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1911-1949年间的新疆与)关系做了较全面的概述,认为近代新疆历任主政者都十分重视和)的关系,采取了请中央政府派员处理交涉事务、在中亚设置领事馆维护权益、积极发展经贸往来筹政策,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上,保持和发展)友好的基本方针没有改变。

  • 标签: 近代 民国时期 新疆 对苏(俄)政策 一个中国原则
  • 简介:<正>在现在流行的和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文艺学中,包括小说在内的文学创作被认为是作家对于人及其周围世界的审美反映,而这种审美反映的途径、方法则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通过人和人的外貌、行动、社会生活事件,也可以通过周围及整个外部世界在人的感官、大脑、心灵产生的直觉、感知、记忆、印象、联想、情感、思维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来实现,既可以采用“按其本来面目”

  • 标签: 心理小说 主人公 俄苏 作家 心理描写 托尔斯泰
  • 简介:反美主义是当今世界上最尖锐的思想问题之一。“冷战”结束后,美国谋求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世界。“9·11”恐怖袭击以及随后发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不仅导致世界地缘政治力量的急剧变化,而且引起了全球各个区域反美情绪的高涨。尽管俄罗斯美国的官方政策是高调而务实的,然而自发的大规模的反美主义暗流却像恶性疟疾一样不断涌动。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弗拉基米尔·帕顿诺夫和南茜·康蒂主持的题为“傲慢与妒忌”的研讨会,旨在讨论美之间根深蒂固的、历时悠久的恩怨,其题旨为苏联以及俄罗斯电影中的反美主义。在这个更加类似于心理分析,而不是传统的电影研究的主题中,蕴含着研讨会的一种谋略,它首先是并非常见的研究电影的方法论。

  • 标签: 反美主义 银幕 超级大国地位 电影研究 思想问题 “冷战”
  • 简介:鲁迅的走上左翼道路,与译介的文学作品有相当大的关联.他由"同路人"的关注而进入到革命的思考,呈现了现代知识分子的某种逻辑过程.鲁迅革命与文学的关系的思考,不同于同时代的左翼青年,他更看重知识群落自身的有限性,即人应如何通过自我超越,建立一种新的文化.左派文人倘不注意现实问题,很有可能走向右翼,因此,革命文学应当是远离概念与口号的具有人间暖意的存在.鲁迅的这一思想得到毛泽东以及延安左翼文学工作者的肯定,这一遗产的丰富性和旧文明的破坏性,成了中国红色文学的一种强音.鲁迅的问题意识虽受到了文化的暗示,但要比俄国人的思想更让人亲近,他是植根于中国土地上的一面旗帜,并深切地影响着后来的人们.

  • 标签: 俄苏文化 鲁迅 革命文学 阶级性 左翼文学 文学创作
  • 简介:黎·穆塔里甫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登上中国文坛的一位杰出的维吾尔族诗人,由于生活的地域、特定的文化语境以及相似的文化心理,使得穆塔里甫文学采取主动接受的姿态,在文学“为人生”的文学观念的影响下,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时代,穆塔里甫突出文学的宣传教化作用,把文学创作作为改造社会的有力武器,创作出大量激情的、战斗的诗篇。

  • 标签: 黎·穆塔里甫 俄苏文学 影响
  • 简介:丁玲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丰硕的创作成果,早就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丁玲作品被译成外文时间之早,在中国新文学作家中仅次于郭沫若(1922)和鲁迅(1924),而与茅盾作品同时被译成英文(1932)。的丁玲译介与研究则始于1933年。当时的汉学家善于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美学观审视作家与作品;并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为创作的最高标准。所以,丁玲作品当时在受到了普遍欢迎,并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 标签: 俄苏 丁玲 译介 研究 评价
  • 简介:"红色经典"是俄罗斯苏联文学史上一批在特定时代出现的,具有革命色彩的文学名著.这些作品从20世纪20年代末起被译介到中国,左翼文化和文学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在50、60年代"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意识形态背景中被经典化.在这个过程中,非文学的人为因素占据主导作用.本文旨在探究"红色经典"是如何在中国这个接受视域中成为经典的.

  • 标签: 俄苏“红色经典” 经典化 接受视域
  • 简介:1922年4月—5月欧洲各国参加的热那亚会议是本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的国际会议,同时也是一次劳而无功的会议。关于会议失败的原因历来说法不一。本文从会议的主要发起国英国的外交政策、特别是政策入手,详细分析了热那亚会议前英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及会议期间的政策实施情况,并由此得出结论:英国在热那亚会议问题上采取的政策的失误是导致会议最终破裂的根本原因。

  • 标签: 热那亚会议 英国对苏政策 劳合·乔治 拉巴洛条约
  • 简介:时代情绪、个性特质、湖湘文化的传统共同造就了叶紫功利性的期待视野,其政治倾向性与其创作个性达到了完美的有机统一。本文从文艺理念、美学品格、小说诗学等方面论述了作家后期创作的拓展与文学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只是简单的影响和借鉴,而且是在相同思想基础上的共通和响应。

  • 标签: 叶紫 后期创作 革命文学 苏联文学 美学品格 小说诗学
  • 简介:将成为美国空军主力的F-35隐形联合战斗机.是美国的新一代多用途作战飞机.也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单发战斗机.它采用了隐形技术和其他高技术装备.将取代美国空军的F-6、海军的F/A-18早期型号及海军陆战队的AV-8等多种机型战机.

  • 标签: F-35 海军陆战队 美国空军 F/A-18 隐形技术 作战飞机
  • 简介:文化符号学以形式主义为其重要思想来源,后者前者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毋庸置疑。对此,本栏目曾刊文探讨。山岁月变迁,文化符号学已经获得了巨大发展,并其它符号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期刊发三篇文章,分别对文化符号学的发展、嬗变及其西比奥克符号学理论的影响进行阐述。

  • 标签: 文化符号学 嬗变 符号学理论 渊源 重要思想 形式主义
  • 简介:从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40年代末期,我国新疆地区的贸易对象有阿富汗、印度、俄国以及后来的苏联,其中俄国以及后来的苏联为新疆主要的贸易对象。其贸易形式的多样性和贸易过程的曲折性决定了贸易独特的历史画面。与苏联之间的官方贸易在新疆区外的贸易往来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直接影响着本国贸易额的变动与稳定。

  • 标签: “新苏贸易” 协定 战争影响
  • 简介:“伊索式语言”不仅是俄国作家们用来抗争审查制度的有力武器,而且还是文学史上的一种独特表现手法,其艺术内涵十分丰富。本文着重分析了“伟大的讽刺作家”萨尔蒂科夫一谢德林笔下的伊索式语言成分,并这一艺术手法在文学史上的发展与流变作了简要的回顾和概括。

  • 标签: "伊索式语言" 萨尔蒂科夫-谢德林 表现手法
  • 简介:文学艺术近代中国社会影响的覆盖面不是很大。其地位也很难说是举足轻重。但是它们在中国文艺领域中的表现却相当活跃,相当前卫,相当锐利,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核心思想和艺术宗旨,通过左翼文化运动和延安文艺等社会运作方式或存在形态,主导着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方向。渗透到中国社会大众的思想和意识中,成为现代中国文学艺术的主流。迄今为止仍处处可以看到它们的痕迹、它们的影子、它们的存在。

  • 标签: 俄苏文学艺术 近代中国社会 左翼文化运动 延安文艺
  • 简介:俄国西伯利亚民族的研究始于18世纪。16世纪末俄国哥萨克东征,并逐渐吞并了西伯利亚大片领土,将当地近30个小民族强行置于俄国殖民统治之下。18世纪上半叶,俄国在彼得大帝改革之后,遵循彼得大帝生前的遗嘱,耗费巨资,组织了两次北方大考察(又称白令考察)...

  • 标签: 西伯利亚 小民族 民族史 民族研究 尤卡吉尔人 堪察加
  • 简介: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苏联影片要目贺红英编(1919——1990)年代片名导演原作原作者附注1919格拉欣和木木Ч.萨宾斯基木木И.屠格涅夫科尔涅伊·瓦西里耶夫Ч.萨宾斯基Л.托尔斯泰三人М.纳罗科夫М.高尔基萨瓦Ч.萨宾斯基Л.安德列耶夫话剧工人...

  • 标签: 文学作品 苏联 俄苏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简要地梳理由符号学诸大家所构成的思想图谱,说明俄罗斯符号学学派与传统东正教宗教“聚和性”思想之间的纽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强调“多元”与“对话”的思想特征。

  • 标签: 俄苏符号学 塔尔图学派 聚和性 对话 多元