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泡桐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1-25
/ 1
  清明前的一天,我在河堤上转悠,碰到一棵干挺枝茂、花儿开得灿灿烂烂热热闹闹的泡桐树。闻着那清香馥郁的花香,就不由想起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泡桐树,想起我的母亲。
  那还是生产队的时候,村里给我们家划了一处新宅基,秋末冬初盖起了三间青砖瓦房。到了来年的春天,父亲指着宽宽的院子说:“该栽几棵树了。”母亲听了,扛上铁锹就走了。一顿饭工夫,她扛着几棵泡桐树苗儿回来了。父亲摇头说:“不如栽几棵果树。”母亲一边挖坑,一边说:“栽这树吧,长得快,用场大。”那时我还在西藏服兵役,这些是后来休假时听父亲说的。听父亲的话音儿,对母亲不让他栽果树老大不高兴。
  三五年后,母亲栽下的泡桐树开花了。那年春节,我休假回来,说起泡桐树开花,妹妹说:“可香啦,香气可好闻了。”母亲笑着说:“香甜得噎人,你就不能等它开花再走?”母亲是想用她特有的方式,留我在家多住些日子,可我的时间不允许。又过了三五年,泡桐树都长大了,我还在部队,还老是春节前回来休假,过了春节就走,还是闻不到母亲栽下的泡桐树的花香。
  那年,我工作忙,超过休假时间了还没回家。从边防一线刚回到机关,同事给我一封电报。是家里发来的,说母亲病危,让我速回。这是我入伍十多年来,家里第一次给我发电报,我知道母亲已经不大行了,否则他们是不会打扰我的!我买上飞机票,紧赶慢赶,回到家,母亲都过了一七了。我发现母亲在院子里栽下的那几棵泡桐树,除了一棵小的外,都刨掉了。砍下的树枝,凌乱地在院子里堆放着,正是花期,那上面还开着蓬蓬的花儿,有一股淡淡的香气弥漫着。我终于闻到了母亲栽下的泡桐树的花香,可却是在这种情形下,不由得泪流满面悲伤难忍。
  年迈的父亲走过来对啜泣的我说:“你娘的棺木,是用她栽的这几棵桐树拼的。我现在才明白,她为啥当初要栽泡桐树。要不是这几棵树,家里得花一千多块钱呐。你娘一辈子不连累人,为别人操心惯了。”父亲说着,随手从身旁的树枝上,摘了一朵泡桐花,在鼻子上闻闻说:“一辈子俺俩争吵不断,没想到她现在走了。”
  在父亲的述说下,我想起小时候,母亲因我做“贼”的那件事。
  我的母亲出生在佃户人家,旧社会家里穷,该读书识字的年龄,她每天拎着荆条篮子给牛马割杂草、给人畜剜野菜;该刺龙绣凤的岁月,她每天场里、地里丢了锄头拿杈把,干着男子汉的活,荒废了女儿家的本领。
  简朴粗陋的生活,造就了母亲大度的性格。她从不说人闲话,不道东家长西家短,不占人便宜。借人粮面,她总是平碗来,尖碗去。母亲就是凭着这种大家气度,赢得了大家的信赖。解放后,村里选举贫协代表,尽管母亲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大伙还是把那神圣的一票投给了她。
  “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二年春天,我家断粮,为了活命,母亲天天领着我们去野外挖野菜。
  一天下午,夕阳西下,母亲和我提着野菜匆匆往家里赶。我们路过村里的粮库时,人们正在分发粮食。瞅着那黄灿灿的玉米粒,我的腿再也迈不动了。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母亲跑到麻袋旁,伸手抓了一把玉米粒塞到我手中。就在她拉着我要走开的一瞬,一只大手钳住了我,我吓得哇哇哭了起来。母亲对那汉子说:“你别怪孩子,这玉米是我抓的,打、罚俺都认。”看着瘦骨嶙峋的母子,那人似乎也没有什么好的处罚办法,就说:“你把地给我们扫干净再走吧!”于是,母亲就拖起同她体力已不相当的大扫把,从台阶上扫到院子里,从院子扫到门前。夜色罩住整个村庄的时候,母亲终于把偌大的院落给打扫得干干净净,但已累得筋疲力尽。
  就这样,母亲清白的一生中,竟为了我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做了一次贼!
  那天晚上,母亲没有咽下一口野菜,待我啜泣着睡下后,她坐在我的床头,黑暗中用粗糙的双手不停地在我脸上、头上摩挲,似乎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可她始终没有吐露一个字。
  多年后,我终于悟出母亲要对我说的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作为她的儿子,我始终不知如何来报答她的舐犊深情。当我有能力在她面前尽一点孝道的时候,她却与世长辞了。多年来,母亲拖着硕大的扫把扫地的身影经常在我眼前晃动,它催我奋进,引领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这两张照片,是我家的宝贵纪念。在过去的年代里,拍照属于奢侈行为,很少人家有合影,庆幸的是我家倒有两张。原因是我1969年入伍后,为了让我在部队好好服役,不思念家人,在公社卫生院当医生的父亲就领着母亲、姐姐和弟弟,跑到二十多里外的市里照了一张合影,给我寄到了部队。另一张,是我1975年从西藏部队回家探亲时,找了一架旧相机,自拍了这张除了出嫁的姐姐外的全家合影。当时是冬天,为了装点,妹妹找来了一个花瓶,可家里穷,连一张放花瓶的桌子都没有,只得用这个自行车圈钉的简易餐桌凑合。
  这两年,我经常在闲暇时拿出这两张发黄的照片翻看,聊慰我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