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青藏铁路,是一条天路;拉萨则是现代中国人荡涤心灵的地方。心灵的洁静,在某种意义上来自于对肉体极限的超越。人直立于天地之间,有对大地的依恋,也有对天空的渴望。机械设备如同一个人,在缺氧条件下也会运行艰难。青藏铁路要修建成功,就必须有与其高度相匹配的筑路装备。国外进口的筑路装备,同样也不能满足青藏高原的施工条件。这就是一个征服高度的事业。

  • 标签: 工程机械 中联重科 青藏线 高原型 青藏铁路 现代中国人
  • 简介:青藏公路,格尔木段。随着路况变得凶险起来,我们的货车和其他车辆一样,缓下速度直至停下,等待着前面的车如蜗牛般缓缓通过。那个叫做丹增的小女孩,依然坐在简易帐篷下,和她的母亲一起,为过往的司机提供茶水,且分文不收。和以前一样,丹增看到我们的车,立马从凳子上站了起来,飞快地跑到我们的车前,透过车窗打量着我们的面孔。

  • 标签: 青藏公路 格尔木 路况 货车 司机
  • 简介:2015年8月20日晚上,我头痛欲裂,高原反应强烈,一直失眠到天亮。第二天,我留在驻地休息,其他人则外出做实验。

  • 标签: 青藏高原 高原反应 失眠
  • 简介:据新华社报道,青藏高原首趟中欧班列日前从青海省西宁市双寨铁路物流中心发出,前往位于比利时的欧洲第二大集装箱港口安特卫普,运行全程约需12天,主要运输藏毯、枸杞等青海当地特色产品。这趟中欧班列共装载44个标准集装箱。途经甘肃、新疆两省区,由阿拉山口口岸出境,

  • 标签: 青藏高原 中欧 集装箱港口 铁路物流中心 阿拉山口口岸 安特卫普
  • 简介:把昆仑山、风火山、唐古拉山的险峻,可可西里的美丽,通天河、沱沱河的神秘连成一串的青藏铁路,将青藏高原打扮得更加壮美。而为了这幅美丽圣洁的图景,青藏铁路建设者们用责任和智慧给高原围上了一条美丽环保的"绿哈达"。"环保建设不是我们的包袱,而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上至决策层,下至每一位建设者,都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 标签: 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建设 环保建设 唐古拉山 可可西里 昆仑山
  • 简介:阿尼玛卿山的虫草经济经历了三个不同形态和阶段。在"散挖-行商"阶段,高海拔草原成为季节性人口争相涌入和采挖虫草的公共资源。虫草商人处于行商阶段,市场体系尚未成型;在限采·禁采阶段,草原承包制在公有制语境下有名无实,各级政府介入分肥,限制和禁止的高压行政管理未能减缓外来人口的压力。随着政府角色从利益相关者转变为社会服务者,虫草经济开始对生态移民政策发挥积极作用,虫草商人也从行商中分离出来;在契约-电商的新阶段,草原承包制全面推行,牧民获得草原收益和管护的权利。市场体系建立后,契约交易发展迅速。虫草电商的崛起加剧了虫草资源的竞争和垄断。虫草给牧民带来生计机会和草原经济的繁荣,同时也给草原生态带来巨大压力和可持续性问题,以及藏族传统文化的变迁。政策设计应着重维系人类、文化和自然的连续体以促进草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虫草 文化变迁 市场 契约 经济人类学
  • 简介:2016年7月1日,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10岁"了。10年来,1956km的青藏铁路成为"世界屋脊的钢铁大道",架起了"世界屋脊"通向世界的"金桥"。10年来,这条"天路"犹如吉祥"哈达",载着雪域儿女驶向幸福的彼岸。青藏铁路成功穿越世界"第三极",克服风蚀、水蚀、冻融、盐渍化等极端恶劣的世界性施工难题,保护了沿线脆弱而敏感的生态环境,打造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绿色长廊"。

  • 标签: 青藏铁路 铺设 工程 世界性 高原铁路 生态环境
  • 简介:青藏铁路修建之时,在长达1000km的青藏铁路线上,每隔几公里就可以看见一台柳工产的ZLG50G型装载机,当地人称为"广西大力士",谁能想到这种高原特种装载机拥有10多项技术专利,不仅国内首创,还填补了国际空白。用30年填补的一项行业空白2001年,柳工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高原型特种装载机ZLG50G,这是柳工几乎用了30年填补的一项全球行业空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们就开始了对高原领域产品的探索并投入。

  • 标签: 青藏高原 凯歌 装载机 青藏铁路 技术专利 国内首创
  • 简介:读到欧阳美书的诗集《青藏》时,正是山草泛黄、秋意深浓的时节;围炉煮酒,细赏这部诞生在康巴大地上的作品。书如其名,《青藏》里大多数诗歌都是藏区题材,或者诗歌内容指涉到康巴大地。这是一块广袤的土地,天高地阔,苍茫,悲壮,雄浑;这样的土地上萌发出的诗歌,亦当为意境开阔、格调刚健之作;的确,《青藏》里的大多数诗歌都气势雄浑,气韵生动,意境苍茫,甚而有些悲壮。这不禁让我想到《青藏》的作者欧阳美书。自1986年始,大学毕业的他就来到并长住在青藏东部之康巴高原、大渡河上游的深山峡谷里,他的身心早已融入康巴这块

  • 标签: 深山峡谷 康巴 气韵生动 大渡河上游 人世沧桑 思乡之情
  • 简介:利用常规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对2015年7月13日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出现的冰雹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为典型的蒙古低涡环流形势下形成的降雹,高空存在干冷平流的强迫。触发了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同时地面有辐合线配合,冰雹云移动路径与地面辐合线移动方向一致:冰雹发生前期沙氏指数为负值,对流有效位能较大,0-6km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垂直风切变;降雹当日0℃层、-20℃层以及-30℃高度显著下降,大气层结不稳定;雷达回波特征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与冰雹强天气的发生发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 标签: 冰雹 天气形势 大气层结 雷达回波
  • 简介:青藏铁路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于2006年建成,全长1956km,全部在海拔3000m以上,最高路段达到海拔5000多米,气候条件和施工环境十分恶劣,从设计到建成历时近半个世纪。青藏铁路具有多项世界之最,开通十年来,青藏铁路在不断扩能和进行技术改造,成为一条现代化的铁路。青藏铁路的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青藏铁路上的两个重要车站——西宁站、格尔木站经过现代化技术改造后,已成为青藏铁路的交通枢纽,为青藏铁路的客货运输及青海和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

  • 标签: 青藏铁路 西藏 青海 铁路 现代化
  • 简介:贺卫光在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青藏高原上藏族及其先民的文化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游牧文化,从吐蕃时期开始,逐渐发展出了一种特殊的“农牧分营”型的游牧文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对于中原农耕民族农产品的依赖。

  • 标签: 游牧文化 青藏高原 丝绸之路 社会科学 大学学报 特殊类型
  • 简介: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全自治区平均海拔4km以上,其南隔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等国接壤,自治区北部和东部与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区为邻。在游者心中,西藏既有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又有妩媚的南国风采,更因其独特的海拔高度,又被称为"距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这种与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观,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独具魅力。就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周伟明,一个普通而不平凡的修路人。

  • 标签: 青藏铁路施工 喜马拉雅山脉 青藏高原 海拔高度 人文景观 自治区
  • 简介:2006年7月1日11时12分,随着青藏线首列旅客列车的驶出,在青藏线上工作的上百台三一设备的服役生涯宣告结束。同一时间,长沙。金鹰955电台主办的"青藏铁路的湖南工业力量"直播启动,三一重工作为建设青藏线的主力军成为直播的主角,受到,,了广大听众的追捧。有听众直言:三一在青藏线的建设中挺起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脊梁,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 标签: 三一重工 青藏铁路 设备 高原型 童话 钢铁
  • 简介:为深入认识青藏高原能量和水分循环季节变化,利用GSWP(GlobalSoilWetnessProject)、GLDAS(GlobalLandDataAssimilationSystem)、AMSR-E(AdvanceMicrowaveScanningRadiometer-EOS)土壤湿度以及台站观测资料等多种数据,采用滑动t检验初步分析高原下垫面各物理量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物理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且联系密切。高原下垫面净短波辐射和感热通量在1月中旬显著开始增加,5-6月达到全年最高值。净长波辐射5月表现为高值,夏季表现为低值。地表潜热通量在1月显著开始增加,在夏季达到全年最高值。表层土壤3月开始输送热量到大气,9月大气开始向土壤表层传递热量;融雪3-5月加快,雪盖减少。降水和1cm植被含水量在2月显著开始增加,1cm土壤显著开始加湿,5-6月降水陡增,1cm土壤湿度表现为峰值。1cm植被含水量、植被蒸腾、总蒸散与降水在7-8月达全年最高值,1cm土壤湿度在7月表出现为谷值,9月达全年第二峰值。10月下垫面温度转冷后,雪盖增加,土壤湿度逐渐减小。

  • 标签: 能量和水分循环 季节变化 青藏高原
  • 简介:冬日暖阳和地洒满浙江省象山县高塘岛乡珠门村,乡亲们围成一团,随着“梆梆梆”几声鼓板响,一场《八仙过海》提线木偶戏热闹开场。

  • 标签: 人生 象山县 浙江省 木偶戏
  • 简介:小的时候,我刚从秦岭来到渭北大平原,最喜欢骑上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地奔驰。庄稼收割了,又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子,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相接了。天和地已经不再平行,形成个三角形,在交叉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里伏着。“啊,天到尽头了.”我拼命向那树丛奔去。骑了好长时间,我赶到树下,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