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逆行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保护指神经的指动脉逆行修复30例36指,效果满意。结果本组30例36个中,全部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3年,血运、弹性、质地及外形良好。结论手指侧方逆行对于修复手指不同部位组织缺损,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手指缺损 逆行岛状皮瓣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指背侧动脉逆行修复指腹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从2000年~2002年,利用同指指背侧动脉逆行修复7例手指指腹缺损,其中示指2例,中指3例,环指2例.结果7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5个月,外观、质地满意,供区外观良好,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指背侧动脉逆行修复指腹缺损的较好方法.

  • 标签: 指背侧 岛状皮瓣 修复 指端损伤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带腓动脉干的小腿外侧修复足部皮肤缺损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共33例(男25例,女8例),创面6.0cm×7.5cm~25.0cm×12.0cm。从小腿外侧切取带蒂,无张力状况下旋转覆盖于受区,腓肠神经与足背神经吻合,下置引流将创面缝合。结果33例逆行腓动脉均成活,29例获得5~23个月的随访,修复足跟部及足底部的吻合神经的19例患者例中有17例于术后5~13个月感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逆行腓动脉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成功率高,不易破溃,皮下脂肪少,外形美观,是临床修复足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良好手段。

  • 标签: 腓动脉干 小腿外侧皮瓣 足部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组护理方式的效果 。方法: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 100 例,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包括观察组 50 例、对照组 50 例,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结果 : 观察组 患者 护理后 焦虑( 6.22±1.03 ) 分、 抑郁( 6.03±1.54 ) 分、 满意度与对照组 焦虑( 10.12 ±1.56 ) 分、 抑郁( 11.15±1.32 ) 分 以及满意度具有差异 , P<0.05 。 结论:手指软组织缺损实施 逆行修复过程中 实施 临床护理干预, 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 。

  • 标签: 手指软组织缺损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指根部逆行修复指腹指端缺损的方法和价值。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对24例28指指腹指端缺损采用由指固有动静脉及指神经背侧支为蒂的逆行修复。结果术后除1指边缘有少量坏死外,其余均完全成活,外形、质地及弹性均满意,无一指出现瘢痕过度生长及挛缩。结论指根部逆行适用于修复指腹指端各种深度的软组织损伤。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行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手指侧方逆行局部转移修复手部中小范围皮肤缺损30例36个。结果本组30例36个中,全部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3年,血运、弹性、质地及外形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手指侧方逆行对于修复手指不同部位组织缺损,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手指皮肤缺损 逆行岛状皮辩 修复
  • 简介:介绍一种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的新型逆行.对12只新鲜尸体手标本分别经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及制作动脉铸型标本对照观察,并对掌背动脉及指背动脉进行显微解剖,可见掌背动脉与掌侧动脉在近节指骨底有交通支相连,掌背动脉的终末支指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背侧分支在指背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网.指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吻合支丰富,可以其为蒂,设计成逆行.2002年6月~2004年8月,临床应用该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16例,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1(2~26)个月,所有质软、弹性好,供区无明显畸形,患者满意.该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于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 标签: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指端皮肤缺损 手指末端皮肤缺损 指掌侧固有动脉 动脉蒂 指背动脉
  • 简介:外伤性手指皮肤缺损临床常见,其中对于较大面积的全指腹缺损而指甲完整者,多采用腹部带蒂、鱼际、邻指或足部游离,前者需二次手术断蒂、治疗时间长,后者则需血管吻合、手术难度较大。而同一手指逆行侧方由于血管蒂长度有限难以采用。为此我们参考王进刚等法自2005年6月~2007年1月应用逆行邻指指动脉修复12例全指腹缺损,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岛状皮瓣修复 邻指指动脉 指腹缺损 手指皮肤缺损 腹部带蒂皮瓣 鱼际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逆行修复手部创伤及软组织缺损。方法分析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应用前臂逆行修复手部创伤及软组织缺损共18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本组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59岁,血管蒂最长14厘米,最短2厘米,血管蒂旋转角度170°-180°。修复组织缺损拇指套状撕脱伤2例,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1例,拇指及虎口皮肤软组织撕脱2例,手背皮肤软组织绞轧撕脱伤3例,手背及手腕部皮肤软组织撕脱伤3例,手背伤疤挛缩畸形3例,手背部鳞癌3例,手掌部血管瘤1例。结果手部创伤及软组织缺损18例患者全部成活。结论应用前臂逆行修复手部创伤及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

  • 标签: 前臂逆行岛状皮瓣 移植修复 手部创伤 应用疗效
  • 简介:mu趾在足部具有附着、防止滑跌,负重,辅助足的推进、弹跳、背伸、跖屈及内翻,维持足的内侧纵弓等作用,修复mu趾创面最大限度保持其功能,在手足外科中具有重要意义。mu趾的创面可用植皮、传统带蒂、邻趾及游离修复,但常由于这些式各自的某些条件限制,如:局部无感觉,当摩擦、受压时易溃疡;面积小,无法覆盖整个创面;需吻合血管,手术难度大等,而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自1995年1月始,我们依据第1跖背动脉的解剖学特性,设计其逆行修复mu趾,临床应用6例,全部成功,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标签: 逆行岛状皮瓣 创面 动脉 修复 临床应用 术式
  • 简介:目的:对应用同指逆行筋膜蒂指背修复技术对患有指端缺损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该院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就诊的患有指端缺损疾病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1例。采用腹部带蒂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同指逆行筋膜蒂指背修复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50.24±7.68)d和缺损修复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12.25±3.44)d明显短于对照组(74.92±10.64)d、(17.59±4.51)d:指端缺损疾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3.4%)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6%);在手术修复治疗的围期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8例)。结论:应用同指逆行筋膜蒂指背修复技术对患有指端缺损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逆行岛状筋膜蒂指背皮瓣 手指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带蒂逆行移植修复手部指端创面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应用带蒂进行手部指端创面修复治疗的15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对存活及治疗前后的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移植皮成活率达到100%,仅有2例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经及时处理后恢复;治疗后关节活动度为(44.34±9.72)°效果比较满意。结论带蒂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效果明显,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推广。

  • 标签: 手部创面 带蒂皮瓣 移植修复
  • 简介:随着电动工具的广泛使用,伴有骨质外露的严重手外伤越来越多,其中拇指的处理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参考文献完成带筋膜蒂逆行大鱼际修复拇指指端桡侧缺损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岛状皮瓣修复 大鱼际 拇指 缺损 指端 电动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重建感觉指动脉逆行一次性修复指端指腹缺损及感觉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建感觉指动脉逆行旋转至指腹缺损处,将残端神经与内指固有动脉背侧支吻合,修复创面;临床应用26例28指。结果28例全部成活。术后26例(指)获得随诊6~12个月,手功能按TAT法评定,优良率达93.3%。结论重建感觉指动脉可一次性修复指腹缺损及感觉功能重建,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重建感觉 岛状皮瓣 显微神经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背动脉逆行修复手指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掌背动脉逆行修复手指缺损40例,合并指骨骨折15例,伸肌腱损伤16例;外伤急诊一期修复26例,二期修复14例;供区单纯位于掌背10例,掌指背侧联合10例,单纯指背20例,手指皮肤缺损2.2cm×1.2cm~3.0cm×1.3cm。结果40例术后所有全部成活良好;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恢复了正常工作及生活。按疗效判定标准40例中,本组优35例,良3例,可2例。结论掌背动脉的逆行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

  • 标签: 多指损伤 修复 掌背动脉 岛状皮瓣 逆行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拇指尺背侧逆行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拇指尺背侧逆行修复拇指指端缺损18例19指。结果术后全部成活,随访平均12个月,外形、功能、感觉均较满意。结论拇指尺背侧逆行血管恒定,可重建指端感觉,不牺牲主干血管,供区可直接缝合,适合拇指指端缺损的修复,便于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指端缺损:皮瓣:修复
  • 简介:第一跖骨头的位置重要,该部位皮肤软组织抗压耐磨,缺损后需用类似的组织修复,才能恢复良好的功能.我科于2000年8月成功利用足底内侧逆行转移修复第一跖骨头外露创面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足底 岛状皮瓣 手术 跖骨头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