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骨固定支架患者发生针孔感染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行固定支架患者(n=300)的资料,以术后病例记录中是否发生针孔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发生针孔感染的风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同时采用赋值法构建风险预测等级分级。结果300例骨固定支架患者中,发生针孔感染者103例(34.33%),未发生感染者197例(65.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OR=4.726(糖尿病、肺部感染之一)、17.053(糖尿病、肺部感染、心血管疾病之二)]、术后白蛋白水平[OR=0.082(<25 g/L)]、术后血红蛋白水平[OR=3.715(>90~120 g/L)、9.720(>60~90 g/L)、7.338(30~60 g/L)]、术中出血量[OR=2.196(200~400 ml)、OR=3.256(>400 ml)]及消毒液类别[OR=3.897(氯己定)、3.625(碘伏+氯己定)]是骨固定支架患者发生针孔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出模型≥7分为高风险组,5~6分为较高风险组,4分为中风险组,3分为低风险组,0~2分为较低风险组。结论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骨科固定架患者发生针孔感染的风险,为医护人员及时识别固定感染风险提供参考,尽早预防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骨科 外固定器 针孔感染 等级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倒转术(external cephalic version,ECV)成功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建立术前评分表,以期对拟行ECV的孕妇进行分层管理。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非麻醉下行ECV的单胎妊娠孕妇。采用单因素(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CV成功的临床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计量变量的截断值,转换成二分类变量,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回归系数对自变量进行评分,建立术前评分表;采用ROC曲线计算评分表的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低、高分组,采用曲线下面积评估评分表及分组预测ECV成功的效能,比较高分组和低分组ECV成功率、难易程度和分娩方式等。结果研究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共1 338例,排除885例后,165例拒绝ECV选择直接剖宫产,27例ECV前自发转为头位故取消ECV,最后261例孕妇接受ECV,纳入分析。ECV成功202例,失败59例。(1)非麻醉状态下ECV成功的有利因素有:胎臀与坐骨棘距离<-3.5 cm(OR=0.177,95%CI:0.071~0.438,P=0.009)、宫高与胎臀高低之和<30.25 cm(OR=0.225,95%CI:0.094~0.537,P=0.001)、羊水指数≥12 cm(OR=0.399,95%CI:0.164~0.969,P=0.042)、术者能单手握持胎头或胎臀(OR=0.241,95%CI:0.098~0.589,P=0.002;OR =0.219,95%CI:0.087~0.546,P=0.001)、胎头位于母亲右上腹(OR=0.184,95%CI:0.059~0.568,P=0.003)或左上腹(OR=0.253,95%CI:0.084~0.760,P=0.014)。(2)术前评分预测ECV成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95%CI:0.821~0.941),截断值为5.5,据此将研究对象分为低分组(0~5分)和高分组(6~11分)。分组预测ECV成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3(95%CI:0.774~0.912);高分组ECV持续时间短[2.0 min(0.5~10.0 min)与10.0 min(0.9~25.8 min),Z=-6.83,P<0.001],操作次数少[1.0次(1.0~4.0次)与3.0次(1.0~5.0次),Z=-8.41,P<0.001],成功率高[92.7%(190/205)与21.4%(12/56),χ2=127.64,P<0.001],术后经阴道分娩率高[75.4%(147/195)与18.5%(10/54)]而剖宫产率低[24.6%(48/195)与81.5%(44/54)](χ2=58.70,P<0.001)。结论胎臀与坐骨棘距离、宫高与胎臀高低之和、羊水指数≥12 cm、术者能单手握持胎头或胎臀以及胎头位于母亲右上腹或左上腹是ECV成功的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建立的评分表可个体化评估ECV的难易度、成功率、术后阴道分娩率等,为临床分层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臀先露 倒转术,胎位 精准医学 评价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准切除外鼻恶性肿瘤以及准确评估、合理修复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48例鼻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36~86岁。肿瘤病理类型包括基底细胞癌29例,鳞状细胞癌11例,毛根鞘癌6例,腺样囊性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肿瘤切除以传统的安全缘扩大切除为主,对于明显影响修复效果的切缘,即病变邻近鼻翼缘、鼻小柱或深部易贯通切缘采用Mohs显微描记手术原理,尽可能缩小切除范围。全部病例均采用肿瘤全切及一期/分期皮瓣修复方法完成,以皮瓣转移为主。结果根据病理类型和肿瘤大小,肿瘤安全切缘以4~10 mm为主,其中24例采用了Mohs手术方式。鼻局限缺损38例,选择邻近双叶瓣、风筝瓣、鼻背眉间皮瓣以及鼻唇沟瓣或游离组织修复;多解剖亚区、全层或累及鼻中隔的复合缺损共10例,有8例选择额瓣修复,包括单纯额瓣修复4例、额瓣+钛网支架重建2例、双岛瓦合额瓣修复2例。随访1~10年,所有皮瓣均成活,没有发生坏死的病例,绝大多数患者对术后鼻外形及鼻通气情况满意。1例患者在术后18个月肿瘤复发,2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有限度地应用Mohs手术原理基本能够满足鼻恶性肿瘤精准切除的需求,个体化应用邻近组织瓣以及多种形式的额瓣,是达到外鼻修复满意、兼顾手术复杂性的合理选择。

  • 标签: 鼻肿瘤 癌,基底细胞 癌,鳞状细胞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异质性肿瘤,起源于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分泌细胞,其特征是具有相对缓慢的生长速度,并且能够分泌许多肽类激素和胺类生物活性物质。关于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胆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仍是治疗胆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主要方式。笔者综述目前肝胆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进展,以期提高对其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营养是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国内外指南中一致推荐规范应用“全合一”模式。肠营养多腔袋将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等营养素分组封装于2个或3个腔组成的非聚氯乙烯软袋中,在使用时将内腔分隔带打开。多腔袋制剂有多种规格,具有处方合理、质量标准严格、即开即用等特点,可减少处方和配制差错,减少血流感染,满足多数患者的临床营养需求。针对肠营养多腔袋在国内临床应用中的不规范现象,中华医学会肠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国内普通外科、重症医学科、消化科、老年医学、营养科、临床药学和循证医学等领域专家,遵循最新临床指南编撰国际标准,收集肠营养多腔袋临床最新证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或共识,结合中国专家临床经验等,撰写本共识。遵循改良Delphi原则,首轮由40名专家对23条推荐意见进行逐条讨论及修改,二轮由219名专家进行投票并提出修改建议,每条推荐意见需获得≥90%的赞成率方为成立。希望本共识能够推动肠营养多腔袋的合理应用。

  • 标签: 胃肠外营养 营养支持 全合一 多腔袋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直肠癌作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术前精准的诊断和分期对于外科医师决定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壁血管侵犯(EMVI)作为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总生存期的一个重要独立因子,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大有将其作为一种新的分期系统来指导临床治疗,制定术前准确的分期。术前MRI(mrEMVI)与病理(pEMVI)在评估EMVI的准确性上高度一致,因此mrEMVI可以作为多学科诊疗模式或者临床医师精准分析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可以作为术前放化疗后(CRT)是否进行手术治疗,以及术后是否延长放化疗时间的重要评估项目,应该将其作为术前的必要检查之一。

  • 标签: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壁外血管侵犯
  • 简介:摘要细胞囊泡(EV)能够携带包括核酸、蛋白和小分子代谢物在内的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然而目前对于EV内含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RNA和蛋白质上,对于最能直接反映细胞状态的小分子代谢物在EV中的作用尚不明确。近年来EV代谢组学在肿瘤研究中逐渐受到了关注,尽管由于前处理复杂且代谢物含量较低,EV代谢组学研究仍存在诸多挑战,但其在调控肿瘤进展及作为肿瘤标志物方面的价值已逐步显现,有望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细胞外囊泡 代谢组学 肿瘤
  • 简介:摘要细胞囊泡(EVs)是由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环境中的纳米级膜结合囊泡。目前认为EVs在细胞间通讯发挥着巨大作用,在特定条件下,释放的EVs能对靶细胞产生广泛的影响。本文综述了EVs与胆道疾病相关的分泌、转运以及靶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的情况。

  • 标签: 细胞外囊泡 微小核糖核酸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胆管癌
  • 简介:摘要泌体(exosome)是由细胞膜内陷形成多泡体后与质膜融合再释放到细胞的小囊泡,可由多种细胞分泌且广泛存在于不同体液中。泌体因具有细胞间通讯、遗传物质交换、抗原呈递、调整组织代谢等功能而被广泛关注。目前,泌体已在成人疾病中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在小儿外科疾病中研究尚少。本综述通过归纳了泌体在小儿外科疾病(胆道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及儿童肿瘤)的研究发现,泌体参与了小儿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泌体的不同成分是否成为小儿外科不同疾病的检查或治疗靶点,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外泌体 胆道闭锁 先天性巨结肠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2013年肠肠内营养中国老年患者专家共识基础上,中华医学会肠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组织国内多学科领域专家共同合作,总结了国内外老年营养支持治疗领域出现的新证据,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指南编写指南和GRADE协作网的临床指南最新编写原则,对共识进行全面更新并升级为指南。共分为一般情况和常见疾病两部分,形成42条推荐意见,作为我国老年医学领域营养支持的应用规范。

  • 标签: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在线CT引导放疗不同部位脊髓分次间摆位误差和残差,探讨脊髓分段外放的必要性。方法依照食管癌患者放疗部位选颈、胸、腹段脊髓各20例。颈胸膜或真空袋固定,IMRT技术,采用CTVision获取治疗前位置验证CT图像,每例收集连续20次。在MIM软件上导入CT图像,处理并提取摆位参数。勾画验证和计划CT脊髓,处理并提取勾画脊髓的Dice系数、Hausdorff距离最大值、质心坐标值。采用配伍方差分析数据,扩值计算公式为MPRV=1.3∑总群体+0.5σ总群体。结果残差质心方法,非在线和在线CT引导颈、胸、腹段脊髓x、y、z轴向外扩值分别为3.86、5.37、6.36 mm,3.45、3.83、4.51 mm,4.05、4.83、7.06 mm和2.85、2.19、2.83 mm,2.32、2.20、2.16 mm,2.86、2.21、2.83 mm。残差Hausdorff距离方法,非在线和在线CT引导颈、胸、腹椎脊髓脊髓x、y、z轴向外扩值分别为3.10、5.33、6.15 mm,3.30、3.77、4.61 mm,3.35、4.76、6.87 mm和2.12、2.06、2.32 mm,2.12、2.06、2.32 mm,2.12、2.06、2.32 mm。结论各段脊髓摆位误差、残差均不同,应给予不同扩范围。

  • 标签: 食管肿瘤/放射疗法 危及器官外扩 脊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阜医院Rastelli手术的近中期结果。方法2010年5月至2017年3月阜医院完成71例Rastelli手术治疗大动脉转位(TGA)或者右心室双出口(DORV)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和肺动脉狭窄患儿,男48例,女23例;手术时年龄(4.7±2.7)岁,其中10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27例DORV,34例矫正型TGA(CTGA)。30例有手术史,其中Blalock-Taussig分流13例,双向Glenn手术17例。31例同时扩大室间隔缺损。管道使用同种带瓣管道9例,牛颈静脉管道56例,自制Gore-Tex管道6例;管道直径(17.9±3.3)mm。结果本组主动脉阻断(132.0 ±71.1)min,体外循环(209.0±83.4)min。机械通气时间(102.6±81.7)h。术后住院(13.6±12.8)天。早期死亡1例(1.4%)。早期并发症12例(16.9%),其中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久起搏器4例,心包积液开窗3例,延迟关胸3例,二次开胸2例。术后随访4个月~6.8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7.2%,97.2%;1、5年免除右心室流出道狭窄(RVOTO)率分别为98.6%, 84.1%;1、5年免除干预率分别为98.6%,90.0%。随访期间置换管道1例,介入球囊扩张7例10次。所有患儿最后一次随访均未见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左心室到主动脉压差(10.5±8.8)mmHg。结论Rastelli手术适用于部分DORV、CTGA、TGA合并VSD和严重的肺动脉狭窄或肺动脉闭锁患儿,早期死亡比例低,中期效果好,但是远期常需要再手术,尤其是置换管道。

  • 标签: 心脏缺损,先天性 Rastelli手术 大动脉转位 右心室双出口
  • 简介:摘要髓浆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髓以外组织的局限性浆细胞肿瘤,发生于附睾十分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右附睾髓浆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旨在提高泌尿外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附睾 肿瘤 浆细胞瘤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细胞来源的泌体可直接或间接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转移,其可作为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并参与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如靶向治疗、耐药性评估、肿瘤疫苗制备等。随着各项研究的开展及技术进步,泌体将在前列腺癌的诊治中发挥巨大作用。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外泌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行设计并制作的下肢展中立位翻身垫,在骨科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翻身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便抽样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骨一科收治股骨骨折患者100例为试验组,骨二科收治股骨骨折患者80例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翻身使用下肢展中立位翻身垫,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枕头、靠背、衣服,比较2组患者舒适度评分、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舒适度评分3分(有轻微疼痛,轻度不适感)得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D值为5.801,P<0.01),试验组1分(疼痛剧烈,不能忍受,极度不适)得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OD值为0.168,P<0.01);试验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OD值为0.126,P<0.05);而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D值为0.000,P>0.05);2组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D值为0.000,P>0.05)。结论应用下肢展中立位翻身垫能使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降低。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置换 翻身垫
  • 简介:摘要自2019年12月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SARS-CoV-2)感染的肺炎(COVID-19)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暴发流行。研究发现SARS-CoV-2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I(ACE2)感染人体并进行有效复制。ACE2广泛分布于人体各个组织及器官,如肠道上皮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睾丸间质细胞等。这可能是COVID-19临床表现多样化的原因之一,也可能是加速病情进展、造成多系统损害的原因。现就COVID-19相关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等肺临床表现进行综述。

  • 标签: 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前肺结核和肺结核仍广泛流行于全球,肺结核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肺结核发病率及其与结核病的构成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全球不同国家、地区差异较大,不同研究报道性别、不同年龄组间的分布结果也不完全一致,甚至出现矛盾性研究结果。肺结核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可能受到低估,可能与肺结核重视程度不够、确诊手段不充分和确诊率低等多因素有关,使其治愈率始终低于肺结核,给全球结核病疫情控制带来挑战。本文查阅了近年来肺结核流行病学有关文献,分别从肺结核定义、全球肺结核流行特征、不同类型肺结核的相互关系、肺结核风险增加因素、分析及建议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供同道借鉴。

  • 标签: 肺外结核 定义 流行病学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仍然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泌体是直径为40~100 nm的微小囊泡,内含蛋白质、脂质和核酸,作为信息物质交换的转运载体,在调控生物分子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中起重要作用。HCC泌体功能包括胞间信息交换、新血管生成、癌细胞转移与多药耐药等,可介导微小RNA(miRNA)转化以调控肿瘤进展的微环境,进而影响癌细胞的病理生理学行为。泌体源性miRNA可用于HCC监测或为早期诊断潜在特异标志物,且可作为HCC治疗靶目标,具有开发应用前景。现综述HCC泌体源性miRNA研究的新进展。

  • 标签: 癌,肝细胞 诊断 靶向治疗 外泌体 微小RNA
  • 简介:摘要泌体是细胞多囊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的一类直径40~100 nm的膜性囊泡,携带丰富的蛋白、脂质及核酸等内容物。泌体可由多种细胞分泌,参与免疫调节、细胞间通讯等生理过程,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研究发现泌体可以参与机体生理和病理机制、诊断或判断疾病预后。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