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杜仲黄酮类3种药物成分治疗大鼠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将5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组、槲皮素组、山奈酚组和芦丁组。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雌激素组与3个药物组分别给予雌激素及对应药物。12w后测定大鼠体重及子宫重量,并测定骨形成及代谢相关血液学、尿液指标,Micro-CT分析骨相关参数及骨小梁形态。结果相同药物浓度下,山奈酚、芦丁、槲皮素3种药物成分均可降低尿液中钙、磷的丢失,同时增强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其中山奈酚的作用优于芦丁和槲皮素。山奈酚、芦丁和槲皮素均可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骨微结构,增加骨密度,尤其是山奈酚,但均不能使骨小梁结构完全恢复。结论杜仲黄酮类3种药物成分中,山奈酚治疗大鼠骨质疏松的疗效最佳,芦丁次之,槲皮素最弱。

  • 标签: 杜仲黄酮 槲皮素 山奈酚 芦丁 骨质疏松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后引流管夹闭时间对术后失血量及肢体肿胀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TKA治疗99例(99膝)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男23例,女76例;平均年龄68.7岁(58~75岁)。根据夹闭引流管时间不同,术前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h组(引流管在切口缝合完夹闭2h,33例)、4h组(引流管在切口缝合完夹闭4h,33例)及不夹闭组(引流管在术后不夹闭,33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患肢肿胀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h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2h组和不夹闭组(P〈0.05),而2h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不夹闭组(P〈0.05)。三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组患肢肿胀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显著高于2h组和不夹闭组(P〈0.05),而2h组患肢肿胀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与不夹闭组相似(P〉0.05)。三组患者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结论相比引流管不夹闭,引流管夹闭2h及4h可显著减少术后总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但不影响隐性出血。尽管引流管夹闭4h术后总失血量最少,但可显著增加患肢肿胀发生率及皮下瘀斑发生率。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 引流管 夹闭时间 失血量
  • 简介:目的比较微创法与传统手术法祛除足跟骨骨刺治疗顽固性足跟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取的92例顽固性足跟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微创法治疗组和传统手术治疗组,其中微创法治疗组44例,传统手术治疗组48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功能恢复时间,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根据临床评分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获得15~72个月随访,平均48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随访时间及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顽固性足跟痛,微创法与传统手术治疗均能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恢复与改善。微创法治疗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功能锻炼时间分别为(1.05±0.41)cm、(20.13±3.54)mL、(4.28±1.46)d和(1.03±0.26)d,均显著短于传统手术治疗组(P〈0.05)。微创法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2.21±0.33)分、(1.02±0.32)分和(2.13±0.71)分,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治疗组(P〈0.05)。微创法治疗组的总治愈率为100%,显著高于传统手术法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顽固性足跟痛,微创法治疗的临床治愈效果要显著高于传统手术治疗,且微创法具有损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治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法 传统手术 顽固性足跟痛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前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07年3月,收治平均年龄为31.2岁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44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A级2例,B级13例,C级19例,D级10例。根据伤情26例选择前路手术,18例选择后路手术。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神经损伤症状无加重。44例获得9~52个月,平均38.8个月随访。除2例完全性截瘫患者神经功能无变化外,其余病例均有明显恢复,前后路手术Frankel分级分别平均恢复1.8与1.4级。结论前后路手术各有其特点,前路手术减压更为充分,神经功能恢复较好,融合成功率较高,脊柱序列维持较好。

  • 标签: 胸腰椎 骨折 前路 后路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对比三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EvansⅢ_Ⅳ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roximalfemorallockingplate,PF_LCP)组34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组34例及股骨近端顺行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Tan)组33例,按照各自的分组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三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临床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及卧床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的优良率高于PF_LCP组及PFN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3%,明显低于PF_LCP组(20.59%)及PFNA组(23.53%),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F_LCP组及PFNA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Tan系统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转子间骨折 不同 内固定系统 对比
  • 简介:目的用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大鼠模型观察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对CKD时肾性骨病和血管钙化的影响,与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heparin,UFH)进行比较。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KD组、CKD普通肝素组(CKDHeparin)、慢性肾脏病低剂量LMWH组(CKDL-LMWH)、慢性肾脏病高剂量LMWH组(CKDH-LMWH)5组。第6周末处死大鼠,行主动脉血管钙磷含量测定,取股骨和第5腰椎做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检查、腰椎压缩试验、三点弯曲试验。结果与CKD组比较,CKDHeparin组、CKDL-LMWH组、CKDH-LMWH组血管钙磷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与CKD组比较,CKDHeparin组的股骨总BMD、股骨松质骨BMD和腰椎BMD均明显降低,而CKDL-LMWH组和CKDH-LMWH组与CKD组比较上述参数无明显差异。与CKD组比较,CKDHeparin组、CKDL-LMWH组和CKDH-LMWH组的股骨皮质骨BMD无明显差异。腰椎压缩试验,与CKD组比较,CKDHeparin组的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参数明显降低,CKDL-LMWH组和CKDH-LMWH组分别与CKD组比较上述力学参数无差异。三点弯曲试验,与CKD组比较,CKDHeparin、CKDL-LMWH组或CKDH-LMWH组力学参数均无差异。结论LMWH对有继发性甲旁亢的CKD大鼠的松质骨BMD和骨力学参数无影响,而UFH可以降低松质骨的BMD和骨力学性能;LMWH和UFH对有继发性甲旁亢的CKD大鼠的皮质骨BMD和骨力学性能无影响。LMWH和UFH对有继发性甲旁亢的CKD大鼠的血管钙化无影响。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肾性骨病 血管钙化 低分子肝素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髓内钉钢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本院159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锁定钢板组(80例)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FN)(79例),锁定钢板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髓外固定治疗,PFN组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并对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FN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Harris评分与锁定钢板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型、Ⅱ型、Ⅲ型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PFN组治疗,疗效均显著,若为Ⅳ型骨折患者尽量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

  • 标签: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PFN 不稳定性 股骨转子 骨质疏松
  • 简介:髋关节后脱位以手法复位为主,只有在合并骨折(髋臼缘或股骨头)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同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但有时对单纯脱位手法复位无法完成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行切开复位。如何提高手法复位的成功率,特别是一次成功率,避免反复多次的手法操作,尤其是避免因单纯脱位而行手术切开复位,对于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对髋关节结构的医源性再损伤、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髋关节不稳定等)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髋关节后脱位 复位手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一次成功率 手法复位
  •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两种不同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方式创伤大小的比较。方法对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5例行前路小刨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R组),25例行常规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S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起床活动时间、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近期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创伤大小的观察,R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起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好于S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平均12个月(6~24个月)随访,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小创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可获得与常规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同样的效果,但该手术方法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手术创伤小。

  • 标签: 颈椎病 手术治疗
  • 简介:随着骨质疏松研究的深入,SPA、DXA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科研中。本文对成都地区绝经后妇女233人进行了SPA、DXA骨密度测定,比较研究了SPA、DXA两种方法测量值,诊断结果及相关性。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DXA 绝经后妇女 骨密度 骨质疏松 诊断结果 临床
  • 简介:目的比较后路两种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单节段骨折40例,按置钉椎体情况分为传统椎弓根固定组(四钉固定组)和经伤椎椎弓根固定组(六钉固定组),分别从伤椎前缘压缩比、矢状面Cobb角和冠状面Cobb角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手术前后的伤椎前缘压缩比、矢状面Cobb角和冠状面Cobb角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六钉固定组的伤椎前缘压缩比优于四钉固定组(P〈0.001)。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以更好地恢复脊柱生理弯曲及伤椎前缘高度,使骨折块复位,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可靠的方法。

  • 标签: 胸腰椎 脊柱骨折 椎弓根钉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比较内侧入路和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8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患者,其中42例行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36例行外侧人路钢板内固定。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牢和临床疗效。结果内侧入路和外侧人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内侧人路叮减少桡神经损伤的风险。,结论内侧入路和外侧入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町获得相当的临床效果,但内侧入路组切口隐蔽,减少了桡神经损伤的风险。

  • 标签: 内侧入路 外侧入路 肱骨干 疗效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较多见,发病年龄提前.传统手术方法是行后路椎板切开减压椎间盘切除术.但由于这种方式切口大,病程久,疼痛时间长,使许多本应得到及早诊治的患者放弃手术,采取拖延、回避的做法,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我科于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引进德国枢法摸*丹历公司生产的MEDTM椎间盘手术系统行椎间盘切除术56例,与传统手术方法的56例进行对照,发现采用该术式患者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后路手术 椎间盘镜 椎间盘切除 手术方法 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pen-TLIF)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经TLIF治疗的58例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纳入研究,其中mini-TLIF组28例,open-TLIF组30例。评价两组的围手术指标、椎旁肌损伤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mini-TLIF组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和返回工作时间、术后3d肌酸激酶显著优于openTLIF组,但手术时间、透视时间较长(P〈0.05)。术后1年随访时,open-TLIF组椎旁肌表面肌电图平均放电幅度和频率显著低于mini-TLIF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两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TLIF治疗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与开放手术相似的近期疗效,但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椎旁肌损伤轻,早期效果更为满意。

  • 标签: 微创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椎间盘源性腰痛
  • 简介:目的:比较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究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拓展临床医师对于跟骨骨折治疗的临床思路,为科学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参考。方法将纳入研究的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间56例跟骨新鲜骨折分为A、B两组:A组即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组(撬拨组,28例),B组即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切开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各项影像学参数、术后并发症及足部功能恢复情况(按照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而后对各项观察指标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a=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6例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Bolher角及Gissane角及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影像学参数较术前有明显好转(P﹤0.05);撬拨组足部功能评分及优良率稍高于切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SandersⅡ型、Ⅲ型)同样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而且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是治疗跟骨骨折可靠、有效、实用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跟骨骨折 微创 经皮撬拨复位 切开复位 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proximalfemoralplate,LPF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就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LPF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均比较顺利,未出现严重异常情况,但PFNA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均优于LPF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LP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P〈0.05);PFNA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早于LPFP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的术后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也优于LP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P〈0.05)。结论PFNA创伤相对较小,更符合微创理念,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 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同级别不同运动等级女子举重运动员骨密度(BMD)的差异,探讨相同训练方案不同力量负荷强度对运动员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测试48kg级别健将组(n=15)和一级组(n=16)下肢链等速蹬伸肌力,腰椎L2-4和下肢主要部位BMD,分析下肢等速肌力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健将组的腰椎L2-4、股骨远端、髌骨BMD和下肢链收缩力峰力矩、拉长力峰力矩均显著大于一级组(P〈0.05);下肢收缩力矩和拉长力矩与腰椎L2-4(r=0.507,r=0.519)、髌骨(r=0.482,r=0.456)和胫骨近端(r=0.613,r=0.580)BMD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长期"奥林匹克举重运动"对女子运动员BMD有促进作用,随着力量负荷强度增加,BMD也呈增加趋势。

  • 标签: 举重 训练负荷 肌力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比较PLIF和ALIF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后相邻节段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10具小牛腰椎标本,随机选5具为对照组,将10具标本分为L4/L3PLIF和ALIF单纯融合组及附加内固定组,比较L3/L4节段的应变、强度和位移。结果两种融合方法在附加内固定前后比对照组,应变和位移都增加,强度降低(P〈0.01),两组间以ALIF组变化最大,PLIF最小(P〈0.05);在内固定前后配对比较,附加内固定后应变、位移增加,强度降低(P〈0.05)。结论PLIF和ALIF单纯融合及附加内固定有增加上位节段退变的趋势,以ALIF较为明显。附加内固定后比单纯融合有增加退变的趋势。

  • 标签: 腰椎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生物力学
  • 简介:本文对成人脊柱畸形采用胸椎椎弓根螺钉以及钩手术后影像学以及临床疗效进行配对比较研究。椎弓根螺钉用于矫正儿童脊柱畸形的疗效已被公认,而用于成人脊柱畸形却少见报道。作者回顾性研究56例(平均年龄为49岁,平均随访时间为3.58年)采用胸椎椎弓根螺钉或钩治疗的成人脊柱畸形(其中冠状面畸形20例,矢状面畸形36例)。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脊柱畸形 疗效比较 成人 胸椎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