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门诊7~15岁儿童散光状态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300例科就诊验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严格视力检查标准,进行常规的屈检查,确定患者的屈光性质、散光情况,并叮嘱患者次日复验。结果本次实验患者中,有509眼视力不正常,其中413只眼出现散光现象占总数的81.1%,无产生散光现象占总数的18.9%。复合型远视散光占散光总数的51.3%,复合型近视散光占22.6%。从年龄组对比得知7至9岁年龄组出现的复合型远视散光现象比其他组明显高,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散光眼的矫正,最重要的是散光度的精准数。在实践中,要根据患者的身高、体型、年龄以及散光度等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效果最佳,进一步减少患者的不适。科学合理矫正儿童散光眼,对于改善儿童的视力功能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使用价值,值得广泛的运用和推广。

  • 标签: 视光门诊 散光状态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门诊单眼高度近视的治疗措施与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收取门诊单眼高度近视患者85例,观察治疗前后术眼屈光度、双眼屈参差和矫正视力的对比。对病因进行统计,分析视力矫正的效果。结果:通过统计术眼屈光度、双眼屈参差和矫正视力进行对比。治疗前术眼屈光度和双眼屈参差值高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矫正视力值低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门诊患者单眼高度近视的原因有眼底畸变、晶状体部分浑浊、角膜薄翳和其他原因。其中眼底畸变因素占41.18%,晶状体部分浑浊因素占21.18%,角膜薄翳因素占25.88%,其他因素占1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观察不同屈光度患者与矫正视力效果成反比,屈光度越低的患者矫正效果越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眼高度近视的原因多是眼底畸变导致的,患者的屈光度是否正常是影响矫正视力的原因,目前给患者针对治疗,矫正单眼视力,提高治疗水平。

  • 标签: 视光门诊 单眼高度近视 治疗措施 效果观察。
  • 作者: 刘冬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4-07
  • 出处:《中西医结合护理》2021年12期
  • 机构: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 834009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指导卡在门诊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到我院门诊就诊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常规门诊护理;另选2021年1月至3月60例门诊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指导卡,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眼保健操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视问题知识的总知晓率91.67%,较对照组70.00%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的眼保健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健康指导卡能够显著提高有助于患者掌握眼部疾病知识,提高眼保健依从性,利于患者更好地纠正视力,提高满意度。

  • 标签: 视光门诊 健康指导卡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眼专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学科建设和医疗技术演变过程中涌现出诸多创新突破,推进了我国眼专业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本文回顾我国眼专业70年发展和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概述其学科基础及重要推动力量,以此展示我国眼专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原动力所在。谨以此文祝贺《中华眼科杂志》创刊70周年。(中华眼科杂志,2020,56:721-725)

  • 标签: 视力测定法 视觉, 眼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屈异常性疲劳与干眼症的联系,以及戴镜屈矫正对干眼症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统一标准,门诊随机调查疲劳的患者,分析其中屈不正性疲劳的患病率。在疲劳的患者中调查干眼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屈不正性疲劳与干眼症的联系。再把干眼症合并屈异常性疲劳患者随机分为戴镜治疗、药物治疗和对照组,治疗3mo,观察干眼症的治疗效果。结果:40岁以上疲劳的患者中因屈不正而引起的占42.0%。屈不正性疲劳与干眼症存在显著联系(P〈0.05)。随访3mo,戴镜治疗组干眼症状好转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中老年屈异常性疲劳与干眼症存在紧密联系,戴镜矫正治疗屈异常性疲劳可以明显改善干眼症状。

  • 标签: 干眼症 屈光不正 视疲劳
  • 简介:摘要明确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和国家职业技能资格标准相衔接,从实训、实践、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入手,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实践教学。加强对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与指导,从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入手,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管理水平、质量监控与评价水平。根据特色专业建设的规划,逐年扩大专项经费,加快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添置、更新教学设备的投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 标签: 眼视光 实训基地 建设 探索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现代学徒制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逐步向产教融合过渡,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培养既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又能适应职业岗位的整合、迁移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中,起到衔接和过渡的作用。近年来,宣威市区各眼金业迅速发展,许多小规模的企业悄然崛起,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愈发体现出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国家高学历的普及与发展,眼企业员工对自身的学历要求也随之增高,许多员工迫切希望提高自身学历来进一步谋求职业发展。就此,针对上述问题对宣威市区眼企业进行了关于“现代学徒制”的认识和需求,以及相关员工对学历提升意向的问卷调研。

  • 标签: 现代学徒制 宣威市 眼视光企业
  • 简介:摘要:眼光是将现代光学技术与眼科学相结合,利用现代光学的基本原理与先进科技,以解决人的视觉问题的一门新学科,属于一种新型科学。眼光学目的就是要维护眼睛的健康,提高视力及增加视觉舒适感。文章结合眼科飞秒激光、神经工程技术及组织工程技术分析新时期眼技术的应用,仅供参考。

  • 标签: 眼视光 应用 发展 技术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眼镜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同时对相应的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眼科知识的学习进程中,对知识的系统性传授比较注重,无法实现学习和工作的紧密连接,无法培养更高素质的眼技术专业人才。 面对市场需求,将学习规律作为依据,更好的培养眼技术人才。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要掌握当地的经济状况、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等,制定明确的眼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有效结合学校、企业、行业三方面。 在明确眼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做好准确定位。

  • 标签: 眼视光技术 教学方法 人才培养
  • 简介:12月3日,首届“声···讯新技术新产品大会”(CLAV2011)在北京星光影视园梅地亚大酒店举行。大会由中国音像协会音视频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各省市的行业专家、机关团体、行业协会、生产厂商、国内外品牌代理商、工程商、媒体等代表约400人参会。会上,

  • 标签: 新技术 产品 中国音像协会 影视设备 专业委员会 品牌代理商
  • 简介:摘要温州医学院是我国眼光学高等教育的创立者和领导者,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眼光学教育体系。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于2011年新开设了眼技术专业,下文结合该校实际并借鉴温州医学院的成熟经验,从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眼医院建设和开展继续教育等方面浅析其眼技术专业未来发展模式。

  • 标签: 眼视光技术专业 发展模式 师资队伍 继续教育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散光性屈不正与注视距离之间的关系,探讨非老患者近距离屈矫正的必要性,并寻求可行的矫正方法。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序贯选取近视性散光受试者166例(右眼),检查各受试者注视不同距离(远眼前5m、眼前40cm、眼前20cm)的散光性屈不正度、配戴静态屈矫正眼镜时的近视力(distancecorrectednearvisionacuity,DCNVA)及散光修正后的近视力(accommodativeastigmatismcorrectednearvisionacuity,ACNVA)。近状态下的散光在远单眼全矫基础上采用交叉柱镜进行修正,受检眼水平向前注视近视力表中其最佳视力的标。对三个注视距离下(远5m、近40cm、近20cm)两两之间的散光度及轴位的差异、DCNVA与ACNVA的差异分别采用两两配对检验,若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否则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结果:三个不同注视距离,两两间散光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近40cm与远5m:Z=-5.316,P<0.0167;近20cm与远5m:Z=-5.672,P<0.0167;近20cm与近40cm:Z=-2.463,P<0.0167),且近20cm散光度(0.83DC±0.52D)>近40cm散光度(0.78DC±0.43D)>远5m散光度(0.63DC±0.47D);三个不同注视距离,两两间散光轴位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DCNVA与ACNV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散光修正后视力呈提高的趋势(Z=-5.741,P<0.01;Z=-6.848,P<0.01)。结论:随注视距离移近,散光度呈增大的趋势且散光轴位朝着顺规散光的方向发展,然而这种改变对于个体来讲是随机的、个性化的,在散光改变量最大的距离处发生疲劳的可能性较大,在该距离下进行屈矫正可能是治疗该类疲劳患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调节 近视性散光 近距离工作 视疲劳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川东北地区某眼门诊12~35岁患者的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NSBVD)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招募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门诊寻求常规视力检查的12~35岁志愿者172例。检查内容包括主觉验光、立体视觉、水平隐斜、正融像性聚散(PFV)和负融像性聚散(NFV)、聚散灵活度(VF)、集合近点(NPC)、单眼调节幅度(MAA)、单眼调节灵活度(MAF)、调节反应(MEM)、集合不足症状问卷(CISS)等。综合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各类NSBVD分类诊断并计算其患病率。采用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NSBVD患病的相关因素。结果:NSBVD在门诊患者中占比为36.1%,其中以集合不足最为常见,为12.8%。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性别、年龄、等效球镜度(SE)和双眼SE差值为NSBVD发病的相关因素。线性相关分析未发现双眼SE差值与任何一项双眼视觉指标相关,但右眼SE与远距PFV(r=-0.243,P=0.010)、远距NFV(r=-0.247,P=0.009)及CISS(r=-0.211,P=0.027)呈负相关,与NPC呈正相关(r=0.224,P=0.019)。结论:NSBVD在眼门诊12~35岁人群中较为普遍,年龄、性别、屈状态不是NSBVD患病的相关因素,但随着近视度数加深,远距融像性聚散功能增加,NPC移近,CISS评分变差。

  • 标签: 视光门诊 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 聚散 调节 患病率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眼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眼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有效性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更好的满足当前人才培养实际需要。

  • 标签: 眼视光技术专业 人才 培养模式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对眼技术服务的需求不断加大,但是分析现阶段我国的眼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并且我国的验光配镜的专业人才也非常短缺,所以促进课程开发,不断促进眼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操作水平的提升是关键。近年来,广大高校对于眼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越来越重视,并且也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但是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针对眼技术专业开设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践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首先分析了当前眼技术专业开设综合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如何促进眼技术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践。

  • 标签: 眼视光 技术专业 综合实训 课程 实践
  • 简介:非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式,与医学本科院校及医学职业技术学院都有很大区别,教学改革刻不容缓.通过课程整合,求得相对规范与稳定,将医学科目定位于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学习热情,则是完善教学方式的必要手段.

  • 标签: 医学教学 视光与配镜技术 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