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光照射辅助治疗肺部感染疾病的效果。方法将上海市浦南医院呼吸科2008年1月~12月入院的186肺部感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总有效率高于传统治疗组,综合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传统治疗组。结论红光照射辅助治疗肺部感染疾病有确切的疗效,是一种能较快促进肺部湿啰音的吸收,促进机体维持身体的正常机能,缩短病程,提高肺部感染疾病治愈率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 标签: 红光 肺部感染性疾病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空气污染对于人体健康可产生全方位的影响,PM2.5暴露以其特殊的生物危害效应,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对于儿童,环境PM2.5暴露对气道炎症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深远。PM2.5暴露可明显增加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发病率和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可增加咳嗽、气促、胸闷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可增加肺癌发生的风险。PM2.5暴露可导致气道炎症细胞浸润,17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及其相应细胞因子表达上调,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其相应细胞因子表达下调;通过芳香烃受体、Toll样受体(TLR)2/TLR4/髓样分化因子88信号通路等调控气道炎症反应;通过增加活性氧的产生和消耗抗氧化储备来诱导氧化应激;还可能通过表观遗传影响子代健康。针对PM2.5暴露,应加强室外、室内卫生保健和预防性药物干预。如何从源头和政策层面有效控制空气污染、降低PM2.5,还一个清新环境,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 标签: PM2.5暴露 气道炎症性疾病 炎症细胞与因子 信号通路 表观遗传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在产褥感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我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130例产褥感染患者作为试验样本,依照双色球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干预组同为6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应用临床路径,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比较。结果:干预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别间有显著性的数据差异,P均<0.05,即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模式在产褥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治疗费用,缩短治疗时间,值得选择和采纳。

  • 标签: 产褥感染 临床路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龄前儿童呼吸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针对临床雾化治疗中的常见困惑,邀请了国内部分儿科呼吸专家,以问答的形式,就雾化疗法过程中的20个常见问题达成共识,希望能够为儿童雾化疗法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二代测序(NGS)技术又称为高通量测序技术,与已经成为临床DNA测序标准方法的桑格测序相比,NGS技术更高效,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大量信息。NGS技术在诊断及提高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检测、鉴别院内交叉感染病原、药物耐药性研究及疫苗开发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在如何提高NGS技术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如何进一步优化二代测序技术等方面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二代测序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检测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967例的痰标本,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患者的诊断、临床特征、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 5.6和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961株,革兰阴性菌516株(53.7%),分离的主要菌株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18株(12.3%)、铜绿假单胞菌68株(7.1%)、鲍曼不动杆菌67株(7.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2株(5.4%)、大肠埃希菌43株(4.5%)、阴沟肠杆菌42株(4.4%);革兰阳性菌171株(17.8%),真菌274株(28.5%)。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22.1%~31.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和米诺环素敏感。3种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10%)。未检出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革兰阳性菌。结论本区域单中心恶性血液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不同。

  • 标签: 血液病 呼吸道感染 病原 抗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强化干预措施对HIV感染单阳家庭(单阳家庭)阴性配偶的干预效果。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将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7个乡镇按照单阳家庭配偶间传播状况匹配分为常规干预组和强化干预组,该乡镇内所有研究对象分别纳入到常规干预组和强化干预组,开展为期1年的综合干预。在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第6个月分别开展基线调查和随访,对2组单阳家庭夫妻双方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评价强化干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899户单阳家庭(强化干预组393户和常规干预组506户),随访806户(强化干预组349户和常规干预组457户)。与常规干预措施相比,强化干预措施未能提高阴性配偶对每个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P>0.05),但能够提高其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β=1.40,P=0.008);与常规干预措施相比,强化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单阳家庭配偶间性行为频次(β=-0.73,P=0.021),提高安全套坚持使用率(β=0.19,P=0.007),但并未降低阴性配偶HIV抗体阳转率(β=-0.61,OR=0.55,95%CI:0.18~1.66,P=0.294)。结论强化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单阳家庭阴性配偶的艾滋病认知水平,促进其采取安全性行为措施,但未能降低阴性配偶的HIV抗体阳转率。需要进一步增加干预措施实施以及随访的时长来客观评价强化干预的效果。

  • 标签: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单阳家庭 评价 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