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一体黏合骨支架亲水性、组织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方法聚乳酸-乙醇酸(PLGA)/β磷酸三钙(β-TCP)骨支架作为对照组,两组支架均通过快速成型方法制作。亲水性通过吸水率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能力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成骨分化能力通过碱性磷酸酶检测;体外生物安全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毒性试验检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一体黏合骨支架吸水率[(25.2±0.6)%]显著高于对照组[(2.7±0.2)%,t=17.000,P<0.01,n=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在两组支架共培养3、8、13 d后MTT比色法测定值分别为0.16、0.33、0.75和0.14、0.20、0.45,结果显示共培养的第3~13天,细胞在两组支架上数量均显著增加(t=5.5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第8天开始细胞在一体黏合骨支架上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6.500,P<0.05,n=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在两组支架共培养第3、8、13天,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值分别为62、151、228和39、84、121细胞在两组支架上的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均显著提高,细胞在一体黏合骨支架上的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8.100,P<0.05,n=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在两组支架共培养2、4、6、8 d后吸光度值分别为0.323、0.523、0.752、0.931和0.328、0.521、0.753、0.932,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0,P>0.05,n=3)。结论一体黏合骨支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生物相容和生物安全

  • 标签: 支架 生物相容性 生物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猪大网膜来源的细胞外基质(ECM)水凝胶与人源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hiPSC-CM)的生物相容及其作为细胞移植递送载体的可行。方法通过化学、物理和酶解的系列方法对猪大网膜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然后将提取的ECM制备成可注射温敏水凝胶,通过组织学染色鉴定其生化成分,用扫描电镜观察其显微表观结构,并向小鼠心肌内注射水凝胶观察其原位凝胶形成能力。采用小分子诱导法将人源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成心肌细胞,随后将获得的hiPSC-CM分组培养,接种在水凝胶上共培养的为凝胶组,常规培养的为对照组,通过活/死细胞染色、CCK-8和鬼笔环肽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状况和生长形态,采用心肌细胞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法分析心肌细胞生存数量和表型维持情况。结果苏木素-伊红染色、油红O染色和DAPI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制备的大网膜ECM水凝胶中无明显的细胞碎片、细胞核和脂质残留,天狼猩红和阿利新蓝染色显示该水凝胶保留了ECM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和糖胺聚糖。所制备的水凝胶在4 ℃条件下表现为黏性液体,在37 ℃条件下呈凝胶态。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该水凝胶的微观结构由不规则的纤维和大小不一的孔隙组成。在超声引导下可顺利将制备的ECM水凝胶注射到小鼠心肌内,注射后即刻超声下可见高回声信号,提示水凝胶在心肌内滞留,并通过后续的心肌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发现注射区有团状凝胶的存在。活/死细胞染色结果显示凝胶组和对照组的hiPSC-CM均大多数存活,很少有死细胞,CCK-8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鬼笔环肽染色结果显示hiPSC-CM可以在与ECM水凝胶共培养时正常伸展,凝胶组与对照组细胞形态相似,且两组的每细胞F-肌动蛋白覆盖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细胞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凝胶组与对照组每视野α-心肌肌动蛋白(α-actinin)和连接蛋白-43(Cx-43)的覆盖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API染色的定量结果显示,两组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凝胶组细胞的α-actinin和Cx-43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该研究成功制备了猪大网膜来源的ECM水凝胶,其与hiPSC-CM的生物相容良好,无明显细胞毒性,能够支持hiPSC-CM的体外生存并维持其表型,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可注射心脏组织工程材料。

  • 标签: 肌细胞,心脏 水凝胶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膀胱平滑肌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BAM)的生物相容。方法分离培养兔膀胱平滑肌细胞,采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体进行鉴定。将以1×105个/mL的单细胞悬液均匀接种于制备BAM支架上,通过与单独培养的膀胱平滑肌细胞作对照,绘制两组细胞生长曲线图,对比观察两条生长曲线的差异性。结果第4代兔膀胱平滑肌细胞形态为典型的"长梭样",免疫荧光显示α-SAM表达阳性。膀胱平滑肌细胞能够在BAM上很好地黏附生长,两组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似。结论膀胱平滑肌细胞与BAM生物相容好,可用膀胱平滑肌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以BAM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尿路移植物。

  • 标签: 肌细胞,平滑肌 膀胱 膀胱脱细胞基质
  • 简介:摘要:数学文化反映了数学发展过程中的自身文化与其它各种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而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而巧妙地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以立德树人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道德修养以及爱国情怀。那么,以课程思政为引领,将数学文化融入高职数学教学中,重新设立高职数学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高职数学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数学思政与数学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文化素养,才能达成数学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 标签: 数学文化 课程思政 高职数学
  • 简介:摘 要:全氟己酮灭火剂是近年来被引入我国的一种新型灭火器,在灭火工程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对该物质进行材料相容实验时确定其最佳存储方式的必要途径。本文中,笔者对全氟己酮灭火剂与若干种常见存储材料之间的相容进行了实验,这些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目的在于找到该灭火剂的最佳存储方式。所选材料均通过180天的常温常压浸泡之后对其表面的腐蚀情况和材料性质进行探究。对于材料的抗腐蚀从腐蚀程度、腐蚀速率以及材料的质量变化等来进行评价;对于材料的性质变化则主要从其强度、拉伸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实验结果的支持下,得出了该灭火剂的最佳存储条件,以期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全氟己酮 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 相容性 灭火剂
  • 简介:摘要单抗类药物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肿瘤及其他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其中达雷妥尤单抗为治疗复发性和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新手段。达雷妥尤单抗可与红细胞表面的CD38分子结合,且在输血相容检测试验中引起红细胞的广泛凝集,干扰骨髓瘤患者的输血前检测及临床输血策略,同时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输血延迟等。本文就达雷妥尤单抗对输血相容检测试验的干扰及应对方案进行总结及阐述,希望有助于制定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输血策略。

  • 标签: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多发性骨髓瘤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运用羟基磷灰石及β-磷酸三钙制备的双相钙磷陶瓷的生物相容及其异位骨诱导效率。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及过氧化氢发泡法,将羟基磷灰石及β-磷酸三钙以6∶4的比例在1 100 ℃条件下烧结3 h获得双相钙磷陶瓷,利用X线衍射评估材料组成成分。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双相钙磷陶瓷,通过扫描电镜、鬼笔环肽及DAPI染色观察细胞的黏附,CCK8法评估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测定法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表达活性。将不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双相钙磷陶瓷置入比格犬竖脊肌内,于4、8、12周对样本行大体检测、组织染色,测算新骨生成率,从而评估双相钙磷陶瓷的异位骨诱导效率。结果成功制备双相钙磷陶瓷,X线衍射分析可见羟基磷灰石及β-磷酸三钙特异性的衍射峰。扫描电镜可见双相钙磷陶瓷表面广泛分布大孔及连通孔,孔壁粗糙不平,孔内可见均匀分布的微孔。鬼笔环肽及DAPI染色显示,骨髓充质干细胞在材料表面伸展黏附,共培养后逐渐从不规则形转变为均一的长梭形。CCK8法提示共培养后第1天,细胞活力降低,而第3、4、5、7天,细胞增殖活力逐渐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后第1、7天,双相钙磷陶瓷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泌更多的碱性磷酸酶。双相钙磷陶瓷顺利置入比格犬竖脊肌内,术后8周材料孔隙内可见骨样组织沉积,术后12周大孔成骨比例为0.77±0.11,孔内成骨面积比例为0.71±0.14。结论双相钙磷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及异位骨诱导效率。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骨髓 干细胞 生物相容性 双相钙磷陶瓷 异位骨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蛋白粘合剂(FS)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ILE)来源的人角膜成纤维细胞(HCFs)的生物相容。方法人角膜组织取自2018年3—4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SMILE患者12例24眼术中取出的角膜基质透镜,体外分离培养HCFs,观察HCFs在FS表面的生长状态。将HCFs分为2倍浸提液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与2倍浸提液和完全培养基共培养,采用吖啶橙(AO)/溴化乙锭(EB)双染色法观察并比较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将HCFs分为3个组,2倍浸提液组和正常对照组细胞每孔分别加入2倍浸提液和完全培养基各100 μl,空白对照组无细胞,每孔加入100 μl完全培养基,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并比较3个组HCFs的细胞增生能力,并进行细胞毒性分级。将HCFs分为1倍浸提液组、2倍浸提液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用1倍浸提液、2倍浸提液和完全培养基培养,采用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3个组细胞凋亡率。结果HCFs在FS表面生长良好,形态正常。MTT法检测结果显示,2倍浸提液组与正常对照组的HCFs具有相似的增生趋势,2倍浸提液组HCFs的0~72 h毒性评级为0~1级。AO/EB染色结果显示,2倍浸提液组和正常对照组的HCFs状态均正常,仅可见极少量早期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1倍浸提液组和2倍浸提液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96±1.09)%、(3.66±1.35)%和(2.88±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9,P=0.13)。结论FS无体外细胞毒性,与HCF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

  • 标签: 纤维蛋白粘合剂 角膜成纤维细胞 角膜穿孔 生物相容性 增生 凋亡
  • 简介:摘要目前多种生物相容材料已经被应用于糖尿病创面的治疗中,且部分生物相容材料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生物相容材料具有减少创面暴露、创面张力,提供促进细胞增殖、迁移的微环境等优点,但是仍然存在效果不稳定、机制不明确的不足。因此,本文综述了近期将生物相容材料用于治疗糖尿病创面的进展,并讨论了生物相容材料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糖尿病 生物相容性材料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安瓿瓶内表面与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的相容展开分析研究。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2月,取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与安瓿瓶,分别于高温、光照、溶冻、灭菌条件,进行对应相容试验,分析试验结果。结果:在pH指标中,取处理后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进行检测,于试验开始前,高温、光照、溶冻、灭菌条件下,样本pH值分别为4.62、4.61、4.58、4.56、4.60。其未见明显变化;在不溶性微粒指标中,取处理后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进行检测,在试验开始前,高温、光照、溶冻、灭菌条件下,样本不溶性微粒指标分别为≥10um微粒数量分别为10.4、11.1、10.9、19.3、5.1粒/mL,符合相关要求;在安瓿瓶玻璃脱片趋势指标中,取处理后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进行检测,于试验开始前,高温、光照、溶冻、灭菌条件下,将样本溶液倒出,将安瓿瓶清洗干净,加入0.5%甲基蓝溶液,静置20min,倒出,反复操作10次,直至玻璃内表明呈蓝色,并不再变化,结果均未出现脱片趋势。结论:在高温、光照、溶冻、灭菌条件下,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均未对安瓿瓶内表面发生作用。

  • 标签: 安瓿瓶 内表面 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 相容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和甲醇化丝蛋白海绵敷料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的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改良冻干法制备具有促血管化能力的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和不具备促血管化能力的甲醇化丝蛋白海绵敷料,行大体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内部形貌,X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观察二级结构,拉力机测定压缩模量。于2只3周龄雄性SD大鼠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并接种在上述2种丝蛋白海绵敷料上,培养1、6 d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将12只8周龄雄性SD大鼠每只造成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为甲醇化丝蛋白组(24个创面)和酸化丝蛋白组(24个创面),并应用对应丝蛋白海绵敷料覆盖。术后3、7、10、14 d,行大体观察并记录剩余创面面积。术后3、7、14 d,收集创面及创缘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新生组织生长及胶原沉积情况,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化情况。动物实验每组各指标各时间点样本数为6。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Bonferroni校正。结果甲醇化丝蛋白海绵敷料、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具有相同的成分、类似的多孔结构,孔径为300~500 μm。XRD显示,甲醇化丝蛋白海绵敷料表现出显著的结晶峰,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则主要由非晶结构组成。红外光谱仪显示,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在1 650 cm-1处出现强吸收峰,甲醇化丝蛋白海绵敷料则在1 630 cm-1处表现出强吸收峰。甲醇化丝蛋白海绵敷料的压缩模量为(23.8±1.3)kPa,明显高于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的(6.1±0.9)kPa,t=19.550,P<0.01。培养1 d,BMSC成功黏附在2种丝蛋白海绵敷料上,细胞未铺展开。培养6 d,BMSC铺展在2种丝蛋白海绵敷料上,其中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上细胞数量显著增多。术后3 d,2组创面无明显收缩;术后7 d,酸化丝蛋白组创面面积较甲醇化丝蛋白组明显缩小,创缘有新生上皮生长;术后14 d,酸化丝蛋白组创面已经基本愈合,甲醇化丝蛋白组创面干燥、收缩明显。与甲醇化丝蛋白组比较,酸化丝蛋白组术后3、7、10、14 d剩余创面面积明显缩小,t=7.782、10.620、3.707、6.830,P<0.05或P<0.01。HE染色、Masson染色、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术后3 d,酸化丝蛋白组创面新生组织长入丝蛋白海绵敷料多于甲醇化丝蛋白组,前组分泌少量胶原蛋白,后组未见胶原蛋白形成,前组向敷料内游走的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多于后组;术后7 d,酸化丝蛋白组创面新生组织覆盖敷料孔壁面积大于甲醇化丝蛋白组,前组胶原蛋白多于后组且分布均匀,前组血管数量多于术后3 d,后组新生血管散在分布;术后14 d,酸化丝蛋白组新生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结构相似且形成一定厚度,甲醇化丝蛋白组新生组织已基本长入敷料内,前组胶原沉积丰富,后组胶原散在分布,前组血管分布均匀且密度明显高于后组[分别为(55.7±6.0)、(34.1±1.0)个/mm2, t=9.042, P<0.01]。结论具有促血管化能力的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细胞相容好,可实现创面部位血管网络的快速形成,提供较为充足血供加快新生组织长入速度、胶原沉积,从而促进创面愈合、改善愈合质量,效果优于甲醇化丝蛋白海绵敷料。

  • 标签: 组织工程 伤口愈合 丝蛋白敷料 血管化
  • 作者: 谭力文 王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内科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 400014
  • 简介:摘要膜肾病是一种免疫肾小球疾病。自发现中性内肽酶是膜肾病的足细胞抗原以来,M型磷脂酶A2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等足细胞抗原的研究,对原发性膜肾病的临床诊治产生了重要影响。近期,Exostosin 1和Exostosin 2、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神经源表皮生长因子样分子1、信号素3B和原钙黏蛋白7等新抗原的发现,成为膜肾病精准诊治的潜在靶点。现就膜肾病足细胞抗原特点、致病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相关抗原C2(MAGE-C2)在乳腺正常组织、良性病变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表达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乳腺正常组织、6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和60例乳腺癌组织中MAGE-C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DNA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干预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后,采用RT-PCR法检测MAGE-C2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AGE-C2 mRNA阳性表达率为61.7%(37/60),MAGE-C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3%(35/60),乳腺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中未见MAGE-C2 mRNA及蛋白的表达。MAGE-C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有关(均P<0.05)。MAGE-C2蛋白表达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低于MAGE-C2蛋白表达阴性的患者(χ2=4.467,P=0.03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HR=4.715,P=0.004)、淋巴结转移(HR=3.827,P=0.023)和MAGE-C2蛋白表达(HR=4.229,P=0.026)是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对照组和TSA组乳腺癌细胞中未见MAGE-C2 mRNA表达,5-aza-CdR组乳腺癌细胞中可见MAGE-C2 mRNA表达(MCF-7细胞为0.2914±0.0274,MDA-MB-231细胞为0.4808±0.0288),联合应用5-aza-CdR和TSA可使乳腺癌细胞中MAGE-C2 mRNA表达进一步增加(MCF-7细胞为1.0357±0.0644,MDA-MB-231细胞为1.6013±0.0675)。结论MAGE-C2是肿瘤特异性抗原,其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可能是调控MAGE-C2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

  • 标签: 乳腺肿瘤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C2 5-氮杂-2′-脱氧胞苷 曲古抑菌素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相关抗原C2(MAGE-C2)在乳腺正常组织、良性病变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表达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乳腺正常组织、6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和60例乳腺癌组织中MAGE-C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DNA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干预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后,采用RT-PCR法检测MAGE-C2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AGE-C2 mRNA阳性表达率为61.7%(37/60),MAGE-C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3%(35/60),乳腺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中未见MAGE-C2 mRNA及蛋白的表达。MAGE-C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有关(均P<0.05)。MAGE-C2蛋白表达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低于MAGE-C2蛋白表达阴性的患者(χ2=4.467,P=0.03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HR=4.715,P=0.004)、淋巴结转移(HR=3.827,P=0.023)和MAGE-C2蛋白表达(HR=4.229,P=0.026)是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对照组和TSA组乳腺癌细胞中未见MAGE-C2 mRNA表达,5-aza-CdR组乳腺癌细胞中可见MAGE-C2 mRNA表达(MCF-7细胞为0.2914±0.0274,MDA-MB-231细胞为0.4808±0.0288),联合应用5-aza-CdR和TSA可使乳腺癌细胞中MAGE-C2 mRNA表达进一步增加(MCF-7细胞为1.0357±0.0644,MDA-MB-231细胞为1.6013±0.0675)。结论MAGE-C2是肿瘤特异性抗原,其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可能是调控MAGE-C2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

  • 标签: 乳腺肿瘤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C2 5-氮杂-2′-脱氧胞苷 曲古抑菌素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与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阴性[HBeAg(+)/HBeAg(-)]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改良Scheuer评分的相关,以探索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CT)在判断CHB肝病进展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7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或轻度升高[< 2倍正常值上限(ULN)]且经改良Scheuer评分的HBeAg(+)/HBeAg(-) CHB住院患者,分为轻度肝病组(M组,131例,改良Scheuer评分<G2S2)和进展肝病组(A组,276例,改良Scheuer评分≥G2和/或S2);亚组分为: HBeAg(+)-M组、HBeAg(-)-M组、HBeAg(+)-A组、HBeAg(-)-A组。回顾分析ICG-R15与各组间改良Scheuer评分的相关。对数据采用t检验、U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结果临床基本特征:407例血清ALT正常或轻度升高的CHB患者中HBeAg(+) CHB 171例,HBeAg(-) CHB 236例;HBeAg(+) CHB患者血清HBV DNA基线均值[(6.06±1.95)log10IU/ml]高于HBeAg(-) CHB[(3.60±1.37)log10IU/ml,P=0.000]。纳入患者ICG-R15检测特征: (1)ICG-R15基线均值在HBeAg(+) CHB和HBeAg(-) CHB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基本在正常值范围(<10%);(2)ICG-R15基线均值在各亚组间比较显示,HBeAg(+)-A组/HBeAg(-)-A组患者分别高于HBeAg(+)-M组/HBeAg(-)-M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48)。纳入患者ICG-R15与改良Scheuer评分的相关分析: (1)ICG-R15与HBeAg(+)/HBeAg(-) CHB两组患者改良Scheuer评分中炎症活动分级(G)均分别呈弱正相关(r=0.237, P=0.002;r=0.244, P=0.000);(2)ICG-R15与HBeAg(+)/HBeAg(-) CHB两组患者改良Scheuer评分中纤维化分期(S)均分别呈弱正相关(r=0.254, P=0.001;r=0.225, P=0.001)。ICG-R15对纳入患者肝组织学进展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当ICG-R15截断值取5.1%时,基于ICG-R15预测HBeAg(+)/HBeAg(-) CHB患者M组进展至A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01(P=0.001)。结论ICG-R15与ALT正常或轻度升高的HBeAg(+)/HBeAg(-) CHB患者肝组织改良Scheuer评分具有一定的正相关;ICG-R15的截断值为10%时不能准确反映ALT正常或轻度升高的HBeAg(+)/HBeAg(-) CHB患者有效肝细胞储备功能;ICG-R15的截断值前移为4.0%~5.0%时可能具有对ALT正常或轻度升高的HBeAg(+)/HBeAg(-) CHB患者肝病进展至改良Scheuer评分≥G2和/或≥S2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丙氨酸转氨酶 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 改良Scheuer评分
  • 简介:【摘要】:人类红细胞抗原的基因频率分布受地区、人群、种族、民族等因素影响,呈现较大的差异。目前被国际输血协会(ISBT)命名的血型系统有36种,300多个血型抗原。近年随着分子遗传学和血型血清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红细胞稀有血型抗原多态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稀有血型频率分布对于临床输血医学的发展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比较我国不同民族红细胞稀有血型Duffy、Deigo、Kidd、Dombrock 、MNS和Kell的基因频率,为临床进一步拟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制定红细胞输注策略等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红细胞 稀有血型抗原 基因频率 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钙蛋白酶小亚基-1(CAPNS1)与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80例胃癌组织及相邻癌旁正常胃组织中CAPNS1、Ki-67的表达,分析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CAPNS1和Ki-67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58/80)、67.5%(54/8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率12.5%(10/80)、15.0%(1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8,P<0.05);CAPNS1表达与Ki-67表达两者呈正相关(r=0.638,P<0.05);CAPNS1、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χ2=0.633,P>0.05; χ2=0.102,P>0.05)、性别(χ2=1.013,P>0.05; χ2=1.212,P>0.05)、肿瘤大小(χ2=0.656,P>0.05; χ2=1.058,P>0.05)、浸润深度(χ2=0.285,P>0.05; χ2=0.618,P>0.05)无相关,CAPNS1、Ki-67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χ2=10.865,P<0.05; χ2=6.412,P<0.05)、淋巴结转移(χ2=6.921,P<0.05; χ2=6.532,P<0.05)、临床分期(χ2=6.325,P<0.05; χ2=8.652,P<0.05)明显相关。结论CAPNS1、Ki-67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参与胃癌的发生和进展。

  • 标签: 胃癌 细胞核增殖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