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利用拉伸及冲击材料试验机等通过手工焊条电弧焊对国产316L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焊接接头(手工焊条电弧焊)最小室温抗拉强度为630MPa,熔敷金属高温(350℃)抗拉强度为444MPa,热影响区冲击功≥398J,晶间腐蚀试验结果无腐蚀裂纹,基本能够满足中国自主设计的三代核电主设备的相关焊接需求;

  • 标签: 三代核电 316L不锈钢 焊接接头 手工焊条电弧焊
  • 简介:摘要:柔性软管因其诸多优点,使其成为一种新型海底管道应用于海上油气田介质输送。但是,海水中的腐蚀性介质会对316L材料产生腐蚀。以我国某气田应用的柔性软管为例,对其骨架层316L材料进行模拟试验。试验表明,经钝化处理的316L材料满足设计要求。

  • 标签: 柔性软管  316L 海水  腐蚀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肝豆状核变性(WD)的临床表型及ATP7B基因变异类型特征,探讨其对WD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316例WD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ATP7B基因变异特征等资料。根据诊断时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316例WD患儿中男199例、女117例,确诊年龄为5.4(4.0,7.6)岁。无症状组261例(82.6%),年龄4.9(3.9,6.4)岁;有症状组55例(17.4%),年龄9.6(7.3,12.0)岁,主要症状为肝肾功能、神经和皮肤损伤。所有WD患儿中,95.9%(303/316)确诊时肝功能异常;98.1%(310/316)血清铜蓝蛋白低于200 mg/L;97.7%(302/309)24 h尿铜含量超过40 μg;仅7.4%(23/310)角膜K-F环阳性和8.2%(23/281)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豆状核异常信号,且均有肝肾功能或神经损伤等症状。无症状组WD患儿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高于有症状组,铜蓝蛋白和24 h尿铜含量均低于有症状组[(208±137)比(72±78)U/L,(55±47)比(69±48)mg/L,103(72,153)比492(230,1432)μg,t=9.98、-1.98、Z=-4.89,均P<0.001]。314例患儿完成ATP7B基因检测,共检测到107种变异类型,其中10种新发变异,检测到3例患儿携带第10~11号外显子杂合缺失。无症状组患儿携带错义变异的比例显著高于有症状组[81.5%(422/518)比69.1%(76/110),χ²=8.47,P<0.05]。携带c.2333G>T纯合变异的WD患儿(106例)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显著低于不携带者(208例)[(23±5)比(61±48)mg/L,t=-2.34,P<0.001]。结论ALT升高是儿童WD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而血清铜蓝蛋白和24 h尿铜含量是儿童WD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需结合Sanger测序和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等多种检测技术明确WD的基因诊断。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儿童 基因型 表型 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第253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 31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 339例,女977例;年龄为(61±12)岁。所有患者行直肠癌D3根治术。观察指标:(1)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第253组淋巴结转移情况。(2)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第253组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第253组淋巴结转移情况。2 316例患者中,128例第253组淋巴结阳性,2 188例第253组淋巴结阴性,淋巴结转移率为5.527%(128/2 316)。2 316例患者中,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为8~10 cm、≥6 cm且<8 cm、<6 cm的例数分别为568例、766例、982例。568例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为8~10 cm的直肠癌患者中,57例第253组淋巴结阳性,其中肿瘤分化程度为高、中、低分化患者分别为3例(5.263%)、9例(15.789%)、45例(78.948%);肿瘤TNM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分别为0例、0例、20例(35.088%)、37例(64.912%)。766例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为≥6 cm且<8 cm的直肠癌患者中,42例第253组淋巴结阳性,其中肿瘤分化程度为高、中、低分化患者分别为4例(9.524%)、11例(26.190%)、27例(64.286%);肿瘤TNM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分别为0例、0例、19例(45.238%)、23例(54.762%)。982例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6 cm的直肠癌患者中,29例第253组淋巴结阳性,其中肿瘤分化程度为高、中、低分化患者分别为1例(3.448%)、3例(10.345%)、25例(86.207%);肿瘤TNM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分别为0例、0例、12例(41.379%)、17例(58.621%)。(2)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第253组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肿瘤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是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第253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χ²=28.48,44.58,172.62,227.67,34.5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为T4期,肿瘤N分期为N2期,肿瘤TNM分期为Ⅳ期,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6 cm且<8 cm、8~10 cm)是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第253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74,3.48,10.72,21.47,1.92、3.67,95%可信区间为1.91~3.92,2.42~4.98,7.36~15.62,10.33~44.60,1.27~2.91、2.31~5.81,P<0.05)。结论肿瘤下缘距肛缘较远、肿瘤分化程度较低、肿瘤TNM分期较晚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第253组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肿瘤T分期为T4期,肿瘤N分期为N2期,肿瘤TNM分期为Ⅳ期,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6 cm且<8 cm、8~10 cm)是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第253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直肠肿瘤 第253组淋巴结 肠系膜下血管 部位 淋巴结转移 治疗结果 疗效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