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部调衡法治疗撞击综合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我们对36例撞击综合患者,通过松解颈、胸、、上臂部相应肌肉及筋膜,调整肌肉张力,抗阻强化相关肌肉,纠正肱骨头向下移位,减缓峰下间隙内压力和减轻肩部周围软组织张力,达到筋骨平衡,治疗撞击导致的疼痛。结果采用目前广泛应用的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价患者肩关节整体功能,结合常见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评定:36例患者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有效率91.7%。结论肩部调衡法是一种治疗撞击综合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肩关节 肩撞击综合征 肩部调衡法 功能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撞击综合(SIS)患者与健康人群峰下滑囊(SAB)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一种简便而准确的SAB超声评估方法。方法:选取确诊为SIS的患者58例(病例组)共65个患,以及无任何肩关节不适的健康志愿者50例(正常对照组)共50个优势。均行肩关节超声检查,观察SAB是否增厚、有无积液等,并分别在肩胛下肌腱长轴及短轴切面、冈上肌腱长轴及短轴切面测量SAB厚度。结果:病例组滑囊增厚、积液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65,P<0.001;χ2=15.345,P<0.001)。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冈上肌腱短轴切面测得的SAB平均厚度均大于肩胛下肌腱长轴、短轴及冈上肌腱长轴切面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能准确评估SIS患者SAB增厚、积液扩张等病理改变,冈上肌腱短轴切面测量SAB厚度简单可靠。

  • 标签: 肩峰撞击综合征 肩峰下滑囊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峰下撞击综合患者应用 MRI 影像诊断的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办法选取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内本院收治的峰下撞击综合患者 120 例,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 MRI 与 X 线进行检查,其中前者检查结果为实验组,后者检查方式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 所有患者在经过不同检查方式诊断之后, MRI 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 X 线检查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肩峰下撞击综合综合患者的诊断中,采用 MRI 诊断方式准确率极高,能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帮助医生决策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影像学检查 X 线 MRI 影像诊断
  • 作者: 刘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3-06-21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6期
  • 机构:邵阳市中心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 简介:目的:观察并分析数字化X线摄影(DR)结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峰下撞击综合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随机纳取60例峰下撞击综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R检查与MRI检查,观察患者的峰形态,并对患者在不同检查方案中的影像学表现展开分析。结果:DR结合MRI诊断准确率高于DR、MRI单独应用的诊断准确率。结论:DR与MRI在肩峰下撞击综合临床诊断中能够起到互补作用,二者结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能够为峰下撞击综合患者诊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临床参考依据。

  • 标签: 数字化X线摄影;核磁共振成像;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 简介:背景:已经有多种检查方法用于诊断袖疾病,但尚缺乏它们用于诊断单纯滑囊炎、袖部分撕裂及全层撕裂方面的研究。本研究假设袖损伤的严重程度可影响常用临床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三种不同程度的袖损伤,即滑囊炎、袖部分撕裂和袖全层撕裂,通过八项物理检查方法(Neer撞击、Hawkins-Kennedy撞击、疼痛弧、冈上肌肌力试验、Speed试验、交叉内收试验、坠臂试验和冈下肌肌力试验)来评价它们的诊断价值,以似然比和验后概率作为评价指标。并用前向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诊断不同程度撞击的最佳组合检查。结果:八项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总体准确性差异非常大。Hawkins-Kennedy撞击、疼痛弧和冈下肌肌力试验的组合对各种程度撞击的验后概率最高(95%),疼痛弧、坠臂和冈下肌肌力试验组合对袖全层撕裂的验后概率最高(91%)。结论:撞击的严重程度影响这些常用临床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评估袖损伤患者的病情时,应考虑这些检查方法准确性的差异。

  • 标签: 临床检查方法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logistic回归分析法 肩袖全层撕裂 诊断价值 肩袖疾病
  • 简介:摘要髋关节撞击综合是一种常见的可引起慢性髋关节疼痛及髋关节屈曲和内收受限的疾病,是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常见的病因。依据临床病理分为三类凸轮型(Cam);钳型(Pincer);混合型;髋关节X线正位片可观察到股骨头颈之间的凹陷度不足,表现为股骨头突起部向外侧伸延、头与颈间的凹陷减少或消失。CT及MRI能发现不明显的股骨头颈交界处及髋臼的解剖异常。而显示关节盂缘病变和邻近软骨病变及软骨下囊性变和滑膜疝,MRI较x线平片及cT更准确。主要就髋关节撞击综合的临床、分型及影像学表现予以综述。

  • 标签: 髋关节 撞击综合征 钳型(Pincer) 凸轮型(Cam) 混合型
  • 简介:尺骨撞击综合(ulnarimpactionsyndrome,UIS)是尺侧腕关节疼痛的主要病因.它是一种退行性变,是由于过多应力持续作用于尺腕关节面上,造成一系列病理及临床改变.其病因包括:(1)尺骨正向变异:尺骨远端关节面与桡骨乙状切迹的关系,若超过为尺骨正向变异,相等为可疑正向,短于为负向;(2)三角纤维软骨板(triangularfibrocartilagecomplex,TFCC)发育薄弱;(3)TFCC的变性;(4)慢性劳损,尺腕关节长期撞击.治疗手段可以是保守,也可以是手术.目前的手术方法有:Wafer术式,尺骨短缩截骨,腕关节镜下尺骨头部分切除,Sauve-Kapandji术式和Darrach术式.现重点介绍尺骨撞击综合在生物力学、诊断及手术治疗上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尺骨撞击综合征 手术治疗 诊断 三角纤维软骨板 腕关节面 TFCC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峰下撞击综合的MSCT、MR表现,探讨MSCT及MR对峰下撞击综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或关节镜证实的峰下撞击综合的肩关节MSCT、MR表现,观察和测量峰的形态、峰下间隙的宽度,观察袖情况及关节骨质改变。其中所有病例均行16排MSCT检查及1.5TMR检查。结果①峰形态扁平状峰3例,弧形峰12例,钩状峰15例,CT诊断30例,MR诊断25例;②峰下间隙狭窄CT诊断25例,MR诊断14例;③袖损伤CT诊断12例,MR诊断30例;④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积液CT诊断5例,MR诊断13例;⑤前上盂唇损伤CT未发现,MR诊断5例;⑥冈上肌、三角肌萎缩各3例,CT、MR诊断均做出诊断;⑦关节骨质改变肱骨大结节骨质增生,CT诊断16例,MR诊断5例;峰下骨赘CT诊断8例,MR诊断4例;⑧冈上肌腱钙化CT诊断5例,MR诊断2例。结论MSCT能清晰地显示峰的形态,测量峰肱距、峰沟距评估峰下间隙狭窄程度,在骨质增生和钙化显示方面具有优势;MR能精确地显示和评估袖损伤的情况、峰下滑囊改变和肩关节其他软组织损伤。MSCT联合MR检查能有效地评估峰下撞击综合的病因学特征和病理变化,为临床正确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肩峰下间隙 多层螺旋CT 肩袖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贯彻综合采用针刺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综合患者100例,分成针刺组和针灸组各50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针刺组疗效达96%,针灸组有效率达82%,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针刺组与针灸组相较而言疗效更为显著,针刺治疗综合疗效明显,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肩手综合征 针刺 艾慈灸
  • 简介:摘要肩关节撞击综合是引起肩部疼痛和活动障碍的常见病因之一。广义的肩关节撞击综合包括峰下撞击综合、喙突下撞击综合和内撞击综合,以峰下撞击综合最为常见。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肩关节撞击综合可能的病因和评估撞击造成的损伤情况。熟悉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更好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肩撞击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病因
  • 简介:摘要踝关节撞击综合是一类比较常见的运动损伤,通常是在反复发生急慢性损伤的基础上,造成踝关节的肌腱、韧带、关节软骨进行性损伤,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局部瘢痕组织形成、关节内游离体、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伴随过度的背屈和跖屈运动引起相邻组织的撞击、挤压、磨损,导致患者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体征。根据发生撞击综合的部位和主要表现,踝关节撞击综合分为前方撞击、前外撞击、前内撞击、后方撞击和后内撞击。MRI是踝关节撞击综合的主要检查方法,能清楚显示损伤发生的部位、类型、程度,以及合并存在的其他病理改变,同时还能进行鉴别诊断。本文从相关解剖结构、撞击发生机制、病理改变和影像学诊断要点等几个方面对踝关节撞击综合进行系统阐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利用体外冲击波方法治疗早期峰下撞击综合的疗效。方法选取于本院确诊的门诊36例早期峰下撞击综合患者,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期间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每周1次,共计4次的体外冲击波治疗,通过VAS评估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所选取3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体外冲击波治疗疗程,其中32例病人开始治疗后次日即出现疼痛症状缓解,随访发现治疗后第1周、第1、2、3月病人疼痛出现持续改善,改善率80%。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峰下撞击综合临床作用良好。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早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对诊断峰下撞击综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证实为峰下撞击综合患者的冈上肌出口位X线表现,根据Bigliani峰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测量峰-肱骨头(A-H)值。结果30例患者中Ⅰ型6例,Ⅱ型11例,Ⅲ型13例。峰下间隙狭窄26例(A-H值<1cm),锁关节骨质增生25例,冈上肌肌腱钙化6例。结论冈上肌出口位摄片能够提供峰分型的直接依据,可观察峰下滑动间隙、峰端骨赘的存在及冈上肌肌腱的钙化,对峰下撞击综合的诊断具有病因学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为骨科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影像依据。

  • 标签: 冈上肌出口位 X线摄影术 肩峰撞击综合征 肩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