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影响因素及证候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行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根据透析期间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观察组(有低血压者40例)和对照组(无低血压者40例)进行横断面研究。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是否合并糖尿病或冠心病、血流量、平均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超滤率、透析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血尿素、PTH、肾素的差异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透析中低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提高血流量进行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内瘘血流量,减少内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血流量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压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维持血液透析病人中应用卧位脚踏车运动护理对透析充分的影响。方法   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选出64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奇偶法分成2组。其对照组给予常规透析护理,而观察组给予卧位脚踏车运动护理,然后对比两组病人透析充分。结果  透析充分率,观察组(68.75%)高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维持血液透析病人中应用卧位脚踏车运动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透析充分,值得应用。

  • 标签: 透析充分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 卧位脚踏车运动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适合运用于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手段。方法:本实验所涉及的研究主体是80例于我院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3月,实验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划分为乙组(40例)和甲组(40例)两个组别,乙组患者在透析期间对其运用常规护理手段,甲组患者在透析期间对其运用综合护理手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探究综合护理方式是否适用于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过程中。结果:经分组对比研究后发现,甲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乙组患者,且护理后负面情绪评分优于乙组患者,以P

  • 标签: 高通量 血液透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学科参与分组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2月-2020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血液透析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参与分组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7d后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R),观察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Kt/V、U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Kt/V(1.48±0.20)、URR(0.85±0.06)%,均高于对照组的(1.33±0.14)、(0.76±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1.95%);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参与分组管理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可进一步提高透析充分和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改善血液透析管理质量。

  • 标签: [] 血液透析 多学科 分组管理 透析充分性 血管通路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血府逐瘀胶囊对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客观评价血府逐瘀胶囊防治腹膜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黑龙江省中医医院肾三科门诊及住院部行维持腹膜透析的40位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观察,观察期30d;第1天送检血红蛋白、凝血四项、肝功、肾功、血脂等指标,计算尿素清除指数,行床头心电图一次,后开始加用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治疗,服用30天;实验第30天再次检查第1天相关指标。比较前后自身两组实验室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区别。结果: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后血红蛋白、凝血四项、肝功、肾功、血脂水平较未加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对于改善腹膜超滤和腹膜广泛纤维化,维持腹膜透析的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一定作用。

  • 标签: 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胶囊 腹膜透析充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疗法透析充分和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中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做常规透析;观察组20例,做高通量血液透析疗。对比透析充分和营养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RP、IL-6、ALB、PTH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两组患者经过透析后营养情况均有一定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对比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疗法对终末期肾病透析充分和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病 透析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充分的控磷饮食宣教对维持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磷水平、饮食磷摄入以及高磷血症认识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队列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华山医院、华东医院、同济医院接受个体化降磷临床试验的MHD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过程中是否接受充分的控磷饮食宣教将其分为短时组(84例)与长时组(32例),短时组不接受控磷饮食宣教或接受控磷饮食宣教时间≤60 min,长时组接受控磷饮食宣教且宣教时间>60 min;比较两组经4周干预后血磷水平、饮食磷摄入情况、患者对高磷血症的认识水平。结果基线时,短时组和长时组间年龄[64(56,69)岁比65(60,73)岁,Z=-1.493,P=0.136]、男性比例[58.3%(49/84)比56.3%(18/32),χ2=0.041,P=0.839]、透析龄[55(26,130)个月比53(20,132)个月,Z=-0.062,P=0.951]以及体重指数、糖尿病史、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使用骨化三醇比例、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和饮食中蛋白、磷、磷蛋白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充分的控磷饮食宣教减少了饮食磷摄入[777.98(653.81,943.16)mg/d比896.56(801.51,1 015.51)mg/d,Z=-2.903,P=0.004],降低了饮食磷蛋白比[13.16(11.52,14.21)mg/g比15.27(13.31,17.48)mg/g,Z=-3.929,P<0.001]及血磷水平[(1.42±0.37)mmol/L比(1.85±0.44)mmol/L,t=4.984,P<0.001],显著提高了MHD患者的血磷达标(62.5%比41.7%,χ2=4.034,P=0.045)以及对高磷血症原因(完全正确加部分正确所占百分比:93.8%比72.6%,χ2=6.120,P=0.013)、高磷血症后果(完全正确加部分正确所占百分比:78.1%比52.4%,χ2=6.372,P=0.012)、高磷食物种类(完全正确加部分正确所占百分比:65.6%比52.4%,χ2=1.650,P=0.199)的认识水平。结论对MHD患者进行充分的控磷饮食宣教,可显著提高患者对高磷血症的认识水平,降低患者血磷水平及饮食磷摄入。

  • 标签: 肾透析 膳食,食品和营养 高磷血症 病人教育 控磷饮食宣教 宣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毒症患者透析中应用脚踏车运动疗法防治透析中低血压和不安腿综合征的效果及其对透析充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89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透析管理,观察组45例给予透析中脚踏车运动疗法,每次透析开始30 min进行3组20 min卧位脚踏车运动,两组均干预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不安腿综合征症状、透析相关低血压发生率、透析充分以及下肢肌力水平。结果干预前,尿素氮、Kt/V、尿素清除率、5次坐立耗时试验、日常步速、体力活动水平、国际不安腿综合征评估量表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尿素氮、IRLS评分、5次坐立耗时试验低于对照组(P<0.05),Kt/V、尿素清除率和体力活动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15.56%)低于对照组(38.64%),日常步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过程中应用脚踏车运动疗法可降低尿毒症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改善患者不安腿综合征、改善患者下肢肌力、提高透析充分

  • 标签: 尿毒症 透析 脚踏车运动疗法 不安腿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检索并分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运动方案的最佳证据,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科学规范、合理可行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运动方案。方法系统检索美国国立指南网(NGC)、中国临床指南文库、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美国肾脏病学会(ASN)、Embase、PEDro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国内外19个指南库、文献数据库以及相关学会官网,提取其中关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运动的证据,包括指南、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及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2名研究员独立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数据。结果共纳入25篇文献,包括系统综述12篇,专家共识1篇和随机对照试验12篇。从运动评估、运动监测、运动终止标准、运动注意事项、运动方案等14方面共总结了43条证据。结论本研究分析了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运动方案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务人员制定透析中运动方案提供了循证依据。

  • 标签: 血液透析 运动 循证
  • 简介:摘要高钾血症是临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可引起乏力、痉挛、肌肉抽搐、心电图改变等,严重可至心律紊乱、猝死。肾脏是K+排泄的主要器官,高钾血症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很少发生。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在透析间期常出现高钾血症,可出现严重并发症。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对高钾血症的研究进展,先简要回顾正常血钾的调节过程,然后重点阐述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以期降低高钾血症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危害。

  • 标签: 肾透析 高钾血症 摄食行为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肾衰竭患者采用连续与间歇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定2021年1月-2022年6月时段本院收治共计76例肾衰竭患者作为观察样本,按血液透析差异分组,对照组38例采取间歇血液透析,研究组38例接受连续血液透析,对组间肾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UN、SCr均较对照组更低,Ccr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透析反应、透析失衡综合征以及心血管并发症等总发生率7.89%明显较对照组的26.31%更低(P<0.05)。结论:基于肾衰竭患者的治疗,选择连续血液透析治疗可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具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肾衰竭 间歇性血液透析 连续性血液透析 肾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CQI)效果。方法:从在来我院接受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中选取70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0年10月到2021年3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实施分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接受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低血压发生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低血压发生率明显较低,相比较于对照组,P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低血压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连续血透(CBP)在急性肾衰病患(ARF)中的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对2020年11月-2022年5月行血液净化治疗的70例ARF病患进行观察,并根据不同透析方式分成IHD组、CBP组,IHD组行间歇的血透治疗, CBP组行连续的血透治疗,观察2组的肾功能、透析并发展以及健康状况。结果:CBP组肾功能改善优于IHD组,透析并发症以及APACHE-Ⅱ评估值均低于IHD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CBP治疗能够有效改善ARF病患的肾功能以及健康状况,并发症低,效果显著。

  • 标签: ARF CBP IHD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改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58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治疗组)和血液透析组(对照组),每组各2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主观营养状况、客观营养状况、钙、磷、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评分、磷水平、钙磷乘积、iP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血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红细胞计数(RBC)、胆固醇(TC)、维生素D3[1,25(OH)D3]、钙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骨保护素(OPG)、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血骨钙素(BGP)、β-Ⅰ型胶原C末端肽(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补体C3水平、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分、简易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对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较血液透析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肾透析 血液灌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方面使用一次血液透析护理包的应用效果。方法:报告时间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调查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8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44/组,常规组以常规血液透析物品为主,研究组以一次血液透析护理包为主,分析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操作准备时间更短,p<0.05;研究组在交叉感染和二次污染发生率上更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时选择一次血液透析护理包进行操作后的效果显著,能够缩减操作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一次性血液透析护理包 血液透析 操作准备时间 交叉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水分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02-2021.01期间中,选择76例于我院进行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数字分配法进行分组,有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3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期间水分控制与护理效果理想,可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维持性 血液透析 水分控制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展开研究,以此为患者选择更加优质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院100例尿毒症患者资料回顾分析,按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分成两个组别,分别比较与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数据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证明,在采取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合理应用高通量透析治疗法,可显著提升患者得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地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尿毒症疾病 效果 研究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居家运动展开研究,为患者开展居家运动提供依据。 方法 从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收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选取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他们的临床资料,对他们展开调查,分析影响他们进行有规律居家运用的因素。结果 35~60岁的患者中进行有规律运动的比例为61.54%,高于其他年龄区间;高锻炼行为水平、高运动认知水平、g高锻炼自我能效水平中的患者中进行有规律运动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8.24%、78.57%、67.74%,高于低水平与一般水平内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居家运动的因素有患者年龄、锻炼行为水平、运认知水平、锻炼自我能效水平,在实践中可尝试从影响因素入手促成患者进行有规律居家运动。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居家运动 健康教育
  • 作者: 黄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1-24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1期
  • 机构: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重庆400000
  • 简介:终末期肾脏疾病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生存时间。临床中,一般会采用维持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但是,通过长期透析治疗,会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进而产生并发症,并且长期血液透析的治疗费用较高,会增加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还会有一定概率引发症状低血压,影响治疗效果。但在治疗期间,通过有效护理,能够调整患者的心态,降低治疗风险的发生率,从而保证预后效果。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