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使用独特的家户调查数据,考察了新农合政策对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非参合村庄,新农合试点村庄的农民每年以自主创业为经营主业的可能性增加了约5个百分点,而且这一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新农合对创业的促进作用在初始医疗支出较高或未来医疗负担风险较大的家庭中更强。在宗族组织越发达的村庄,新农合对农民创业的促进作用会更小。换言之,宗族组织作为一种非正式风险分担制度会替代新农合制度的保险效应。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自主创业 宗族
  • 简介:本文立足于跨学科、跨文化的分析视角,以制度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所隐含的观念文化矛盾、制度安排中的危机、制度配套的欠缺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发展滞缓的根源所在,以期从制度分析这样一个新的视角,提示促进合作医疗制度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因素,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制度安排、模式选择、运行完善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 标签: 制度分析 新农合 制度文化
  • 简介:摘要采取“病种质量综合评审法”,评价医院功能、任务、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是控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用不合理增长的主要手段。该方法科学、客观、公正,对提高参合居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 标签: 新农合 工作质量分析与研究 做法与结果
  • 简介:从新农合实施初期和试点实施期两种情况分别考虑,明确了需要主要收集的基线调查数据和报销数据等数据的信息类别和获得途径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类数据的利弊。随着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在现有补偿数据库基础上,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对接,并增加新农合筹资补偿方案的科学制定所需要的相关变量。这样可将两类数据的优势进行互补,更好地为方案研制提供数据支撑。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数据需求 信息收集
  • 简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1.部分农民参与意愿不强。当前农民参合意愿不强,实际参合人数不多。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上,农民健康投资观念、共济观念以及风险观念淡薄;同时存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管理者不信任和对政策稳定性的怀疑。客观上,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新农合提供的保障程度低,补偿过程中手续烦琐;另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等各方面都对参合意愿有一定影响。

  • 标签: 农村合作医疗 农民参与 家庭经济状况 政策稳定性 投资观念 风险观念
  • 简介:2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方式  目前,而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公司为发展农村保险跨出的第一步,商业保险主要以三种方式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标签: 参与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初探 商业保险参与
  • 简介:2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方式  目前,而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公司为发展农村保险跨出的第一步,商业保险主要以三种方式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标签: 参与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初探 商业保险参与
  • 简介:摘要针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险,理论界说法不一。有观点认为应将其完全纳入城镇医疗保险,有利于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有观点认为,应将农民工完全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即正在试点的新型合作医疗中;还有观点认为应专门为农民工设置适合他们特征的综合保险。应根据农民工自身的特点,建立真正适合他们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发展。

  • 标签: 农民工 城镇医疗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简介:外省籍农民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衔接问题具有许多特殊性。当前在"衔接"中存在的困难较多,如何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医疗保险衔接体系,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和满足农民工医疗保险的需求,迫切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目录、农民工外地医疗费用服务项目明确、政府责任强化等制度的保障。

  • 标签: 农民工 医疗保险 衔接
  • 简介:从结算管理对医疗费用控制的理论意义、现实价值及实现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完善支付方式改革是新农合保险方案科学结算设计的必由之路,以及在当前中国的现实情况下,可采用混合的支付方式来实现。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费用结算 医疗费用控制
  • 简介:从健康状况、年龄、经济水平、就医方式的选择、医疗费用负担等重点影响人群就医经济风险的因素出发,根据这些因素对疾病发生概率或医疗费用高低的影响机制,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区分高危人群、贫困人群、不同就医行为以及不同医疗费用负担4类人群,并介绍了各类人群的界定方法,为准确测量人群就医经济风险分布、合理设计筹资、补偿方案等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人群分类 高危人群 贫困人群 就医行为 费用负担
  • 简介:在明确解决特定就医经济风险所需筹资额的基础上,考虑管理费用、风险储备金、补偿范围、补偿比、需求释放、医疗费用增长等因素,形成测算新农合筹资总额(总保险费)的思路和步骤,建立起“就医概率一就医费用一就医经济风险一解决特定风险筹资一需求增长一报销范围一补偿比”的动态关系;据此可形成保障水平、范围各异的多种筹资方案,并通过样本地区实际数据加以验证,确保了技术的可操作性。上述思路和方法为补偿方案的多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新农合管理者在测算筹资中做到有理有据。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筹资总额 测算
  • 简介:一、引言近来,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最重要的举措是开始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2年10月,我国政府做出在全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决定,明确到2010年基本覆盖农村居民。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从2003年下半年开展截至2005年6月底,全国已有641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工作,占全国县(市、区)总数的21.7%,达到每个地(市)至少有一个试点县(市),

  • 标签: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各级政府 试点县 医疗保障 农村居民 农民
  • 简介:一、农村医疗保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强调指出,本世纪的头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政府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注重人民收入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 标签: 农村合作医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制度研究 农村医疗保障 党的十六大 协调发展
  • 简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当前中国农村最主要的医疗保障形式。在仔细了解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进程基础上,分析现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最后通过对北京市农村医疗的大体分析,进一步明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情况。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理论支撑 政府责任
  • 简介:目的:对样本地区的新农合方案效果进行快速评价,评价农村居民因病致贫的缓解程度、新农合基金收支平衡状况、参合人群就医风险的共担情况。方法:借鉴政策科学评价中"前—后"比较的思路,使用基金结余额和结余率、就医经济风险相对危险度(RR)下降幅度、因病致贫率和因病致贫缺口的下降幅度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新农合补偿前后,基金基本实现收支平衡,RR下降了43.75%,因病致贫率下降了58.07%,因病致贫总缺口下降了74.04%。结论:样本地区农村居民的就医经济风险有所下降,因病致贫的普遍程度及严重程度均有明显缓解,表明新农合的实施已显成效,制度目标初步落实;但仍需调整方案的重点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效果评价 收支平衡 就医经济风险 因病致贫
  • 简介: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的基本情况    (一)宏观上——全国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85.96%  我国2003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期望值过高,共有31.2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标签: 合作医疗思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简介:河北省自2003年8月在部分县市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至2007年试点县(市、区)总数已达到139个,覆盖农业人口5194万人,参合农民4176万人,参合率达80%,实现了全部县和农业人口占50%以上市辖区的全覆盖。

  • 标签: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农业人口 河北省 试点县 市辖区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