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细胞病变或应激过程中会发生多个涉及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事件,其中以转录因子-DNA结合为核心的基因转录调控模块的功能的激活或失活是重要关键。它可因内外信号的影响开启或关闭重要基因的表达,更反映了胞内微环境的变化。到目前为止,已有众多转录因子被发现,每一个转录因子又有不同的功能态,同时一个转录因子可与不同蛋白因子形成不同的复合物,如此,难以准确定义和识别基因转录调控模块数目的多少和活性的定义。与传统分析不同,本研究以转录因子结合为切入,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比较在不同的细胞状态下,

  • 标签: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基因转录调控 模块 活性 实例 碱基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C启动子近端肝富集转录因子结合突变的重组HBV复制型质粒,以期阐明其在HBx增强HBV复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在野生型HBV复制型质粒和HBx表达缺失的HBV复制型质粒基础上构建HBV C启动子近端肝富集转录因子结合突变的重组质粒。随后在HBV肝癌细胞复制模型和小鼠复制模型中进行质粒转染,提取细胞和小鼠肝组织的HBV复制中间体进行检测。结果在HBV复制型质粒的基础上成功构建HBV C启动子近端肝富集转录因子结合突变的HBV复制型质粒。在HBV肝癌复制模型和小鼠复制模型中均发现HBx增强HBV的复制。突变HBV C启动子肝富集转录因子结合以后,HBx对于HBV复制增强的作用并未受到显著影响。结论HBx增强HBV复制可能不通过肝富集转录因子和与HBV C启动子近端的结合而起作用,其他肝富集转录因子结合点在HBx增强HBV复制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肝富集转录因子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定点突变
  • 简介:转录因子NF-κB(nuclearfactorκB)是一类普遍存在的,控制着各种基因转录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参与许多基因表达的调控,影响着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癌变和个体发育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目前诱导NF-κB活性的改变来治疗疾病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 标签: 核转录因子ΚB 生物学功能 靶基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分析肝癌的RNA结合蛋白和转录因子基因表达及免疫浸润对肝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n=365)、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SE54236(n=78)和GSE14520(n=221)中筛选RNA结合蛋白和转录因子的共同基因集,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进行初筛,通过LASSO-Cox构建生存回归模型,通过标准化得到整合RNA结合蛋白和转录因子的复合指数CIRT,根据其中位数将肝癌患者分为CIRThigh组(n=182)和CIRTlow组(n=182),并分析两组免疫浸润等差异。结果共筛选出37个预后相关的RNA结合蛋白和转录因子基因,通过LASSO-Cox构建基于其中7个最相关基因的预后预测模型。CIRThigh组患者的M1型巨噬细胞(P=0.032)、M2型巨噬细胞(P=0.009)、静息肥大细胞(P<0.001)、活化自然杀伤细胞(P=0.007)和静息记忆CD4+ T细胞水平较低(P<0.001),而CIRTlow组的静息树突状细胞(P=0.048)、M0型巨噬细胞(P<0.001)、中性粒细胞(P=0.049)、滤泡辅助性T细胞(P=0.004)和调节性T细胞(P=0.001)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富集分析显示,CIRThigh组的TCGA和GSE14520在细胞周期、DNA修复过程中高度富集。在TCGA队列中,CIRTlow组的患者比CIRThigh组的患者总生存更优。对TCGA队列中5年随访数据进行分析,CIRT对于肝癌患者长期生存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1)。结论在肝癌中建立了基于RNA结合蛋白和转录因子表达谱以及免疫细胞浸润的新的预后指标,CIRT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预测指标。

  • 标签: 癌,肝细胞 预后生物标志物 免疫浸润 RNA结合蛋白 转录因子
  • 简介:为丰富太子参分子标记库、开发太子参SSR标记、寻找有效的太子参种源鉴定方法。本研究运用MISA、Primer3等分子生物学分析工具,从太子参转录组中搜索获得11297个SSR,其出现频率为8.87%,分布距离为平均每10kb有1.47个SSR,其中主要重复类型是单核苷酸重复;11297个SSR点中不同核苷酸基序类型的SSR有259种,主要以单核苷酸重复基序A/T为主,其次是三核苷酸重复基序AAT/ATT。在此基础上设计、筛选得到16821对特异性引物,其中针对高多态性SSR序列的引物有8706对,随机挑选其中的20对引物对来源于贵州、江苏、福建的6个太子参样品DNA进行PCR扩增,其扩增成功率达70%~80%。太子参转录组SSR分布密度大、类型丰富、多态性潜能高、通用性好,可为开发太子参功能性标记提供前期基础,在太子参种质资源评价和优质种源筛选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太子参 SSR 转录组 位点信息
  • 简介:摘要转录调控是人类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环节,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是转录调控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芯片技术(ChIP-chip)和高通量测序技术(ChIP-seq)的开发以及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相关数据,由此产生了许多转录因子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对基因转录调控及TF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非常重要。本文针对目前较为著名的人类TF相关的数据库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探明转录因子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转录因子 数据库 生物信息学
  • 简介:C/EBPs增强子结合蛋白是核转录因子,其作用范围广泛,既参与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又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其作用方式多样,对转录有正、负调控作用。C/EBPβ是其第二成员主要通过对靶细胞基因转录的调节,参与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肿瘤的发生与凋亡等重要生命活动;其功能受到蛋白酶降解、磷酸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多种途径的调控。本文就C/EBPs的调控机理及其与肿瘤的关系综述如下。

  • 标签: C/EBP增强子结合蛋白β 肿瘤 磷酸化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0期
  • 机构:著名的免疫学杂志《自然免疫》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关于转录因子Sox2在固有免疫中的重要作用的一篇论文:Sox2在中性粒细胞中能够充当胞内DNA传感器的作用,当Sox2结合了细菌DNA后,Sox2会通过激酶TAK1和转接蛋白TAB2介导下游信号通路,开始转录翻译一系列的促炎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TCP蛋白家族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它们参与了植物的多种生理生化过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根据其代表成员TB1,CYC和PCFs 的首位字母缩写,把含有这段保守氨基酸序列的基因命名为TCP,把这段保守氨基酸序列命名为TCP结构域(Cubas et al.,1999)。TCP结构域中的螺旋-环-螺旋区域(bHLH)含有两个由保守的亲水氨基酸所构成的中性螺旋结构和一个在中间负责连接两个螺旋区域的环结构。目前对TCP转录因子家族的研究主要是模式植物拟南芥、水稻和玉米,对蔬菜和果树尤其是苹果的研究报道还非常少。进一步研究TCP在苹果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方面的功能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 标签: 苹果 TCP 转录因子 全基因组分析
  • 简介:摘要 胶质瘤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s,CNS)肿瘤的 5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分类标准,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可分为I-IV 级;从组织形态学角度胶质瘤可分为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等。手术切除是胶质瘤治疗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也是胶质瘤明确诊断、改善症状以及延长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脑胶质瘤 转录因子 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型的构成状况及HBVP区基因变异的特点。方法对2010年8月~2011年10月送检的740份HBV感染者血清,采用ABI基因测序仪检测HBV耐药和基因型,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40例HBV感染者中,检出HBVB基因型40例(5.41%),C基因型695例(93.92%),D基因型5例(0.68%);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耐药明确相关的突变377例(50.95%),其中195例(51.72%)患者既往有明确的应用核苷(酸)类似物(NA)史,在这195例发生耐药的患者中,B基因型12例,C基因型183例,两基因型间耐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他们中包括CHB患者118例,肝硬化患者77例,主要耐药变异模式为M204V+L180M、M204I、M204I+L180M和A181V,两组间ALT、HBVDNA载量和主要耐药变异模式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HBVDNA载量是影响NA耐药的相关因素(x2=0.496,P〈0.001),但耐药与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CHB或肝硬化)和ALT水平无显著性相关;此外,本文还检出多处未知变异位,如rt64、rt126、rt178和rt129等。结论核苷(酸)类似物的使用将伴随病毒变异的发生,其耐药基因变异位具有一定的特点及规律性,动态监测HBVDNA载量对早期发现耐药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 突变 核苷(酸)类似物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过小干扰RNA(siRNA)干扰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对胆管细胞癌生物功能的影响。方法培养胆管细胞癌细胞系人胆管上皮癌细胞(HUCCT1)和人胆管癌细胞(RBE),构建siRNA-710、siRNA-551和siRNA-2021这3个siRNA,使用脂质体3000(lipo3000)转染试剂将siRNA转染胆管细胞癌细胞,然后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iRNA对STAT3的表达的干扰效果后选择siRNA-551进行后续实验。siRNA-551转染胆管细胞癌细胞48 h后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结果。结果siRNA-551能够显著降低胆管细胞癌细胞中STAT3的mRNA(Messenger RNA)和蛋白质表达。HUCCT1和REB胆管细胞癌细胞转染siRNA-551后,STAT3干扰组胆管细胞癌细胞增殖水平[(74.49±0.96)%、(91.08±5.32)%]低于对照组[(100.00±5.52)%、(100.00±2.82)%,F=62.20、6.57,P<0.05]和NC组[(90.99±1.87)%、(99.74±4.71)%,F=184.57、4.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扰组细胞凋亡率[(15.68±1.79)%、(11.30±0.67)%]高于对照组[(6.97±0.76)%、(6.12±0.37)%,F=60.01、138.40,P<0.05]和NC组[(9.21±0.63)%、(6.22±0.21)%,F=34.77、155.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UCCT1细胞转染siRNA-551的胆管细胞癌细胞中IL-6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0.23±0.07、0.16±0.02)低于对照组(0.62±0.34、0.35±0.15,F=3.78、4.90,P<0.05)和NC组(0.59±0.07、0.47±0.39,F=37.46、2.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B细胞转染siRNA-551的胆管细胞癌细胞中IL-6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0.22±0.11、0.80±0.08)低于对照组(0.51±0.11、1.89±0.13,F=11.39、151.69,P<0.05)和NC组(0.60±0.34、1.46±0.48,F=3.39、140.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siRNA干扰胆管细胞癌细胞中的STAT3表达具有抑癌的效果。

  • 标签: 胆管癌 转录因子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小干扰RNA 白细胞介素-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物理因子结合壮医药线灸疗法治疗儿童遗尿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5月—2011年3月在我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45例儿童遗尿症进行物理因子结合壮医药线灸疗法治疗,半年后随访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半年后随访,治愈21例占46.7%;显效12例26.7%;好转8例占17.8%;无效4例占8.9%。结论物理因子结合壮医药线灸疗法治疗儿童遗尿症疗效明显。

  • 标签: 儿童遗尿症 物理因子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治疗结果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 TFs)和结肠癌预后的联系,通过TCGA和GEO双数据库构建预后模型,从而量化患者的风险并指导临床治疗决策。方法本研究运用TCGA和GEO数据库中结肠癌的转录组和临床数据,先将转录组数据进行基因注释并计算基因表达量,对TCGA和GEO中TFs行差异性分析(| log2FC| >1,P-Value(Fdr)<0.05)。取双数据交集的差异TFs行相关预后分析(P<0.01)。利用COX多因素分析计算出预后相关TFs的风险系数和其风险值,应用"survival"和"glmnet"包进行COX模型构建TFs预后模型。绘制出序列集和验证集的生存曲线(P<0.001)及ROC曲线(AUC>0.75),对风险值的分布进行可视化。按风险值分组后计算GSEA富集分析,构建基因集网格,进行靶基因预测,最后进行GO和KEGG的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取TCGA和GEO数据库两者交集的387个表达差异的TFs绘制热图,火山图及TFs相关的森林图,按照COX多因素分析构建出结肠癌预后模型=0.310×HSF4+0.137×IRX3-0.127× ATOH1+0.290×OVOL3+0.137×HOXC6+0.155×SIX2+0.092×ZNF556-0.444×CXXC5+0.429×TIGD1+0.413×TCF7L1。通过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预后因子可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癌通路,如基础细胞癌与癌症信号通路、局部组织与细胞黏附及细胞外基质等。结论构建的TFs对结肠癌预后模型可量化结肠癌预后风险,其高风险组是结肠癌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该模型是一种评估结肠癌预后的新方式。

  • 标签: 结肠癌 转录因子 预后模型
  • 简介:叉头框蛋白O(FoxO)转录因子属于叉头框蛋白家族的一个亚类,可在慢性炎症反应中参与骨耦联、溶骨性病损的形成以及骨代谢平衡的体内调控。慢性根尖周炎是发生在牙齿根尖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引起根尖周骨质丧失,研究FoxO转录因子在骨代谢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对于为慢性根尖周炎寻求新的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FoxO转录因子对细胞增殖与凋亡、成骨分化的调节作用,以及与炎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叉头框蛋白O 慢性根尖周炎 氧化应激 炎症 成骨分化
  • 简介:WRKY转录因子是高等植物中最重要的转录因子基因家族之一,在植物应对生物胁迫(病原菌和病毒等)和非生物胁迫(干旱,盐害,冷害和热害等)等一系列逆境应答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高等植物中WRKY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应答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中的相关功能进行了总结。在目前已经报道的WRKY转录因子功能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植物中WRKY转录因子的的逆境应答模式和功能特征,为未来探索作物WRKY转录因子的逆境应答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 标签: 植物 WRKY转录因子 胁迫应答 功能
  • 简介:转录因子是一种DNA结合蛋白,通过与真核基因启动子区域中的顺式作用元件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来调控基因的转录.DREB(与干旱应答元件结合的)转录因子是一类新发现的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能够特异地识别DRE(干旱应答元件)顺式作用元件并与之发生作用,从而激活植物体内一系列逆境应答基因的表达.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在DREB转录因子的结构、功能、表达调控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DREB转录因子 DRE顺式作用元件 逆境应答基因
  • 简介:摘要TBX3基因其转录调控因子在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的器官发生和形态发生学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TBX3基因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和肿瘤发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本文将从TBX3的基本结构、生物学功能、表达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录因子激活增强子结合蛋白4(TFAP4)在胃癌中对LINC01235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取TFAP4可在胃癌中调控的LINC0123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在胃癌细胞中敲低TFAP4后LINC01235的表达变化。应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法验证TFAP4可以结合LINC01235的启动子区域调控其转录。采取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计算相对荧光活性验证启动子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rs34667091可以促进转录。对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结果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胃癌RNA-seq数据进行分析,可见LINC01235的高表达与不良预后明显相关(P<0.01)。JASPAR网站预测TFAP4可以调控LINC01235的表达。在胃癌细胞系中敲低TFAP4的表达后,LINC01235的表达水平随之降低。ChIP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IgG比较,TFAP4与LINC01235的启动子区域结合富集百分比较高(0.000 299±2.129e-005比0.001 249±1.985e-005,t=32.64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INC01235启动子区域的SNPs缺失后,TFAP4与启动子区域结合的相对荧光活性降低(1.000±0.207比0.341±0.031,t=3.151,P<0.05;1.000±0.156比0.157±0.042,t=5.22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INC01235的表达水平在胃癌中和不良预后呈正相关,TFAP4可以调控LINC01235的转录,LINC01235的启动子区域的SNP rs34667091可作为增强子。

  • 标签: 胃癌 转录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