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爸妈居住的别墅区的主干道两侧,全栽种着泡桐。六年前,妈妈刚搬到这座新的住宅小区时,泡桐树才刚刚栽下,当时只有胳膊粗细,一人多高,稀稀疏疏地排列在马路两旁,很不显眼。时光荏苒,泡桐一年年交粗交高变壮。它以每年一米的速度直冲云霄,每年两米的速度扩张冠盖。

  • 标签: 泡桐 约会 别墅区 速度 栽种
  • 简介:车越马鞍垭口,一个被紫、红、白相间掩映的村庄挡住了我的视野。此时正是泡桐花开季节,一棵棵泡桐犹如节日的礼花弹从空中又散落在村内村外,有的像伞状扑来,有的像锥圆的弹头腾空而起。我停车驻足,家乡美景尽收眼底。

  • 标签: 泡桐花 泡桐树 青年文明号 县委书记 国家级 家乡
  • 简介:我们学校有棵古老的泡桐树,关于这棵树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年,突如其来的旱灾把即将丰收的庄稼干死了,树木也干枯了。人类持续已久的部落战争停止了,因为食物所剩不多了。于是,人们乞求天上的仙女给予他们食物。

  • 标签: 泡桐 食物 树木
  • 简介:2005年2月精选喜树种子培养无菌根幼苗,生长90天以后分别接种3种菌根真菌,即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mellea)、透光球囊霉(Glomusdiaphanum)和弯丝硬囊霉(Sclerocystissinuosa),探讨了菌根真菌对喜树幼苗株高、生物量以及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的形成显著促进了菌根幼苗的高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对喜树幼苗氮素营养的吸收影响不大,但却有利于喜树幼苗对磷素营养的吸收.从植株高度和生物量来看,菌根幼苗优于无菌根幼苗,蜜色无梗囊霉菌根幼苗尤为突出,分别达到无菌根幼苗(CK)的1.2和1.6倍,差异显著.菌根的形成对喜树幼苗氮素营养的吸收影响不大.从全株的氮含量来看,菌根幼苗与无菌根幼苗相近,只有在根、茎和叶片中Am菌根幼苗的氮含量才有明显变化,而透光球囊霉和弯丝硬囊霉菌根幼苗与无菌根幼苗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异.菌根的形成总体上促进了喜树幼苗对磷素营养的吸收,并且主要体现在根的磷含量上.与无菌根幼苗比,所有菌根幼苗根的氮、磷分配比例增加,而茎和叶片的氮、磷分配比例减少.

  • 标签: 丛枝菌根 喜树幼苗 生物量 氮磷含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家乡的泡桐是三十多年前焦裕禄书记带领乡亲们栽种的。那时焦书记是用"中医疗法",把泡桐树当作治理风沙的"银针"。焦书记这个身患癌症的"赤脚医生"顶着风沙与肝痛,带着众乡亲把一根根银针扎在了重病缠身的兰考大地上。乡亲们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全都栽满了泡桐。一棵棵、一排排挺直的泡桐苗,两三年便长成了一个个骁勇善战

  • 标签: 兰考泡桐 泡桐树 中医疗法 家乡 治理风沙 民族乐器
  • 简介:还记得上次说的悬铃木吗?其中最常见的三球悬铃术,也被人们称为“法国梧桐”。上次介绍的是来自外国的“梧桐”(其实只是大树的外形像话桐而已),这次可要说说国产的正版梧桐树啦。

  • 标签: 初等教育 植物 自然常识 梧桐 泡桐
  • 简介:从连续26年长期定位施肥土壤中的玉米和小麦根围采集土样,从中鉴定出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AM)真菌5属19种,包括Glomus属11种:G.caledonium,G.constrictum,G.eburneum,G.ebuaizatum,G.hyderabadensis,G.mossese,G.sinuosum,G.tortuosum,G.versiforme,G.spl,G.sp2;Acaulospora属2种:A.excacata,A.sp;Gigaspora属2种:Gi.margarita,Gi.sp;Scutellospora属3种:S.cerradensis,S.coralloidea,S.pellucida;Archaespora属1种:Ar.leptoticha。

  • 标签: 丛枝菌根真菌 长期定位施肥
  • 简介:以高粱为宿主植物,接种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测定了经不同保藏温度(18~20,4,-20,-80℃)处理,在不同保藏时间(3,6,12,18,24,30个月)下菌根真菌G.mosseae对根系的侵染率。结果表明:菌根真菌G.mosseae在18~20,4,-20℃温度下保藏12~18个月时,需进行转接,用高粱为宿主植物进行更新复壮培养,以保持菌种活力。

  • 标签:
  • 简介:我家的前院不大,但干净整洁,四四方方,很实用。在城里有一块可供闲暇休息聊天的地方也算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隔着围墙,可以随便和邻居大妈拉拉家常,同邻居大叔打个招呼,烧上一支香烟发发牢骚,痛快一下嘴皮。有时热情的大妈会递送一块刚出锅的韭菜馅团饼,最世俗的

  • 标签: 泡桐 执著 院子 妻子 香烟 散文
  • 简介:目的:研究杭麦冬根际菌根真菌孢子的筛选及萌发。方法:采集杭麦冬块根及其根际土壤。块根切片、透明、染色、脱色后镜检观察菌根真菌。土壤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菌根孢子,并研究孢子的萌发。结果:麦冬块根内发现丰富的菌根真菌菌丝和泡囊,偶见。根际土壤分离鉴定了10种菌根孢子,球囊霉属和巨孢囊霉属为主要优势类群。球囊霉属孢子体外可萌发,能形成次级菌丝,但168h后自溶;含10—1000μg·mL^-1的麦冬汁能促进孢子的萌发,100μg·mL^-1时萌发率最高。结论:杭麦冬块根组织含丰富的菌根真菌,根际土壤含丰富菌根真菌孢子。菌根孢子实验条件下可萌发,但随后出现自溶,麦冬汁能促进萌发。

  • 标签: 麦冬 丛枝菌根 真菌孢子 筛选方法
  • 简介:调查了印度西高止山脉南北Goal区内25个科的36种药用植物的菌根真菌多样性。30个物种带有菌根真菌,其余6个物种没有菌根真菌定植。在根际士壤中,共发现了来自5个菌属(球囊霉属、无梗囊霉、盾巨孢囊霉、巨孢囊霉属和Ambispora)的42种菌根真菌。本研究区内,球囊霉属是优势属,聚线绣球菌是优势种。定植百分比和孢子密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南、北Goa区内,Simpson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说明该区具有稳定、多样的植物群落。

  • 标签: 丛枝菌根真菌 球囊霉属 药用植物 西高止山脉 Shannon Weiner多样性指数
  • 简介:母亲栽下的泡桐树开花了,母亲对那汉子说,伸手抓了一把玉米粒塞到我手中

  • 标签: 母亲泡桐树
  • 简介:走过千山万水,终于回到故乡。回乡的季节正是盛夏,应该是泡桐树枝叶繁茂的时候,空气里一定是弥漫着泡桐树叶特有的苦香。童年时代,没有空调和电扇,盛夏时屋里闷热,正午时刻,全村的男女老少,都端着饭碗在泡桐树下吃饭谈天。男人们聚在一起,下棋打牌,传播着十里八村的新鲜事。女人们在树下做针线,东家长西家短。孩子们在树下捉虫斗草,嬉戏玩耍。我最喜欢靠着一棵树,一边读书,一边听大人们讲故事,这是我的梦中经常出现的童年图景。

  • 标签: 泡桐树 故乡 盛夏 童年 季节 枝叶
  • 简介:清明前的一天,我在河堤上转悠,碰到一棵干挺茂、花儿开得灿灿烂烂热热闹闹的泡桐树。闻着那清香馥郁的花香,就不由想起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泡桐树,想起我的母亲。那还是生产队的时候,村里给我们家划了一处新宅基,秋末冬初盖起了三间青砖瓦房。到了来年的春天,父亲指着宽宽的

  • 标签: 泡桐树 母亲 父亲 院子 部队 西藏
  • 简介:【目的】紫茎泽兰是一种世界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侵入我国后迅速扩散至多个省市,严重阻碍了当地农、林、牧业的发展。研究菌根真菌对紫茎泽兰生长和繁殖的影响,解析土壤中菌根真菌在紫茎泽兰入侵、传播和扩散过程中的作用,能为开展紫茎泽兰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盆栽实验,测定接种菌根真菌的紫茎泽兰株高、叶片数、总叶面积、节间距、地径,并统计单株花序数、单花序种子量、种子量、种子千粒重、含水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结果】菌根真菌对紫茎泽兰的株高、地径有极显著影响(P<0.01),接种菌根真菌后,紫茎泽兰的单株花序数、单花序种子数、总种子量分别增加了5.03、1.51、7.64倍;种子的长度、宽度、含水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增加了15.24%、23.08%、19.46%、29.22%、391.01%、183.56%(P<0.05)。【结论】菌根真菌可显著促进紫茎泽兰生长,控制菌根真菌的数量可有效抑制紫茎泽兰生长,并抑制紫茎泽兰花序数、种子量及种子的生命力,降低其扩散蔓延速度。

  • 标签: 紫茎泽兰 丛枝菌根真菌 生长 繁殖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 AMF)在草地植被和废弃矿山恢复重建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AMF与陆地上80%植物形成共生关系。AMF从植物中获取自身所需要的能量,同时帮助植物吸收N、P等矿质营养元素,改善植物的品质,提高产量,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物。草地植物的生长时期的不同也会影响到AMF对其生长的作用。本文重点从养分状况、植物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角度综述AMF对草地植物生长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旨在能够对未来草地的补播建植以及退化草地的恢复重建提供指导。

  • 标签: 丛枝菌根真菌 废弃矿山 养分吸收 物候期 重金属
  • 简介:菌根真菌(AMF)在植物群落竞争演替、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及群落空间分布格局、植物群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中均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样也能影响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的互作,影响外来植物入侵过程中植物群落演替进程,甚至决定入侵的成败。因此,AMF与外来植物共生及其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反馈已成为国际上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基于外来植物的入侵过程,从AMF对外来植物生长、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竞争关系的影响,以及外来植物入侵对AMF的影响及AMF对入侵的反馈3个方面综述了AMF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反馈机制。外来植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变土著AMF的群落结构和功能,而土著AMF也能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甚至逆转外来植物与入侵地植物的互作关系。未来的研究不仅需要考虑AMF与外来植物共生的菌根特性和对竞争关系的影响,还需要通过大尺度条件下的野外试验及室内补充试验深入探究影响AMF在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竞争演替中的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以全面解释AMF影响外来植物入侵的反馈机制。

  • 标签: 丛枝菌根真菌 外来植物 入侵机制 互利共生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