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县城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鲁迅思想敏锐,行动果敢,著作颇丰,被尊称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降生时,其祖父在京为官,当得知抱孙子的喜讯时,恰逢友人张之洞来访,便给孙子取名为"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大名"周樟寿",字"豫山"。当鲁迅7岁进私塾学习时,因

  • 标签: 笔名知多少 鲁迅笔名
  • 简介:2014年,著名作家安妮宝贝改笔名为“庆山”。问及“庆山”的具体含义,她说:“‘庆’有欢喜赞颂的意思,我现在比较喜欢这样的基调,它对事物或者对周围的世界,对每一个人,有一种赞美敬仰的态度,

  • 标签: 笔名 安妮宝贝 著名作家
  • 简介:冰心:按照五行来说,冰心老人五行缺火,大家知道闰土的故事吧,就是这样,要在名字里或者乳名里加一个和火有关的字来补充。但是老人反对封建迷信,所以取此笔名

  • 标签: 笔名 作家 封建迷信 五行 冰心 老人
  • 简介:少年时喜读文学大师们的作品,遨游在他们营造的情境之中,体会丰富的情感和博大的胸怀。值得一提的是,还非常羡慕大师们的笔名,虽然短短两三个字,却像一部厚重的作品,明确表达了他们的情感和志向,让人回味无穷。例如鲁迅,一个迅字,就想到他不畏强权的凌厉气势,敢作敢为的战斗精神和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还有茅盾、老舍等大师的笔名,同样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 标签: 笔名 烦恼 文学大师 忧国忧民 战斗精神 作品
  • 简介:冰心:按照五行来说,冰心老人五行缺火,大家知道闰土的故事吧,就是这样,要在名字里或者乳名里加一个和火有关的字来补充。但是老人反对封建迷信,所以取此笔名

  • 标签: 笔名 作家 封建迷信 五行 冰心 老人
  • 简介:郭沫若曾用过“杜衍”这个笔名。他说,“我的母亲姓杜,而我母亲的性格是衍直的,为纪念我的母亲,故取这个笔名。”郭沫若中学时曾患耳疾,致使听觉受损严重,故又取了笔名“易坎人”,则是聋子的意思。

  • 标签: 郭沫若 笔名 母亲
  • 简介: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兰格风·乐莱门茨,因为他曾在密西西比河上做过领航员,所以后来就“马克·吐温”为笔名发表了小说《哈克·贝利恩历险记》,并一直用这个笔名。“马克·吐温”是“船夫们测量水深时的用语,表示水深12英尺”。

  • 标签: 作家 笔名 初二 语文 文学知识
  • 简介:在现代革命作家中,夏衍可能是使用笔名最多的一位了。在"夏衍文学创作生活六十年展览"中,列出了夏衍一生使

  • 标签: 夏衍笔名
  • 简介:  波尔玛妮是余天的笔名.余天初学写作时,发表率很低,听一个文友说某些编辑就喜欢用女作者的文章,跟她们联络、交流,培养创作以外的一种感情.余天就"灵感"了波尔玛妮这笔名.一次,还真的收到一个男编辑响着弦外之音的信呢.……

  • 标签: 不掉笔名 丢不掉
  • 简介:赵树理一生,使用笔名很多,特别是早期。仅现在所知,他先后使用过的笔名有八、九十个。有的是经常使用,也有些是随用随扔,连他自己也不记。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有些疑为赵树理所作的文章,因为不知道笔名而不能肯定;或者相反,有些同志误以为某个笔名是赵树理的,就把那文章收了进来,结果却错了。对此,应当用科学的态度,进行实事求

  • 标签: 赵树理 史纪言 何化鲁 不知道 抗战生活 早期作品
  • 简介:作家三毛说,最初写小说的时候,一直不喜欢一个文绉绉的笔名,因为自己就是一个很通俗的人物,我想了一会儿,就想到了“三毛”。“幼年在大陆时爱看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我很同情那个可怜的孤儿一一对弱小者,对被损害者,要有一颗同情心。”

  • 标签: 《三毛流浪记》 笔名 同情心
  • 简介:自古以来,文人似乎都喜欢取笔名,有时笔名比作者的本名更为人熟知,比如鲁迅、冰心、老舍、琼瑶等。为了取笔名,作者们也是费了不少心思呢。

  • 标签: 笔名 作者 冰心
  • 简介:在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了解青少年个性形成的物质基础及生活环境的前提下,灵活、及时地捕捉教育契机,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去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这是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 标签: “绰号” 故事 笔名 教育契机 教育工作者 心理活动
  • 简介:侦探小说家陆澹安是小报中与《晶报》对垒的《金刚钻报》的创办人及编辑之一,他在《大世界报》、《金刚钻报》等报纸上发表了多篇散文、游戏文章及小说,并使用了一定数量的笔名。除了因编辑之责包办整个版面而不得不使用多个笔名外,对于报刊文章没有强烈的流传后世的愿望、为避讼事等等,这些亦应是陆澹安以及当时一批报刊文人使用众多笔名的原因。

  • 标签: 陆澹安 《金刚钻报》 《大世界报》 笔名
  • 简介:作家三毛说,最初写小说的时候,一直不喜欢一个文绉绉的笔名,因为自己就是一个很通俗的人物,我想了一会儿,就想到了“三毛”。“幼年在大陆时爱看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我很同情那个可怜的孤儿——对弱小者,对被损害者,要有一颗同情心。”

  • 标签: 《三毛流浪记》 笔名 同情心
  • 简介:民国时期的作家巴人在他的《巴人的笔名》一文中,写到了他曾用过女性化的笔名,如“碧珊”“碧珊女士”等。这种男作家以女性:化的名字作为自己笔名的事,在民国时期的文坛上是屡见不鲜的,后来似乎就不常见到了。

  • 标签: 民国时期 作家 女性化 巴人
  • 简介:今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日本学者石川祯浩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史》,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关注。的确,该书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石川祯浩下了很大功夫进行考证,取得了有益的成果。但是,其中也有一些问题,在中国研究中共历史的学者圈内早已不再成为问题。比如,当时《晨报》上的“渊泉”是不是李大钊的笔名问题,石川祯浩经过考证得出不是的结论,并指出“渊泉”是《晨报》记者陈溥贤。对此,石川祯浩表示“非常兴奋”。尽管这一发现,晚了大约70年,因为李大钊在世时就开始收集李大钊著述的李乐光就没有把“渊泉”当作李大钊的笔名,但是,后学者石川祯浩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独自得出正确结论,说明他还是很认真的。不过,随后他又说陈溥贤是什么人,“几乎不为中国学术界所知”,“没有任何论著涉及”,这话就有点冒失了。据我所知,我的博士生丁晓强在他的学位论文中用了742个字介绍陈溥贤。这篇论文是1990年5月完稿,随即存入国家图书馆,并于1992年5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对于这个情况,丁晓强在2006年7月3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关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一则考证》中,做了说明。另外,我的学生吴二华告诉我(2006年8月《光明日报》上有许全兴、朱文通、吴二华分别写的有“渊泉”问题的文章,可以参考。),1987年10月《党史研究资料》第10期上,杨纪元发表的文章就对陈溥贤做过介绍。石川祯浩在没有深入了解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的情况下就下断语,实在不应该。

  • 标签: 李大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笔名 《光明日报》 日本学者 中国学者
  • 简介:郁达夫名文,字达夫,以字行于世。至于他的笔名则很少有人研究。已故著名现代文学收藏家瞿光熙先生曾撰《关于郁达夫的笔名》一文,对郁达夫的笔名进行了考证,证明郁达夫曾以"曰归"的笔名发表过两篇文章,他写道:郁达夫确实有个笔名"曰归"。

  • 标签: 春江钓徒 笔名历 郁达夫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