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艾青,你是真的走了吗?在南海边缘,我曾看着你把目光投向蓝天,这时候,你的忧郁与微笑便一起宽阔,像一张因为柔情而颤抖的网,捕捉着天空的一角。同所有伟大的智者一样,你总是在别人不经

  • 标签: 遥想艾青
  • 简介:第一次见到艾青是在1978年夏天。那年大陆刚开放,侨办主任廖承志邀请了一批香港出版界代表组团访问内地(团长是香港出版家蓝真先生),我也是代表团的成员。

  • 标签: 艾青 出版家 出版界 廖承志 代表团 香港
  • 简介:(一)我和艾青相交是从1938年春在运城民大分校时开始的。民大即“民族革命大学”,是“七·七”事变后在山西各种革命进步势力领导下成立的综合性大学,特请李公仆来晋担任领导,校本部设在临汾,运城是民大分校所在地。当时抗日局势急剧恶化,晋北大部分地区都已失守,太原迅即陷落,阎锡山率第二战区司令部逃往临汾在那儿成立了民族革

  • 标签: 艾青 运城 民族革命 临汾 阎锡山 综合性大学
  • 简介:诗歌《太阳的话》创作于1937年春。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处于大变革的较量中。一方面是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一切旧势力,以及外国侵略者的势力,这两股势力要把中同推人黑暗之中;另一方面是革命者与劳苦大众,要砸烂旧社会,建立一个光明自由的新世界。

  • 标签: 诗歌 艾青 《太阳的话》 国民党反动派 1937年 外国侵略者
  • 简介:<正>读着张永健先生的新著《艾青的艺术世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备感亲切,对于有些精彩的章节,更是揣摸再三,受益匪浅。通过张永健先生的授课、谈话和他的著作,我知道,他数十年如一日地潜心于新诗研究,业余时,兴之所至还吟上几首诗,作为

  • 标签: 艺术世界 品读 新视野 艾青诗歌 艾青的诗 中国新诗
  • 简介:诗人艾青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但他留下的那份厚重的精神遗产,仍值得我们去珍视、去开掘、去承传。因为,对于后人来说,艾青已不仅仅是一位用母语写作的诗人,而是中国新诗与民族精神的共同象征。他的人生道路,他在创作上的成败得失,对于当下中国的汉诗写作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价值和规范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索,汪亚明先生积数年研究之心得,写成了一部极具个性特色的艾青研究新著《土地与太阳:艾青的世界》(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版)。

  • 标签: 艾青 《土地与太阳:艾青的世界》 诗人 母语写作 新诗
  • 简介:<正>艾青活跃在中国诗坛上,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他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最多、经验最丰富而又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早在四十多年前,艾青就在他著名的《诗论》中说过:“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它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它的美学的胜利。——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所忽略。”艾青的整个诗歌创作的胜利,当然也是他的美学的胜利。他的诗,是他的美学主张的实践。他关于诗的美学主张,他的诗美学,则是他的丰富的创作经验的结晶和升华。那么,他的诗美学,究竟包含着一些什么样的

  • 标签: 艾青诗歌 诗美 美学主张 诗歌创作 诗论 美学原则
  • 简介:时间慢慢流逝时间慢慢流逝,奶奶也苍老了,在病魔的攻击下,奶奶住进了医院进了医院,可她还总是惦念着我。四月正是吃艾青团的时节四月正是吃艾青团的时节。那天放学,楼道里飘着那熟悉的味道的味道:艾青的清香,松粉的甜味,芝麻的丝丝香气,我的鼻子告诉我子告诉我,是艾青团。闻着香气闻着香气,我仿佛看见了奶奶的脸,那张充满慈祥的脸。我好想再多闻一会儿儿,就一会儿,我顺着香气走,最后竟然走到了我家门口.

  • 标签: 艾青 告诉我 松粉 你喜欢 她的声音 艾草
  • 简介:今年秋天在哈尔滨开年会的时候,杨犁同志嘱我为骆寒超同志的《艾青论》和杨匡汉、杨匡满同志的《艾青传论》写几句书评。我自知写不好这类文字,庸俗捧场,旁观者见了作呕,失之过严,则可能与作者结怨。要谈得恰如其分,称得起客观公允,实

  • 标签: 艾青 杨犁 杨匡汉 大堰河 何其芳 戴望舒
  • 简介:文章从艾青诗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诗的“意境美:景语与情语的黏合”、“形象美:抽象与具体之间的互补”、“散文美:从有韵到无韵的超越”等方面,结合艾青的诗歌经典文本,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艾青诗歌的美学思想。

  • 标签: 艾青 诗歌 美学思想 创作
  • 简介: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公刘1983年在第19届贝尔格莱德国际作家会议上所作题为《心灵的交流》发言中指出:“产生于‘五·四’运动中的中国新诗既有突破和决裂的一面,又有继承和改造的一面。所以,迄今只有60年历史的新诗,连它面临的苦恼都不能不打上中国式的特殊的烙印。在这一阶段我们的诗坛出现了若干承先启后、除旧布新的代表人物,如已故的郭沫若和健在的艾青”。(《文艺报》1983年第2期34页)公刘代表中国诗界向国际诗坛第一次把中国新诗的两位巨匠相提并论,这实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命题。虽然他的那次短暂发言不可能全面比较、深入论述郭沫若和艾青的创作实绩,但却给中国新诗研究者一个有益的

  • 标签: 艾青 郭沫若诗歌 中国新诗 创作实绩 散论 大堰河
  • 简介:无论在艾青的诗中还是在他的人格中,都能看到《圣经》——基督教对他的深刻影响。不仅《一个拿撒勒人的死》《病监》《马槽》《播种者》《火把》等诗直接与《圣经》或基督教有关,就是作为他诗歌主体精神的对苦难的敏感、对光明的追求乃至对祖国的热爱等无不与基督教意识相对应,而他那种献身时代

  • 标签: 基督教意识 艾青 深刻影响 耶稣 宗教意识 诗论
  • 简介:一对艾青先生及其诗作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37至1957年为第一阶段,新时期为第二阶段。至于为什么不以1949年划线,是因为在此前后的艾青研究,其关注点、思维方式,理论逻辑起点、研究方法,乃至语言表述形态,都很近似,虽然不同研究者的观点和评价并不一致。根据公开发表的文字,最早评及艾青诗作的,是茅盾先生发表于1937年1月1日出版的《文学》上的《论初期白话诗》。由于这是

  • 标签: 艾青诗歌 艾青的诗 比较研究 新时期 象征派 研究者
  • 简介:艾青作为一个具有时代标志性价值的诗人,学术界对他的研究显得有些薄弱。现有的很多研究都集中于对其抗战时期表现民族苦难和社会承担的诗作研究上,对其表现自然风景和心灵安静的诗作涉及较少。对艾青“牧歌”式的作品进行反观,以期恢复一个以诗歌写作为自己生命的、全面完整而真实的诗人形象。

  • 标签: 艾青 时代 牧歌 心灵
  • 简介:摘要:中国的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诗词可以“兴”、“观”、“群”、“怨”,正如叶嘉莹老师所说的那样,只有那些能够真正表现诗人内心生命涌动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我们要试着通过诗人的人生阅历去解读他的诗文,去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到诗词所散发的迷人魅力。

  • 标签: 艾青 意象 《我爱这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