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血友为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的特征是活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血友即Ⅷ因子促凝成份缺乏症。出血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颅内出血及硬、脊膜下血肿不常见,病死率高。我科2007年2月收治1例血友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出血患者,经积极治疗、护理后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血友病A/护理 血友病A/并发症 脑出血/护理
  • 简介:【摘要】: 总结 一例血友合并骨质破坏患者的护理 。护理要点:患者术后存在凝血因子缺乏,切口出血不止等问题,术后通过生命体征的监测,替代疗法的治疗,患肢 切口的护理,心理护理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治愈出院。

  • 标签: 甲型血友病 骨质破坏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47岁,因"反复左下腹痛3 d,脾切除术后1 d"入湖南省人民医院治疗。查体:贫血貌,腹部稍膨隆,腹肌稍紧,全腹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听诊肠鸣音减弱。CT血管造影提示脾脏切除术后脾区出血。详细追问患者病史及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为轻型血友,予以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冷沉淀及凝血因子Ⅷ替代治疗后患者出血停止,腹腔内积血、积液逐步消失,住院13天后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血友为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通过总结一例血友患儿的护理,探讨血友患儿的护理方法、护理要点,观察重点,预防出血,做好出血期护理,正确输注凝血VIII 因子的方法,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一例血友患儿住院后期出现自发性出血进行综合护理、出血期的精心护理、做好临床观察、疼痛护理、饮食护理 、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健康教育与指导。结果:患儿经过16天的治疗好转出院。结论:护理人员熟知血友的病因,临床分类、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转归,临床上做到及时、准确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家长做好交流沟通,取得患儿与家长的信任;护理中每班加强对患儿的观察,减少不必要的意外发生,防止病情的恶性循环,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血友病 血友病甲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为血友的诊断寻求一种简便可靠的实验方法。方法用自制“普通冰冻血浆”和新鲜血浆对凝血因子VIII缺陷的标本,同时进行APTT纠正实验,新鲜血浆能纠正而“普通冰冻血浆”不能纠正的为凝血因子VIII缺陷。结果实验检出全部凝血因子VIII缺陷的标本。结论通过实验可以轻易判断病人凝血因子VIII缺陷,对基层医院诊断血友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甲型血友病 普通冰冻血浆 APTT纠正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重视成分输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9日骨科收住的血友右股骨干骨折患者1例,术后出现失血性休克,经合理成分血输注,病情平稳。结果血友术后失血性休克采用红细胞悬液、血浆、冷沉淀联合输注,效果显著、病情平稳。结论针对需输血的患者,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输注,既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传染病,又能达到安全有效合理的输血。

  • 标签: 成分输血 合理应用 甲型血友病 骨折
  • 简介:摘要:结合各类学术科研报告,简要论述近年来对于血友的研究。首先说明血友血友乙的发现过程,在分析其各自的发病机制,在其基础上说明遗传机制和临床意义。其次,根据发病机制总结血友在临床上的诊断方法,并概括提出由临床经验得出的预防和救治方法。

  • 标签: 血友病甲 血友病乙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 IX 性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友(haemophilia)是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呈X性联隐性遗传,可分为血友A(haemophiliaA)和血友B(haemophiliaB),分别由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factorⅧ,FⅧ)和凝血因子Ⅸ(coagulationfactorⅨ,FⅨ)量的缺乏或质的异常而导致。

  • 标签: 血友病 基因 诊断
  • 简介:摘要A血友是由FⅧ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使用A血友供肝进行肝移植,既往罕有报道。本文报告1例轻型A血友供者肝移植病例,供者未接受预防性凝血因子治疗,受者术中保留脾脏,在新肝植入后发生Ⅷ因子水平降低,术后早期(24 h)即恢复正常,未发生A血友,为后续此类供者器官捐献提供经验。

  • 标签: 肝移植 血友病 边缘供肝
  • 简介:血友基因治疗(genetherapy)是通过基因转导的方法,将正常的凝血因子Ⅷ(FⅧ)或因子Ⅸ(FⅨ)编码基因分别导入血友A或B患者体内,产生“基因替代”或“基因修复”作用,以纠正血友基因缺陷.并持久分泌可满足止血需要的人FⅧ(hFⅧ)或人FⅨ(hFⅨ)蛋白,这将为根治血友带来新的治疗手段和可能性。改造目的基因、选择合适载体、靶细胞、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是基因治疗的5个环节.其中前3个环节是基因治疗成败的关键。本文就此作一简述。

  • 标签: 血友病 基因缺陷 基因治疗 基因转导
  • 简介:摘要:血友是一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于先天缺乏凝血因子Ⅷ或 IX,导致轻微损伤即可造成出血,重者甚至发生自发性出血。出血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肌肉和滑膜关节是最常见的靶器官,尤其是四肢的肌肉和负重关节。因为从关节腔对关节积血的清除能力的研究结论来看,在 4天内快速的将积血清除到损伤阈值浓度以下,小量反复出血 3-4次,对关节软骨和滑膜不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但如果单次大量出血,关节腔不能在 4天内快速将积血清除到损伤阈值浓度以下,关节软骨和滑膜也会出现持久的损伤。并且年龄越小,出血对骨骼、滑膜的伤害越大。查阅了大量文献之后,发现通过康复训练提高关节稳定,能有效的减少出血频率,提高 ADL。因为出血减少,所用的凝血因子的量也会相应减少,出现抗体的概率也会减少,同时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也会减少。

  • 标签: 反复出血 康复训练 关节稳定 减少出血
  • 简介:血友是一组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A、血友B及遗传性因子XI缺乏症.社会人群发病率为5/10万~10/10万,其中以血友A最为常见,除外血管性血友(vWD),约占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的85%[1].以阳性家族史、幼年发病、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出血不止、血肿形成及关节出血为特征,其中腹腔血肿形成者较少见,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我院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血友病A 腹腔血肿 出血性疾病 遗传性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 阳性家族史
  • 简介:摘要例1,男,6岁,因间断鼻衄4年余入院,血常规提示血小板减少,低浓度瑞斯脱霉素诱导血小板聚集阳性,血管性血友因子(vWF)基因c.3916C>T(p.R1306 W)杂合错义突变。例2,女,8日龄,因血小板减少5 d入院,予以人免疫球蛋白输注无效,低浓度瑞斯脱霉素诱导血小板聚集阳性,vWF基因c.3946G>A(p.V1316M)杂合错义突变,为自发突变。例3,因间断鼻衄3年余入院,血常规提示血小板减少,外院予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低浓度瑞斯脱霉素诱导血小板聚集阳性,vWF基因c.3946G>A(p.V1316M)杂合错义突变,为自发突变。3例患儿均确诊为血管性血友。例1及例3应用含血管性血友因子的人血源性凝血因子Ⅷ可止血,血小板可升至正常。

  • 标签:
  • 简介:获得性血友A(acquiredhemophiliaA,AHA)是由于循环血液中出现抗凝血因子Ⅷ(FⅧ)自身抗体导致的疾病。AHA临床上较少见,发病较突然,出血较重,如未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现将在我院就诊的1例2糖尿伴获得性血友A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因牙龈出血、全身皮肤散在瘀斑3d于2016年11月入住我院。既往4年前明确诊断2糖尿,一直规律使用诺和灵30R控制血糖,3月前因肉眼血尿伴腰痛于我院诊断右肾结石,保守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无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反复出血及家族出血病史,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 标签: 获得性血友病A 2型糖尿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牙龈出血 诺和灵30R 抗血小板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APTT纠正试验在新生儿血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报道1例新生儿血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APTT纠正试验在基层医院如何协助血友的诊治,讨论新生儿血友的诊治经验,分析APTT纠正试验对新生儿血友的应用价值的临床价值。结论:APTT纠正试验可早期协助基层医院诊断新生儿血友

  • 标签: 血友病 APTT纠正试验 凝血因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