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总有一位老师让你终身难忘。说到难忘的原因,恐怕很大程度上不在于他教了你多少知识,而在于他怎样改变了你对人生的认识。下面这篇文章中,著名作家麦家讲述了高中求学阶段一位姓的化学老师给予他的“秘密的恩情”和“永远的教育”——那件让他羞愧的小事,通过老师的教育,如何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标签: 老师 教育 高中
  • 简介:周与徵明、徐祯卿、吕常、唐寅相互唱和的《落花诗》产生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从用韵情况看,、徐、吕三人的和诗分别只有三首、六首、四首与周《赋得落花诗》同韵,所用韵字与周《赋得落花诗》十首均有所不同;而唐寅《落花诗》三十首与周落花诗三十首对照,不仅韵部全部相同,而且有二十七首诗所用韵字及各韵字所处的位置都完全一致。从内容方面看,周等五人的《落花诗》都描绘了春残花落的自然景象,但在借落花抒情说理方面却各有侧重,表现出不同的才情。周等五人的《落花诗》,辞采柔美,情调忧伤,对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葬花吟》有直接影响。从书法方面看,征明小楷《落花诗》墨迹兼有赵孟烦小楷笔画的秀丽和欧阳询楷书结体的险劲之美,堪称精品;唐寅《落花诗》墨迹是应归入矩而又富有独创性的行楷法帖,给人以柔中带刚、秀骨天成、落落大方的美感。

  • 标签: 唱和 落花诗 用韵 内容 影响 书法特征
  • 简介: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蒋介石培养了以戴笠为首的许多特务,他们试图通过暗杀中共的进步人士和高级将领来达到消灭共产党的目的。为了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共也培养了一大批红色情报人员。安娜就是潜伏在蒋介石身边的红色情报员。她作为蒋介石身边的速记员,将蒋介石的一举一动全部过滤整理成重要情报,输送到了中共高层领导人的手中……

  • 标签: 安娜 玫瑰 情报人员 蒋介石 国共两党 高级将领
  • 简介:英18岁当兵,在成都军区部队文工团工作。于1974年调到沧州地委宣传部,主要负责对外宣传工作,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使她格外关心、关注沧州大地经济和文化亮点,使用笔杆子外加相机,做了大量宣传报道工作。

  • 标签: 吴桥杂技 对外宣传工作 宣传报道工作 军区部队 宣传部 沧州
  • 简介:二十六年忠贞不渝的坚守;二十六年风雨兼程的历练;从惨淡经营到蒸蒸日上;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式乡办小厂到全国输送带行业的“排头兵”,作为公司的舵手——双箭股份的董事长耿亮藉着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在市场大潮跌宕起伏的历练中成长,践行着公司长远的战略规划:

  • 标签: 耿亮 品牌建设 科技创新 输送带 董事长 历练
  • 简介:对于通灵珠宝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东军来说,9月12日这天下午,他不得不在众多远道而来的外国嘉宾间不断穿梭,汗珠滴在脸颊。

  • 标签: 生意 情感 公司总裁 股份
  • 简介:笔者对陈毓罴先生披露的《浮生六记》作者复的三首诗进行查考,发现三首诗的作者另有他人,是好事者不甘寂寞,借复之名,伪造出来的所谓“佚诗”。我们在开展对复和《浮生六记》的研究时,尤要注意这个问题。

  • 标签: 沈复 浮生六记 望海 雨中游山 题梅花诗
  • 简介:1903年,革命党人、新闻记者荩因揭露"中俄密约"被慈禧太后杖毙,这是百年来人们对于"荩之死"最为深刻的记忆。然而这一说法,与清宫档案所记,并不吻合。由于主人公荩的缺场,及清政府对这一问题的讳而不言,导致"荩之死"不仅在氏遇害当年就引起很大争议,更在此后百余年中,被以各式各样的形式不断解读。这些解读虽然与历史真相出入甚大,乃至根本相悖,却比真相本身留下更为醒目的印迹。通过展现"荩之死"这一历史层积的过程,本文试图反思中国近代史的建构模式,追味历史事件背后的另一重历史。

  • 标签: 革命党人 荩之 中国近代史 历史真相 多重视角 满清政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谈到养生,78岁高龄的力说:“对养生我不刻意追求,而是顺其自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些喜欢做的事情,这样既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情趣,又促进了身心健康,可谓一举两得。”

  • 标签: 养生 沈力 顺其自然 兴趣爱好 身心健康
  • 简介:本文延续《绘画与周的社会世界(一)》的讨论,继续针对周进行绘画互动的特定生活情境,探讨绘画实践的具体运作方式;并尝试分析相关图式的表意结构,以理解其沟通功能。本文分列"五、文人求画的文化向度"、"六、会晤与雅集"、"七、旅游与周的社会交往"等节,申论绘画实践如何关涉周的社会世界。首先指出的是,文友之间的求画行为,实系基于社会资本、为求累积文化资本与象征资本所进行的文化游戏,呈现出特定的仪式意义。再者,周与友人会晤雅集时,乐于透过绘画创作与书画赏鉴的形式,以经营其社会生活的文化内涵。最后,周于偕友出游之行,除了透过纪游图以记录其文化记忆外;也倾向于将旅游活动经营成融合交友、赏景、论艺等诸活动于一体的生活方式,使旅游历程如同流动的雅集,进而成就其社会世界的文化向度。因此,绘画之于周社会世界的建构功能,实功不可没;而理解绘画实践所赋予其社会世界之文化结构,则能使吾人一窥周生活方式所追求的生命境界。

  • 标签: 求画 雅集 赏鉴 以艺会友 旅游 纪游图
  • 简介:作为清末变法修律的技术性官僚,家本提出的改革措施,可谓亘古未有,开创了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先河。对家本修律的贡献,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对其司法改革的关注和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思考。本文主要以司法改革为切入点,对家本的司法改革措施加以论述,提出对当前司法改革的启示和借鉴。

  • 标签: 司法改革 沈家本 清末 法律现代化 研究成果 技术性
  • 简介:克的山水画,表现的多为朴素、真实的诗意田园山水,那些用石头垒起来的房子,错落有致地隐显于山林之间。曲折的小路,总会把你带到想看的地方——一小块山田,满载着山民的希望:几棵果树,硕果悬枝,引来觅食的鸟儿。山头有时会不经意地冒出一口瀑布,让人如临其境,惊为仙景。盘绕于松根下的清澈小溪,缓缓流淌,更让人心旷神怡,气定神闲。克牢牢地抓住这些感觉去画,成功地将这种情绪传递给人。田园山水题材,是中国古代文人最喜爱的绘画题材之一。克很少表现大山大水的场景,他不喜欢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他表现的田园山水,看得见,进得去,充满了生活情趣:画面山峦叠嶂,人置其中漫无边际地走着,手里剥着山果,

  • 标签: 山水画 中国古代文人 山水题材 绘画题材 生活情趣 田园
  • 简介:著名汉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兼士与鲁迅之间的交往可分5个阶段:在日本相交的1年多(1908-1909);在北京相交的14年(1912~1926);在厦门同事期间的1个多月(1926.9.4~10.27);分别后的10年(1926.10~1936.10.19);鲁迅去世后的11年(1936.10-1947.8)。

  • 标签: 沈兼士 鲁迅 交往 内幕 语言文字学家 档案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