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整体地看,不要总是盯着局部"。学画时候,站在背后老师,经常会用这句话来提醒我们,以至于多年以后每当提笔作画,耳边好像总能听到这样声音。非常清楚,当时这位老师正在努力纠正我们观察方法。后来渐渐理解了观察对于绘画有着多么重要意义。圈里朋友在一起时候也经常谈论绘画问题,然而大多集中在怎么画和画什么等类似的话题上,每当此时我总在思考。对我们来说除了以上两个常见问题之外,似乎还应该有一个更重要问题,那

  • 标签: 艺术家 现代艺术 中国绘画 观看方式 作品 当代艺术
  • 简介:传媒是天下之公器、社会之良心,这首先要基于独立品格、自由表达。独立和自由,与统驭和制约之间,是矛盾关系。书法媒体固应维护书法艺术尊严和纯粹,担荷书法艺术发展繁荣之责,但是,也同样受多种因素制衡。书法媒体操守,就在这种动态平衡中得以呈现。大概所有的媒体都属于宣传工作范畴,有道是“只帮忙,不添乱”。帮忙鼓劲,

  • 标签: 操守 传媒 书法艺术 矛盾关系 艺术发展 宣传工作
  • 简介:第四届里昂双年展于1997年7月9日至9月24日在法国里昂汤尼·加赫尼大厅展出,它以其涵盖广泛主题以及乐观主义基调,毫不含糊地反对给艺术贴“标签”:主流艺术/非主流艺术,展示过去/未来,主要艺术门类/次要艺术门类,它以“跨越一切”面貌出现

  • 标签: 双年展 艺术家 压路机 作品 法国里昂 麦克法登
  • 简介:从民间年画与卡通形象,到个人体验与底层关注。陈针不断变换着传统与当下体验,并得心应手。中国画媒介形式与传统文化经典元素在当代都市背景中显得更具活力,“笔墨当随时代”,在传统遥远回响中,她找到了自身的话语与形式。

  • 标签: 笔墨 民间文化 都市 传统
  • 简介:本文系《毕加索传——创造者与毁灭者》一书第一章节选。该书于1988年7月在伦敦出版发行,是当年英国最畅销图书之一。在此之前,该书部分内容已先在美国《大西洋月刊》发表,在美国引起震动,从而造成了毕加索研究中两大对立阵营。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为此发表了长篇书评,说“该书将彻底改变世人对毕加索其人,其生活、其艺术看法,使被神化了毕加索还原为一个真正毕加索。”该书作者是美国著名传记作家阿莲娜·S·哈逢顿,她为著此书,曾用5年时间先后走访了毕加索生前好友、子女、律师、管家、司机和情妇,并走遍了所有毕加索曾经生活过地方,得到了数百人协助,阅读了数百篇有关毕加索研究文章和著作。该书内容殷实,文笔生动,为读者提供了大量鲜为人知史料,并从社会学与精神分析学综合角度,对毕加索一生艺术做出了独到分析和评价。该书共分17章,合中文40余万字,中译本将于近期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 标签: 《大西洋月刊》 综合角度 传记作家 出版发行 人民美术出版社 委拉斯贵支
  • 简介:1999年,在英语国家里形容一个人时候,已经不用"cool(酷)"了,而用"smooth(温和、圆滑)"。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瑞士策展人汉斯(Hans-UlrichObrist)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策展人与体制关系。他说:"我从来没有赞成要远离体制,相反地,我较倾向‘游移摆动’概念,我认为‘游移摆动’能缔造更丰富创造力,得以多方面

  • 标签: 策展人 波普艺术 现代艺术 汉密尔顿 创造力 摆动
  • 简介:在中国大陆,上海是一个极其特别的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上海明显缺乏典型"中国特征"。从客观角度来看,殖民地历史对上海来说显然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民族情感上曾经创伤是勿庸质疑;另一方面,开放口岸所带来现代经济与文化发展则使上海人受惠至今。上海与北京的当代艺术界相比,具有很大差异。上海艺术家们比较推崇独立个性,不喜欢加入某种风格上团体和派别,他们以作品相似为耻。上海艺术家们作品中甚至很少出现上海——这座他们每天生活其间城市,在各种风格之间,他们最为擅长不是古典

  • 标签: 中国特征 黄渊 当代艺术界 民族情感 临习 蒙德里安
  • 简介:课程分析:“狮子头上花脑门,老虎尾巴常翘起。两排胡须胜银针,一双眼睛似琉璃。别看它个儿小.爪子一伸尖如戟。斗大老鼠也敢抓,为民除害乐滋滋。”同学们,这首歌谣里唱是什么呀?对了,是猫。猫是人们宠爱小动物.它温驯、活泼、可爱,专捉老鼠.往往博得人们欢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猫世界.感受猫习性.观察猫特征,

  • 标签: 可爱 课程分析 小动物 老鼠
  • 简介:认识杨华有十多年时间了,起初是如何认识,却又不能忆起,唯对他那些温润清新篆刻作品依然有着深刻印象。后来,我们联系多了一些,并多次就他篆刻创作进行过探讨。

  • 标签: 篆刻作品 篆刻创作 书法 杨华
  • 简介:在我十二岁生日那天,我终于有了一架属于自己照相机!从小,在爸爸引导下,我认识了照相机,我常常奇怪,为什么我们看见一切都能通过相机跑到那张特别的纸上;为什么我们笑容可以在照片中绽放;为什么时间可以在照片上长久停顿……太多不解问题,等着我去探寻答案,于是我成为了一名小摄影迷。

  • 标签: 乐趣 摄影 照相机 照片
  • 简介:我们生活在被新自由主义(Neoliberolism)统治世界里,政府认为只有新自由主义才是社会得以发展动力。这种经济学教条宣称,最大限度经济自由和最低限度国家干预对我们最有利。

  • 标签: 新自由主义 国家干预 最低限度 经济自由 经济学
  • 简介:彼得·勃鲁盖尔生于荷兰,后移居布鲁赛尔。他平索性格怪癖,画题有时也令人百思难解。他古怪画意却标志着他鲜明阶级立场。他对农民生活怀有深切同情,在欧洲画史上,他是最早一位自觉农民画家,人称“农民勃鲁盖尔”。

  • 标签: 农民 舞蹈 勃鲁盖尔 阶级立场 画题 画家
  • 简介:《同在蓝天下》系列作品,反映了在同一片蓝天下人们不同生存状态,从外观看,这部分人是很乐观,以快乐来面对生活,在爽朗笑声中,把苦难隐藏在心底,这种隐藏,恰好给观众带来了精神愉悦。《同在蓝天下》歌颂了农民工奉献精神,我们每个人永远要感谢他们,记住他们为我们做出贡献。有了伟大的人民,才有伟大国家,他们不怕艰苦,乐于奉献精神是我们永远颂扬无限主题。

  • 标签: 农民工 作品 生活中 观众 想象 创作
  • 简介:"侧重建设,却不懈批评",这是《美术观察》从创刊以来一直坚守学术宗旨之一。有鉴于此,从今年开始,本刊恢复设立[批评]栏目,暂定为每季度刊发一期,全年共四期,主要刊发艺术批评领域同仁理论思考与写作实践。在选题上,[批评]栏目侧重于绘画、书法、雕塑、美术史论研究等"造型艺术"创作与研究,以与[设计批评]栏目相映生辉。首期刊发文章侧重于学术批评,就"艺术批评"这门显学进行了冷思考,对其学科定位、研究方法、学术规范建设等问题提出质疑与反思。我们希望以这样学科高度作为一个开端,带动整个美术批评领域学科反思与学术批评自觉开展。

  • 标签: 艺术批评 学科反思 危机 《美术观察》 学术批评 学术规范建设
  • 简介:在大学时代,宋坚专业是油画。大学毕业后数年时间中,他曾从油画语境中移出,进入重彩画点线面、色彩与肌理绚丽幻境。在重彩画因过度商业化而退出艺术发展之潮后,宋坚既与油画慢慢远离,也告别重彩画缤纷,而是选择了钢钉、钢笔、墨水等材料来塑造风景,并至今留驻其中。很多风景画是他在云南山川和城市大街小巷中写生完成,但所呈现,却非风景实像,而是一种倾注在风景中阅历图绘。上世纪90年代之前,宋坚曾生活在乡野。

  • 标签: 重彩画 过度商业化 滇西北 钢钉 大学时代 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