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施行角膜分离灼烙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施行8~9mm深达1/2角膜分离及灼烙.结果所治病例角膜愈合良好,无不良反应,眼痛、异物感症状消失,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6~24个月,临床疗效稳定.结论角膜分离灼烙术为不具备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提供了一种简便、安全、不需特殊材料、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大泡性角膜病变 角膜层间分离 灼烙术 治疗 穿透性角膜移植 无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染色术的手术特点及对角膜白斑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10月至2018年7月于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诊断为角膜白斑并行角膜染色术的患者30例(30只眼),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1.50±15.66)岁。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眼部外观像、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照相、B超、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观察术后角膜染色效果,调查术者及患者对于手术效果的满意度,观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术中并发症。术后1~3 d角膜上皮均完全愈合。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30.68±18.02)个月(12.37~58.10个月),随访期内均无染色剂渗透进入前房的情况,也未见前房炎性反应发生。18例(72.0%)患者角膜颜色及外观维持良好;7例(28.0%)出现角膜轻微褪色,其中1例在染色术后4年因原发病造成眼球持续萎缩和角膜带状变性,行美容性眼球摘除联合义眼台植入术;本组病例中术者对所有病例的外观改善程度满意,患者满意度调查报告亦显示:22例患者(88.0%)对术后外观基本满意。随访期内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角膜染色术操作简单,对眼部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角膜白斑效果较好。(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65-472)

  • 标签: 角膜混浊 着色剂 治疗效果 角膜染色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垫片术治疗角膜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角膜穿孔患者14例14眼,所有患者均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术中取自体角膜基质片填垫于角膜穿孔处。分别于术后第1、7、14天,第1、3、6、9、12个月记录患者视力、眼压、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感染是否复发、角膜植片及前房情况;术后第1、6、12个月行眼前节OCT检查,查看角膜植床植片结构及前房与虹膜结构。根据术后1年的随访情况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2~4 d,平均(3.01±0.59)d。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前房形成良好,无双前房出现。角膜植片与植床贴服良好,植片轻度水肿。术后2周,无角膜感染溃疡复发,14例患者角膜溃疡愈合,前房形成良好。术后3个月,角膜移植片透明,眼前节OCT示角膜植床植片贴附良好,前房情况稳定。术后1年,9眼最佳矫正视力≥0.3,所有患者视力显著提高,术后未见难治性青光眼出现。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填垫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角膜穿孔。

  • 标签: 角膜穿孔 板层角膜移植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积液综合征(IFS)的临床特点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电子文献数据库,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关于角膜IFS文献报道,检索年限为1999—2021年。文章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级及数据分析参照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的PRISMA声明进行。结果共纳入30篇文献,包括46例62眼病例,其中男34例47眼,女12例15眼;年龄19~69岁,平均(36.57±13.40)岁;双眼16例,单眼30例。85.48%(53/62)的IFS是由于LASIK术后眼压升高引起。纳入的46例62眼均有视力下降。其中24.19%(15/62)患眼出现眼痛、眼红、畏光。46例患者裂隙灯显微镜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角膜积液,9.68%(6/62)患眼可见角膜后沉着物、前房细胞,16.13%(10/62)患眼出现视野损伤。治疗上77.42%(48/62)行降眼压药物治疗。有预后描述的31例40眼患者中,75.00%(30/40)患眼经治疗视力恢复,25.00%(10/40)视力无法恢复。结论角膜IFS作为LASIK术后少见的并发症,在LASIK术后角膜水肿患者的诊断中应考虑此病,正确测量眼压,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及降眼压药物,避免不可恢复的视力下降。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层间积液综合征 高眼压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弥漫性角膜炎的临床分级治疗方法对2009-05至2010-09我院收治的20例25眼,对其角膜炎性细胞浸湿程度和浸湿范围进行级别划分,制定分级标准,并给于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治疗前后1-10d及1个月时临床表现症状、角膜浸润程度及其浸润范围,视力、屈光度数等情况。结果20例25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弥漫性角膜炎病例大多数病情较轻,其中轻度19眼,较重3眼,严重2眼,经过相应的分级激素治疗,角膜瓣下炎性细胞浸润灶多在7日内大幅度减轻或消退,跟踪服务访问治疗后1个月内,裸眼视力有明显提高,并达到手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范围。角膜体征,视力及屈光不正恢复程度在分级DLK范围之间,同时接受分级方案治疗的各个病例之间,P<0.05,无统计学意义。无激素性高眼压病征的发生。结论弥漫性角膜炎的临床病征综合分析表明,糖皮质激素分级治疗方案是临床医学上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弥漫性角膜炎的理想药物。

  • 标签: 角膜磨镶术 弥漫性层间角膜炎 手术后并发症 角膜炎 糖皮质激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上铺筑功能沥青是新型的复合式路面结构,其粘结是该路面结构中的薄弱点。本文通过Bisar3.0按等弯沉原则简化出不同等效土基回弹模量,基于室内斜剪试验测得粘结系数K和抗剪强度,在不同水平力系数作用下,对比分析完全连续和部分连续状态下的最大剪应力,并分析沥青厚度对最大剪应力的影响,推荐适宜的沥青厚度。结果表明,不完全连续、水平力系数为0.5时对剪应力增长影响大,而等效土基回弹模量对剪应力增长影响小;沥青厚度的增加对剪应力减小的影响逐渐减小,最佳沥青厚度应取8cm。

  • 标签: 粘结强度 层间最大剪应力 粘结系数K 复合式路面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角膜后弹力脱离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8眼各种原因造成的角膜后弹力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引起角膜后弹力脱离的常见原因,前房注气后25例患者的28眼角膜后弹力脱离均复位,随访3个月后28眼角膜均透明。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PHACO)/ECCE+人工晶状体植入(IOL)术术中角膜后弹力脱离病例注入过滤空气气泡进行复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术中角膜后弹力脱离病例注入黏弹剂于小梁切除部位并结合前房注入气泡进行复位,二者复位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青光眼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前房注气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飞秒激光微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群发弥漫性角膜炎(DLK)的发病原因、特点和治疗,为预防DLK的发生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6─8月期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眼科行SMILE术后出现DLK的患者,分析其发病原因、程度、相应的治疗及转归。结果:312眼行SMILE,其中69眼发生DLK,发生率为22.1%。DLK中右眼45眼(占65.2%),左眼24眼(占34.8%)。其中Ⅰ级DLK43眼(占62.3%),Ⅱ级DLK18眼(占26.1%),Ⅲ级DLK 7眼(占10.1%),Ⅳ级DLK 1眼(占1.4%)。7眼Ⅲ级DLK术后第1天即行冲洗及激素和抗生素局部滴眼,取得良好效果。68眼术后1周裸眼视力(UCVA)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但是1眼术后第1天确诊为Ⅱ级DLK,未行早期冲洗而仅激素和抗生素滴眼液频繁滴眼,于术后第5天转为Ⅳ级,术后1年UCVA达术前BCVA。在查找原因中进行器械细菌培养及类毒素培养均为阴性,角膜细菌培养阴性,经更换灌注液,更换一次性手术用品,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降低飞秒激光能量后,DLK仍不断出现,直至停止使用多种生物酶洗涤剂浸泡及清洗术中器械后,DLK未再群发。结论:多酶洗涤剂对器械的浸泡及洗涤是此次群发DLK的原因。SMILE术后的器械处理过程中不建议使用多种生物酶浸泡及洗涤。SMILE术后早期发生的重度DLK除加强局部激素和抗生素滴眼外,应尽早进行冲洗。

  • 标签: 弥漫性层间角膜炎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暴发性 多酶洗涤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电梯基坑流沙质地层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技术以及控制要点。并以北京市未来科学城A14组团项目为例,阐述了施工过程中遇流砂质地层时轻型井点降水的应用。实践证明此类型电梯基坑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技术,并结合边开挖边护坡的施工方法,电梯基坑开挖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本文特对此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为后续工程提供借鉴。

  • 标签: 轻型井点降水 流砂质地层 界面滞水
  • 简介:在《地球物理学》杂志(1974年6月)的一篇相同题目的论文中,显示了频率相关衰减的两口井的合成地震记录,这种衰减是由大约为0.06分贝/波长的多次反射引起的。这个损失是靠近这些井的地震测线的总衰减的1/3~1/2。本文的数据足以证实O’Doheny和Anstey的结论:可以估计多次反射引起衰减,但是一般情况下井数量不足以估计衰减的数量级.

  • 标签: 多次反射 衰减 层间 合成地震记录 地球物理学 地震测线
  • 作者: 戴鹏飞 亓晓琳 刘明娜 李翔 李颖 高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济南 250021;西安市第四医院 710004,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济南 250021,西安市第四医院 710004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基质营养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的角膜基质营养不良患者16例(19眼),术后随访1年以上且随访资料完整。其中包括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6眼,斑块状角膜营养不良8眼,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5眼。随访12~32(17.1±1.3)个月,观察患者术前及随访时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散光度、等效球镜度(SE)、平均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植片排斥反应、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前BCVA为光感~0.25,其中小于0.10者10眼,0.10~0.25者9眼;末次随诊时为0.12~0.80,其中0.10~0.25者5眼,0.30~0.40者5眼,≥0.50者9眼。视力(标准对数视力表)提高2.00~8.00(5.3±1.8)行。术前角膜散光0.50~2.60(1.62±0.57)D,末次随诊时1.30~4.20(2.56±0.87)D;术前SE -4.00~+1.25(-1.29±1.86)D,末次随诊时-7.50~+8.00(-0.48±3.84)D;术前角膜曲率42.78~45.38(44.24±0.95)D,末次随诊时39.20~45.06(43.12±2.22)D;术后12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较术后1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8%。末次随诊时测量植床厚度为20~39(29.4±6.1)μm。术后并发症为1眼术中植床微小穿孔,1眼术后首日可见植片、植床少量积血,处理后病情稳定。所有患者末次随诊时均可见角膜植片与植床紧密贴合且透明,未见松线、积液及植片免疫排斥反应,未见营养不良病变复发。结论: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基质营养不良的安全方法,术后散光较少,视力较好。

  • 标签: 飞秒激光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大泡技术 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角膜后弹力脱离(descemet membrane detachment,DMD)是眼科手术及操作潜在的严重并发症,通常表现为持续性角膜水肿,严重者可导致角膜内皮失代偿,影响患者视力预后。患者早期有异物感,伴或不伴视力下降,当出现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时,可引起大泡性角膜病变。由于其发病隐匿,且严重威胁视力,近年来引起了眼科界的广泛关注。对于角膜后弹力脱离,最主要的是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目前,随着裂隙灯检查、前节OCT、UBM及共焦显微镜的广泛应用,为较小范围的角膜后弹力脱离的发现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角膜后弹力脱离的早期诊断率,缩短了角膜后弹力脱离发现的时间,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角膜后弹力脱离(DMD)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角膜后弹力脱离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诊断 治疗
  • 简介:企业要发展.必需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制度.确立合理的内部组织机构和运营顺畅的关系。2002年路桥集团公路一局一公司武汉绕城路九标项目经理部(以下简称武汉绕城路项目)按局、公司关于项目两分离改革的新思路及《规范项目管理的有关办法》.进行劳动体制改革和项目组织机构调整,通过重组管理,在作业组建内部专业施工

  • 标签: 两层分离 项目生产力 管理体制 公路企业 项目组织结构 体制改革
  • 简介:用2-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HEDTA)作为淋洗剂,通过离子交换色分离重稀土元素钬和镥,研究室温条件T(25℃)淋洗剂的浓度、酸度、流速、柱比(吸附柱长度与分离柱长度的比值)等对钬、镥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ICP-AES测定淋洗液浓度,绘制淋洗曲线,根据曲线中交叉区大小判断分离效果。结果表明:淋洗液的酸度是影响重稀土分离的关键因素,酸度越高,钬、镥分离效果越好,但分离周期越长;在一定范围内柱比越大,钬、镥分离效果越好,但柱比高于1:6时,分离效果下降。以钬、镥分离工艺进行镱、镥分离,也可以得到满意的分离效果。

  • 标签: 离子交换色层法 HEDTA 重稀土分离
  • 简介:摘要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s)是一种来源于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如具有向骨、软骨、脂肪、肌肉、肌腱、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潜能。并且MSC体外较易分离培养、扩增,细胞免疫原性低,易于转染并能长期表达外源基因等特点,故已成为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和再生医学中的研究热点。目前,对MSCs的分离、纯化、培养还没有统一的方法。MSCs的分离技术和方法主要有4种贴壁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法。本研究对传统的分离方法进行一些改进,联合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异贴壁法,旨在体外分离培养血管MSCs,并将其经定向分化诱导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并与骨髓MSC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比较,以观察血管来源MSC在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及血管损伤修复中的优势,为临床血管病变性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更为合适的细胞来源。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MSCs),组织工程,流式细胞仪,差速贴壁培养法,定向分化,传代培养,CD13 CD29,多向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