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慢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骨髓微环境间充质干细胞发生了改变,通过分泌可溶性因子,参与细胞间粘附等方式减弱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从而引起耐药。本文就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变化及其在慢性髓系白血病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的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所讨论的具体问题包括骨髓微环境中MSC的作用,CML-MSC的特征和MSC引起CML耐药的有关机制等。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慢性髓系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3个月分子反应的预后效果。方法选38例CML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予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3个月,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BCR-ABL转录本水平,观察治疗3个月患者获得的分子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BCR-ABL转录本水平下降≥1log患者在之后治疗中更易获得MMR、CMR,治疗3个月后BCR-ABL转录本水平下降<1log患者容易预后不良。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3个月时进行测定BCR-ABL转录本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 标签: 慢性髓性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分子反应 预后效果
  • 简介:目的:对一例酪氨酸血症患儿进行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的分析。方法:采用血氨基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尿液有机酸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患儿血尿代谢情况,采用PCR和一代测序技术分别对患儿的FAH基因和HPD基因的外显子及其旁翼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检测出先证者血液中酪氨酸水平为404.6μM、甲硫氨酸(Met)水平为126.4μM、苯丙氨酸(Phe)水平为514.8μM,三者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尿液中检测出4-羟基苯乙酸(+)、4-羟基苯乳酸(+)和4-羟基苯丙酮酸(++);基因序列分析FAH基因未见异常,HPD基因上发现突变位点c.G97A(p.A33T)。结论: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血尿代谢检测结果,提示患儿为酪氨酸血症患者,进一步的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儿可能为罕见的Hawkinsinuria症。

  • 标签: 酪氨酸血症 Hawkinsinuria症 代谢分析 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酪氨酸硝基化可导致人体内多种重要的蛋白质、酶的结构、功能发生改变,致使酶或蛋白质的活性或功能下降,还能够损伤DNA、线粒体,抑制酪氨酸的磷酸化,使细胞的凋亡、死亡,本文分析了铬氨酸在体内产生硝基化的原因并分析了其在分泌性中耳炎所致耳蜗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

  • 标签: 铬氨酸硝基化 分泌性中耳炎 耳蜗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当地汉族人群T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N2)基因rs2847281和内皮脂酶(LIPG)基因rs200081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出血性脑卒中患者264例(出血性脑卒中组),健康体检者390例(对照组),采用sequenom飞行时间质谱平台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分型检测,分析2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并且按照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rs2000813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rs2000813在男性和女性中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rs2847281在女性中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等位基因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OR=0.590,95%CI:0.356~0.979,P=0.040);2组rs2847281在男性中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2000813位点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易感无关。rs2847281位点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存在性别特异性:与女性出血性脑卒中易感相关,C等位基因是保护因素。

  • 标签: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 非受体2型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脑出血 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冬氨酸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氨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门冬氨酸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便于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门冬氨酸鸟氨酸 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门冬氨酸氨酸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82例(2015.08至2016.08),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4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乙酰谷酰胺治疗,观察组则使用门冬氨酸氨酸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氨、神志转清时间、数字连接试验及数字符号试验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总胆红素为(78.68±22.48)μmol/L、谷丙转氨酶为(115.46±20.44)U/L、血氨为(59.64±11.56)μmol/L,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该组的神志转清时间、数字连接试验及数字符号试验,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采用门冬氨酸氨酸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可观。

  • 标签: 门冬氨酸鸟氨酸 肝硬化 肝性脑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践研究讨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与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关系。方法统计本院于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6例,分为观察组;并同时随机选择本院的7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不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精神分类症患者服用药物和采取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入院次日和治疗后的2、4周时进行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检测,对照组在入院次日和2、4周时定期进行抽血并送检,对比两组的肌酸激酶即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对照组76例健康体检者的肌酸激酶在入院次日和第2、4周后的指标分别为(153.78±68.13)、(154.12±67.35)、(153.97±68.01),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分别为(19.57±7.23)、(19.07±7.83)、(20.46±7.02);观察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肌酸激酶分别为(991.48±675.34)、(367.12±118.63)、(159.45±667.49),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为(75.67±76.08)、(31.25±16.52)、(15.78±8.56)。经卡方t检验两组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在入院次日和第二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增高与精神分类症患者病情有明显关系,可以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 标签: 精神分类症患者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 简介:目的观察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耗氧量、肌酸磷酸激酶(CK)和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入组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医院诊断为AMI患者共12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3例)和试验组(6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排除溶栓禁忌,对照组患者予支持治疗、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150万U和口服阿司匹林300g等常规治疗;试验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尿激酶,治疗后持续观察心肌耗氧量情况、肌酸磷酸激酶和ST段变化率(ST段在用药后降低的与用药之前的比值)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心电图ST段变化率、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经治疗后5d,两组血压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心率、心肌耗氧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K值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开始时几乎无差异(P〉0.05),而在16h、20h、24hCK值分别为23.32±7.73,17.45±7.44和8.47±3.4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K酶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峰值前移小于16h。结论尿激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效果确实可靠。

  • 标签: 尿激酶 阿司匹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蚓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选择2013年1月~12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皆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又给予蚓激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时给予口服蚓激酶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蚓激酶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急性脑梗死也是基层医院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基层医院对有溶栓指征的患者,要积极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通过溶栓治疗可迅速恢复梗死区的血流灌注,避免缺血的脑组织坏死,减轻神经元损伤,降低致残率等。

  • 标签: 脑梗死 尿激酶 溶栓
  • 简介:氨酸是猪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同时也在免疫系统发挥一定的作用,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苏氨酸在免疫系统的这一作用。现在人们对理想氨基酸在饲料配方中的运用和理解已经形成普遍共识,即用最佳模型来满足必需氨基酸对机体维持和生长的需要。目标动物的生长阶段不同,所需氨基酸及比例也不同,或为维持,

  • 标签: 苏氨酸 肠道健康 理想氨基酸 生长阶段 免疫系统
  • 简介:摘要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代谢途径及影响因素有多种。文章就此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综述,为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代谢 影响因素
  • 简介:传统赖氨酸精制离交系统工艺主要用发酵液经调酸、过滤然后用氨型树脂进行吸附赖氨酸酸,在吸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调酸,保证发酵液中赖氨酸吸附彻底,然后用氨水进行解脱,如此循环。新工艺实现后,离交系统二次物料不需要进行调酸,新工艺节省大量硫酸、液氨等原料,同时能提高收集液浓度,降低能耗,提高产量;可在赖氨酸行业推崇,提高赖氨酸产量,降低能耗。

  • 标签: 赖氨酸 树脂 吸附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种抗环瓜氨酸肽(CCP)试剂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方法试剂供应商分别是,浙江夸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宁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评价方法的指标为精密度、线性范围,相关性及偏倚

  • 标签: 抗CCP抗体 线性实验 精密度
  • 简介:摘要谷氨酸(Glutamate,Glu)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之一,mGluRs属于G蛋白耦联的受体,被配体激活后,通过G蛋白与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发挥作用。mGluR5在早期脑发育,促神经发生和细胞增殖及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mGluR5参与很多不同的信号通路,影响多路系统的功能,从而调节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 标签: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mGluR5分布 脑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蚓激酶联合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52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地高辛治疗,实验组加用蚓激酶治疗,两组的治疗疗程同为12周,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分析其改善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水肿、憋气、头晕、咳嗽、心慌、尿少、气短等临床症状上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两组间进行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蚓激酶联合地高辛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应症状,疗效较好。

  • 标签: 蚓激酶 地高辛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收治25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常规控制血压、血糖、抑酸、降血脂、神经营养剂等基础治疗,加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治愈13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3例。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患者病残程度,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但是临床必需严格溶栓适应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超早期 尿激酶溶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将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2%,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心源性脑梗塞患者在常规治疗下基于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领域广泛应用。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心源性脑梗塞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