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将柴达木盆地奥陶纪的笔石、三叶虫和腕足类及其代表属与中国其他地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陕甘宁地区、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进行对比,先统计出每个地区生物属的数目,再分别统计出两个地区对应生物的共有属的数目,根据公式Otc=G/(N1N2)^U2计算出大冢相似系数,在此基础上进行Q型聚类分析,即列出相似系数矩阵,采用相似系数的加权平均法,进行多次聚类。利用每次聚类结果划分生物地理单元,从而解决柴达木盐地臭陶纪生物地理归属问题。结果表明:早奥陶世可划分为西北生物区和东南生物区,西北生物区又可分出塔里木-柴达木生物亚区和准噶尔生物亚区,东南生物区则可分为华北生物亚区和陡甘宁-华南生物亚区,柴达木盆地属于塔里木-柴达木生物亚区;中奥陶世可分为西北生物区、柴达木生物区、华北生物区和陕甘宁-华南生物区。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奥陶纪 生物古地理 归属 相似系数
  • 简介:三叶虫证据表明,除北疆区的阿尔泰地体和兴安区的额尔古纳-兴安地体与西伯利亚和劳伦陆块在动物群方面紧密关联外,中国奥陶纪的所有板块和大部分地体均系当时东泛冈瓦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地理上彼此密切相关。对这些属于东泛冈瓦纳的中国区块的台地或内陆棚三叶虫动物群的综合分析研究证明,它们在特马豆克期(Tremadocian)以及凯迪晚期-赫南特期(lateKatian-Hirnantian)或阿石极期(Ashgill)应归属同一生物地理区,而在弗洛期-凯迪早期(Floian—earlyKatian)或阿仑尼克期-卡拉多克期(Arenig—Caradoc)则可划分为两个生物地理亚区:一个由华南、塔里木板块和安南或印支地体组成,另一个包括华北板块以及滇缅马、藏南、中天山-北山地体(可能还有海南地体)。饶有趣味的是在凯迪晚期或阿石极期开始发生的生物地理亚区解体之前,有关陆块的深水相三叶虫动物群已经历了从达瑞威尔中期(midDarriwilian)至凯迪早期的长期频繁交流以及组成逐渐趋于齐一的过程。因此深水动物群之间的属种交流和一体化进程的发生、发展和完成显然均先于浅水一侧的三叶虫。

  • 标签: 中国 奥陶纪 三叶虫 生物地理
  • 简介:摘要: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学科,涉及到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等圈层,其中涉及到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与生物学科有着非常高的联系性。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多学科的融合是一种必要、紧迫而且可行的教学策略,加强生物学科与地理学科的融合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从地理生物学科的融合现状、融合依据出发,通过校园环境为着力点,探寻生物学科在地理教学中的融合研究。

  • 标签: 地理学 融合依据 生物和土壤 校园环境 地理实践力
  • 简介: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跨学科教学被认为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综合运用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本论文以初中地理生物学跨学科单元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了跨学科教学对学生知识理解和综合能力提升的影响。

  • 标签: 初中 地理与生物 跨学科 单元教学
  • 简介:对具有北美东部和亚洲东部近缘生物地理学关系的大型地衣种类进行系统发育检测较少。笔者获得了石耳科中8个种10个样本nrDNA的ITS完整序列,并对本科中在分布上具有重要意义的4个种的生物地理学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估。通过对细胞核核糖体DNA变异性较强的ITS段碱基序列的比较分析,支持放射盘石耳(Umbilicariamuehlenbergii)、宾州疱脐衣(Lasalliapennsylvanica)为同种型间断分布,美味石耳(U.escu-lenta)和大叶石耳(U.mammulata)间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分化程度,为异种型间断分布。地理学分析显示该两种石耳的分化可能是由于太平洋的扩展和隔离所造成的结果。同种型间断分布种类的不同地区的样本之间的差异较小。推测了不同类型间断分布种类的分化时间,美味石耳与大叶石耳的分化发生在中新世(23~5.33Mya)中期,白令海峡形成期间。

  • 标签: 生物地理学 间断分布 石耳属 疱脐衣属 地衣
  • 简介:摘要:打开时间的长卷轴,自古以来,德育教育的强调次数数不胜数,体现在初中各科的学习中。事实上,德育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共同文化教育条件,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基础性。但是,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发展趋势,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有所不同。因为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社会公德和心理素质的文化教育前提,可以使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本文将就德育教育在初中生物学与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作以简要探讨。

  • 标签: 初中阶段 地理学科 生物学科 德育渗透
  • 简介:摘要:在当今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跨学科融合学习已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地理生物作为中学阶段基础科学中的两大支柱学科,它们既各有独特的知识体系与研究方法,又在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生物分布与演化等方面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将初中地理生物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与实施,不仅有助于消除传统分科教学中可能存在的知识割裂现象,更能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和把握自然界的整体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标签: 初中地理 生物 跨学科 教学设计
  • 简介:摘要:地理学科本身均属于实践应用型学科,其自身所蕴含的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知识和概念,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人文意识等人格发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内容,并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时不得少于本课程总课时10%的刚性要求。因此立足于学科实际,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本质目标,优化创新教学形式与教学办法,培养学生跨学科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初中地理生物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与评价,展开分析和论述。

  • 标签: 初中地理 生物 跨学科 实践 评价与分析
  • 简介:本文根据中国三叠纪牙形石的地理分布、属种的分异度和特征属种的丰度,将中国三叠纪牙形石归属Kozur(1973)的特提斯生物大区亚洲生物省,在早-中三叠世,进一步二分为喜马拉雅生物亚省和华夏特提斯生物亚省,后者三分为西华夏特提斯生态区、东华夏特提斯生态区和右江生态区.在晚三叠世时,右江生态区已不复存在.

  • 标签: 中国 三叠纪 牙形石 古生物地理区
  • 简介:杓兰亚科是兰科较原始的类群之一,杓兰属是杓兰亚科中地理分布式样最为复杂的类群。本文对杓兰属和杓兰亚科的生物地理学研究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为该类群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杓兰亚科 杓兰属 地理分布 生物地理
  • 简介:摘要:2019地理考试总纲写到高考地理学科试题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注重创设与学习、生活、学科发展密切联系的情境,着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生物要素情景为主题,利用知识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 标签: 情景 地理综合思维 生物要素
  • 简介:1995年3月3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该报记者访问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一位副主任谈“为什么文科高考取消地理,理科取消生物”的问题(纸报的标题误为“为什么文科高考取消生物地理”)。关于高考取消地理生物的问题,众多科学院院士、广大地理生物教育工作者、以及向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提出提案的代表与委员跟制定“高考改革科目试行方案”同志的意见是不同的。这一情况说明这个方案的出台,未经科学和民主的“反复试验论证”。我们认为,高考取消地理生物,在为高校选拔新生

  • 标签: 生物科目 高考科目改革 国家意志 地理系 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 中学教学
  • 简介:摘要: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双减双新”理念已备受重视。“双减”政策旨在为学生和家长们减负;“双新”便是指新课程与新教材。初中地理,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还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与课内讲授紧密相依,既要充实内涵,也需发展能力。然而,传统的地理课程作业设计过分侧重于强调知识的记忆锻炼以及应对考试的训练,然而,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的塑造却被忽略,这种状况无疑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业压力,也束缚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为了应对当前“双减双新”政策下的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初中地理生物单元作业设计及实施的新途径,致力于推动学生全面成长,同时致力于缓解学生学业压力。

  • 标签: 双减双新背景 初中地理 生物 作业设计
  • 简介:1.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示意图黄河进入下游,河道宽阔,水流缓慢,从中游带来的泥沙淤积在河床上,使河床每年平均升高约10cm,年复一年,以致下游河道成为高出两岸平地的"地上河",全靠人工筑堤束水,如上图所示,有的河段河床比堤外的地面高出10m以上。

  • 标签: 下游河道 中学地理 中国地理 上图 喀斯特地形 束水
  • 简介:目的:探讨云南地区不同生物地理分布区性质蕨类植物的分布格局,并探讨环境因子对不同生物地理分布区性质蕨类植物分布格局的差异性影响;方法:利用云南地区大尺度的蕨类植物分布信息,通过空间自回归方法探讨环境因子对不同生物地理分布区性质蕨类植物的分布格局的差异性解释;结果:云南地区温带蕨类植物多样性及其比重的高值主要出现在研究区域北部,而热带蕨类植物多样性及其比重的高值则主要出现在南部;相对温带蕨类植物的多样性,热带蕨类植物的多样性受到生境异质性因子更加强烈的影响.相对多样性指标,温、热带蕨类植物的比重更易受到气候因子的影响;结论:蕨类植物多样性及其比重的地理分布格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生物地理分布区性质.生境异质性对多样性格局的影响力可能与生物地理分布区性质有关.相对多样性指标,比重格局可能更受制于气候因素.

  • 标签: 云南地区 蕨类植物 多样性格局 生物地理学性质 环境因子
  • 简介: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1.从自然地理环境5大要素(整体性)的角度①气候、②地形、地貌、③水文(河湖海)、④土壤、⑤生物(植被)。纬度因素→气候(水热条件)→生物(植被)。地势高差→垂直地域分异→生物。水文(河湖海)+海陆位置→水生生物。2.从自然环境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①垂直地域分异(地形→气候)。②水平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另外,还可从生物的栖息地和人类的干扰程度角度等进行分析。

  • 标签: 生物多样性 地理复习 地域分异规律 题例 高三 自然地理环境
  • 简介:【目的】研究补充营养对周氏啮小蜂海南本土地理种群和北京地理种群的生物学参数是否有差异。【方法】设置不同的营养(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水、空白)分别饲喂周氏啮小蜂,统计2个地理种群的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寿命。【结果】2个地理种群的周氏啮小蜂羽化后不久即可进行交配,补充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能显著提高2个地理种群的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雌雄蜂寿命,补充不同的营养对两个地理种群的雌雄比、发育历期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饲喂10%蜂蜜的海南地理种群寄生率最高(84.60%),饲喂10%葡萄糖的海南地理种群羽化率最高(97.47%),饲喂10%葡萄糖的海南地理种群出蜂量最高(60.03头),饲喂10%葡萄糖的海南地理种群雌、雄蜂的寿命均为最高,分别为9.13和8.53d。营养和地理种群的交互作用对周氏啮小蜂雄蜂的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雌雄比、雌雄蜂寿命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周氏啮小蜂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结论】补充营养可不同程度促进周氏啮小蜂生殖力、寿命及寄生率,对寄生蜂繁育和利用其进行生物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周氏啮小蜂 椰子织蛾 营养 地理种群 生物学
  • 简介:一、精选错题——量体裁衣1.错题本制作要结合自身所学,杜绝翻版他人错题。2.错题本要尽量摘抄试题,这能加深试题印象,尽量少粘贴试题。

  • 标签: 地理 错题 试题 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