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原生质体转化法是丝状真菌转化的传统方法,但其过程繁琐且转化效率低.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原本是进行植物遗传转化的标准方法,但近年来发现该方法还可用于丝状真菌的转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丝状真菌转化具有操作简便、转化效率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从而可以解决丝状真菌转化难的问题.在本文中,就其转化机制、特点和转化条件优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根癌农杆菌 丝状真菌 转化 T-DNA
  • 简介:目的:从腾冲热海温泉中分离嗜热芽孢杆菌噬菌体,并初步分析其特征。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纯化嗜热芽孢杆菌噬菌体,对分离得到的噬菌体进行电镜形态观察,按照感染复数(MOI)分别为0.01、0.1、1.0、10和100加入噬菌体纯培养液和宿主菌,55℃、160r/min培养8h后测定噬菌体滴度,并进行噬菌体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分析。结果:从腾冲热海温泉中分离得到的噬菌体为二十面体型;其感染宿主菌NHH4形成清晰的噬菌斑,最适MOI为1.0,最适感染温度为55℃,最适感染pH值为7.5。将这株噬菌体命名为TBIP1。结论:从腾冲热海温泉中分离得到的噬菌体TBIP1为典型的二十面体型,当MOI为1.0时,TBIP1感染其宿主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滴度最高。

  • 标签: 嗜热噬菌体 嗜热芽孢杆菌 分离 形态与生理特征
  • 简介:对双歧杆菌凝固型无糖酸奶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接种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3菌株进行发酵。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双歧杆菌发酵剂接种量5%、木糖醇6%于39℃条件下培养8h后,再接入接种比例为1:1、接种量为4%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剂,于42℃条件下培养3h。在此工艺条件下生产的酸奶风味纯正,凝乳状态良好,口感细腻,具有天然的奶香味。

  • 标签: 双歧杆菌 无糖 酸奶 二次发酵
  • 简介:目的确定地衣芽孢杆菌YTDY-01高产芽孢的培养基,为中试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选取9种培养基原料,确定最佳原料,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添加量.结果淀粉、豆粕、蛋白胨等原料对地衣芽孢杆菌YTDY-01产芽孢的影响显著(P〈0.05),最佳添加量分别为淀粉0.5%、豆粕1%、蛋白胨1.5%,培养基优化后,芽孢数量可达78.3±6.4×108CFU/mL,显著高于初始培养基的芽孢数量(6.7×108CFU/mL).

  • 标签: 地衣芽孢杆菌 培养基优化 芽孢形成
  • 简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从炭疽芽孢杆菌减毒株YB1中扩增其保护性抗原(PA)的编码区基因,将其克隆至pGEM-T载体中,并分步测定其序列。序列测定表明,该基因长2205bp,编码735个氨基酸残基,与文献报道的标准菌株Sterne株的PA序列只有4个碱基的差异。

  • 标签: 炭疽杆菌 保护性抗原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并评价涂片抗酸染色法(涂片法)、L-J培养法和基因芯片法在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1例需查抗酸杆菌的临床标本,采用涂片法、L-J培养法和基因芯片法检测分枝杆菌,3种方法检测结果存在分歧的标本再进行DNA测序,以培养鉴定结果阳性或DNA测序得到分枝杆菌序列为确诊标准。结果:241例标本,涂片法、L-J培养法和基因芯片法的检测阳性率依次为18.7%、12.0%、15.8%,经卡方检验三者阳性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灵敏度依次为85.4%、70.7%、93.0%,经卡方检验三种方法的灵敏度总体来说有差别(χ2=7.24,P〈0.05),涂片法与L-J培养法以及涂片法与基因芯片法的灵敏度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基因芯片法的灵敏度高于涂片法(χ2=6.61,P〈0.05);检测特异性依次为95.6%、100.0%、100.0%。38例基因芯片检测阳性患者中有28例为结核分枝杆菌,10例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结论:与涂片法及培养法相比较,基因芯片法能够鉴别分枝杆菌菌种,同时具有快速、可靠、准确度高的特点,在分枝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抗菌治疗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分枝杆菌 涂片法 L-J培养 基因芯片
  • 简介:胆盐水解酶的特性及生理功能已成为研究热点。我们探讨了国内外关于双歧杆菌中胆盐水解酶的生化特性、降胆固醇机理及其生理作用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对研究双歧杆菌胆盐水解酶,以及双歧杆菌及其制品的开发利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双歧杆菌 胆盐 胆盐水解酶
  • 简介:目的:利用Mini—Tn5转座系统在葡糖杆菌中表达山梨糖脱氢酶(SDH)。方法:分离得到从山梨醇产糖的快生型小菌Y25K2,利用PCR方法扩增并分析快生型小菌的16SrDNA;构建pUT-mini—Tn5-Tet转座载体,将SDH基因(sdh)插入该载体,利用接合转移,将sdh整合至快生型小菌Y25K2的染色体,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SDH的表达。结果:16SrDNA鉴定结果初步表明快生型小菌为葡糖杆菌;构建得到pUT-mini—Tn5-Tet-sdh,将sdh整合至快生型菌Y25K2基因组,并检测到其在快生型小菌Y25K2中的表达。结论:利用Mini—Tn5转座系统在葡糖杆菌中表达了山梨糖脱氢酶。

  • 标签: 葡糖杆菌 16S RDNA Mini-Tn5转座 山梨糖脱氢酶
  • 简介:目的:利用喷雾干燥工艺制备芽孢杆菌dhs-330-021菌粉,并研究菌粉的活性及稳定性。方法:以脱脂乳、海藻糖、β-环糊精和谷氨酸钠为保护剂,采用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100℃,出口温度50~60℃,进样速度2~4mL/min)制备芽孢杆菌菌粉,以喷干存活率和菌粉活菌数为指标,选择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获得喷干保护剂配方为脱脂乳10.0%、海藻糖6.0%、β-环糊精13.0%、谷氨酸钠15.0%,喷干存活率为65.9%,菌粉活菌数为1.38×10^9CFU/g,存放180d后菌粉活菌数为1.03×10^9CFU/g。结论:喷雾干燥工艺可以用于芽孢杆菌dhs-330-021菌粉的制备,获得的菌粉稳定性较好。

  • 标签: 芽孢杆菌 菌粉 保护剂 喷雾干燥
  • 简介:目的:研制高效分泌表达枯草芽孢杆菌β-甘露聚糖酶的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株。方法与结果:将优化设计的枯草芽孢杆菌MA139β-甘露聚糖酶基因用EcoRI/XbaI双酶切,克隆到诱导型表达载体pPICzoLA中α因子信号肽编码序列的下游,转化大肠杆菌筛选重组质粒,转化毕赤酵母X-33感受态细胞,经Zeocin筛选,获得重组表达菌株X-33/mann。将重组菌株在10L全自动发酵罐中进行高密度发酵培养,甲醇诱导72h发酵活力达到2100U/mL。重组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40℃,最适催化pH值为6.0。结论:枯草芽孢杆菌β-甘露聚糖酶在毕赤酵母中获得了高效分泌表达,具有开发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潜能。

  • 标签: Β-甘露聚糖酶 枯草芽孢杆菌 毕赤酵母 分泌表达
  • 简介:结核病仍然困扰着人类健康,我国是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早期正确的诊断以及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控制我国结核病流行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方法都存在着许多不足,新的诊断方法由于没有良好的生物标志物而受到了限制。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6(IL-6)在结核病中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在此就IL-6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诊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白细胞介素6 感染 诊断
  • 简介:目的:本实验室通过转座突变技术获得了一株高产表面活性物质的芽孢杆菌dhs-330-021,研究其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的抑制效果,及其溶藻作用方式。方法:在链状亚历山大藻的培养液中添加dhs-330-021的发酵液等,间隔一定时间计数获得藻细胞的数量。结果:菌株dhs-330—021培养后期的发酵液溶藻效果好于培养前期和中期;在一定浓度范围内,dhs-330-021的发酵液对不同生长期的链状亚历山大藻均有溶藻效果,其中对延滞期和稳定期效果最好;菌株的发酵液和无菌上清液的溶藻效果明显,而菌悬液溶藻效果较差。结论:菌株dhs-330-021能显著抑制链状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其溶藻方式属于间接溶藻。

  • 标签: 链状亚历山大藻 芽孢杆菌 溶藻机理 表面活性剂
  • 简介:绿脓杆菌是烧伤及外科手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而绿脓杆菌外毒素A(PEA)是该菌的最主要的毒力因子之一,极微量的PEA便可引起肝、肾等组织细胞死亡,进而导致肝、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这是临床上绿脓杆菌感染后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同时,PEA还严重影响创口的愈合。目前临床上对于绿脓杆菌感染的控制以及对PEA毒血症的防治尚无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本实验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克隆表

  • 标签: 受体结合区蛋白 绿脓杆菌感染 外毒素A 生物学活性 包含体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