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62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纳入ST抬高组,将28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纳入非ST抬高组,两组均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1)ST抬高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期间辅助治疗率高于非ST抬高组(P<0.05),三支病变率、侧支循环形成占比、1年内再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率高于非ST抬高组(P<0.05);(2)ST抬高组院内死亡率、1年内死亡率高于非ST抬高组(P<0.05)。结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与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诊疗情况结果有差异,且非ST抬高患者死亡率低于ST抬高患者。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ST段抬高 急性非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龄急性ST心肌梗死特点。方法  从2020年1月-2022年1月时间内选取37例心肌梗死患者,年龄75岁–98岁,男性将近30例。将年龄在75到83岁之间的17例患者命名为老年组,将84到98岁之间的20例患者命名为高龄组,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高龄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老年组(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对比,确定这种疾病年龄越高,危险性越大。

  • 标签: 高龄急性ST段 抬高型 心肌梗死患者 临床特点 分析
  • 简介:摘要: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是一种危急重症,在心血管内科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对于患者而言,其病情较为严重,并且发病1h内死亡率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就给急诊治疗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在患者抢救过程中,其抢救成功率会受到时间的影响,因此必须开展早期治疗,同时患者临床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认为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配合全面的护理服务,促进预后效果的提升。本文针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临床护理研究新进展展开分析。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40例患者资料回顾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分别比较各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到采取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 优质护理 效果 观察
  • 作者: 黄秀春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08
  • 机构:福州市第一总医院急诊科,350009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抬高心肌梗死病人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04至2021.05收治的ST抬高心肌梗死病人26例,随机分至2组。参照组、试验组各13例。两组依次应用常规、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模式。评价2组干预效果。结果:救治时间方面,试验组更为优异,P<0.05。结论: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利于提高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其生命质量。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标准化 急救护理流程
  • 作者: 李志伟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09
  • 出处:《智慧医学》2023年11期
  • 机构:云南省大姚县中彝医医院云南大姚675400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早发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预后情况。方法:本研究对6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为早发ST抬高STEMI组和非早发ST抬高STEMI组。收集了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心电图信息等在内的临床数据。对比分析了四个关键指标:心肌梗死范围、左心室功能、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的60例早发ST抬高STEMI患者在心肌梗死范围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同时在左心室功能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而在预后情况方面的差异不显著。结论:根据本研究的结果,STEMI患者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点,其中心肌梗死范围较大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这些发现强调了早期诊断和治疗在改善早发ST抬高STEMI患者预后方面的重要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了解这些差异的机制,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 标签: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预后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 ST 抬高心肌梗死首选的再灌注治疗策略为急诊冠脉造影加支架植入术(PCI),心梗患者是由不具备冠脉介入条件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转入我院。本研究旨在探讨在 120 分钟内不能通过 PCI 开通血管的患者,发病在 3-12 小时内,使用常规治疗剂量的溶栓剂(尿激酶)治疗,溶栓后早期 2 小时内转运至具备PCI 中心的医院进行 冠脉造影及PCI 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38 例 STEMI 患者服用 ASP、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和静脉肝素后接受尿激酶 150 万单位+0.9%氯化钠 100ml,半小时内滴入,并在 2 小时内转运至文山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对闭塞血管有固定性狭窄大于80%行支架植入术,和同期进行的 58 例 STEMI 直接行冠脉造影及PCI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的终点包括,直接冠脉造影及PCI的结果,溶栓治疗后冠脉造影及PCI的结果,治疗后 2 周内两组左室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溶栓后冠脉造影示血管开通率 68%(49%TIMI 血流 II 级,19%TIMI 血流 III 级),直接冠脉造影组为 48%(30%TIMI 血流 II 级,18%TIMI 血流 III 级),(P<0.001),两组血流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 68%和 48%。2 周内左室功能EF值溶栓后行冠脉造影及PCI组优于直接 造影及PCI 组(73.4%和52%,P<0.05),两组2-4周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出血,脑卒中,再闭塞和死亡)无显著差异。2-4 周病死率 ,溶栓治疗后造影及PCI 组 0%,直接 造影及PCI 组 0%。结论:溶栓后造影及PCI 组和直接 造影及PCI组相比,早期开通率高,住院期间左室功能恢复良好,溶栓后2小时内行冠脉造影及PCI 不增加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急诊PCI 冠脉再灌注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高原地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特点。方法 临床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高原地区(海拔>2000m)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不同T波倒置情况、不同ST下移程度、不同ST下移导联数以及不同心电图QRS波时限患者比例情况,分析高原地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 T波无倒置、T波倒置<2mm以及T波倒置≥2mm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下移≥1mm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ST下移<1m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下移导联数≥6个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ST下移导联数<6个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RS波时限≥100ms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QRS波时限小于100ms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地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出现ST下移≥1mm、ST下移导联数≥6个以及QRS波时限≥100ms,表明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较多,心肌缺血严重,预后不良。心电图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合对高原地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电图 高原地区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高原地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特点。方法 临床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高原地区(海拔>2000m)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不同T波倒置情况、不同ST下移程度、不同ST下移导联数以及不同心电图QRS波时限患者比例情况,分析高原地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 T波无倒置、T波倒置<2mm以及T波倒置≥2mm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下移≥1mm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ST下移<1m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下移导联数≥6个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ST下移导联数<6个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RS波时限≥100ms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QRS波时限小于100ms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地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出现ST下移≥1mm、ST下移导联数≥6个以及QRS波时限≥100ms,表明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较多,心肌缺血严重,预后不良。心电图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合对高原地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电图 高原地区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护理方案在救治ST抬高型STIMI危重患者的作用。方法:被检查人员均为患ST抬高型STIMI且在我院行急诊PCI;所有被检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样本数168例、时间是2020年2月至9月;实验组使用急诊介入护理,样本数163例、时间是2021年2月至9月。对两组收到紧急诊疗患者到具备手术条件时间、病人转运至手术间至即将行手术时间、检查冠状动脉至血管开通的时间进行对比剖析。结果:探究得出,实验组各阶段所用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急诊介入护理流程 急性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期间建立胸痛中心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ST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前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其中对照组40例为建立胸痛中心之前收治的患者;观察组40例为建立胸痛中心之后收治的患者,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以对照组疾病知识的总掌握度为基础,观察组该指标与其对比结果差异较大,P<0.05。以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为对比,观察组心衰、死亡与其他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从建立胸痛中心后,ST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的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且心衰、死亡与其他发病率显著降低,值得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胸痛中心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方法:以优化前收治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优化后的4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急救效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急救效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良好效果。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护理流程路径优化对患者诊治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从2021.01~2022.12时间阶段内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做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护理流程优化。就产生的不同结果做比较。结果:观察组诊疗效率各项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T降低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护理流程路径优化能帮助其提升诊疗效果,有效缩短各项时间,在抑制患者病死率控制ST降低率上有更好的表现。

  • 标签: 护理流程路径优化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护理干预 诊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创建对急性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宣城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创建初期(2021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和创建后期(2022年2月1日-2022年7月31日)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67例STEMI病例,将胸痛中心创建初期26例病例作为对照组,胸痛中心创建后期41例病例作为观察组,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再灌注治疗时间、治疗结局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肥胖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首份心电图时间、抽血至心梗三项报告时间、入门到导丝通过时间(D2W)、转运PPC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导丝通过时间(FMC2W)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D2W达标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胸痛中心创建可有效降低急性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

  • 标签: 胸痛中心 STEMI 再灌注治疗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整理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35例。对照组应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应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可以在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缩短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门球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PDCA循环管理)、对照组(常规管理)各50人。结果:观察组平均门球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在缩短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门球时间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PDCA循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门球时间
  • 作者: 许迎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秦皇岛市工人医院 老年病科,河北 秦皇岛 066200
  • 简介:目的:探析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方法:在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0月诊治的老年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出142例为对象,均行PCI介入术治疗,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应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63%低于对照组的16.9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45%略低于对照组的11.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片联合阿司匹林用于老年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介入术围术期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血小板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出血;血小板聚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优化胸痛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之后对其救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94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为观察对象,其中对照组接受优化之前的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接受优化后的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除18导联心电图报告所需时间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心肌损伤标志物报告所需时间与D2B所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可以给其实施优化胸痛中心护理质量管理,显著缩短各项报告所需的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报告所需时间与D2B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更为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胸痛中心 护理质量管理 急性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救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