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2(KGF-2)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超家族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一员.KGF-2能够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参与并调控脊椎动物多种组织和器官的形成.本文就其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疾病治疗和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 功能 潜在应用
  • 简介:目的:考察西替利嗪对组胺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IL-8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方法研究组胺H1受体mRNA表达,组胺及西替利嗪对IL-8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并用ELISA法对分泌的IL-8进行定量.结果:HaCaT细胞有组胺H1受体mRNA表达,(1×10-5)mol/L组胺刺激细胞5h,显著增强IL-8mRNA表达;(1×10-6)~(1×10-4)mol/L组胺作用细胞24h则显著地诱导了IL-8产生;1×10-6、1×10-5mol/L西替利嗪抑制了组胺的诱导作用.结论:西替利嗪可通过抑制组胺诱导HaCaT细胞IL-8表达而具有H1受体依赖的抗炎作用.

  • 标签: 西替利嗪 HACAT细胞 组胺 H1受体 白细胞介素8
  • 简介:目的探讨茶多酚、芦荟甙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引起皮肤损伤的保护机理.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UVB辐射角质形成细胞(HaCaT)引起TNF-α及IL-1β的分泌量的变化;RT-PCR法检测TNF-α及IL-1β的mRNA表达.结果UVB辐射后,HaCaT细胞分泌TNF-α及IL-1β的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而应用茶多酚、芦荟甙后,分泌量则均明显降低.TNF-α及IL-1β的mRNA表达在UVB照射后明显增加;应用茶多酚、芦荟甙处理后,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茶多酚、芦荟甙可以通过降低UVB引起的TNF-α和IL-1β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减轻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皮肤损伤.

  • 标签: 皮肤老化 光老化预防 护肤 茶多酚 芦荟甙 UVB诱导
  • 简介:人体的面部肌肤和身体肌肤一样,代谢周期都是28天。但如果肌肤缺水干燥的话,这个过程就会变慢,老废细胞会在肌肤表面堆积,令它难以正常呼吸。这样肌肤就会变得黯哑、不够柔滑,甚至变得粗糙。定期使用磨砂产品能改变这种状况,它能有效除去死皮,令肌肤柔滑紧致。因此,要使肌肤保持光滑洁净的状态,首先要去除角质。但如果选择了不正确的磨砂产品就会伤害到肌肤,只要你选择一支滋润幼滑的磨砂膏,不但不会磨损肌肤,还会令肌肤变得有光泽。

  • 标签: 肌肤角质 除去肌肤
  • 简介:因为TGFβ对成骨细胞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2 成骨细胞发展阶段及骨形成机制  成骨细胞在骨形成过程中要经历成骨细胞增殖,在体外培养中TGFβ可以抑制或刺激成骨细胞增殖

  • 标签: 形成机制 成骨细胞骨 机制研究
  • 简介:细胞具有在体内和体外分化的潜能,临床上可以应用干细胞移植修复组织器官损伤,尤其是治疗一些由细胞死亡或功能失调所致的疾病。干细胞移植在临床实践方面尚不成熟,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受者体内形成畸胎瘤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将对干细胞在移植过程中形成畸胎瘤的机制以及近年来的预防方法做一综述。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畸胎瘤 机制 预防
  • 简介:为寻求一种实际可行、安全可靠的出土象牙、骨角质文物现场加固保护的方法,通过用几种加固剂在象牙等样品上做渗透加固实验,对比、筛选出效果较好的聚乙烯醇缩丁醛加固剂,用该加固剂对考古发掘现场的象牙等进行现场临时加固,效果尚可.

  • 标签: 象牙 骨角质 渗透加固 文物保护 金沙遗址
  • 简介:目的:以骨钙素为细胞分化指标,探讨商用纯钛表面牙周韧带细胞形成物的特征。方法:将牙周韧带细胞和纯钛进行复合培养,分别在第8天,第16天和第24天取材,免疫荧光染色原位观察骨钙素的表达,结果:第8天后,牙周韧带细胞在纯钛表面即可形成复层生长,并持续高表达骨钙素,结论:牙周韧带细胞在纯钛表面有向成骨样细胞分化的趋势,表现为形成高度表达骨钙素的类组织。

  • 标签: 纯钛 牙周韧带细胞 骨钙素 口腔种植材料 免疫荧光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MEE细胞在腭发育过程中的分化和转归特点及其与腭裂发生的关系.方法以磷酸地塞米松诱导胎鼠腭裂畸形,并分别在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实验组、正常组、对照组标本中MEE细胞各时期的分化特征.结果腭突在垂直生长期,MEE细胞为多层不规则排列.腭突定向运动和水平生长早期,MEE细胞呈典型的两层排列,基底膜完整.腭突水平生长晚期,各组间MEE细胞分化开始出现差异.正常组与对照组MEE细胞表层开始凋亡脱落;腭突接触融合期,两侧腭突基底层MEE细胞发生接触,之后被分割成上皮岛于间充质中,基底膜断裂、消失,腭突融合.实验组腭突MEE细胞未出现上述演化过程,形成腭裂.结论在腭的发育过程,MEE细胞表层转归为"细胞凋亡",基底层转归为"上皮-间充质转化".MEE细胞的异常转归将导致腭裂发生.

  • 标签: MEE细胞 腭器官发育 腭裂 胚胎
  • 简介:石片形成的力学解释,提供了一个得到更多有关石片及其片疤形态特征信息的机会。石片形成的力学机理可直接用于辨别史前打片技术和石器的使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提供了一个能够解释各类形态石片形成原因的模型。石片可以由多种方法形成,尽管一般认为它们并不总是贝壳状的。弯折石片在使用痕中是常见的,但常常被误认为是贝壳状的。第三大类石片是压缩石片,通常是两极砸击产品。为了说明石片形态的复杂性,我们按照石片破裂的发生(initiation)、延展(propagation)和终止(termination)分成三个阶段,它们形成的机理是不同的。

  • 标签: 贝壳状 形态特征 TERMINATION 弯折 INITIATION
  • 简介:探讨痕迹形成是一项基础性理论研究,涉及到形成要素、形成原因、形成机理。论述如下:一、形成要素形成要素是指具备痕迹产生的因素。痕迹现象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痕迹当属形象痕迹。形象痕迹形成不可缺少四种因素:造型体、承受体、作用力、中介物。

  • 标签: 痕迹学 形成要素 形成机理 形成原因
  • 简介:对冬眠期和冬眠后期金线蛙皮肤角质层的显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冬眠期金线蛙角质层厚,结构较疏松,外表面光滑;冬眠后期金线蛙角质层薄,结构较紧密,外表面较粗糙.本文对上述结果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金线蛙 角质层 冬眠
  • 简介:背景:特应性皮炎(AD)的特征为角质层炎症和神经酰胺异常低水平。他克莫司治疗AD有效,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转录和释放,但其是否可使神经酰胺水平正常化尚不清楚。方法:测定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前后7例有AD皮损患者的角质层神经酰胺水平。结果: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没有使神经酰胺水平增高或正常。结论:结果表明他克莫司软膏治疗AD有效是因其抗炎作用,而非任何增加角质层神经酰胺水平的作用。

  • 标签: 他克莫司软膏 神经酰胺 特应性皮炎 低水平 角质层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