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在ADAM17调控U87MG胶质细胞增殖、侵袭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U87MG胶质细胞,并建立ADAM17过表达组、ADAM17低表达组与抑制组,WesternBloting检测各组ADAM17、pPI3K、pAKT蛋白的变化,采用MTT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各组U87MG胶质细胞增殖情况和侵袭能力。结果ADAM17过表达组与抑制组的ADAM17水平明显高于ADAM17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pPI3K和pAKT蛋白水平比较ADAM17高表达组最高,ADAM17低表达组次之,抑制组最低(P<0.01);各组U87MG胶质细胞增殖情况比较ADAM17高表达组最快,抑制组次之,ADAM17低表达组最慢(P<0.05)。各组U87MG胶质细胞侵袭能力比较ADAM17高表达组最高,抑制组次之,ADAM17低表达组最低(P<0.05)。结论ADAM17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U87MG胶质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 标签: ADAM17 U87MG胶质瘤细胞 侵袭 PI3K/AKT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锌指蛋白667反义RNA1(ZNF667-AS1)下调微小RNA(miRNA,miR)-296对胶质细胞U87MG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双荧光素酶鉴定ZNF667-AS1与miR-296的靶向关系。实验分为对照组、空载体质粒组、sh-ZNF667-AS1组、sh-ZNF667-AS1+阴性对照组、sh-ZNF667-AS1+miR-296 mimic组。空载体质粒组转染pEGFPN1空载体,sh-ZNF667-AS1组转染pEGFPN1-sh-ZNF667-AS1,质粒转染成功后,在sh-ZNF667-AS1组基础上,sh-ZNF667-AS1+阴性对照组转染miR-296 mimic NC,sh-ZNF667-AS1+miR-296 mimic组转染miR-296 mimic。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中ZNF667-AS1、miR-296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中迁移侵袭抑制蛋白(MIIP)、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蛋白水平。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行SNK-q法。结果生物信息学软件(Starbase)分析显示ZNF667-AS1序列上存在miR-296潜在结合位点,且经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296与ZNF667-AS1呈正相关(P<0.05)。0 h各组细胞吸光度(A45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71,P>0.05),12、24、36、48 h各组细胞A450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38、93.997、48.271、60.646,P<0.05)。细胞处理48 h,对照组、空载体质粒组、sh-ZNF667-AS1组、sh-ZNF667-AS1+阴性对照组、sh-ZNF667-AS1+miR-296 mimic组中ZNF667-AS1水平分别为1.01±0.12、0.98±0.14、0.44±0.09、0.46±0.07、0.76±0.12;miR-296水平分别为1.01±0.14、1.02±0.13、0.39±0.06、0.42±0.05、0.72±0.09;侵袭细胞数量分别为(83.25±6.05)、(84.37±8.76)、(39.49±4.15)、(42.15±7.42)、(63.18±7.13)个;迁移细胞数量分别为(126.60±8.79)、(124.49±9.12)、(76.16±6.48)、(79.44±12.15)、(118.18±6.86)个,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498、55.130、58.771、47.314,P<0.05)。结论降低ZNF667-AS1表达可下调miR-296表达抑制胶质细胞U87MG侵袭、转移,而过表达miR-296可逆转上述过程。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锌指蛋白667反义RNA1 微小RNA-296 胶质瘤细胞 侵袭 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胶质U8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唑盐(MTT)比色实验检测胶质U87细胞经不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24h、48h、72h后生存率的变化;细胞划痕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白藜芦醇对胶质U8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明胶酶谱法分析白藜芦醇对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的改变。结果MTT法显示一定浓度的白藜芦醇可抑制U87细胞生长,并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强(P〈0.05);与对照组比较,经白藜芦醇作用后U8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MMP-2分泌减少。结论白藜芦醇可有效抑制胶质U8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降低细胞MMP-2活性相关。

  • 标签: 白藜芦醇 胶质瘤 迁移 侵袭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目的探讨Evi1基因在不同级别胶质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调控该基因对胶质细胞U87U251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侵袭影响,为靶向癌基因治疗胶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首先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人脑不同级别胶质组织以及U87U251细胞株中Evil基因的表达水平。用合成的小分子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siRNA)干扰下调U87U251细胞Evi1基因表达作为干扰组,同时设空白和阴性对照组。qRT-PCR检测转染前后Evi1基因在U87U251细胞中的表达和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实验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FlowCytometer(FCM)其细胞周期。Transwell以及划痕试验检测各组U87U251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以及用qRT-PCR分析下调Evi1基因后U87U251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Evi1基因在胶质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且随着胶质级别程度增加其表达水平亦上升,其中Ⅲ和Ⅳ级的胶质组织以及U87U251细胞Evi1基因表达明显高于非脑组织(均P〈0.05)。通过siRNA下调Evi1基因后,胶质细胞U87U251的增殖减缓(均P〈0.05),其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下降(均P〈0.01),并能阻滞其细胞周期G1期(P〈0.05)。干扰组U87U251细胞MMP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Evi1基因在胶质中呈高表达,干扰U87U251细胞Evi1基因可抑制胶质的增殖和侵袭。

  • 标签: Evi1基因 胶质瘤 RNA干扰 增殖 侵袭
  • 简介: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抑制体外脑胶质细胞U87生长并诱导其凋亡,激活caspase-3的作用。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绘制不同浓度Res作用6h、24h、48h后的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和PI双染检测凋亡率,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及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增殖改变;Western-blot分析caspase-3酶原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caspase-3mRNA水平的改变,比色法测定caspase-3的相对活性。结果Res明显抑制U87细胞的增殖(P〈0.01),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反应;Res可诱导U87胶质细胞凋亡并呈浓度依赖关系。用不同浓度Res处理U87细胞24h,随药物浓度增加,caspase-3酶原的蛋白水平减少,caspase-3mRNA水平增加(P〈0.01)。用200μmol/LRes分别处理细胞0.5、2、6、12、24h,caspase-3活性于2h开始升高.12h达高峰(P〈0.01);用不同浓度的Res处理细胞12h,caspase-3活性呈浓度依赖性的升高(P〈0.01)。结论Res明显抑制U87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凋亡过程中有caspase-3的激活。

  • 标签: 白藜芦醇 神经胶质瘤 细胞凋亡 CASPASE-3
  • 简介: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母系印记基因3(MEG3)在神经胶质中的表达及对U87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116例新鲜神经胶质组织标本及癌周正常组织标本中长链非编码RNAMEG3的表达;MEG3过表达后,分别采用四氮唑蓝盐化合物(MTS)法、流式细胞仪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神经胶质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结果MEG3在神经胶质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4.85±0.56粥9.18±0.45;t=1.67,P=0.0012〈0.05);过表达MEG3后胶质细胞U87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2.0%±3.8%vs84.0%±4.6%;t=1.54,P=0.0145〈0.05);过表达MEG3后,细胞凋亡能力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9.4%±3.2%铘5.5%4-1.2%;t=2.35,P=0.0013〈0.05);过表达MEG3后,U87细胞迁移能力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5.6%±5.8%vs100%±0;t=1.48,P=0.0021〈0.05)。结论MEG3在神经胶质中是低表达的,具有抑制细胞U87增殖和迁移,促进凋亡的作用,在神经胶质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母系印记基因3 神经胶质瘤 U87细胞 生物学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儿茶酸(PCA)对人胶质细胞U251MG增殖、凋亡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人胶质细胞U251MG。应用噻唑蓝(MTT)技术检测0、2.5、5.0、10.0、20.0 μmol/L浓度PCA干预后各组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CA对U251MG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U251MG在药物干预前后增殖凋亡相关基因和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0 μmol/L的PCA干预48 h后细胞活性为0.881±0.079、2.5 μmol/L为0.757±0.077、5.0 μmol/L为0.600±0.101、10.0 μmol/L为0.532±0.056(F=35.13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PCA浓度增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mRNA表达水平为1.172±0.153、0.756±0.059、0.601±0.061、0.390±0.059、0.236±0.036(F=55.61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34±0.071、0.781±0.053、0.650±0.045、0.384±0.046、0.174±0.019(F=113.68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CM结果显示,PCA组U251MG细胞的G0/G1期比例[(71.033±8.570)%]高于对照组[(52.057±6.735)%,t=3.0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2/M比例[(18.833±7.639)%]低于对照组[(36.910±5.328)%,t=-3.36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A、Cyclin D1、Cyclin E表达在PCA组低于对照组(0.405±0.047比1.217±0.101、0.673±0.070比1.166±0.110、0.604±0.085比1.286±0.085,t=-12.625、-6.549、-9.827,P<0.01),而p21、p27表达在PCA组高于对照组(1.206±0.096比0.575±0.046、0.990±0.086比0.481±0.045,t=10.267、9.083,P<0.01)。FCM结果显示,PCA组U251MG细胞凋亡率(29.971±7.572)%高于对照组[(10.264±3.121)%,t=4.168,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凋亡相关蛋白bcl-2、pro-Caspase-3、pro-Caspase-9表达在PCA组低于对照组(0.337±0.024比1.198±0.113、0.430±0.044比1.150±0.098、0.486±0.049比1.278±0.107,t=-12.909、-11.609、-11.656,P<0.01),bax、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表达在PCA组高于对照组(1.312±0.097比0.471±0.051、1.173±0.140比0.460±0.052、1.245±0.089比0.606±0.080,t=13.292、8.269、9.249,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PCA组U251MG细胞MAPK信号通路中p-ERK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0.591±0.047比0.989±0.084,t=-7.162,P<0.01)。结论PCA能通过调控MAPK信号通路中p-ERK的活性而抑制胶质细胞U251MG的增殖,并促进凋亡。

  • 标签: 胶质瘤 原儿茶酸 增殖 凋亡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在鸟苷酸结合蛋白1(GBP1)促进胶质U87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过表达GBP1的胶质U87细胞U87-GBP1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的对照U87-Lacz细胞进行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种U87细胞GBP1和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mRNA相对表达量或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两种细胞增殖变化。利用免疫磁珠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选出CD14+单核细胞和CD3+ T淋巴细胞。用U87-Lacz或U87-GBP1细胞培养液处理CD14+单核细胞,分别为U87-Lacz培养液组和U87-GBP1培养液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单核细胞中MDSC比例,用两培养液组作用的CD14+单核细胞与活化的CD3+ T淋巴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的CD3+ T细胞增殖情况,分别以未经U87细胞培养液处理的单核细胞或活化CD3+ T淋巴细胞作为对照组。用加入抗人CCL2抗体U87-Lacz或U87-GBP1细胞培养液处理CD14+单核细胞,分别为U87-Lacz+抗CCL2培养液组和U87-GBP1+抗CCL2培养液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14+单核细胞中MDSC比例。分别将U87-GBP1细胞U87-Lacz细胞原位接种至BALB/c裸鼠颅内致,1周后各分为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抑制剂RS504393治疗组(U87-Lacz+RS裸鼠组和U87-GBP1+RS裸鼠组)和未经治疗的对照组(U87-Lacz裸鼠组和U87-GBP1裸鼠组);30 d后处死裸鼠,分离全脑、脾脏和骨髓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裸鼠脑中移植,计算移植体积,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织MDSC比例。结果U87-GBP1细胞中GBP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U87-Lacz细胞,但两组细胞体外增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87-GBP1培养液组MDSC比例高于U87-Lacz培养液组[(7.75±0.80)%比(4.50±0.08)%,P=0.003],两组均高于对照组[(2.55±0.31)%)](F=18.27,P=0.002);U87-GBP1培养液组作用的活化CD3+ T淋巴细胞增殖率低于U87-Lacz培养液组[(47.38±0.08)%比(61.70±5.05)%,P=0.040]。U87-GBP1细胞中CCL2 mRNA相对表达量及其培养液中CCL2蛋白表达水平[30.66±0.17和(1 005.00±12.23)ng/L]高于U87-Lacz细胞[1.29±0.15和(111.60±11.44)ng/L](均P<0.01),U87-Lacz+抗CCL2培养液组和U87-GBP1+抗CCL2培养液组MDSC比例分别低于U87-Lacz培养液组和U87-GBP1培养液组(均P<0.05)。U87-GBP1裸鼠组脑移植体积大于U87-Lacz裸鼠组,U87-GBP1+RS裸鼠组和U87-Lacz+RS裸鼠组脑移植体积较未经治疗的相应裸鼠组增长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87-GBP1裸鼠组脑移植、脾脏和骨髓中MDSC比例高于U87-Lacz裸鼠组,U87-GBP1+RS裸鼠组和U87-Lacz+RS裸鼠组各组织MDSC比例均较未经RS504393治疗相应裸鼠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BP1可能通过促进胶质U87细胞中CCL2表达,招募MDSC,在胶质微环境中集聚形成免疫抑制,进而促进胶质U87细胞在体内增殖。

  • 标签: 胶质瘤 鸟苷酸结合蛋白1 髓源性抑制细胞 CC趋化因子配体2
  • 简介:目的探讨PIAS3过表达对人脑胶质U251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IAS3在正常脑细胞和脑胶质U251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转染PIAS3过表达载体,提高U251细胞中PIAS3表达水平,通过噻唑蓝(MTT)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Blot验证PIAS3表达与增殖相关基因PI3K及Akt间关系.结果PIAS3在正常脑组织中相对高表达,而在人脑胶质U251细胞中表达明显下降(P<0.01).体外转染PIAS3过表达载体能明显抑制U251细胞生长,并且有效抑制PI3K活性及p-Akt表达,但对总的Akt无明显影响.结论胶质U251细胞中异常低表达的PIAS3发挥着重要的增殖促进作用,过表达PIAS3可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有效抑制U251细胞增殖.

  • 标签: 胶质瘤 PIAS3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咖啡因对体外培养U251神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研究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对细胞的影响。结果随着咖啡因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OD值在逐渐下降,咖啡因在4~10mM时,24h与48h的OD值趋同,在10mM时三个时段的OD值基本相同。结论本实验初步证明了咖啡因在体外可以抑制U251人胶质细胞细胞活性。

  • 标签: 咖啡因 神经胶质瘤细胞 细胞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脑胶质U87细胞中AKT2基因表达对替尼泊苷(VM-26)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将慢病毒介导的AKT2-shRNA表达载体转染胶质U87细胞,作为实验组;转染GFP—shRNA的U87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未转染的U87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应用RT—PCR、Westernblot检测3组U87细胞中AKT2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应用MTT法检测3组U87细胞对VM-26敏感性的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转染后的U87细胞AKT2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实验组VM-26对U87细胞的半数抑制量(IC50)为(6.46±0.42)μg/ml,阴性对照组为(1.16±0.25)μg/ml,空白对照组为(1.15±0.22)μg/ml,实验组与两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KT2-shRNA抑制AKT2基因表达,能增加人脑胶质U87细胞株对化疗药物VM-26的敏感性。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AKT2基因 替尼泊苷
  • 简介:摘要胶质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由于肿瘤微环境天然的免疫抑制有利于肿瘤的生长、转化和迁移,传统的治疗手段一直收效甚微,难有突破性的进展。胶质相关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GAM)作为脑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进展和调控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就GAM来源、招募、极化和在胶质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胶质潜在治疗靶点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小神经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颅内肿瘤在临床表现、生物学特性、组织学分化和对治疗反应均有所不同.最为常见的为浸润性胶质,可来源于星型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间变性星型细胞和多形性胶质细胞(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是高度恶性的星型细胞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老年人,其进展需要新生血管.血管生成过程的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在颅脑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其特异性的高度血管化,GBM可作为研究肿瘤血管化生成过程和抗血管化治疗的模型.高度恶性胶质发展迅速,预后差,局部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放疗)在提高生存率方面效果有限,而全身治疗(包括放疗和化疗)的效果令人失望,胶质细胞的平均生存期只有50周左右.考虑到肿瘤生长对血供的依赖性,抑制有缺氧诱导的血管生成将是恶性胶质治疗的一个新靶点[1].

  • 标签: 胶质瘤 缺氧诱导子 血管生成
  • 简介:目前,胶质细胞即使采用手术切除,同时辅助替莫唑胺化疗及放疗,其中位生存期仍然只有12~15个月。胶质细胞治疗的关键问题在于肿瘤细胞的放化疗抵抗性及高复发率。有研究表明,胶质细胞对常规放化疗不敏感,很可能是胶质细胞易复发的原因之一。肿瘤微环境、免疫调控和放化疗抵抗等是胶质细胞研究的热点。本综述将重点介绍胶质细胞的肿瘤微环境、免疫调节和放化疗抵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胶质瘤 肿瘤干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放化疗抵抗
  • 简介:已经有许多证据表明,多种类型的胶质组织中存在一小群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称为胶质细胞(gliomastemcells,GSCs)。它与胶质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由此提出了GSCs假设。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深层次问题上出现了争议,并由此产生了一些新的观点。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谈一些看法。

  • 标签: 胶质瘤干细胞 神终千细朐 CD133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节细胞胶质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本院1例节细胞胶质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复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上主要症状为难治性癫痫。镜下由肿瘤性胶质细胞和发育不良的节细胞构成。手术切除预后良好。结论节细胞胶质较少见,易于多种肿瘤混淆,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并进行相应的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鉴别。

  • 标签: 节细胞胶质瘤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 简介:患者女,50岁,因"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力下降,近3个月头晕"入院。查体:神清语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术前视力右眼0.8、左眼0.6;右眼视野下方及上方暗点,左眼配合不佳。垂体MR平扫及增强(图1):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区见类圆形异常信号,约1.8cm×1.4cm×2.0cm,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及等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程度低于正常垂体.

  • 标签: 节细胞胶质瘤 鞍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胶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其预后很差,目前恶性胶质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仍少于15个月。免疫治疗通过激发和补充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能力来杀灭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强、不良反应轻和长期记忆等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策略。免疫治疗包括主动免疫治疗、被动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本文将对胶质的被动免疫治疗中的过继细胞免疫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胶质瘤 免疫治疗 过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