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排尿功能训练对肛肠病手术患者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近2年收治的95例肛肠病手术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95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诱导排尿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介入术前排尿训练,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24h内排尿次数、首次排尿量、VAS评分、膀胱功能及热休克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首次排尿时间、24h内排尿次数、首次排尿量和VAS评分都更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膀胱功能恢复优良率和热休克蛋白水平都更高,而尿潴留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排尿训练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避免肛肠手术导致的术后排尿障碍。

  • 标签: 排尿训练 肛肠病 排尿功能 影响
  • 简介:通过对53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出现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尿道口护理,皮肤护理,特别是加强排尿功能的训练等有计划、循序渐进的护理措施,患者尿失禁症状逐步减轻,效果满意.

  • 标签: 脊髓损伤 排尿功能障碍 护理
  • 简介:总结54例直肠癌Dixon术后早期排尿功能训练。主要包括盆底肌训练、腹肌收缩训练、定期开放导尿管训练,指导患者用腹压排尿,并做好拔导尿管前相关指导。经训练,患者术后(46.62±6.63)h有尿意,留置导尿时间(6.63±0.54)d;拔导尿管后均能自行排尿,B超下测定残余尿量〈100ml21例、≥100ml33例。

  • 标签: 直肠肿瘤 排尿训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模拟式术前排尿训练对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五病区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介入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方法,在术前1 d进行常规床上排尿训练;观察组在术前1 d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情景模拟式排尿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尿方式(自行排尿、诱导排尿、导尿)及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自行排尿率高于对照组、留置导尿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1 h内排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前进行情景模拟式床上排尿训练,可以提高患者术后自行排尿率,缩短首次排尿时间,降低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

  • 标签: 情景模拟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 排尿训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排尿困难(dyswria)系指排尿不畅,如排尿时尿液超过2秒不能开始排出,或射尿无力、尿流细小不均匀,甚至尿流中断及排尿后继续有尿液滴出等。尿液潴留于膀胱不能排出(尿潴留)或尿液不自主的流出(尿失禁)不列入本节叙述的范围。

  • 标签: 排尿困难 排尿不畅 尿潴留 尿液 尿失禁 排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功能训练对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共入选2017年1-12月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患者8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划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给予间歇导尿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膀胱功能训练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2.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RUV、Pdet、FS、MFR等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均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训练能够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尿流动力学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标签: 膀胱功能训练 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 尿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老年患者尿潴留的临床护理观察。方法将80例≥65岁以老年尿潴留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诱导疗法,热敷按摩下腹部及排尿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国灸(武汉国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比较两组排尿情况的变化。结果观察组40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国灸 尿潴留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膀胱功能训练对剖宫产患者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期间,从本院抽取80例患者,均实施剖宫产术,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不同护理方法,评价主动膀胱功能训练排尿功能的影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以及残余尿量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主动膀胱功能训练 排尿功能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患者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患者自主排尿训练的效果。方法临床纳入96例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48例。其中48例患者采用盆底肌肉锻炼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8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08%、93.75%,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充盈末逼尿肌压力以及最大尿流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有效提高脊髓损伤患者自主排尿功能,减少尿失禁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脊髓损伤 自主排尿 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间歇性导尿、中频脉冲治疗及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于2008年10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SCI20例均有排尿功能障碍,采用间歇性导尿、中频脉冲治疗、膀胱功能训练等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方法,期间定期查尿常规和中段尿培养,监测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结论脊髓损伤后早期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膀胱功能障碍的恢复、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 间歇性导尿 中频脉冲治疗 膀胱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脊髓损伤性截瘫患者护理中实施膀胱功能训练排尿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次入组对象总计30例,筛选于本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性截瘫患者。计算机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实施膀胱功能训练,对比不同模式对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差异。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较低,在院期间尿管留置时间较短,带管出院占比较低(P

  • 标签: 膀胱功能训练 脊髓损伤性截瘫 排尿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脊髓损伤性截瘫患者护理中实施膀胱功能训练排尿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次入组对象总计30例,筛选于本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性截瘫患者。计算机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实施膀胱功能训练,对比不同模式对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差异。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较低,在院期间尿管留置时间较短,带管出院占比较低(P

  • 标签: 膀胱功能训练 脊髓损伤性截瘫 排尿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饮水计划及排尿功能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5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分为实验组3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生物反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饮水计划及排尿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尿失禁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尿失禁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3.33%,两组比较,χ2=5.7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饮水计划及排尿功能训练对促进脑卒中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和排尿功能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尿失禁 排尿功能训练 生物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缩肛训练对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的排尿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术前、术后缩肛功能训练指导,并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尿失禁或尿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缩肛训练对恢复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排尿功能恢复情况有着积极的影响,能有效减轻和缩短尿频或尿失禁现象的发生以及发生的时间和程度,大大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缩肛训练 前列腺电切术 排尿功能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电子脉冲治疗加排尿训练和膀胱括约肌控制力训练在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84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于伤后1w指导其行排尿训练和膀胱括约肌控制力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进行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自主排尿恢复情况和自主排尿恢复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自主排尿有36例(占83.7),对照组有23例(占56.1);观察组自主排尿恢复时间平均为(17.19±5.20)d,对照组为(21.48±5.16)d,两组比较,t=-3.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排尿训练、膀胱括约肌控制力的训练与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相结合可促进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提高其自主排尿恢复率。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排尿训练 膀胱括约肌控制力训练 自主排尿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