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专家陈东琪认为,我国经济运行有“走廊现象”。经济增长走廊:GDP增长率为7%-10%,中值为8.5%左右;物价走廊:物价上涨率为1%-5%,中值为5%左右;货币走廊: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率为12%-20%,中值为15%左右。如果我国经济处在“走廊”内靠近中值运行,经济形势就比较好。

  • 标签: 中国 经济决策 经济增长率 经济结构
  • 简介:为应对全球金融海啸,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中央政府拿出4万亿元的投资大单后,各地政府迅速行动,纷纷跟进,各自绘出了发展经济的蓝图。据有关部门最新统计,各级政府计划投入的资金总和,已经超过20万亿元。

  • 标签: 民主决策 中国经济增长 中央政府 全球金融 政府计划
  • 简介:学者在公共决策中的角色和作用呈上升趋势,在公共政策制定的各个环节中,学者分别扮演议程设置的塑造者、政策方案的设计者、政策采纳的“决策者”、政策执行的协助者和政策评估的“评议者”角色。学者参与决策过程必须基于自身的专业化,系统掌握特定领域的知识及科学逻辑的研究方法,才能在政策和社会服务领域更好地发挥作用。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决策过程 学者 政策研究
  • 简介: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人民政协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即政协协商是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我国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政协协商有利于在民主决策的过程中,实现更广泛的参与,提供科学的政策方案,实现全过程的民主监督,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适应我国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还需要在制度创新、能力提升、程序建设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从而在更高的层次和起点上推进我国的民主决策

  • 标签: 民主决策 政协协商 制度建设
  • 简介:在吸收和借鉴学术界有关外交决策认知心理分析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引入心理学理论中的“受害者心理”,并以1959—1962年中印领土争端中的印度对华决策为例,阐释外交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在“受害者心理”支配下的信息解读、形势评估以及方案选择。当中印领土争端凸显后,印度决策者的信息解读无视中国方面的善意信号与和解姿态,甚至一味夸大其敌意和威胁;与此同时,印度决策者高估己方立场和主张的合理性,并据此选择行动方案。印度决策者的主观认知与客观现实之间出现的重大偏差,是“受害者心理”影响外交决策的消极后果,是中印边界纠纷升级为边境战争的症结所在。

  • 标签: “受害者心理” 外交决策 中印领土争端 印度对华决策
  • 简介:1958年炮击金门尽管有一定的政治含义,但首先是一场军事行动,这项军事计划形成的重要动力和首要目的是维护东南沿海地区的基本安全。它是解放军1954年制定的夺取东南沿海蒋占岛屿之军事计划的一个部分,是1954年春季即逐步展开的军事行动在特殊国内外环境下的继续。这项军事计划从形成、调整到贯彻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当然,毛泽东本人的个性和有关的认知、1958年中国对外政策激进化等其他因素对1958年炮击金门决策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中国政治与外交 两岸关系 中美关系 炮击金门 决策
  • 简介: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盟开启了积极的改革议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公民社会组织纳入决策,这标志着东盟早期封闭式地区治理方式的转变。本文着重研究东南亚地区的决策发展及其政治影响。首先,本文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此后的东盟合法性危机以及改革议程;其次,本文就本地区寻求参与地区决策的团体做了描述;第三,本文分析了东盟纳入公民社会组织的局限,指出尽管东盟宣扬“以人为本”,然而,事实上,东盟拉拢与其改革议程一致的团体,排挤不一致的团体。

  • 标签: 地区主义 东盟 公民社会组织 决策参与
  • 简介:关于科技决策与科技管理的几点思考张永谦,田雨会发展高技术产业是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而要使高技术的产业化卓有成效,决策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引入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笔者在从事决策案例研究时,注意到发达国家在关于重大技术工程的决策与实施过程中的得失,引发了一...

  • 标签: 科技管理 科技决策 高技术产业 科学家 技术思想 政治家
  • 简介:上世纪90年代末,王缉思教授曾就中国外交决策过程的研究评论道:“研究客体即中国外交,尤其是其决策过程及运作过程,原始资料匮乏,难以对其建立理论分析框架,这与对西方国家外交政策进行研究不可同日而语。”十年时间转瞬即逝,很难说这种状况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前苏联以及中国和美国外交档案的解密工作都有所进展,为类似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更重要的是最近十年也是中国国际关系理论领域内“百花齐放”,译介、学习、论说、反思的重要时期。

  • 标签: 中国外交 外交决策 冷战时期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 决策过程 90年代
  • 简介:2004年11月27日,"统一俄罗斯"党在莫斯科"宇宙"饭店召开了第五次代表大会.大会主要议程有:党的组织和政治发展;修改党章,"统一俄罗斯"党议会党团2004年工作总结;研究党关于加强俄罗斯社会的统一和团结的纲领;讨论党在即将举行的地方选举中的任务.普京总统给大会发了贺信,对"统一俄罗斯"党的活动作了高度评价.

  • 标签: “统一俄罗斯”党 党的组织 地方选举 普京总统 党章 政治发展
  • 简介:<正>处于结构危机中的当代资本主义,客观上是在以民主主义变革推动的社会主义变革中寻求“出路”。可是一提到社会主义,人们往往联想到“现存社会主义”的现状而不感兴趣。因此,怎样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立场去评价“现存社会主义”,在今天,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 标签: 社会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 结构危机 民主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 生产资料
  • 简介:技术政治是西方工业化进程中兴起的一种精英政治理论,认为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对国家职能转变产生深刻影响。技术政治的基本要求就是实行专家治国。技术政治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对于正在领导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中国共产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执政理念,某种程度上与技术政治、专家治国观点有契合之处。在实现科学执政的过程中,应当在政治录用体制和政策决策、执行过程中合理借鉴技术政治思想,但要注意避免绝对化和狭隘化的弊端。

  • 标签: 技术政治 专家治国 科学执政
  • 简介:科学意识是指:在深刻认识科学的本质、功能、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观念,能够促进人们投身科学事业或积极响应科学活动,并对参与科学活动的价值取向提供合理性指导。即从科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

  • 标签: 科学意识 少先队员 培养 科学活动 社会观念 科学事业
  • 简介: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成宜”之称的江西省宜春市,是全国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8%,主要河流的水质和10个县市区的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Ⅱ类标准,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66%、37.36%和12.92平方米。近年来,宜春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挥生态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正在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市情的科学发展之路。

  • 标签: 生态优势 科学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 森林覆盖率 绿化覆盖率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为实现这样的改革目标,全会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法治政府建设 依法行政 科学 权责统一 行政体制 廉洁高效
  • 简介:知青文献中有关"科学实验"的叙事较少或较零碎。而事实上,即使在上山下乡的艰苦劳作中,仍有一些有理想信念的知青在探索"科技"文明的曙光。不论插队知青,还是农场知青,他们在上山下乡过程中开展的科学实验,都为农牧业生产做出了贡献,这些知青叙事中被湮没的"科技"记忆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梳理。

  • 标签: 知青记忆 科学实验 上山下乡 知青
  • 简介: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通过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及其重大成果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具体地揭示了近代以来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及其根源,指出各种不同理论观点之间的矛盾和争论及其解决无一例外地都使科学认识在不同领域乃至整体上发生了重大的革命性变革和突破性的进展。

  • 标签: 恩格斯 自然科学 动力论
  • 简介: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条例的修订出台,科技保密工作的制度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加强科技保密工作的制度保障,2015年《科学技术保密规定》进行了修订,并于2018年正式出版了该规定的释义,为科技保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法规依据。本文解读了《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的重点内容,分析了当前科技保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并针对如何落实《科学技术保密规定》提出了措施建议。

  • 标签: 国家秘密 科技秘密 科技保密 规定
  • 简介: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
  • 简介:在20世纪,斯大林是一个发挥过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对他一生的功过也可谓众说纷纭,毁誉参半。不过,近年来,俄罗斯民众对斯大林持积极评价的人比以前有所增加。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如何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斯大林?这仍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讨论的问题。有鉴于此,2005年11月25日,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政治研究中心和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联合发起召开了关于斯大林问题的学术讨论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单位的20位专家学者就如何认识、评价与斯大林相关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斯大林模式 中国俄罗斯 中共中央编译局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