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所以说象山是以儒家的道德为道统之"道"的,所以王阳明在《象山文集序》中第一句便说"圣人之学,在孟子之后传儒家道统的人便是二程兄弟

  • 标签: 儒家道统 理学道统 道统之争
  • 简介:所以说象山是以儒家的道德为道统之"道"的,所以王阳明在《象山文集序》中第一句便说"圣人之学,在孟子之后传儒家道统的人便是二程兄弟

  • 标签: 儒家道统 理学道统 道统之争
  • 简介:三、从儒家的道统论到新儒家的道统依陈荣捷先生说,所谓儒家道统的,儒家道统当是自孔子讲

  • 标签: 儒家道统 新儒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所谓儒家道统的,此是说孔子是以述为作,儒家道统当是自孔子讲

  • 标签: 儒家道统 新儒家
  • 简介:学界对孙中山先生与儒家思想间的关系已有一定讨论。然仅从儒学立论,远不足以把握孙中山思想之历史意义。迭经挫折而深思熟虑之后,因为独特的身份担当意识,形成清晰而坚定的道统自觉,方为晚年孙中山先生思想中之最为突出者。本文尝试从孙中山革命-建国-立宪者的特殊身份,索解中山先生之道统自觉,略述此一自觉之文化、政治后果,并探讨此一道统成就其现代肉身之可能方向。

  • 标签: 孙中山 道统 三民主义 五权宪法
  • 简介:朱熹道统对汉唐儒学和儒士进行了大胆的切割,学界多从儒学内部分析此举,佛教的影响未被充分提及。事实上,佛教特别是宗密对汉唐儒学的批判,对朱熹此举影响很大。这主要表现在宗密对汉唐“道”非本原的批判,使朱熹转向了对道统之“道”的本体化建构;对“六经”的批判,使朱熹将道统经典由“六经”转向“四书”,并以“道”为核心重新诠释“四书”;对汉唐儒士的批判,使朱熹以“道”为标准彻底割断了汉唐。这三方面暗含了两大主线,一朱熹切割汉唐以“回应”宗密的批判;一朱熹道统、的建立吸收了宗密的相关思想。此外,朱熹道统切割汉唐虽造成了诸多流弊,但对抗击佛教的强势冲击仍发挥了重大作用,对此应给予客观评价。

  • 标签: 宗密 朱熹 割断汉唐 道统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6-26
  • 简介:叶适的王道功利道统相辅相成,叶适的王道功利是与他的道统相辅相成,叶适的道统与他的王道功利说也是有关系的(27)

  • 标签: 叶适 试论叶 适道统
  • 简介:陈赞在《齐鲁学刊》2012年第2期中指出,朱熹道统思想的背景是儒、佛、道三教并立,其道统一方面意在以新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承继帝、王、孔子,另一方面则在确立儒教在三教状况下的主导性,后者是其道统思想中的正统面向。

  • 标签: 道统论 中国思想 朱熹 历史条件 新儒学 主导性
  • 简介:<正>自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正日趋缓和,东亚地区的军事对峙的紧张气氛也正逐渐下降,区域间的经济整合正促使东亚地区国家的互助关系更趋密切,东亚各国均已深深体认到唯有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并加强各国间的经济合作,才能有效消弭原来各国间因政治、军事或意识形态因素所产生的对抗,台海两岸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

  • 标签: 东亚地区 台海两岸 推动经济发展 道统 意识形态 两岸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许多学者在内圣之学的规模下叙述朱子道统;余英时先生则提出道学与道统之辨,从时间、人物上来为道学与道统划界,指出道统之为内圣外王合一。此两方观点互有得失。在朱子,道学与道统在时间、人物上界限重合,实无分别;而尤其根据对《中庸章句》之序与经、注的内在关联等之考,可知道统之“统”当训为“绪一业”(而非“谱系”),道统即道之“统绪一事业”(而非道或道学之传授谱系);道统之大本是内圣,道统之实质是内圣外王之合一;道学之传本身也是道统之传的一种方式。由此而可澄清相关误解、深化相关探究。

  • 标签: 朱子 道学一道统 道之绪一业 内圣外王
  • 简介:近五百年前,中国文化遭遇西方文化从而发生巨大的全方位裂变,其中作为中国文化之核心的中国学术之裂变最为剧烈。中国学术艰难地发生着转型,从传统迈向现代,走过了漫长的路程,虽然这一过程今天尚未完全结束,但从总体上看则处于一个逻辑的终结点上。今天中国的知识人承担着这样的学术使命,自觉地终结这五百年的文化发展逻辑,合乎逻辑地创造出中国现代学术的知识类型。中国学术走过了子学阶段、经学阶段和理学阶段,今天则合乎逻辑地过渡到法学阶段。不同时代的知识类型必有与之相适应的哲学观念为之奠基,作为今天中国学术新阶段的法学知识而言,其哲学观念必是与现代性相伴而生的,新道统作为一种当代中国法哲学样式正是为这种法学知识奠基的。

  • 标签: 中国问题 现代性 哲学的突破 新道统论
  • 简介:朱熹的道统代表了传统儒学道统的高峰,而牟宗三的道统则代表了现代新儒学道统的高峰。二者的相同之处可以概括为三种意识:均对儒家圣人传道的认同意识,均具有强烈的弘道意识,均视自己为接续儒家道统之正宗的正统意识。二者的相异之处主要表现在道统观方面、对待经典方面、心性关系方面和工夫方面。客观把握和认识二者之异同,对于研究者认识和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道统论 牟宗三 朱熹 异同
  • 简介:在儒家传统中,儒家是不是宗教是一个政治问题,儒家在政治方面还能够贡献别的甚么吗

  • 标签: 政统 统之间 道统政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在儒家传统中,儒家是不是宗教是一个政治问题,儒家在政治方面还能够贡献别的甚么吗

  • 标签: 政统 统之间 道统政
  • 简介:朱子学研究者尝试从不同视域探究朱熹“道统”的微言大义,其中陈荣捷与余英时对“道统’’的诠释之异尤为典型。陈荣捷以哲学形上学言说“道统”,将朱熹作为“道统的集大成者及后世传续“道统”的内涵终结者,从“理学家”身份阐扬朱熹“道统”的哲学价值。余英时从社会政治历史的角度审视朱熹“道统”,将“道统”视为内圣外王兼收并蓄的助推器,从“士大夫”的身份呈现朱熹“道统”的政治旨趣。他们对朱熹“道统”的诠释,既追溯哲学内蕴又体现史学关怀,既呈现差异又彰显互补,是探究朱熹“道统”意义的不同尝试与努力。

  • 标签: 陈荣捷 余英时 道统 朱熹
  • 简介:蔡方鹿教授的《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在中国大陆出版,无疑是一件嘉惠学林的好事。本人才识浅陋,对于被牟宗三称为“中国文化生命”的所谓“道统”问题本来没有多少发言权,这里不揣冒昧,简单谈谈拜读后的一点感受。

  • 标签: 《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 蔡方鹿 儒家思想 民族文化
  • 简介:<正>伦理本位是儒家文化的一般概括;法律,自然是居于从属的地位了。所谓“德主刑辅”实即道尽了儒家法文化的形质。法律在儒家文化中的角色基本上是工具性的,用较规范的“体用”范畴来表述,“体”是道、是德,“用”才是法、才是律,简言之,似乎可以称作“道德为体,法律为用”。虽然儒家文化历二千多年几多变易、几度沉浮、流派纷呈、歧见迭出,乃至有进步与保守的分野,尤其在近代,但在这层体用关系上却自然而然而又似乎令人费解地保持了惊人的一致。所以有位美籍华裔学者金勇义先生在比较东西方法律文化特质之差异时直截指称:“在传统中国,法律被认为是人们在社会中实现道德理想的工具。法律与道德相比不是绝对的和至高无上的,而且人们应当首先受到的是道德规范的调整,也就是儒家在为治和司法中的道德原则。”“这可以称为中国的道德决定论。”

  • 标签: 儒家法 儒家文化 陆九渊 道统 圣人之道 伦理本位
  • 简介:严姬字斯妤,广西人士。出生于千年古郡苍梧,自幼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以优秀设计和优秀论文毕业于国内知名服装设计院校,获文学学士学位,曾任某服装公司服装设计师。汉服汉文化复兴的志愿者,致力于汉服和汉文化的研究和推广。

  • 标签: 服装设计师 文明 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 优秀论文 优秀设计
  • 简介: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 标签: 语文教学德育教育以文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