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抗战时期陕甘边区的"红色图书"出版既为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方针政策做出积极贡献,又为与国民党文化战线斗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重要思想文化基础。系统梳理抗战时期陕甘边区"红色图书"的印刷与发行问题,对推动当今图书发行事业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红色图书”
  • 简介:陕甘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将陕甘革命老区定位为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现代旱作农业发展示范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区。该《规划》提出到2015年,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初步建成,农产品加工业、红色文化产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 标签: 陕甘宁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能源化工基地 农产品加工业 革命老区 红色旅游区
  • 简介:陕甘边区时期基层民主选举实践中,党在选举过程中贯彻群众工作路线,将选举宣传和教育、调查等工作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广大边区群众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基层选举宣传,切实解决了阻碍乡村发展的一些障碍,巩同完善了基层组织,为边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抗战的胜利提供了稳定的社会基础。这其中许多做法和思路是发展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尤其是基层民主,可以思考和借鉴的。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参议员 乡市选举
  • 简介:2012年3月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陕甘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据介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第一部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的区域规划,是国家专门为陕甘革命老区“量身定做”的市一级发展规划,在全国尚属首次,为革命老区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 标签: 区域规划 老区 甘肃 国务院 新中国
  • 简介:摘要简述了盐环定扬黄工程水资源现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及建议

  • 标签: 水资源配置 现状 措施
  • 简介:陕甘部分方言古全浊声母无论平仄今读皆为送气清音。本文根据《汉语方言地图集》语音卷039图介绍这些方言的地理分布,绘制必要的地图,并讨论这类方言对如何选用汉语方言分区标准所带来的影响。

  • 标签: 古全浊声母的今读 合阳型方言 方言分区标准
  • 简介:中国共产党陕甘边苏区的建立经历了寺村塬、照金和南梁为活动中心的三个发展阶段。前两个阶段成立的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是党在陕甘边区建政的尝试和探索。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可以追溯到刘志丹、谢子长来到南梁一带宣传革命真理。

  • 标签: 革命根据地 边区 布币 货币 早期 中国共产党
  • 简介:边区国防科学社由董纯才等人创办于1938年2月。虽然规模很小,存在时间不长,但它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最早的科技社团之一。文章以原始报刊、文献为史料基础,对边区国防科学社的沿革以及主要人物、活动进行了梳理分析,指出以其为代表的科技社团这一组织形态在延安边区的出现,其意义在于开创了一种在落后地区中从事科技启蒙活动的组织模式,聚集和训练了一批日后成为中共重要科技干部的人才,同时也为中共科学技术观的逐步确立,为中共科技政策思想的逐步成熟提供了最初的实践经验。

  • 标签: 边区国防科学社 陕甘宁边区 科技社团 科技启蒙
  • 简介:在晋察冀边区建立初期,党员经历了大量发展时期,但是发生追求数量超过质量的倾向。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晋察冀边区集中力量进行党员的整顿工作。虽然整顿工作出现了一些偏差,但是,党员队伍纯洁了,党组织战斗力增强了,为以后晋察冀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对长期坚持艰苦的对敌斗争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 标签: 抗战初期 晋察冀边区 党员 整顿 基层组织 党风建设
  • 简介:作为新闻史上的经典,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是认识西北的珍贵史料和极佳文本。关于甘宁青三地的介绍和评论是作品的主体,其中史地知识、人物活动、社会问题以及民族问题又是最主要的内容。这些通讯第一次全面、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西北尤其是甘宁青地区的样貌及作者的观感和思索,传递出一个立体的、多重意味的甘宁青形象。

  • 标签: 中国的西北角 范长江 甘宁青 形象
  • 简介:云南解放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边纵第八个支队在滇西祥云成立。八支队官兵纪律严明,作战勇敢,为滇中滇西的解放立下了早著战功。这支部队从成立到发展壮大,与滇西祥云大地上的七座寺庙发生了密切的联系,这些寺庙后来也就成为祥云乃至整个滇西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半个多世纪以来,各族人民通过这些红色的寺庙,追忆历史,缅怀先烈。

  • 标签: 寺庙 中国人民解放军 边区 革命纪念地 解放前夕 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