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内毒素耐受(ET)的潜在关键基因,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①实验1(基因芯片与生物信息分析):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ET相关基因数据集GSE47783,该数据集由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建立脓毒症模型(LPS组)和ET模型(ET组)后进行实验获得;利用IDEP 0.92软件筛选数据集中两组差异表达基因(DEG),同时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并定位DEG主要富集的功能和信号通路。利用基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检索数据库(STRING),针对DE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核心基因甲型肝炎病毒细胞膜蛋白受体2(HAVCR2)进行后续验证研究。②实验2(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模型制备):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通过LPS刺激制备ET模型(ET组,用10 μg/L的LPS培养24 h后,再用100 μg/L的LPS培养4 h)和脓毒症模型(LPS组,用100 μg/L的LPS培养4 h);磷酸盐缓冲液(PBS)组给予等体积溶媒PBS培养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HAVCR2的mRNA及蛋白表达。③实验3(HAVCR2慢病毒载体转染RAW264.7细胞):为进一步明确HAVCR2是否参与ET形成,用慢病毒短发夹RNA(shRNA)技术敲低RAW264.7细胞中的HAVCR2后,再制备ET模型(HAVCR2--ET组),并设非敲低HAVCR2的对照组(ET组)。采用RT-qPCR法检测细胞中巨噬细胞极化关键基因〔精氨酸酶1(ARG1)、CD20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合酶2(NOS2)〕的mRNA表达。结果①实验1:共获得1 013个DEG;与LPS组比较,ET组有521个上调基因,492个下调基因;这些DEG的功能主要为增加生物合成、抑制炎症反应,主要富集于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NOD样受体、Toll样受体(TLR)、TNF、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信号通路。选择ET组第一个表达上调的膜蛋白HAVCR2作为验证研究的目标。②实验2:体外实验结果显示,经大剂量LPS处理后,RAW264.7细胞中HAVCR2 mRNA表达较PBS组明显下调;而ET组HAVCR2 mRNA表达明显高于LPS组(2-ΔΔCT:1.10±0.10比0.60±0.10,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与RT-qPCR结果一致。③实验3:与ET组相比,HAVCR2--ET组细胞ARG1和CD206的mRMA表达明显降低〔ARG1 mRNA(2-ΔΔCT):0.50±0.10比1.00±0.10,CD206 mRNA(2-ΔΔCT):0.73±0.10比1.00±0.10〕,下游因子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TNF-α mRNA(2-ΔΔCT):2.20±0.10比1.00±0.10,IL-1β mRNA(2-ΔΔCT):9.00±0.10比1.0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NOS2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AVCR2参与脓毒症下游炎性因子的调节,参与ET的形成,有望成为脓毒症新的治疗靶点。

  • 标签: 甲型肝炎病毒细胞膜蛋白受体2 内毒素耐受 脓毒症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on 2,Mfn2)在高糖诱导的足细胞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与凋亡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1)构建链脲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大鼠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模型。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球Mfn2、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CHOP)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小球Mfn2、蛋白激酶RNA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NA-like ER kinase,PERK)、磷酸化(p)-PERK、CHOP表达。(2)体外培养人永生化足细胞(human podocyte,HPC),分为正常对照组、甘露醇组和高糖组。免疫荧光检测各组足细胞Mfn2分布及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足细胞Mfn2、PERK、p-PERK、CHOP表达;Annexin Ⅴ-PE/7AAD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足细胞凋亡水平。(3)体外培养HPC,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高糖+Mfn2质粒转染组和高糖+空质粒转染组。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足细胞Mfn2、PERK、p-PERK、CHOP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各组足细胞CHOP表达;JC-1染色法检测各组足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Annexin Ⅴ-PE/7AAD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足细胞凋亡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大鼠相比,DM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明显,Mfn2表达下调,ERS相关蛋白p-PERK/PERK比值、CHOP表达上调(均P<0.05)。(2)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可诱导HPC凋亡增加,下调Mfn2表达,上调p-PERK/PERK比值及CHOP表达(均P<0.05);甘露醇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高糖组相比,Mfn2过表达可恢复线粒体膜电位,降低HPC凋亡率,下调p-PERK/PERK比值及CHOP表达(均P<0.05);高糖+空质粒转染组与高糖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糖刺激的足细胞通过下调Mfn2表达诱导ERS,导致足细胞凋亡增加。上调Mfn2可有效缓解高糖诱导的足细胞ERS并减少足细胞凋亡。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内质网应激 凋亡 线粒体融合蛋白2
  • 简介:摘要认知障碍在低镁患者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认知障碍严重影响低镁患者的生活质量,出现认知障碍的低镁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自我管理能力受损,二者具有多重联系。现就两种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联系进行论述,为提高对老年低镁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认识,延缓老年低镁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及提高低镁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低镁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烟碱受体(nAChRs)是乙酰胆碱在体内的主要受体之一,为兴奋型跨膜阳离子通道,在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中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也被证实与多种疾病相关,因此对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非常必要。已知烟碱受体蛋白的细胞环在调控其细胞代谢与下游信号转导方面起到主要作用,然而这段蛋白序列的结构和功能目前仍然不明确。针对烟碱受体细胞相互作用蛋白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在通过其互作蛋白及互作位点信息为进一步探讨烟碱受体细胞环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以及临床靶向提供思路。

  • 标签: 烟碱受体 细胞内环 互作蛋白 功能位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糖、高脂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Ras鸟苷酸释放蛋白4(RasGRP4)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120例(T2DM组)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50例(NC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受试者PBMCs中RasGRP4及其变异体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糖尿病病程及主要临床指标与RasGRP4及其变异体mRNA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采用不同浓度葡萄糖(低糖:5.5 mmol/L,高糖:12.5 mmol/L和25 mmol/L)、不同浓度的棕榈酸(低脂:0.2 mmol/L,高脂:0.5 mmol/L)及高糖高脂(25 mmol/L葡萄糖+0.5 mmol/L棕榈酸)分别处理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6、12和24 h,采用RT-qPCR技术检测RasGRP4及其变异体mRNA的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RasGRP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NC组相比,T2DM组PBMCs中RasGRP4 mRNA及其变异体a、b、c、d、f和g的mRNA水平均升高(t=4.308、5.432、5.654、5.931、4.018、3.958、5.073,均P<0.05),而变异体e的mRNA水平下降(t=-3.821,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T2DM组RasGRP4 mRNA水平与病程、血清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呈正相关(r=0.973、0.237、0.472、0.245,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2DM病程和HbA1c是主要影响因素。高糖、高脂可促进THP-1细胞表达RasGRP4,且高糖、高脂同时干预对RasGRP4表达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结论T2DM患者PBMCs内信号蛋白RasGRP4高表达且出现变异体,慢性高血糖、高血脂可能是激活RasGRP4及其变异体产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2型糖尿病 Ras鸟苷酸释放蛋白4
  • 简介:【摘要】室内定的相关技术和应用,近年来不断由室外向室内发展。应用于科技馆及室内旅游景区,有效提升观众服务品质并降低管理成本。以广东科学中心导览服务及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利用IBeacon室内定技术,建立一种高效的导览服务及业务管理创新应用系统。

  • 标签: 科技馆 IBeacon 室内定位
  • 作者: 张杨 王垭铮 费栋栋 张曦戈 廖紫璇 刘玲侠 王勤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4-09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病科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3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性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PDLSC)对巨噬细胞分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PDLSC模拟炎性环境。收集健康PDLSC培养基和模拟炎性环境条件PDLSC培养基,分别作用于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以此分为健康PDLSC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 of health PDLSC,CM-H)组和炎性PDLSC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 of LPS-PDLSC,CM-LPS)组。条件培养24 h后,弃条件培养基,正常培养THP-1细胞24 h。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THP-1细胞上清液中IL-1β的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HP-1细胞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相关基因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活化转录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6,ATF6)、需肌醇酶1(inositol requiring enzyme 1,IRE1)、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CHOP)、活化转录因子4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4,ATF4)、剪切型X-盒结合蛋白1(X box binding protein 1 spliced,XBP1s)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RP78、CHOP蛋白表达。使用ERS抑制剂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ate,4-PBA)预处理THP-1细胞进行干预实验,以不同浓度进行分组,包括0(对照组)、1、10和20 mmol/L组,检测ERS相关基因mRNA表达和IL-1β分泌的变化。结果ELISA结果显示,CM-LPS组THP-1细胞IL-1β表达量[(31.35±2.11) ng/L]显著高于CM-H组[(8.19±1.51) ng/L](t=12.60,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CM-H组相比,CM-LPS组GRP78、ATF6、IRE1、PERK、CHOP、ATF4、XBP1s表达(分别为1.782±0.070、1.387±0.204、1.404±0.119、1.777±0.187、1.325±0.156、1.295±0.066、1.137±0.149)均显著升高(P<0.05)。4-PBA干预实验中,1、10、20 mmol/L组中GRP78、IRE1、ATF6、PERK、CHOP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31.23±1.98) ng/L]相比,10和20 mmol/L组THP-1细胞IL-1β分泌水平[分别为(21.20±0.37)、(23.85±1.80) ng/L]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炎性PDLSC可以通过上调巨噬细胞的ERS促进巨噬细胞分泌IL-1β。

  • 标签: 牙周炎 巨噬细胞 牙周膜干细胞 内质网应激 白细胞介素1β 炎性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细胞信号蛋白Smads基因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0月龄、体重(500±100)g的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2随机分为对照组(25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一次性腹腔内推注1%链脲佐菌素30 mg/kg,成模后剩余48只再随机分为T2DM组(24只)和干预组(24只),干预组给予利拉鲁肽200 μg·kg-1·d-1腹腔注射,对照组和T2DM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分组后第4、8、12周末随机取8只大鼠,留取24 h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随后麻醉采血测生化指标,留取肾脏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病变,并用免疫组化法测Ⅳ型胶原蛋白(Col-Ⅳ)的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TGF-β1、Smad3、Smad7 mRNA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在各时间段,与对照组大鼠比较,T2DM组大鼠出现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增生及间质纤维化改变,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TGF-β1、Smad3 mRNA及Col-Ⅳ表达增加(12周:0.69±0.01比0.15±0.01、0.51±0.02比0.02±0.01、183.33±2.08比221.67±2.08,t值分别为89.22、60.87、24.52,均P<0.05),而Smad7 mRNA减少(t=13.42,P<0.05);与同期T2DM组比较,干预组大鼠肾脏纤维化程度减轻,TGF-β1、Smad3 mRNA及Col-Ⅳ表达减少(t值分别为71.70、37.58、20.04,均P<0.05),而Smad7 mRNA增多(t=9.96,P<0.05)。且随利拉鲁肽干预时间延长,病变逐渐减轻,TGF-β1、Smad3 mRNA及Col-Ⅳ逐渐减少,Smad7 mRNA逐渐增多(均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能通过抑制TGF-β1/Smads通路从而减少其下游Col-Ⅳ的生成,发挥抗肾纤维化的作用,延缓老年T2DM大鼠肾脏病变的进展。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利拉鲁肽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胶原Ⅳ型
  • 简介:摘要分析2例新生儿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资料,2例均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皮疹,例1除皮疹外还伴有新生儿败血症,无其他组织器官受累,经抗感染治疗后逐渐好转;例2病程中继发出现了肺炎、凝血功能异常及胃肠道出血。2例患儿均经皮肤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1a和S-100阳性,均确诊为多系统LCH。新生儿LCH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皮肤或淋巴结活检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方式需尽早开展,同时该病病程上不明确,需密切监测随访。

  • 标签: 组织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细胞 婴儿,新生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亚砷酸钠(NaAsO2)长期作用于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细胞)致其恶性转化过程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对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用含0.0和1.0 μmol/L NaAsO2的培养基培养HBE细胞,分别为对照组和染砷组。用含1.0 μmol/L NaAsO2处理HBE细胞至43代,建立恶性转化模型。检测细胞染砷后不同代数(0、1、8、15、22、29、36、43代)各指标的动态变化,包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和Nrf2蛋白的表达情况。用Nrf2小干扰RNA(siRNA)转染恶性转化的HBE细胞(T-HBE细胞)来沉默Nrf2,验证Nrf2蛋白的沉默效果,并检测凋亡率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染砷代数增加,HBE细胞凋亡率呈下降趋势(0、1、8、15、22、29、36、43代分别为0.370 ± 0.029、0.443 ± 0.069、0.357 ± 0.046、0.330 ± 0.016、0.273 ± 0.050、0.160 ± 0.024、0.110 ± 0.022、0.097 ± 0.012,F趋势 = 22.981,P < 0.05),与0代细胞比较,第22、29、36、43代细胞的凋亡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随着染砷代数增加,染砷组细胞促凋亡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活化的caspase-3(cleaved-caspase-3)、转录因子C/EBP的同源蛋白(CHOP)、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均呈下降的趋势(F趋势 = 22.356、3.738、6.130、8.061,P均< 0.05),抗凋亡蛋白髓样细胞白血病-1蛋白(Mcl-1)、Bcl-2蛋白表达呈上升趋势(F趋势 = 58.201、7.691,P均< 0.05)。分别与0代和同代对照组细胞比较,22代及以后染砷组细胞caspase-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15代及以后染砷组细胞CHOP、Mcl-1、Bcl-2蛋白表达,29代及以后染砷组细胞Bax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各代染砷组细胞caspase-8、cleaved-caspase-8、caspase-12和cleaved-caspase-12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分别与0代和同代对照组细胞比较,8代及以后染砷组细胞Nrf2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Con siRNA(对照)转染组T-HBE细胞比较,Nrf2 siRNA转染组T-HBE细胞的凋亡率较高(P < 0.05)。与Con siRNA转染组T-HBE细胞比较,Nrf2 siRNA转染组T-HBE细胞的Nrf2、Bcl-2、Mcl-1蛋白表达均较低(P均< 0.05),cleaved-caspase-3/caspase-3、caspase-3、cleaved-caspase-3、CHOP、Bax蛋白表达均较高(P均< 0.05)。结论Nrf2可能通过Bcl-2、Mcl-1和Bax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通过CHOP调节内质网凋亡途径,抑制HBE细胞的凋亡,参与NaAsO2致HBE细胞恶性转化的过程。

  • 标签: 亚砷酸盐类 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恶性转化 凋亡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朗迈(LabUMat2+UriSed2)全自动尿液分析仪、人工镜检措施实施后,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监测效果,评估上述方案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8月-2021年8月,选择我院100例患者尿液样本,所有患者均给予随机分组法(两组:各50例)。组别设置:研究组、对照组,上述组别分别给予朗迈(LabUMat2+UriSed2)全自动尿液分析仪、人工镜检。对比上述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与研究组相比,对照组灵敏度、特异度较低,P

  • 标签: 朗迈(LabUMat2+UriSed2)全自动尿液分析仪 人工镜检 尿液 红细胞 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623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凋亡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中过表达或抑制miR-623,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通过miRDB在线分析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miR-623的底物。通过siRNA和质粒分别敲低和过表达底物,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凋亡水平。结果过表达miR-623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凋亡水平下降(t=3.313,P<0.05);敲低miR-623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凋亡水平上升(t=7.764,P<0.05)。miRDB在线分析发现miR-623潜在靶向TRIM44、FOXN2、PTPRD、KLF3、DNM2、EPHB6、APEM2、BIRC2、PHF6和FBN2。过表达miR-623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中DNM2的表达水平下降(t=5.418,P<0.05),而TRIM44、FOXN2、PTPRD、KLF3、EPHB6、APEM2、BIRC2、PHF6和FBN2的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值均>0.05);抑制miR-623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中DNM2的表达水平上升(t=2.898,P<0.05),而TRIM44、FOXN2、PTPRD、KLF3、EPHB6、APEM2、BIRC2、PHF6和FBN2的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值均>0.05)。此外,miR-623靶向DNM2 mRNA的3′端非编码区。敲低DNM2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凋亡下降(t=7.381,P<0.05);过表达DNM2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凋亡上升(t=4.113,P<0.05)。同时过表达miR-623和DNM2,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凋亡水平无明显变化(t=0.751,P>0.05);同时敲低miR-623和DNM2,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凋亡水平无明显变化(t=0.626,P>0.05)。结论miR-623通过靶向DNM2 mRNA的3′端非编码区,抑制了DNM2的表达,最终抑制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凋亡。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miR-623 DNM2 A549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吞噬和细胞运动蛋白2(ELMO2)对胰腺癌细胞株人源胰腺癌细胞系-1(PANC-1)的趋化运动能力、细胞黏附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应用小干扰RNA技术对PANC-1中ELMO2蛋白进行敲减。采用配对设计方法,分为ELMO2蛋白敲减组、阴性敲减链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建立不同浓度的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浓度梯度,应用趋化运动实验、细胞黏附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来研究ELMO2蛋白对细胞迁移运动能力、趋化运动能力和转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应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对ELMO2蛋白与G蛋白阿尔法亚基i2蛋白(Gαi2)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组间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结果将RNAi干扰链转染进入PANC-1细胞株,细胞中ELMO2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在趋化因子浓度为10 μg/L时,实验结果显示,敲减组定向跨膜的移动细胞数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36.67±1.21)个比(75.67±1.76)个,t=18.27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趋化因子浓度为10 μg/L的条件下,实验结果显示,敲减组细胞黏附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0.47±0.02)%比(0.79±0.01)%,t=19.85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化因子CXCL12浓度为10 μg/L时,实验结果显示,敲减组穿越基质胶的细胞数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侵袭能力明显减弱[(84.33±2.03)个比(132.00±0.58)个,t=22.61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构建吞噬与细胞运动蛋白2的过表达质粒(代号质粒362)载体,在Flag标签蛋白抗体的免疫沉淀物中发现Gαi2蛋白的条带。结论ELMO2蛋白的敲减可以减弱胰腺癌细胞的趋化运动能力、黏附能力和侵袭能力。外源性免疫共沉淀试验结果表明,ELMO2蛋白与Gαi2蛋白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关系。

  • 标签: 胰腺癌 趋化性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表达POLR2A对于卵巢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POLR2A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低表达POLR2A后其蛋白的变化。CCK-8、台盼蓝实验、流式细胞术以及AO/EB检测低表达POLR2A后A2780细胞活性以及凋亡情况。GEPIA染色数据库分析POLR2A在卵巢癌中表达及潜在的作用通路。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低表达POLR2A对于P53信号通路中P53及P21蛋白的影响。结果POLR2A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P=0.004)。低表达POLR2A能够明显抑制卵巢癌A2780细胞活性(P=0.024),同时诱导A2780细胞凋亡。低表达POLR2A组中Bax/Bcl-2表达比值升高(P=0.029),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0.041)。生物信息方法分析P53信号通路是潜在的POLR2A在卵巢癌中作用通路,且低表达POLR2A能够使A2780细胞中P53蛋白表达升高(P=0.047),P21蛋白表达升高(P=0.036)。结论低表达POLR2A通过调控P53/P21信号通路诱导卵巢癌凋亡。

  • 标签: POLR2A 凋亡 P53信号通路 卵巢癌
  • 简介:摘要:目的:白细胞趋化因子2在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鼠李素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正常皮肤细胞(HaCaT)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aCaT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H2O2(300、600、900、1 200 μmol/L)处理HaCaT细胞12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筛选合适的H2O2浓度建立氧化应激模型。使用不同浓度异鼠李素预处理HaCaT细胞12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确定异鼠李素安全浓度,用于后续实验。使用安全浓度的异鼠李素预处理HaCaT细胞12 h,600 μmol/L H2O2干预HaCaT细胞12 h,进行细胞增殖活力检测、SOD活性检测和MDA含量测定。结果随着H2O2浓度升高,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细胞中SOD活性逐渐下降和MDA含量逐渐升高。其中,600、900、1 200μmol/L H2O2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2O2组(300、600、900、1 200 μmol/L)的SOD活性和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600 μmol/L H2O2建立HaCaT细胞氧化应激模式。20、40、60、80和100 μmol/L异鼠李素处理HaCaT细胞12 h,对细胞无毒性作用,选择20、40和60 μmol/L异鼠李素进行后续实验。与H2O2组比较,40、60 μmol/L异鼠李素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加[(72.21±5.11)%、(76.08±4.91)%,P<0.05];20、40、60 μmol/L异鼠李素SOD活性增高(19.81±0.38、20.52±0.52、15.45±3.13,P<0.05)和MDA含量下降(35.94±0.31、22.04±0.26、19.26±1.36,P<0.05)。结论异鼠李素对H2O2诱导的HaCaT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提示异鼠李素可能是治疗白癜风的潜在药物成分。

  • 标签: 氧化性应激 异鼠李素 HaCaT细胞 黄酮类 白癜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鼠李素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正常皮肤细胞(HaCaT)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aCaT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H2O2(300、600、900、1 200 μmol/L)处理HaCaT细胞12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筛选合适的H2O2浓度建立氧化应激模型。使用不同浓度异鼠李素预处理HaCaT细胞12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确定异鼠李素安全浓度,用于后续实验。使用安全浓度的异鼠李素预处理HaCaT细胞12 h,600 μmol/L H2O2干预HaCaT细胞12 h,进行细胞增殖活力检测、SOD活性检测和MDA含量测定。结果随着H2O2浓度升高,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细胞中SOD活性逐渐下降和MDA含量逐渐升高。其中,600、900、1 200μmol/L H2O2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2O2组(300、600、900、1 200 μmol/L)的SOD活性和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600 μmol/L H2O2建立HaCaT细胞氧化应激模式。20、40、60、80和100 μmol/L异鼠李素处理HaCaT细胞12 h,对细胞无毒性作用,选择20、40和60 μmol/L异鼠李素进行后续实验。与H2O2组比较,40、60 μmol/L异鼠李素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加[(72.21±5.11)%、(76.08±4.91)%,P<0.05];20、40、60 μmol/L异鼠李素SOD活性增高(19.81±0.38、20.52±0.52、15.45±3.13,P<0.05)和MDA含量下降(35.94±0.31、22.04±0.26、19.26±1.36,P<0.05)。结论异鼠李素对H2O2诱导的HaCaT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提示异鼠李素可能是治疗白癜风的潜在药物成分。

  • 标签: 氧化性应激 异鼠李素 HaCaT细胞 黄酮类 白癜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T细胞抗原1(T-cell intracellular antigen 1,TIA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TIA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分析乳腺癌多层螺旋CT征象与TIA1甲基化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所有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TIA1表达水平。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MethPrimer预测TIA1启动子区域发现存在cPG岛。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m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IA1甲基化状态,采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肿块大小、形态、钙化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边缘,分析TIA1甲基化状态与CT征象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TIA1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0.50±0.12 vs 0.95±0.10,P=0.00),但TI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高于癌旁组织(64% vs 42%,χ2=4.86,P<0.05)。乳腺癌患者TI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在肿块形态和有无钙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直径≥2 cm患者TI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高于肿块直径<2 cm患者(78.57% vs 45.45%,P<0.05),且淋巴结转移患者TI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79.17% vs 50.00%,P<0.05)。肿块边缘有毛刺的患者TI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高于无毛刺的患者(80.77% vs 45.83%,P<0.05)。结论乳腺癌CT显像与TI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之间存在相关性,这可为乳腺癌恶变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乳腺癌 T细胞内抗原1 甲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一个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家系的基因变异位点,并进行致病性功能验证。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属的外周血标本,提取血液基因组DNA,运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手段对先证者进行基因变异分析,筛选候选基因变异位点,再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验证,并在健康人群中筛查该变异。同时构建PKD2基因的野生型和变异型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和HeLa细胞,观察蛋白表达及细胞定位情况。结果先证者存在PKD2基因c.2051dupA(p.Tyr684Ter)移码变异,该变异使cDNA序列第2051位碱基A重复,导致终止密码子的形成,产生截短蛋白。免疫荧光实验显示,与野生型相比,变异型蛋白在细胞定位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可能由PKD2编码蛋白C端缺失引起。结论PKD2基因c.2051dupA(p.Tyr684Ter)变异可能是该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

  • 标签: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 PKD2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移码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