人路夹闭16例前循环动脉瘤。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前循环 破裂 早期
  • 简介:为了防范护理缺陷和杜绝某些潜在危险事件的发生,我院自2006年开始,在手术室各个区域合理、有针对性、有目的地使用视觉提示标识,并在护理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系统和规范的提示,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手术室管理 提示标识 视觉 潜在危险 护理缺陷 护理实践
  • 简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在手术中实时了解神经功能完整性,鉴别神经结构和非神经结构,帮助术者减少医源性神经损伤和手术并发症,已逐渐成为神经外科手术中不可缺少的监测手段。圆锥马尾区手术易造成病人下肢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大小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本文就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圆锥马尾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监测 生理学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诱发电位 运动 肌电描记术
  • 简介:目的探讨嗅沟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其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嗅沟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所有病人行手术治疗,翼点入路5例,额外侧入路15例。采用Karnofsky评分法评估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SimpsonⅠ级切除2例,Ⅱ级切除15例),近全切除3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23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选择恰当手术入路,应用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对提高嗅沟脑膜瘤手术效果及改善病人预后有重要关系。

  • 标签: 脑膜瘤 嗅沟 入路 翼点 入路 额外侧
  • 简介:目的:分析门诊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的缺陷因素,制定相应改进措施。方法:对护士进行培训,改进标本存放区域,应用信息系统代替手工书写标本标志,改进固定液取液装置,规范标本管理制度,改进标本处理流程等。结果:改进前后标本袋字迹不清、病检单字迹不清、患者名称不一致、标本质量不合格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进后标本处理、核对、发报告查找时间明显缩短,回执单丢失率少于改进前(P〈0.01)。结论: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降低了病理标本管理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病理标本送检质量和工作效率。

  • 标签: 门诊手术室 病理标本 标本管理
  • 简介:感觉-运动区病变成功的手术切除,同时又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仍然是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个难题.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术前和术中对感觉-运动区和锥体束的精确定位以及显微手术操作技巧的良好运用.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在我院手术治疗的35例感觉-运动区病变的病例,探讨了感觉-运动区病变手术的操作要点.

  • 标签: 感觉运动区 病变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7年4月~2006年4月我们手术治疗30例室管膜瘤,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5~62岁。平均36岁。肿瘤位于第四脑室14例,第三脑室4例,侧脑室4例,脊髓内8例:其中多发1例。肿瘤位于第四脑室并向下延伸至第2颈髓背侧、桥小脑角。均经病理证实为室管膜瘤。

  • 标签: 室管膜瘤 神经外科手术 脑室 脊髓
  • 简介:目的研究自发性脑出血急性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弥散加权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异常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其与脑出血90d#i后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5月,连续入组北京天坛医院急诊就诊的发病24h之内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于发病72h内进行MRI检查,收集患者临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信息。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与DWI异常可能的相关因素,并分析DWI异常与90d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有95例自发性脑出血病例纳入本研究,其中11例出现DWI异常,弥散异常发生率为11.8%。DWI异常主要位于皮层、皮层下,多数无临床症状(9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DWI异常相关的因素包括:微出血病灶数目[优势比(oddsratio,OR)1.0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1)1.00-1.17;P-0.04],脑叶出血(OR5.84;95%CI1.27-26.96;P-0.02)及发病72h平均动脉压升高(OR0.94;95%CI0.88~0.99;P=0.04)。脑出血后急性DWI弥散异常的发生和患者短期(90d)预后相关性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74)。结论脑出血后急性微出血病灶数目、脑叶出血,发病72h平均动脉压升高与脑出血后急性DWI异常的发生相关,急性弥散异常的发生和脑出血患者90刮每床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 标签: 脑出血 弥散加权像 短期预后
  • 简介:妊高征性脑出血临床少见,其起病急,发病迅速,抢救不及时使产妇致残,甚至死亡.我院自1991年12月至2002年12月,共对13例妊高征性脑出血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妊高征 脑出血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短期多例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2013年2月1日至3月15日所有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资料,进行相关暴露因素分析,探讨可能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第五手术间”OR=4.07(95%CI=0.52~36.65),第五手术间环境微生物采样除麻醉剂袖带菌落总数超标以外均符合国家要求;各“手术主刀医生”“手术参与者”的手术部位感染专率较神经外科手术部位平均感染率均无差异(P〉0.05);“二次手术”OR=18.00(95%CI=2.00~180.00)。结论:“二次手术”是此次短期多例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对其干预措施可由此入手,进一步探讨。

  • 标签: 神经外科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对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3例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策略和手术要点。方法共手术治疗13例大型动静脉畸形。外院曾行血肿外引流2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1例。全部位于功能区。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7例,Ⅴ级6例。4例行术前栓塞治疗。在我院均行动静脉畸形切除术。结果6例无明显并发症。余7例主要并发症是偏盲、轻度失语、肌力下降及癫痫等,多数均逐渐恢复。10例动静脉畸形获全切,3例少量残留。残余动静脉畸形行伽玛刀治疗。结论动静脉畸形的最大危害是颅内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充分准备,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术中术后控制血压,高级别大型动静脉畸形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大型 动静脉畸形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骨瓣成形术在后颅窝手术中临床应用。方法对13例后颅窝开颅的患者行骨瓣成形术,其中后颅窝硬膜外血肿6例,髓母细胞瘤2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3例,小脑星形胶质细胞瘤2例。结果所有行后颅窝骨瓣成形术的患者术后无长期发热、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结论后颅窝骨瓣成形术保持了颅骨的完整性,有效地减少了传统手术的并发症,避免了术后颅骨缺损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影响。

  • 标签: 后颅窝 骨瓣成形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小型前交通动脉瘤的诊断方法、手术时机和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小型前交通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诊治过程及手术效果。结果32例患者均行头颅CT枪查,均碌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3例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8例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32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35次。所有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均采用翼点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5例,术后并发脑积水行V—P术5例。32例中死亡1例,恢复良好22例,生活自理6例.扶拐行走、需人照顾2例,卧床、靠他人护理1例。对其中27例随访3~12个月,均无再出血发生,无死产。结论DSA检查应作为诊断小型前交通动脉瘤的主要方式:除了对Ⅰ~Ⅱ级患者应早期手术治疗外,对其它患者可推迟到出血2~3周以后手术:掌握一定的显微手术技巧.对于顺利夹闭小型前交通动脉瘤、预防和控制术中破裂出血尤为重要。

  • 标签: 小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总结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病变的经验。方法采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病变87例,其中眉弓入路35例,包括动脉瘤31例,垂体腺瘤4例;颞下锁孔入路2例,包括岩斜区脑膜瘤1例,颅中、后窝三叉神经鞘瘤1例;乳突后锁孔入路28例,包括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6例,面肌痉挛12例;个体化小切口22例,包括海绵状血管瘤4例,凸面脑膜瘤18例。结果术中术野均能清晰暴露,术中无因病情变化或暴露不良而扩大切口及骨窗者。肿瘤均获全切除,动脉瘤均顺利夹闭,三叉神经痛与面肌痉挛均成功探查到责任血管。术后病人死亡1例,颅内感染1例,均为动脉瘤病人;皮下积液11例,包括采用眉弓入路8例,个体化小切口3例。结论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病变具有暴露小、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脑肿瘤 颅内动脉瘤 锁孔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12年6月我科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45例,根据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并发症、病情危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1个月按GO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2045例患者中,好转1450例(70.90%),植物生存190例(9.29%),死亡(包括自动出院,放弃治疗者)405例(19.80%)。结论针对不同个体的多因素,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 效果
  • 简介:本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符合医院业务需要的手术室洁净度智能化管理系统,控制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数量,全程监控与管理。通过应用该系统有效控制了人员的流动,降低了手术感染率,提升了医院手术室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 标签: 手术室 手术感染控制 人员管理 洁净度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创手术治疗的32例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指征和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治疗效果及随访资料。其中中脑出血3例,脑桥出血22例,延髓血肿1例,中脑-脑桥联合出血4例,脑桥-延髓出血2例。血肿量3.6-21ml,平均8.6ml。按出血量将脑干出血分为3组:≤5ml,5.1-10ml,〉10ml。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17例,神经导航引导手术25例。3个月后按照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32例患者均经微创手术成功清除血肿,其中27例血肿清除彻底,另外5例大部分清除血肿,1个月内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3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1例。术后3个月存活28例,死亡4例。术后随访3个月,GOS评分5分3例、4分9例、3分12例、2分4例、1分4例。结论采用微创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的疗效。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提高脑干出血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脑干出血 手术入路 显微技巧
  • 简介:目的观察眉间锁孔入路手术的显露范围并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以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眉间锁孔入路模拟手术并结合局部解剖对12具(24侧)成年国人尸头标本进行研究。形成约3.00cm×2.50cm大小骨窗,于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显露范围,并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选择1例典型鞍区脑膜瘤患者,施行眉间锁孔入路手术,观察手术疗效及预后。结果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骨窗显露范围,可见额极、额底、筛板、鸡冠、嗅沟、嗅束、蝶骨平台、鞍结节、前床突、后床突、小脑幕、视交叉、视神经、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镰、上矢状窦、胼胝体、前连合和终板等组织结构;打开终板,可见第三脑室。测量双侧眶上孔(眶上切迹)之间距离为(45.92±5.86)mm;双侧滑车上切迹之间距离为(33.14±4.23)mm;鼻额缝至双侧内眦连线距离(16.25±1.52)mm;骨窗中心点至视交叉前缘中心点距离(64.30±3.20)mm,至鞍结节中心点距离(57.38±2.72)mm,至鞍膈中心点距离(67.04±2.89)mm,至终板中心点距离(66.18±3.79)mm,至前交通动脉距离(60.64±4.61)mm。1例患者施行眉间锁孔入路肿瘤切除术,疗效满意。结论眉间锁孔入路手术可较好地显露前颅底及鞍区中线附近的解剖结构,推荐用于前颅底和鞍区中线附近病变的手术以及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夹闭,具有切口小、骨窗小、创伤小、额叶损伤少、嗅觉易保留等优点,但也存在并发感染、脑脊液漏的风险,且不适用于脑肿胀患者。

  • 标签: 神经内窥镜检查 显微外科手术 颅底 尸体解剖 脑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肿瘤切除的手术入路,以提高手术全切率,降低残障率.方法对14例海绵窦内肿瘤行硬膜下入路切除5例,行硬膜外入路切除9例,比较两种入路的方法及疗效.结果行硬膜下入路者中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4例.行硬膜外入路者中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出现新的脑神经功能障碍3例,其中1例完全恢复.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及生长特性,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有效提高全切率,降低残障率.

  • 标签: 海绵窦 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