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对楠木进行不同抚育措施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年抚育次数对1年生和2年生楠木幼树影响最大,抚育方式次之,但两者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年抚育次数对3年生楠木幼树影响最大,抚育方式次之,两者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抚育年度对4~5年生楠木幼树影响最大,抚育次数次之,抚育方式最小,抚育年度对4~5年生幼树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第4~5年不抚育会严重影响幼树生长。

  • 标签: 楠木人工林 幼林抚育 正交设计 树高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总结和推广楠木营造技术要点以及培育方式。研究对象:楠木营造技术和培育方式。研究方法:参考文献资料,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楠木造林种植经验,总结楠木营造林技术。研究结论:通过本文全面研究发现,楠木营造林包括选地、整地、移栽、抚育管理等技术,而培育方式主要选择种子种植技术,有助于苗木生长。

  • 标签: 楠木 人工林营造 培育方式
  • 简介: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速生丰产树种,在人工中占据重要地位.杉木多代连栽造成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病虫害加剧,严重地影响了林业可持续发展.文章从杉木人经营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出发,探讨了杉木人持续经营的途径.

  • 标签: 杉木 人工林 持续经营 地力衰退
  • 简介:檫木(SassafrastsumaHema)俗名梓木、楠树、枫荷桂,是樟科植物擦本属中的唯一种,为我国特有,广泛分布于江南13个省(区),是军工、家具的优良材树。我区桂西北有自然分布,尤以越城岭山系较为常见,但大面积人工较少见。1986年,我们在全州县庙头镇大蛇岭林场进行连片造林300亩的试验,经八年的观察,生长较好。擦木是喜光的阳性树种,要求温暖的气候环境,年平温12℃~20℃,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土壤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湿

  • 标签: 人工林 檫木 自然分布 全州县 生物学特性 速生高产
  • 简介:从杉木种子品质、育苗技术、种植模式、杉木林的培育的抚育管理技术、林分更新以及杉木的经济利用等方面,对杉木林的培育进行总结,初步揭示出当前杉木人培育技术已日臻完善,杉木人发展应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研究的力度和深度,促进杉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步入资源基地化、产品系列化、质量标准化的轨道。

  • 标签: 杉木 人工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杉木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树种,其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在我国南方林区广为栽培。本文分析和研究了造林补助政策对杉木人经营效益的影响。

  • 标签: 杉木林 造林补助 杉木生长
  • 简介:以杉木人单木树根生物量为因变量,胸径、树高为辅助变量,拟合了18个回归方程。选择相关指数、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系统误差和预估精度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个方程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杉木人树根生物量模型,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杉木 生物量 树根 模型
  • 简介:以全每木检尺法结果为参照标准,通过对杉木人伐区调查设计采用全每木检尺、标准地、标准带、样圆、角规控制检尺等5种调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论为:按林木蓄积量、出材量以及出材量分类型、径阶计算出的产值,五种调查设计方法无明显差异。数据精度最高的为标准带调查法,角规控制检尺法次之,标准地和样圆调查法相对误差也达到技术规范要求的10%以内。在工作效率方面,样圆调查法与角规调查法工作效率较高;全每木检尺法效率最低。在保证一定精度的条件下,综合考虑效率及成本因素,标准带调查法是最优选择。

  • 标签: 杉木人工林 伐区调查设计 试验
  • 简介:本文通过对建瓯木荷和杉木人林冠截留的观测,分析了二者林冠截留差异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研究表明木荷的年截留量为379.04mm,平均截留率是21.96%,杉木林的年截留量为259.54mm,仅为木荷的68.5%,平均截留率是16.31%,比木荷低5.65%。两林分截留率大小随降雨特征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在雨季,木荷的截留能力明显高于杉木林;随雨量的增大,两者的截留量与截留率的差异有增加趋势,这主要与两种林分结构特征的不同有关。

  • 标签: 林冠截留 木荷 杉木 人工林
  • 简介:摘要本次研究通过对某地区杉木的试验地情况以及杉木的特征等进行有效的总结分析。在分析中使用的方法为比对分析法与实验分析法,从而对杉木实验地的情况展开分析。本文通过对杉木纯林与混交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实现杉木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 标签: 杉木纯林 混交林 植物多样性 杉木纯林
  • 简介:收集60个杉木人样地的直径序列分布,用4种方程式拟合直径序列(y)和株号序列(x)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指数函数和线性函数相关性最显著,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相关性次之,且当P=0.01时,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95,无论自由度大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举例说明杉木人直径序列的这种线性及非线性分布,在确定抚育间伐的间伐木最大胸径与间伐蓄积量时的应用。

  • 标签: 杉木人工林 直径序列 线性分布 非线性分布
  • 简介:摘要:林分密度调控,是培养杉木大径材的主要技术措施,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控人工杉木林密度对比试验,确定培养杉木大径材的合理密度,保证林木的个体和群体得到最大的生长量。

  • 标签:
  • 简介:  摘要:林分密度对树高的影响,从目前的研究资料看,至今没有定论,有的研究者认为密度对树高没有影响;有的研究者认为密度对树高有促进作用;有的研究者认为随密度的增加,林分平均高减小 。

  • 标签:
  • 简介:摘要:霍山县杉木人的培育与经营管理是确保我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品种选择与育苗是基础,需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生长快、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并采用科学的育苗技术。种植技术方面,应合理控制栽植密度,采用适宜的栽植方法。抚育与管理是关键,要注重施肥、灌溉管理,并实施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经营管理策略上,要进行市场分析与预测,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趋势制定合理的经营目标。

  • 标签: 霍山县 杉木人工林 培育
  • 简介:对福建省南平市安曹下87年生的杉木人碳库及其分配进行研究.采用分层切割法和相对生长方程计算乔木层生物量,样方收获法测定林下植被生物量、枯枝落叶层和粗木质残体现存量,CN元素分析仪测定碳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老龄杉木人生态系统碳库为287.89t·hm^-2,其中乔木层碳库占生态系统碳库的68.18%,矿质土壤层碳库占26.39%,而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粗木质残体碳库所占比例之和不超过6%。老龄杉木林的干材(干+皮)碳库占乔木层碳库的79.61%。87年生与40年生杉木人碳库很接近,前者比后者仅高出7.15%,主要是因为两者占生态系统主体的乔木层碳库和土壤层碳库很接近,前者分别仅高出后者的4.51%和10.39%,前者林下植被层和粗木质残体碳库较大,分别是后者的2.05倍和2.80倍,而枯枝落叶层碳库则低于后者。因此,老龄阶段杉木人生态系统碳库增幅不大,但在碳库分配上变化明显。

  • 标签: 杉木 人工林 林龄 碳库
  • 简介:在岭下溪林场郁闭度0.9的杉木人中,收集调查了56个标准地,以林分平均高为自变量,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为因变量,采用有约束条件的改进单纯形建立疏密度为1.0的断面积模型.在多方程拟合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合适的以林分平均高为自变量的形数模型。据此,按照蓄积三要素公式:M1.0=G1.0HF,编制了岭下溪林场杉木人标准表。该表经检验有较高的使用精度,在大面积森林资源清查中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杉木 标准表 断面积 蓄积量
  • 简介:在浙江省开化县林场研究了不同间伐处理下杉木人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伐2年后,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显著改善,0-20cm土层土壤容重随间伐强度增加而降低,土壤温度、有机质、总氮、水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和pH值均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升高,37%间伐强度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高于20%间伐强度处理。间伐对0-10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大于10-20cm土层。这些研究结果对认识杉木人经营与土壤质量的变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间伐 杉木人工林 土壤理化性质
  • 简介:摘要杉木连栽存在许多弊端,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亟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文章通过造林实验,对杉木二代更新采取优化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实践证明,在采用优化栽培技术的情况下,林木具有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超过行业标准,林分生长茂盛,速生等特征。

  • 标签: 二代杉木 育苗 造林方法 成活率 木保存率 病虫害 生长量
  • 简介:摘要:不同土壤养分的杉木人需要采取不同的抚育间伐模式。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对杉木人进行抚育间伐,本文选择黄冈市黄梅县作为研究对象,对杉木人土壤养分对抚育间伐的响应进行了研究,以此为不同土壤养分的杉木人更好地开展抚育间伐工作提供指导。

  • 标签: 杉木人工林 土壤养分 抚育间伐
  • 简介:摘要粤北主要选用杉木林来作为人工用材。并且杉木在用材方面也具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杉木施肥理论、杉木的生物学特点,并且根据粤北的山地立地情况来总结了有关杉木人施工的关键技术。另外,本文还主要说明了影响施肥效果的主要因素以及进行有效处理的方式。

  • 标签: 粤北山地 杉木人工林 施肥技术 施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