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压是因肝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引起肝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变化最早出现脾充血、肝大,血中红细胞、血小板减少。当患者用力过度,如剧烈咳嗽、打喷嚏、恶心、呕吐、用力排便、负重等因素可使腹内压骤增,导致胃底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由于肝功能差,使腹腔内液体增多,呈现腹水征、高压。外科治疗主要目的是趾跖级型食管一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解除并改善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及顽固性腹水,手术对患者机体的侵袭性大,术后并发的发病率高,应重视。

  • 标签: 门脉高压症 护理
  • 简介:摘要对门高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协调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针对19例患者的不同情况,分阶段通过书面、口头、示范、随机、个别交谈、集中宣教等方式进行健康宣教。结果19例患者经过宣教均不同程度地掌握了疾病的相关知识,住院期间较好地配合治疗护理,无并发发生。病人满意度≥95%。结论适时健康教育使我们的护理对象得到最佳的健康教育和优质服务。

  • 标签: 门脉高压病患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肝硬化高压患者术后护理。方法对2007年5月-2009年5月我科救治的240例高压患者的术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护理手段及预见性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240例术后肝硬化高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严密监测和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变化和相关检查指标,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良好的术后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的主要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护理学 门脉高压症 断流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hunt,TIPS),是应用介入放射学技术治疗高压的一种新技术。由于创伤小,分流效果好,尤其适用于肝功能不良难以耐受手术的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因而倍受临床医师的重视。一、TIPS的研究概况

  • 标签: 高压症 门静脉穿刺 TIPS术 肝硬变门脉高压 上消化道大出血 TIPSS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远端脾静脉肾静脉分流手术(Warren手术)治疗小儿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0月至2012年12月,我们收治高压患儿50例,年龄3~15岁.男18例,女32例.患儿表现为反复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门静脉主干呈海绵窦样改变36例,Carolis病合并肝纤维化3例,先天性肝纤维化9例,门静脉发育不良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Rex术后复发1例.Child-pugh评分均为A级(5~7分),脾静脉直径6.0~15.0mm,平均(9.8±2.2)mm.术中先经小肠系膜Ⅲ级静脉和脾静脉分支行静脉压力测定及造影,将脾静脉游离,于距肠系膜下静脉0.5cm处切断,与左肾静脉端-侧吻合.结果所有患儿实施远端脾-肾分流手术,手术时间255~370min,平均手术时间232min,术中失血10~30mL.分流后门静脉和脾静脉压力均下降,门静脉压力分流后较分流前显著降低(P=0.026);脾静脉压力分流后较分流前明显降低(P=0.007).迄今为止随访时间跨度为0.5~11年.随访期间,患儿脾脏缩小,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无一例出现脑病.B超检查显示49例脾肾静脉吻合口通畅,1例术后1个月发现脾肾吻合口闭合,经再次手术治疗痊愈.结论Warren手术治疗小儿高压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小儿高压术后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发生率,保证入肝血流,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是治疗小儿高压较理想的术式.

  • 标签: 高血压 门静脉 脾肾分流术 外科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胰源性高压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胰源性高压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胰源性高压的患者中,急慢性胰腺炎及其并发所致者比例为92.5%,脾大的比例为97.5%,胃底静脉曲张的比例87.5%,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比例为80%。结论胰腺的相关疾病都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胰源性高压,因此临床上应该不断的提高对胰源性高压的认识,对其特点进行掌握,对急性胰腺炎尤其是中重度的患者,胰腺假性囊肿以及慢性胰腺炎患者,应该定期随访复查上腹部CT和CTA,从而提高胰源性高压的临床诊断率。

  • 标签: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性应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高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89例肝硬化合并明显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伴亢进、有上消化道出血史的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规范的围手术期处理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止血率97.75%(87/89),无手术死亡,无肝性脑病发生,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腹腔内出血1例、膈下积液2例,肺部感染10例,切口感染0例。28例出现腹水增加,胸腔积液62例。随访半年再出血率分别为2.2%。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疗效确切,术者的规范性手术操作和做好围手术期准备是提高疗效、减少手术死亡率和降低术后再出血率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门脉高压症 门静脉 断流术 脾切除术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 简介:目的提高肝硬化脉压介入断流术术后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将160例行介入断流术术后患者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护理,即于介入断流术后卧床24H,卧床期间按常规行腰背部按摩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对心理护理、体征护理、饮水与排尿护理及并发的观察等。结果患者舒适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除穿刺部位红肿外,术后48H不良反应及并发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

  • 标签: 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接入断流术 舒适度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高压综合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高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选择对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病发证发病率情况及护理后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并发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高压的患者,采用术前、术后综合护理措施干预患者并发发生率低,满意程度高,值得借鉴。

  • 标签: 介入法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患者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5年 7月 ~2016年 7月之间收治的 40例高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收治的 40例高压患者中,超声检查准确者 35例,约占 87.50%;误诊者 3例,约占 7.50%;漏诊者 2例,约占 5.00%。结论:对门高压患者行超声检查,可明确其病因、类型,并可为后期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门脉高压 超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高压的效果。方法回归性分析本院2018年收取的120例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高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分别给予临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和个性化因人而异的合适手术方案治疗,对比2组患者之间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个性化适宜的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出现并发的情况也是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临床中出现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高压的患者,给予个性化因人而异的适应手术方案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每个人的身体结构都是相同的,可肿瘤的大小却不相同,因此,不能够只选择单一化的手术形式。

  • 标签: 手术治疗 胃肠肿瘤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 简介: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急性高压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肝硬化高压引起急性出血实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术后未出现再出血,无肝性昏迷、膈下脓肿,无消化道漏等手术并发,急诊止血率100%,手术死亡率为0。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急性高压出血,止血确切,术后并发少,疗效显著,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门脉高压症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