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1-12
  • 简介:沈璟在《论曲》散套中对四声的字声特征与腔格作了论述,是昆曲南曲韵谱,这就指出了入声字的字腔特征

  • 标签: 律化 昆曲曲体 曲体律
  • 简介:[梁州第七]出现在元曲中,它的曲牌名是来自唐代大曲的[凉州]。后被昆曲承袭下来,是北曲常用的一个较长大的曲牌。它词的定格是十八句、九十九个字,但由于“北曲多衬”,故多数例子加了多少不等的衬字和衬句,因此,实际长度要比定格长许多。本文对词的句数、各句字数、句法、押韵及其变化等,做了较仔细地剖析。同时,依据词义和句子的结构,对全词进行了分段。本曲牌十个例子中,并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曲调型”,只有五种主要的“基本腔型”出现在各例的主要部位和少数不同的部位上,以标志该曲牌的曲调特征。同时它还始终贯串着两个“特性音调”,以显示其北曲的音乐风格。长达三眼板的定格为三十八板的(最长达到四十五板)曲调,乍一听,好象不分层次的一大片,但笔者还是从它不“显形”的结构中,找出了它的“隐形结构”(李吉提语)。本文用了民族音乐形态学和程式性与非程式性的研究方法。

  • 标签: | 定格 曲调型 基本腔型 特性音调 隐形结构
  • 简介:【摘要】昆曲和丝竹都是江南文化的精粹二者同时同地域产生并相互影响。但其音乐内涵和风格却是有很大相近相似之处。不管是在昆曲的演奏中,还是在民族器乐的演奏中,竹笛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竹笛作品《小放牛》出自昆曲牌,也在民乐江南丝竹中被推广。以竹笛作为媒介连接其中,是本次课题的亮点。本文就以竹笛作品《小放牛》作为研究昆曲牌和江南丝竹音乐在竹笛的演奏中如何运用昆曲竹笛和民乐竹笛的演奏技巧展开具体探索。

  • 标签:
  • 简介:3月15日星期日曲曲是谁?是蟀爸和靓妈的女儿我呗!我是“陈芝麻料谷子”学校的知名人士,是个酷酷的girl,而且是个超级网虫,我在网上的名字是“e女曲大侠”!

  • 标签: 小学 课外阅读 阅读教材 《曲曲过生日》
  • 简介:《快乐童话》编辑部有很长时间没有看到曾湾的表妹曲曲了吧。自从上次曲曲被老妈逼迫着做了N+100套考试题后,她已经疲惫不堪了。但不幸中的万幸是.期束考试曲曲终于在班里考了前十名。

  • 标签: 《快乐童话》 考试题 编辑部
  • 简介: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

  • 标签: 昆曲 艺术体系 15世纪 舞台形式 表演艺术 伴奏乐器
  • 简介:昆曲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古典戏剧之集大成者。它的基础深厚,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2001年,中国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起了海内外对昆曲艺术的广泛关注。

  • 标签: 昆曲艺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文化艺术 中国戏曲 2001年
  • 简介:乙酉年岁末,因挂职学习的机会,有幸在苏州停留了一个多月。未去苏州之前,只闻苏州地灵水秀,人文荟萃,园林胜迹闻名天下。踏上苏州这块土地,扑面而来的粉墙黛瓦,亭台阁榭,小桥流水,吴侬软语……让人顿时感到吴地文化厚重深邃的底蕴和丰富博大的内涵。无论是行走在宽阔的大街

  • 标签: 吴侬软语 粉墙黛瓦 文化厚重 人文荟萃 闻名天下 梦如
  • 简介:苏苏最近比较烦.上学的路上总是遇见臭头.臭头总是欺负她。于是苏苏决定每天都走不同的路。这样就不会遇到臭头了.

  • 标签: 小学 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兴趣数学
  • 简介:聊斋俚曲是蒲松龄(1640-1715)用俗曲时调填词创作的长篇讲唱叙事故事.所用的曲牌也多为他那个时代广泛流传的.据统计,在十五种俚曲中,所用曲牌多达五十个.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曲牌流传下来的已经寥寥无几,会唱的也仅限于蒲家庄一带了.在全国大规模地搜集各地民歌的运动推动下,记录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的十首聊斋俚曲曲牌的曲谱,本该是十分珍贵的音乐资料,但由于当时的演唱者及记录者的原因,却造成了鱼龙混杂、真假不分的局面,40年来,以讹传讹,以至大大削弱了俚曲的艺术感染力及其广泛流传的程度.

  • 标签: 俚牌 牌真伪 真伪辨析
  • 简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为例,阐述了阅读教学的“五步曲”技巧。

  • 标签: 语文 阅读教学 情景
  • 简介:<正>昆曲音乐源远流长,是戏曲音乐中最为古老的一种。自明朝江苏昆山魏良辅在南北曲的基础上“转喉押调,度为新声”而创造了“水磨腔”(亦称“昆腔”,即今日之昆曲)算起,至今已四百多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为一时之冠。昆曲音乐中包括元曲(元朝),唱赚(宋朝),大曲(唐朝)等,也有古代歌舞音乐的因素。我国许多剧种如:京、川、粤、湘等,无不吸收昆曲音乐来丰富、发展自己。川剧、粤剧中至今仍保留着“昆腔”、京剧使用的曲牌大多是从昆曲牌中借用而来。(如“新水令”“拆桂令”“粉蝶儿”等曲牌),而在折子戏中整折皆唱昆曲韵京剧更是不少。(如:“夜奔”“闹天宫”

  • 标签: 昆曲 歌舞音乐 戏曲音乐 魏良辅 南北曲 京剧
  • 简介:以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合称八十四宫调,其中未有“仙吕入双角(调)”之名。隋唐以来的实际音乐实践中,十二宫并未全用,最多只用七宫。然而,戏曲曲谱常以“九宫”命名,编纂体例也以九宫为线索统辖曲牌。实际上,“九宫”之名虽属燕乐宫调之范畴,但在明清之理论典籍以及南北曲谱中已没有了调高的理论意识,“仙吕入双角(调)”也只是曲牌组合而已,并无他意,两者皆有名无实。此外,笛上七调顺序,常有“高不过五,下不过乙”之称,而《碎金词谱》“凡例”中所称“下不过上,上不过乙”,乃音阶之顺序排列。

  • 标签: 曲谱 凡例 曲牌 宫调
  • 简介:蒲松龄先生利用当时当地流行的时调俗曲和方言俚曲,以曲牌连缀的形式,创作了十五部聊斋俚曲。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打破了以往用南北曲联套的曲牌连缀形式而改用俗曲,语言鲜活生动,曲调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聊斋俚曲曲牌以变化统一的调式、经典独特的拖腔、通俗朴实的衬句、贯穿始终的音乐素材、变化多样的节奏、种类繁多的旋律等特点赢得大众的喜爱,三百年来久唱不衰,被誉为"明清俗曲"的活化石。

  • 标签: 聊斋俚曲 曲牌 音乐研究
  • 简介:文章从音乐学的观点来认识、解析聊斋俚曲曲牌,以期学习它的精品意识与创新精神.该文共分三部分:聊斋俚曲曲牌结构手法的多样性;聊斋俚曲曲牌结构手法的艺术特点;聊斋俚曲曲牌艺术手法的艺术功能与历史价值.

  • 标签: 聊斋俚曲曲牌 结构手法
  • 简介:昆曲自有她的美.她像是风干的花,精致而又脆弱,脉络完整,却并不鲜活;她像是老宅子里寻出的传家璧玉,蒙着尘埃,清凉温润,却有着彻骨的孤寂.这样的美丽,是吸引人的.看她听她,仿佛呼吸着古老的空气,微微粉尘的味道,却又清澈明丽;仿佛读一本线装书,对一瓯兰,调一回弦,煮一炉茶,焚一束香……她的魅力在于古老,在于传统,在于中华文明在其中的凝聚和闪现.所以我们应该去保护她.

  • 标签: 昆曲 传统文化保护 音乐体系 编剧体例 表演程式 美学思想
  • 简介:如本次演出所悉,梅郎展示了令人惊叹的精纯昆曲演技。如果从整个文艺史角度公平地论述现代中国剧的话,我们不得不说现代正是中国剧的颓废期。我等并非诅咒现代,也并非一意尚古,我相信只要略能通观各个时代中国戏曲的人必然会同意我的说法。因此,我舍当今流行之“皮黄”而取“昆曲”也。

  • 标签: 昆曲 现代中国 中国戏曲 文艺史 演出 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