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体外及体内实验探讨大鼠切牙Apicalbud上皮细胞诱导大鼠脂肪来源间充干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脂肪间充干细胞、Apicalbud上皮细胞,制备Apicalbud上皮条件诱导液并体外对ADSCs诱导7d,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成牙本质关键基因DMP-1及DSPP的表达。制备ADSCs及Apicalbud上皮重组细胞团进行大鼠肾被膜下移植,8W后取材,分别采用HE染色、Masson三色法和免疫组化方法对移植生成物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Apicalbud上皮诱导ADSCs后DMP-1及DSPP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体内移植8W后HE染色可见管样牙本质和骨样牙本质样结构,Masson三色法可以观察到有绿色的牙本质样结构,免疫组化检测中CK14染色阳性,DSPP染色阳性。结论:Apicalbud上皮细胞在体外能够诱导ADSCs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且细胞重组在体内可以构建出牙本质样结构。

  • 标签: APICAL bud上皮细胞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成牙本质细胞 分化
  • 简介:目的:对比不同特异性组织来源的间充干细胞的牙周再生能力。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periodontalligamentstemcells,hPDLSCs),人颌骨来源的骨髓间充干细胞(humanjaw-derived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hJBMMSCs)和人髂骨来源的骨髓间充干细胞(humaniliac-derivedBMMSCs,hIBMMSCs),成骨诱导后进行成骨指标检测。间接共培养JBMMSCs/IBMMSCs与PDLSCs,通过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观察组织特异性来源的细胞间交互作用。构建JBMMSCs/IBMMSCs+PDLSCs细胞聚合体(cellaggregates,CAs),检测成骨基因表达以及裸鼠皮下8w异位牙周再生能力。结果:经成骨诱导,hJBMMSCs的成骨相关指标表达均显著高于hIBMMSCs和hPDLSCs(P〈0.05)。经JBMMSCs诱导的PDLSCs的成骨基因表达显著高于IBMMSCs(P〈0.05);JBMMSCs+PDLSCsCAs成骨相关基因表达高于IBMMSCs+PDLSCsCAs(P〈0.05),并且在裸鼠皮下异位再生牙周组织,前者形成排列规律的垂直于CBB表面的牙周膜样纤维,并且有更多新生骨基质沉淀。结论:PDLSCs和JBMMSCs是具有组织特异性的间充干细胞,是更合适牙周组织再生的种子细胞。

  • 标签: 牙周再生 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髂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牙周膜干细胞 细胞聚合体 再生微环境
  • 简介: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干细胞(humanumbilicalcord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hUCMSCs)体外长期传代扩增后形态表型、增殖及分化特性的变化。方法:分别以双酶消化及组织块法分离培养hUCMSCs;细胞传至18代(P18),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细胞周期、干细胞表型、多向分化能力的变化,全面评测连续传代对hUC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双酶消化结合组织块法可高效分离获得大量hUCMSCs,细胞稳定传代并保持间充干细胞特性;早期细胞多呈长梭形或纺锤形,至P18时呈多角不定型且细胞体积变大,胞浆增加明显。传代至P18后,hUCMSCs的群体倍增时间增加至60h以上,绝大多数细胞处于G0/G1期,且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fibroblast,CFU-F)形成降低,克隆集落减小。hUCMSCs可表达且不因持续传代丢失间充干细胞标记,但仅早期传代细胞表达多能干细胞标记Oct-4及SSEA-4。特异性染色及相关基因表达检测提示P18hUCMSCs的成脂肪、成软骨及成骨诱导分化能力较早期传代细胞减弱。结论:hUCMSCs是具备高增殖活性和多向分化特性的间充干细胞群,体外长期传代扩增的hUCMSCs呈现一定的复制衰老趋势,但不会丢失干性,可稳定表达间充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并保持分化活性。

  • 标签: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传代 增殖 分化
  • 简介:目的研究Ⅲ类成人患者唇颏部软组织形态特点及不同手术方式后软组织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成年骨Ⅲ类手术治疗患者94例,其中单纯下颌手术31例,单纯上颌手术10例,双颌手术53例.通过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对术前不同性别软组织形态及不同手术方式唇部软组织改变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男女骨Ⅲ类成人患者在上唇长度、颏唇沟的深度及颏唇沟角度上有统计学差异.下颌后退手术组患者下唇厚度、下唇长度、颏唇沟深度、下唇倾角、颏唇沟角及软组织到参考平面的距离均有显著变化.上颌前徙手术组患者上唇部软组厚度、上唇长度、鼻唇沟深度、鼻唇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软组织到参考平面的距离也有显著变化.双颌手术组上下唇软组织厚度、上下唇长度、颏唇沟深度、上唇倾角、鼻唇沟角、下唇倾角、颏唇沟角及软组织到参考平面的距离均有显著变化.结论男女骨Ⅲ类成人手术患者唇部软组织厚度差异不大,在唇长度及颏唇部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双颌手术较单颌手术而言,能同时对上下唇部软组织形态加以改善,适合鼻唇、颏唇形态均不佳的患者.

  • 标签: 骨性Ⅲ类 正颌手术 唇部形态
  • 简介:目的:研究衰老骨髓间充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的氧化应激水平,以及氧自由基(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对其成骨分化的影响,探索ROS升高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染色及实时定量RT-PCR比较年轻及衰老BMSCs成骨分化能力,利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中ROS水平,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dismutase2,SOD2)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在不同BMSCs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衰老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较年轻BMSCs显著下降,衰老BMSCs内ROS水平升高是导致其成骨分化下降的重要因素;SOD2及CAT介导的抗氧化机制异常导致ROS上升。结论:抗氧化酶表达下降引起衰老BMSCs内ROS水平升高,抑制其成骨分化。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衰老 氧化应激 细胞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stemcells,PDLSCs)和颌骨骨髓间充干细胞(jaw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JBMMSCs)两种干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胰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PDLSCs/JBMMSCs,流式细胞仪及实时定量RT-PCR筛选短时间内不导致细胞凋亡的TNF-α的最大浓度,然后与PDLSCs/JBMMSCs共培养,Western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两种细胞自噬和凋亡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地筛选出TNF-α的最佳浓度为50ng/mL。采用该浓度作用于PDLSCs/JBMMSCs,短期作用(24h)可以激活细胞的自噬水平,凋亡水平下降;如果TNF-α持续作用,细胞的自噬水平反而下降,凋亡增加。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TNF-α可以激活PDLSCs/JBMMSCs的自噬水平,免于细胞发生凋亡。

  • 标签: 牙周膜干细胞 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自噬
  • 简介:目的:评价可注射纳米羟基磷灰石/半水硫酸钙(nHAC/CSH)植骨材料的细胞相容。方法:犬外周血基质细胞(dPBSCs)从健康成年犬的外周血中分离得到,通过直接接触或浸提液法检测nHAC/CSH的细胞相容。制备nHAC/CSH的浸提液,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采用流式细胞仪评价材料对细胞凋亡的影响,nHAC/CSH与dPBSCs共培养后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和浸提液组细胞数量不断增加,3天时两组细胞的凋亡比率相近,nHAC/CSH和dPBSCs共培养时,细胞伸展良好。结论:nHAC/CSH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可注射 细胞培养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第三磨牙先天缺失和阻生是现代人肌肉、颌骨和牙齿不平衡退化的重要体现,出现在口腔各类错(牙合)畸形中.第三磨牙的存在和缺失是否会影响错(牙合)畸形的形成和矫治后的复发,正畸治疗是否会影响第三磨牙的萌出,临床上正畸医生如何对第三磨牙进行合理取舍,这些问题为正畸医生所关注.

  • 标签: 第三磨牙 错(牙合)畸形 正畸
  • 简介:目的:对口腔黏膜癌变的蛋白组学分析和分子标志物筛选可能为早期诊断、预防和分子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方法:对3例石蜡包埋口腔黏膜癌变组织样本,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捕获口腔黏膜癌变上皮和癌旁正常黏膜上皮,抽提组织样本蛋白,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谱联用进行口腔黏膜癌变组织的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激光显微切割-高效液相色谱谱联用可以分析400~700个多肽序列,鉴定出100~200个蛋白,涉及到细胞骨架、细胞代谢、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等各个方面。结合文献,对其中的角蛋白表达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论:显微切割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谱可以实现对石蜡包埋组织的蛋白组学研究,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可靠。角蛋白表达谱的变化验证了该平台的作用和价值,也可作为口腔黏膜癌变的潜在标志物。

  • 标签: 口腔癌 石蜡包埋组织 蛋白组学 质谱 激光显微切割
  • 简介:目的:研究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P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并观察Osterix对iP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和病毒转染的方法,结合定量RT-PCR以及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在成骨诱导的条件下,iPSCs中成骨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小鼠iPSCs经悬滴培养可以形成拟胚体,在成骨诱导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病毒转染并不影响iPSCs的多向分化潜能;与对照组相比,转染Osterix的iPSCs形成的矿化结节、碱性磷酸酶活性、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成骨诱导液培养条件下,小鼠iPSCs可以作为种子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且过表达转录因子Osterix可以进一步促进iPSCs的成骨分化。

  • 标签: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OSTERIX 成骨分化 组织工程学 小鼠
  • 简介:目前临床上对骨Ⅲ类错牙合畸形提倡早期矫治,常用的方法有FR-Ⅲ型功能矫治器、改良式牙合垫、上颌前方牵引等矫治方法。其中上颌前方牵引被认为是较为有效而简便的方法,对于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患者可牵引上颌骨向前下方生长,同时引导下颌向下、向后旋转。本文旨在对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骨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及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早期矫治 上颌前方牵引 疗效
  • 简介:目的:获取32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固定义齿修复的生存数据.并基于美学、生物学和功能学参数评价这类修复体的效果。材料和方法:选择32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固定义齿修复的病例,其纤维支架由多聚体和单体混合的连续单向玻璃纤维材料构成。本研究记录了修复体的生存时间、失败事件和临床参数。根据改良的USHPS/Ryge标准制定质量分级评估体系:有效修复功能且无失败.为“完全修复”;出现小的不足并需做出后继修补.定为“功能修复”:修复体脱落,称作“失败”。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6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2个月。24例修复体为”完全修复”.7例为”功能修复”.1例“失败”。在中位随访时间内能达到完全修复的病例占744%。对于大多数病例.该质量分级评估体系(USHPS/Ryge标准)给出了优秀级的临床效果:没有效果不佳或差的修复体。结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固定义齿修复在特定临床适应症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在美学、生物学和功能学方面性能显著。

  • 标签: 纤维增强义齿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连续单向玻璃纤维 临床性能
  • 简介: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和实验根尖周炎进展过程中根尖周组织整合素β1表达的分布情况及规律,探讨其在根尖周组织炎症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取磨牙牙髓暴露不同时间(0、7、14、21、28d)的大鼠上颌骨行整合素β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根尖周组织中整合素β1表达部位与表达程度.结果整合素β1广泛表达于正常大鼠根尖周组织;牙髓暴露7~21d,根尖周结缔组织中整合素β1呈阳性至强阳性表达,炎细胞密集区可见深棕色颗粒集聚;牙髓暴露28d,根尖周结缔组织中整合素β1表达较弱.牙槽骨内的骨细胞、陷窝内血管、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牙骨质细胞中整合素β1在牙髓暴露0~14d呈强阳性表达,21d后表达减弱.结论整合素β1参与根尖周炎症的进展与根尖周肉芽组织形成炎症早期的骨吸收.

  • 标签: 根尖周炎 整合素Β1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实验性急性脑缺血发生后牙周组织中炎症因子环氧化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体重300g左右的纯种6月龄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实验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3组大鼠分别于建模成功后即刻、3d、7d处死,并制作上颌第一磨牙沿牙体长轴近远中向5μm厚的牙体牙周组织联合切片.HE染色进行牙周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SP法),光镜观察COX-2、MMP-9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用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分别对各组标本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成功建立大鼠急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后,3d处死组较即刻处死组牙周组织中COX-2、MMP-9的表达升高,7d处死组较3d处死组牙周组织中COX-2、MMP-9的表达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脑缺血发生后,牙周组织中的炎症细胞因子COX-2、MMP-9不断升高,牙周破坏已经开始.

  • 标签: 实验性脑缺血 COX-2 MMP-9
  • 简介:目的:分析Ⅱ型糖尿病(typetwo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唾液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oxidativeproteinproducts,AOPPs)与血浆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之间的相关,探讨能否通过测量唾液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的含量来间接反映血浆甘油三酯的水平,从而为预测T2DM患者心血管危害程度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方法:选取56例T2DM患者(女性32例,男性24例,平均年龄51.31±5.83岁),分别测量其血浆TG、血浆AOPPs、唾液AOPPs三者含量.分析T2DM患者血浆TG与血浆和唾液中AOPPs含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性别间的差异.结果:T2DM患者血浆TG含量、血浆中AOPPs含量及唾液中AOPPs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血浆TG与血浆中AOPPs含量呈正性相关关系(r=0.686,P<0.001),与唾液中AOPPs含量也呈正相关关系(r=0.693,P<0.001).血浆中AOPPs含量与唾液中AOPPs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474,P<0.001).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甘油三酯、血浆和唾液中的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甘油三酯与血浆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含量、唾液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唾液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含量可间接反映血浆甘油三酯的水平.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甘油三酯 血浆 唾液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 简介:目的:探讨WWP2、第十号染色体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TEN)和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相关,以期为其早期防治及生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2例正常口腔黏膜、20例白斑及54例OSCC组织中WWP2、PTEN和p70S6K蛋白的表达和相关,并分析其与OSCC组中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实验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KruskalWallistest、χ2检验和Fisher′s精确检验,WWP2、PTEN和p70S6K的表达两两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WWP2、PTEN和p70S6K在正常对照组、口腔白斑组及OSCC组中的强表达率分别为33.33%、40%和68.52%;91.67%、85%和48.15%以及25%、45%和75.93%,与其他组相比,以上三种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WWP2与PTEN之间呈负相关(r=-0.236,P=0.028)。PTEN与p70S6K之间呈负相关(r=-0.301,P=0.005)。WWP2与p70S6K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315,P=0.003)。OSCC组织中WWP2与OSCC的临床分期有相关,p70S6K与OSCC的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P<0.05)。结论WWP2、PTEN和p70S6K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的各阶段的组织中差异表达,提示可能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 口腔白斑 WWP2 第十号染色体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 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
  • 简介:前牙直接修复,尤其是中切牙,对称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临床医师可以利用根据蜡型制作的硅橡胶导板来修复腭侧壁和切缘:但是,椅旁徒手再现对称,比如邻接面外展隙、宏观和微观表面结构、色彩学特征,结果常常不可预知。本文分步描述Ⅳ类洞的修复,既简化修复过程,又检查和纠正邻接面外形的对称和色彩学特征。

  • 标签: 树脂修复 对称性 中切牙 前牙 直接修复 蜡型制作
  • 简介:目的:在建立小型猪下颌骨放射骨坏死动物模型基础上,应用电镜技术研究下颌骨放射骨坏死形成、发展的超微结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对6只小型猪右侧下颌骨进行25Gy和28Gy一次照射,建立小型猪右侧下颌骨放射骨坏死动物模型,分别于照射结束后3、4、5个月切取右侧下颌骨放射骨坏死部位死骨,制备标本,进行电镜检查分析。结果:照射后的早期骨胶原纤维即受到破坏,骨细胞先出现细胞膜破坏,随后胞出现空泡,细胞器裂解,最后出现核变化。大剂量照射后骨细胞的破坏出现早而重,并且加速了骨细胞的裂解、死亡。结论:骨细胞细胞膜及细胞较细胞核对放射线更为敏感,照射后骨细胞死亡过程首先发生在细胞膜及细胞内,与以往认为细胞核损伤在先的观点不同。

  • 标签: 放射性骨坏死 小型猪 电镜
  • 简介:目的:挽救手术是复发口腔口咽癌一种有可能根治的治疗方法。肿瘤复发灶切除后巨大缺损的修复重建是治疗的难点,本研究对局部晚期复发口腔口咽癌行挽救手术切除及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并评估其近期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3例局部晚期复发口腔口咽癌患者,男17例,女6例,行挽救手术切除肿瘤并以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缺损。19例口腔癌,4例口咽癌;复发癌临床分期为3例rCSIII期,20例rCSIV期;在首次治疗方面,15例行手术治疗,4例放疗,4例手术后辅以放疗;之后的再次治疗方面,11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0例进行根治放疗,2例行手术治疗辅以术后放疗。所有患者均无远处转移。其中21例患者行肿瘤复发灶的广泛切除,2例患者进行颅颌面切除。肿瘤切除术后缺损采用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皮岛大小6cm×7cm~10cm×22cm,9例患者采用折叠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颌面洞穿缺损。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现远端皮瓣局部坏死、供区切口裂开及口内外瘘道各1例。4例患者(17.4%)术后可正常进食固体食物,11例患者(47.8%)可进食软食,4例患者(17.4%)可进食流质食物,4例患者(17.4%)需留置经鼻胃管,鼻饲流质饮食。9例患者(39.2%)术后发音正常,8例患者(34.8%)术后发音尚清楚,3例患者(13.0%)术后语音不清,3例患者(13.0%)术后需永久性气管造瘘。随访3~72个月(中位时间15.7个月),15例患者(65.2%)无复发生存,2例患者(8.7%)复发生存,6例患者(26.1%)在随访3~18个月时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无复发生存患者的第二次治疗至复发时间为7.40±0.53个月,复发、转移、死亡患者的时间为4.83±0.42个月,两者间差异显著。结论:挽救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复发口腔口咽癌是一种有效�

  • 标签: 挽救性手术 口腔鳞癌 口咽鳞癌 下斜方肌皮瓣 肿瘤复发
  • 简介:患者,男,19岁。因下颌前突,要求手术治疗。一、临床检查颜面部左右基本对称,面中线居中,侧貌为凹面型。双侧颞下颌关节未闻及弹响音,无压痛,开闭口运动无异常,运动对称。恒牙(牙合),双侧磨牙为近中尖对尖关系,前牙反(牙合),下颌牙列轻度拥挤,下切牙舌倾,17、27颊倾,46、36、37、26(牙合)面均可见银汞充填体(图1)。无口腔不良习惯,否认家族史,有两年正畸治疗史。

  • 标签: 错(牙合)畸形 心理障碍患者 手术治疗 前牙反(牙合) 骨性 口腔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