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强军 王兆宇 姜春雷 潘军平 陈殿森 廖梅香 甄德强 冯连彩 吴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洛阳 471003,上海厦维医学检验中心病理科,上海 201112,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青岛 266002,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影像科,广州 510630,广东省湛江市廉江飞帆医院放射科,湛江 524456,黑龙江省庆安县中医医院影像科,绥化 152400,山东省日照市结核病防治所呼吸科,日照 2768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影像科,南京 21000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反晕征”的CT演变特征,进一步提高对此征象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8月至2020年4月经临床和病理证实且CT表现为“反晕征”的12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并对其中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病理和影像对照分析。结果12例表现为“反晕征”的患者中,单肺单发2例,单肺多发2例,双肺多发8例;3例仅见“反晕征”,9例同时合并晕征样或均匀样“烟花征”。12例患者于“反晕征”外环均可见“树芽征”。8例接受3次及以上CT复查,其中6例规范抗结核治疗后显示“反晕征”整体密度减低、体积缩小。2例自然病程下,1例病灶整体增大,1例病灶整体密度减低、“反晕征”外环壁变薄。1例手术肺叶切除病理显示,肺实质内可见大小不等含朗格汉斯结节巨细胞的肉芽肿性炎结节,典型的干酪性坏死肉芽肿结节少见。CT上“反晕征”外环朗格汉斯结节密集,中央区稀疏伴纤维组织增生和肺泡壁增厚。结论肺结核“反晕征”外环以“树芽征”为主,中央以细网格影为主,在有效抗结核治疗后“反晕征”整体密度减低、病灶缩小,最终多以细网格影长期存在。

  • 标签: 结核,肺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反晕征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统计万山站1980-2021年的凝冻气象要素指标,重点探讨了研究时间段内气象要素指标特征,结果表明:1980-2020年万山站凝冻日数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其减少速率为-6.075d/10a。以2012年凝冻日数最多,为63d,2017年与2021年凝冻日数最少,均为9d。凝冻日数集中分布在每年的1月、2月、3月、4月、11月与12月份。以1月份最多,11月份最少。1980-2020年铜仁市万山站凝冻发生时平均气温与地温均呈不同程度的增温趋势,其增幅分别为0.399℃/10a与0.457℃/10a;降水量的波动变化较为明显,但整体呈增加趋势,其增加速率为17.668mm/10a;相对湿度均稳定在70%以上,各年份相对湿度整体呈减少趋势,其减少速率为-0.131mm/10a。

  • 标签: 万山站 低温凝冻 气象要素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宁夏地区肾脏疾病谱特征演变趋势。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08年8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肾活检患者的人口学、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检查结果等资料。根据患者接受肾活检时间段分为2008—2013年组和2014—2019年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肾活检时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肾脏疾病类型、原发性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和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的差异。分析2008—2019年间宁夏地区肾脏疾病谱的逐年变化趋势。结果3 867例肾活检患者入选本研究,年龄(39.59±14.05)岁,男性多见(53.71%,2 077/3 867)。入选者接受肾活检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36.33%,1 405/3 867)。肾活检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78.79%(3 047/3 867),其次分别为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8.57%,718/3 867)、肾小管间质性疾病(1.45%,56/3 867)和遗传性肾病(1.19%,46/3 867)。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IgA肾病最常见(44.60%,1 359/3 047),膜性肾病次之(30.75%,937/3 047)。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过敏性紫癜肾炎最常见(27.44%,197/718),狼疮肾炎次之(25.07%,180/718)。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与2008—2013年组相比,2014—2019年组患者膜性肾病比例较高,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非IgA沉积)比例较低(均P<0.00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与2008—2013年组相比,2014—2019年组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损害比例较高,过敏性紫癜肾炎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比例较低(均P<0.01)。2014—2019年组肾活检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单纯血尿及尿蛋白量≤1.0 g/24 h比例高于2008—2013年组,而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比例低于2008—2013年组(均P<0.05)。与2008—2013年组相比,2014—2019年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肾衰竭比例较高,表现为蛋白尿合并血尿比例较低(均P<0.05)。结论宁夏地区肾活检人群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多见,IgA肾病是最常见病因,膜性肾病占比有逐年升高趋势。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过敏性紫癜肾炎最常见,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损害占比有逐年升高趋势,提示应加强宁夏地区代谢性疾病肾脏并发症的筛查,重视轻度尿检异常患者的追踪检查。

  • 标签: 肾疾病 活组织检查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各个经济板块中最具活力的板块之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心脏地带,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因此,珠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备受各界人士的关注。学术界倾向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反映一个区域或者城市的经济效率变化情况。本文也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角度,来考察珠三角9个城市2002-2019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演变情况。

  • 标签: 珠三角 城市经济 TFP增长
  • 简介:摘要 :目前,国内学已开展了铁路沿线不良气象条件的研究,并初步取得了成果。徐雨晴等分别就全国铁路泥石流、洪水、风沙、滑坡崩塌、雷电等灾害进行了分析。吴江就兰新铁路新疆境内百里风区风沙灾害进行了研究。拉巴卓玛等对青藏铁路近40年气象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张静等对青藏铁路青海境内气象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魏乐德对影响新疆铁路的灾害性天气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刘子臣等对宝天铁路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近30年基于性别的人口学特征以及肺癌临床病理特征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至2018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肺癌患者,比较男性和女性患者在年龄、吸烟史、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等分布差异,趋势分析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8 433例患者,其中男30 729(52.6%)例,女27 704(47.4%)例;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较年轻(56.0岁对59.7岁),非吸烟患者比例更高(98.3%对52.3%),且Ⅰ期肺癌(60.6%对49.3%)和腺癌病理类型(93.7%对56.1%)比例显著高(P值均<0.001)。趋势分析发现,女性患者比例逐年增多,并于2015年超越男性,目前男女比为1∶1.5。2013年后女性发病年龄呈年轻化,平均年龄由58.7岁下降至54.7岁(P=0.02)。吸烟比例的下降主要因为男性患者的吸烟占比下降(由68.5%下降至31.1%,P<0.01)。男性和女性患者Ⅰ期肺癌比例分别在2012年和2010年超过中晚期肺癌,且女性Ⅰ期肺癌比例上升幅度高于男性。在男性患者中,腺癌在2012年超过鳞癌成为主要病理类型;女性患者腺癌始终是最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且占比持续增高已超过98%。结论近30年,外科诊治肺癌患者的性别分布已发生巨大转变,女性成为胸外科诊治肺癌的主要人群,并且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吸烟人群和鳞癌比例在男性患者中显著下降,腺癌已成为外科治疗最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随着肺癌筛查的普及,Ⅰ期肺癌的比例呈显著增加趋势。

  • 标签: 肺癌 性别 人口学特征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肺部真菌病(PFIs)以往常常被认为是少见疾病,多发生于免疫抑制人群,但近年来PFIs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PFIs的流行病学特征也发生着改变。本文综述了近年PFIs的演变特征,以探讨PFIs流行病学的改变及意义。

  • 标签: 真菌性肺炎 侵袭性真菌病 流行病学研究特征
  • 简介:摘要:利用阿克苏SCRXD-02P型雷达对2019年5月3日天山南部温宿县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追踪观测和人工防雹分析指挥,根据冰雹云移动发展演变指导防雹作业指挥过程,检验了优化后的防雹作业点布局,为提高监测预警冰雹天气应用水平和指导人工防雹减灾作业提供参考。

  • 标签: 冰雹 防雹作业 优化 布局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新时代,我国军事战斗实力不断提升,为我国社会经济正常运转提供了重要的外部保障。探究现代军服演变历程,从宏观发展角度出发,对我国现代军服特征进行深入总结,可以进一步的明确社会发展历程。因此,了解我国现代军服演变的基本路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现代化发展 军服演变 基本方向
  • 简介:摘要: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作为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时代产物,随着不同时代的变迁,其飞天的造型和风格也随之改变。从十六国开始到唐代最为繁盛,历时千余年,通过对这一形象的研究,可以看出历史上各个时期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播的整个过程。

  • 标签: 敦煌 壁画 飞天
  • 简介:摘要: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作为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时代产物,随着不同时代的变迁,其飞天的造型和风格也随之改变。从十六国开始到唐代最为繁盛,历时千余年,通过对这一形象的研究,可以看出历史上各个时期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播的整个过程。

  • 标签: 敦煌 壁画 飞天
  • 简介:摘要基因编辑技术是以改变靶基因序列为目的,实现定点突变、插入或敲除的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的新兴研究领域,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为基因的功能研究、基因检测和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三种主要技术—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s,ZFNs),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和CRISPR-Cas9。通过改造现有Cas9核酸酶以及寻找新的具有特异性识别和切割目的序列的蛋白,适用范围更广泛的基因编辑系统被开发出来,推动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本文同时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和存在的机遇及挑战进行了探讨,以增进对该技术及其未来研究的整体认识。

  • 标签: 基因编辑 CRISPR ZFN TALEN Cas核酸酶
  • 简介: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楚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楚舞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文化融合的渲染,尤其是从楚地传往中原地区之后,在吸收了中原文化的同时,保留了自身的特点。不仅对中国传统舞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定程度也体现了我国的民族融合。本文从楚舞的演变开始谈起,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楚舞演变的所造成的影响。

  • 标签: 楚舞 演变 影响
  • 简介:摘要:行书是以隶书为基础发展而产生的一个“便体”性的文字形式,在它成长完善的过程中,还深受了楷书、行草以及其他文字的影响。二王行书风格极具典范性质,后人基本都是在这种框架下的追求与超越、突破。而时间和社会的大背景也是影响行书风格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剖析了中国行书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与关键意义,描述了中国行书风格发展的基本历程,对重要现象背后的成因及其行书和其他字体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展开了论述,并尤其重视对行书史发展的宏观层面的规律、经验的总结与借鉴。

  • 标签: 行书形成 风格演变 体制变化
  • 简介:摘要:养老保险政策反映了养老保险内容、制度、管理等多方面的动态发展变化,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运行。文章立足历史视野,对推行养老保险政策的理论逻辑进行概述,而后回顾了养老保险政策的演进历史,厘清其理论框架的内在逻辑,最后对我国养老保险政策变迁及发展趋势进行把握,从而为新时期完善养老保险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启发。

  • 标签: 养老保险 政策 历史演进
  • 简介:【摘要】巴林石作为我国著名的四大印章石其中之一,不仅品类丰富,质地温润细腻还是非常好的雕刻印章和工艺品的优质石材。本文主要从巴林石的雕刻工艺演变历程以及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对巴林石进行概述,其次分析不同朝代巴林石的雕刻工艺发展演变的过程,最后分析了巴林石雕的艺术文化传承。

  • 标签: 巴林石 工艺演变 雕刻 技艺
  • 简介:摘要:以火车站周边街道商业服务设施为研究对象,通过GIS软件采用邻近度分析法,分析火车站区域空间纵向发展过程中,其商业服务设施在街道空间分布强弱程度的集聚特征图,并对所选两个站点进行剖析比对,研究现状功能空间集聚特征的分异性。从区位、交通以及客运流量三个方面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提出其功能规划布局的优化建议,旨在对其他火车站点周围功能布局与建设开发提供指导与借鉴。

  • 标签: POI数据 火车站 商业服务设施 集聚特征
  • 简介:摘要:弥勒信仰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具有中土性质的弥勒经变最早在隋代出现,在唐代获得极大的发展,五代宋时期,弥勒经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程式化的倾向,世俗性气息也更为浓重。本文通过梳理隋代到宋代出现的弥勒经变,来进一步探讨弥勒经变发生演变的原因。

  • 标签: 唐宋时期 弥勒经变 程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